UG模式下的对外汉语语法教学
2010-04-07罗兰京子
罗兰京子
UG模式下的对外汉语语法教学
罗兰京子
基于普遍语法的第二语言教学理论UG模式日益引起第二语言教学研究者的关注,而其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还应用不多。我们欲在UG模式下对汉语语法教学进行探讨。我们认为,首先,汉语形式句法研究的逐步展开与深入,是UG模式下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汉语本体研究的重要基础。其次,对于具有学术探讨和研究精神的成年学习者而言,形式句法重解释的研究倾向使得UG模式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可以有效推进当今居于主流的对外汉语成人教学的发展。
普遍语法;UG模式;对外汉语语法教学
一 第二语言教学理论与UG模式
1.第二语言教学理论。
第二语言的学习活动,一直以来是人类的一项重要的认知和实践活动,语言学研究的兴起也在一定程度上归因于此。尤其是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不断深入,第二语言教学活动得到长足发展。教学理论的研究也因此日益活跃。
由于语言教学的内容——语言本体的特殊属性,第二语言教学活动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活动有着明显的区别,关涉到诸多复杂的因素,由此决定了语言教学活动的相对独立性。第二语言教学理论也就从一开始就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第二语言教学理论以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即研究人类学习语言的各种主、客观因素和掌握语言的各种规律的理论体系,为重要理论基础,当然,与语言学本体的研究也有密切的联系。从对语言的认识和描述,以及后来的规律阐释,都在不断影响语言教学理论的发展。从传统的翻译——语法教学法、听说法等,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功能法、交际法等,第二语言教学理论不断发展变化。到了上世纪的70年代,研究者们认为只从教师的“教”的方法、策略、理论等入手进行研究,而不关注学习者的“学习”和“使用”语言的方法和策略,这样的研究是不全面的。因为它忽略了教学活动中学习者这一重要群体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所以,上世纪70年代以来,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也成为第二语言教学理论的重要基础,学习策略的培训及其设计和实施日益成为语言教学和实践关注的内容。
2.UG模式。
总的来看,第二语言教学理论的研究和语言学本体的研究一样,时时处于变化和发展之中。也正因为如此,语言学的研究才从整体上与一般的人文学科有了重要的区别。各教学理论之间由于各自的语言学理论以及相应的语言习得理论的内容不同,彼此之间有一定差异,甚至是对立和矛盾。而事实上,这种表面对立的掩映之下,更多的是彼此不同的侧重。比如,UG习得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模式关注的是语法,主要是句法的教学,而竞争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模式关注的是学习者语言的加工、感知过程,而文化理论基础上的模式则关注的是社会、情感因素在语言教学中的表现和作用。应该说,不同的教学理论与其说是彼此对立的,不如说是各自在自己关注和擅长的领域为语言教学提出了思路和策略。所以彼此之间的“差异”更多时间则意味着不同的研究重心,都为我们展开了颇具价值的一条道路。(Cook 1996)
第二语言教学理论模式有一定的数量,且各具所长,各有侧重。其中,UG模式在国内语言教学界,尤其是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影响还不太大,应用不多。我们认为,UG模式可以有效地促进对外汉语语法教学。而汉语形式句法研究的成果的不断丰富与深入,是UG模式下的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实践的重要前提与基础。
二 UG模式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
1.普遍语法。
UG(Universal Grammar),即普遍语法。Chomsky于1980年提出的普遍语法(Universal Grammar/UG)现在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第二语言教学领域,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即我们这里简称的UG模式的理论基础。具体而言,这一教学模式的依据是Chomsky的原则和参数理论(Principles and Parameters Theory),对第二语言的教学,主要是语法教学进行研究。
普遍语法是Chomsky语言学理论的一个核心思想,其形成和发展已有45年的历史。内容涉及到语言研究中的哲学,心理学的认识论基础,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重大的语言学理论问题。普遍语法理论体系是一个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体系。80年代,原则和参数理论成为这一理论体系的具体代表。90年代,则发展成为最简句法理论(The Minimalist Programme)。
Chomsky认为普遍语法是人类一切语言必须具有的原则、条件和规则系统,是人类通过生物进化和遗传先天获得的。个别语法(Personal Grammar/PG)则是人出生以后通过学习获得的。获得个别语法的条件是自然语言语料。语言之间的差异表现在为数不多的参数设置或选择上,可以表示为:
PG=α·UG(α为参数)
这样,语言学习的内容就得到了一定的分解,语言学习成为一个不断印证和被塑性的过程,而不再是一个纯粹由外部刺激和影响而逐步完善的过程。在国外,以普遍语法为理论基础和研究框架的语言习得研究逐渐在80年代和90年代成为主流。现在,在美国和西欧以及我国香港地区,用普遍语法来解释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进行的很活跃。而我国大陆这类研究还很少。
虽然以普遍语法为基础的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还不够成熟,研究结论分歧也很大,但却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大部分研究者开始意识到,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单纯探讨学习者的因素,探讨学习者的语言习得心理和认知过程是不够的。语言习得的研究不能脱离研究的本体即语言本身。普遍语法理论对语言成分和语言结构做出了精确的描述,为我们了解第二语言学习者掌握语言形式的方法与途径提供了一个理论基础。这种研究途径是语言研究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相结合的一种有意义的探索和实践。
应该说,Chomsky的理论具有极大的突破性和革命性,至今也饱受争议。但是许多汉语的研究者也应用该理论在汉语的研究方面取得诸多成就,比如徐炯烈、沈阳、程工等,形成了汉语生成语言学。我们认为,UG模式有利于我们将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生成语言学的研究成果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新的思路。普遍语法理论重解释基础上的描述,可以让教师在语言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理性解释,而不是“约定俗成”的套话。当然,语言学习的重要目标是交际,过多的解释也许不是那么有价值。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学习者,主要是成年学习者,对于探索语言系统的奥妙,尤其是一种陌生语言的结构规律也抱有极大的兴趣,UG模式无疑是非常理想的教学途径。
2.UG模式。
UG模式下,把语言教学内容——语言,看作是“知识体系”(competence),所以语言学习的对象就是“知识体系”。而该知识体系的核心,或者说是UG理论研究的核心,是语法,并且主要是句法。
语法通常包括词法和句法两部分。传统上,第二语言教学都把语法的教学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或者说是教学的重要切入点。基于汉语的语法特点,对外汉语教学中,句法教学则为主,词法教学为辅。
表面上看,UG模式似乎沿袭了传统的教学理论模式,即侧重于“语言知识”——语法的学习。但是由于UG模式几乎是“颠覆性”的理论假设,“语言知识”被看作是人类心智活动的内在组成部分,而不是简单的反射行为的结果,与人类其他的学习活动迥然不同。具体到语言的学习,则语言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个别语法”的参数设定,而“普遍语法”的通用原则无需学习。所以,UG模式实际上分解了传统意义上语法学习的内容,准确地说,是简化了语法学习的内容。UG习得理论可以用下图进行描述:
图一
principles
L1 Input →UG →L1 grammar
parameters
图二
L1 Input → principles →L1 grammar
UG
L1 Input → parameters →L2grammar
图一是UG理论基础上的第一语言习得过程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到,普遍语法中的“原则”(principles)部分是人类通过遗传获得的,而“参数”(parameters)部分则是通过第一语言自然语料(L1 Input)的输入不断验证而设定的,最终学习者习得了第一语言(L1 grammar)。图二则是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到,普遍语法中的“原则”部分也是不需要学习的,“参数”部分则要通过第二语言自然语料(L2 Input)的输入,在第一语言的基础上进行再次的调整,最终习得第二语言(L2 grammar)。但是,对于参数设定的具体过程,以及原则对于参数的制约作用还不清楚,所以UG理论用“黑匣子”(Black Box)这一术语描述这一过程,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3.汉语形式句法研究成果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
汉语语法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的各种“奇怪”的问题一直令教师“头疼”。传统的语言学研究重描述而不重解释,或者认为语言是一套“规约系统”,只有“是什么”,没有“为什么”。普遍语法则在颠覆性的“语言习得机制”假设的基础上,着重于人类“语言知识”的解释。对于具有较强探究精神的成人学习者而言,UG模式无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教师也不用总是以“约定俗成”来勉强应对。近年来,现代汉语形式句法研究取得很大进展,为UG模式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过程中的实施奠定了重要基础。
“普遍语法”的重要原则(principles)之一是“结构依存原则”(principle of structure-dependency),即人类所有语言的句子都是通过一定数量的结构单位组合而生成的,而不是简单以线性序列展开的。把这一重要原则运用到第二语言教学中,意味着传统的句子语义结构块的分解就不再是教学的重点。也就是说,人类对于句子中的语义结构块有着普遍而天生的知觉和感知能力,无须学习。教学实践也充分证明,多数学习者都鲜有不能分解或错误地分解语义结构块的表现。如果有类似的表现,则是源于对于这种语言的语义结构块的形式标记不明导致的。Chomsky把这些语义结构块主要分成名词词组(NP)、动词词组(VP)、形容词性词组(AP)、介词词组(PP)。其中,名词(N)、动词(V)、形容词(A)、介词(P)等依次为这些结构块的心(Head),也就是结构标记。但是在不同的语言中,这些结构标记有不同的表现。具体到汉语,这些结构标记有隐性或零位的表现,尤其是介词词组的标记。
如: (1)屋子里有人。
(2)早上七点起床。
在这两个句子中,“屋子里”和“早上七点”前均可以不出现介词“在”。实际上,不出现“在”这个介词是汉语最典型和习惯的表达方式,或者说是常式。在英语中则不可缺少。所以在汉语教学中,介词词组的形式标记就成为教学的重点。但是就结构依存原则的总体而言,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那么,是什么成为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语法的主要障碍,或者说是学习的重要内容呢?那就是“个别语法”的参数(parameters)设定。比如主语参数(pro-drop parameter)中心语参数(head parameter)。主语参数可以为“0”或“1”,即人类语言的句子可以出现主语或者不出现。中心语参数则可以为“左”或“右”,即短语结构中的中心语可以在补语之前或之后。前者主要涉及句法的结构分析,而后者主要涉及语序问题。
就汉语而言,主语参数呈现出极大的灵活性。除了出现一个主语的句子外,还有以下两种表现。
(1)春天。
(2)吃吧。
(3)好极了。
这些句子中,均没有出现主语,即陈述的对象。以上三类句子被称为非主谓句。这时,主语参数是“0”。同时,还有“多主语”的句子。
(1)春天,洛阳,很美。
(2)西瓜,我喜欢。
(3)老王,这个男孩的父亲,我很熟悉。
这些句子中,句首部分出现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性短语。这时,如何确定中心语参数则一直以来是汉语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从汉语生成语法的角度看,仍旧维持主语参数为“0”或“1”的两种设定,即汉语的句子的主语分为出现(主语参数为1)和不出现(主语参数为0)两种情况。对于以上比较特殊的表现则定出一些补充规定,以维持主语参数的规律性。可见,对外汉语教学中,主语参数的学习比较复杂,尤其是和英语这类主语参数稳固是1的语言形成鲜明的对比。在英语中,主语的不可以缺失导致出现了纯粹的形式主语“it”“there”的极端现象。当然,就汉语语法研究而言,是否可以运用诸如UG之类的所谓“西方语法理论”模式进行有效的分析,在汉语研究学界一直以来是颇受争议的话题。这样的研究被一些学者指责为“削足适履”。在此。我们不做深究。但是从教学的角度看,这样的处理一方面比较有规律可循,一方面也具有一定的解释力,还是有一定的实用价值的。
汉语的中心语参数则表现出一定规律的稳定性,即中心语有时位于右,在修饰语之后,主要表现在定中结构中,比如:“我的书”“美丽的花”“辛勤地劳动”“这件事情的发生”“白菜”“快走”等。有时中心语位于左,即在修饰语之后,主要表现在后补结构中,比如:“好得很”“吃完”“消化得好”等。相对于主语参数而言,中心语参数规律性较强。当然,同样作为语法教学的重要内容,并不一定意味着哪一个更容易,这还要结合学习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随着UG模式的发展,词汇学习逐渐成为参数教学以外的又一个重要内容。因为在UG模式下,语法教学得到极大的梳理和简化,而凸显出词汇教学的丰富个性和变化。比如英语中,“give”必须带两个宾语,而且其主语必须是有生的。而在汉语中,相应的“给”一词则无此要求。比如:
(1)给我吧。
(2)新鲜的食品给我健康。
UG模式之所以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应用不多,我们认为是处于教学前线的教师相关了解和学习不足导致。语言教学的发展离不开与语言本体研究的推动,UG模式对于对外汉语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如果没有相关理论的准备与积累,UG模式也只能是一种概念,对于教学实践没有什么价值。
三 结语
我们认为,从语言教学的角度来看,UG模式有利于我们厘清思路,进入一个较为理性和清晰的语法教学设计和实施的状态。重视词汇教学也有力地补充了UG模式原有的不足。尤其对于具有学术探讨和研究精神的成年学习者而言,UG模式无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现代汉语形式句法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更是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前提与基础。UG模式应该可以为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注入新鲜的活力,极大地改进教学面貌。
[1] Larseb-Freeman, Diane & Long, Michael H.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概况[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 Cohen, Andrew D. 学习和运用第二语言的策略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3] Cook, Vivian. 第二语言学习与教学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4] Ur, Penny 语言教学教程:实践与理论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5] Yalden, Janice 语言教学课程设计原理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6] Cook, Vivian & Newson, Mark 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教程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7]石定翔.乔姆斯基的形式句法 [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2.
[8]沈阳,何元建,顾阳.生成语法理论与汉语语法研究 [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1.
UGModelandtheGrammarLessonofChineseLanguageTeachingforForeigners
Luo Lanjingzi
The UG teaching model based of Universal Grammar Theory has attracted many researchers’ interests of the SLT, while it still has not been employed much in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We think grammar lesson under the UG model can help us design and teach students in a clear and direct way. Especially for those students who have academic goals, UG model is a kind of attractive teaching model.
Universal Grammar; UG Model; grammar lesson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for Foreigners
ClassNo.:G642DocumentMark:A
黄其辉 郑英玲)
罗兰京子,硕士,讲师,洛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河南·洛阳。邮政编码:471000
1672-6758(2010)05-0017-3
G64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