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职业经理人培养探索
2010-04-07马玉波
马玉波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大庆 163319)
改革开放30年以来,很多专家、学者对于如何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也得出了很多有针对性地发展策略。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更是驶上了“快车道”,但农民专业合作社职业经理人的培养工作并没有提上议事日程。合作社的发展仍然缺乏最核心层面的人才支撑,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社职业经理人的相关研究很少或存在着偏差。本文旨在探讨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职业经理人培养缺失的影响因素,希望通过对此问题的研究来促进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1 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1.1 是否需要职业经理人还存在疑虑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生产同种农产品的生产者之间的联合,决策方式是典型的“一人一票”而非企业式的“一股一票”,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都是由全体社员共同推选出来的理事会负责,是否还需要雇佣专门的职业经理人这一问题还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学术界对此研究很少,还没有得出有价值的结论,因此是否需要职业经理人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1]。
1.2 培养层次偏低
过去我们在考虑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人力资源投资问题,只是简单地试图通过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领办人进行培养,而忽视了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了一定规模的时候,必须设立专门的职业经理人对合作社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进行企业化的管理。这有点类似于“家族企业”向“现代企业”管理方式的转变,都是发生在前一种组织形式已经不能适应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的时候。领办人由于自身、所处环境等原因,无法满足管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要求,因此目前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职业经理人培养的当务之急是尽快提高其培养层次,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2]。
1.3 当前的培养水平还无法满足需要
目前,国内人才的培养方式还停留在大众化教育阶段,特别是农业类大学不同专业间彼此知识互通的程度偏低,这与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职业经理人培养的总体思路不相适应。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职业经理人的培养需要以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背景为依托,综合性地了解农学、畜牧兽医、食品等其他涉农学科的基本知识,而且具备根据所服务专业合作社的不同更新知识的能力,这些显然都与目前国内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差别很大。当前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理论知识比重偏高,实践动手能力不足,这都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职业经理人的实际能力需要存在巨大差距。总而言之,目前培养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是不符合农民专业合作社职业经理人的需要的,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培养水平不适合社会需要,这也是造成国内各个大学农林经济管理招生萎缩、就业困难的最根本原因[3]。
1.4 女性职业经理人培养工作没有引起重视
从目前国内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职业经理人的性别构成来看,女性职业经理人的比重偏低,这与国内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从事实际涉农工作的女性比例偏低情况相似。我们所培养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绝大多数是不喜欢、不愿意从事与农业相关的工作的,女同学的情况更加严重,这与社会上对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重视程度有关,也与整个社会宣传不够有关。有的学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根本不知道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能干什么,他们今后可以从事那些专业,不了解甚至误解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后果就是优秀的生源不会选择这个专业,差的生源又从事不了这个专业,造成培养的浪费。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女性毕业生多数不选择从事涉农的行业,会造成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女性职业经理人培养的选择面较窄,可能无法优选到适合的人才,长此以往容易造成农民专业合作社男性职业经理人比重的歧高,对整个职业经理人队伍的健康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1.5 还需要解决人才本土化的问题
其实几乎所有涉农的领域都存在着人才本土化的问题,过去我们采取了很多做法,例如选聘大学生村官、很多省份实施的“一村一个大学生”(吸引大学生去乡村落户)、黑龙江省首创的“村村大学生计划”(招收农村学员和农场学员)等,但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人才的本土化问题。涉农人才的本土化涉及的因素很多,但最重要的是没有为人才提供发展的平台,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其实是最适合涉农人才发展的平台,只是由于各地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还没有普遍聘用职业经理人,因此可以说,涉农人才的本土化最终解决还任重道远,还需要依托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更多有益的尝试[4]。
2 具体的解决对策
2.1 传统的合作社发展思想应该改变
诚然最初的合作社基本原则是实行严格的“一人一票”,但我们要认识到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专业合作社已经不再是简简单单的“穷人与穷人之间的联合”,类似于欧美发达国家的农场主之间的联合,在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过程中也已经存在着越来越多的生产者与产业资本、金融资本的融合案例。至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否需要向企业一样聘用职业经理人,需要看聘用职业经理人是否真正能够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带来帮助,答案当然是肯定的。符合合作经济组织需要的职业经理人不仅可以使理事长、理事们不需要再从事自身知识面所涉及不到的领域,减轻他们的负担。更加可以起到通过职业经理人的聘用,在合作经济组织内部管理制度上更多的引入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思想,理事对职业经理人的行为实施必要地监督。只要保障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最根本的宗旨是为全体社员服务,一切的尝试都服从于这一根本宗旨,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思路是可以逐渐改变的。
2.2 逐步建立行业资格准入制度
应该从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职业经理人培养工作的伊始,就建立严格的行业从业资格准入制度,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职业经理人队伍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职业经理人是一个合作经济组织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聘用职业经理人,看重的是通过引入职业经理人制度理顺合作经济组织内部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关系,通过职业经理人便捷合作经济组织的对外沟通、洽谈、对内财务管理、股份变更等活动。因此,一个合格的职业经理人担负着合作经济组织各种重要职责,职业经理人的选聘工作就应该是合作经济组织股东所最应该重视的工作。除了日常的表现之外,统一的、可供考量的行业资格准入制度无疑是最为重要的标准,而且这一准入制度同时要辅以必要的退出机制,对于职业经理人应该实施动态考核,一旦一段时间内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必须予以淘汰。
2.3 尽快提高培养水平
出于当前国内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对于生产实际适应性的考虑,有必要从根本上建立起适应生产实际需要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职业经理人的培养就是秉承这一理念进行的有益尝试。这方面的工作大体可以分为两部分,首先,现在学校对于本科生的培养还处于空白状态,必须打破目前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固有培养模式,建立跨学科、多层次、多阶段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职业经理人培养体系,即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职业经理人的从业环境,灌输涉农多学科知识,有利于职业经理人开展工作;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培养适应不同规模、层次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职业经理人,满足发展程度不同、发展环境各异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需求;面向职业化的能力需求,建立多阶段的职业经理人,针对职业经理人需要提供后续培训,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职业经理人提供知识更新。其次,对于自发形成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理事长们,应促进其向职业经理人的过渡,但同时要解决好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问题,更好的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服务。
2.4 突出女性职业经理人的优势
相对于男性职业经理人来说,女性职业经理人普遍具有心思细腻、沟通能力强、吃苦耐劳的特点,这些特点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特别是刚刚建立起来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而言,无疑对于处理农民专业合作社纷繁复杂的内部事务和外部沟通工作更有帮助。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女性职业经理人的培养对于有志于回乡创业的农村女性生源无疑是个福音,可以使她们学会相应的知识,回到家乡更好地开展工作。这部分学生是最适合的培养对象,因为她们了解乡村状况,对于自己家乡建立起来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事务处理起来更加得心应手,也解决了目前农村生源就业,特别是农村女性生源就业的困难问题,同时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工作提供了人才支持。
2.5 探索新型人才激励制度
解决人才的本土化问题,不仅需要为人才提供发挥其才智的机会,还需要为人才提供相应的物质保障,根据激励理论,我们认为持股计划是对人才最有效的激励方法。因此,我们需要探索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职业经理人持股计划,使职业经理人的管理效果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经营绩效建立最稳固的联系,将职业经理人的收入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收入相互挂钩,从根本上解决人才本土化问题,使他们能够安心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当好家,促进其不断发展。
[1]何琛姣.论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企业家的培育[J].世界农业,2005,(11):52-55.
[2]赵曙明.MBA教育与中国企业职业经理人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2002,(3):82-85.
[3]张幸福.创新中国特色的农民合作之路——关于发展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思考[J].中国合作经济,2005,(9):32-34.
[4]唐仁.论职业经理人的基本素质及忠诚感的培养[J].江苏商论,2003,(8):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