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许衡直解作品两种版本的差异比较

2010-04-07佟晓彤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许衡四库遗书

佟晓彤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基础部,广东广州 510980)

许衡直解作品两种版本的差异比较

佟晓彤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基础部,广东广州 510980)

目前现存的许衡直解作品主要有四种版本,比较清乾隆五十五年怀庆堂刻本《许文正公遗书》中的许衡直解作品与《文津阁四库全书·鲁斋遗书》中的许衡直解作品,发现两个版本各有利弊:四库本虽存在较多谬误,但使用了很多同义词对译怀庆堂本中的说法,丰富了文章的表达方式,也便于读者理解;怀庆堂本尽管也存在个别疏失,但相对而言更接近于元代口语原貌,故更为可信。

许衡直解作品;怀庆堂刻本;四库本

许衡 (1209-1281),字仲平,号鲁斋,河内 (今河南沁阳)人,是中国 13世纪杰出的政治家、教育家和天文历法学家。不仅如此,他还是元代的儒学大师,《鲁斋遗书·序》中说:“盖今世之谭道脉者,辄推宗许鲁斋先生,云先生以儒术鸣于元时。丁干戈甫定,吾道晦蚀,而先生独以斯文自任,俾学者得观周、程、张、朱之书,以寻六经语孟子之旨。其有功于世教甚钜。”[1]407

许衡直解作品一般包括四篇,即《小学大义》、《大学要略》、《大学直解》和《中庸直解》,它们都是对儒家典籍的通俗解读。许衡直解作品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于“直”字上,即通俗直白。其语言简明扼要,不烦琐拖沓;深入浅出,不旁征博引。因而,取得了言简意赅的效果。而且,作为“耘夫荛子皆可以明之”[2]的对儒家典籍的解读性文章,其口语性不言而喻,文章中所采用的具体做法就是运用当时的口语词解释经书中出现的生涩难懂的古语词,用当时的口语句式来诠释经书中的文言句式。

许衡直解作品的版本主要有《许文正公遗书》十二卷(清乾隆五十五年,怀庆堂刻本)[3]、《鲁斋遗书》十一卷(《文津阁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1]419-444、《鲁斋先生集》六卷 (明嘉靖九年,许泰和刻本)和《鲁斋全书》七卷(明正德十三年,河内知县高杰刻本)等。

笔者比对了吉林市图书馆藏的清乾隆五十五年怀庆堂刊印的《许文正公遗书》(以下简称为怀庆堂本)和《文津阁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鲁斋遗书》(以下简称为四库本)。怀庆堂本与四库本对四篇文章的收录顺序完全相同,即《小学大义》和《大学要略》两篇收在卷三中,《大学直解》篇都收在卷四中,《中庸直解》篇收在卷五中。本文对于两种版本的相同之处不作赘述,仅将其差异列举如下。

一 汉字的繁简体写法不同

(一)怀庆堂本用繁体字写法,四库本用简体字写法例如:

立教者,明三代圣王所以教人之法也。盖人之良心,本无不善,由有生之后,气稟所拘,物欲所蔽,私意妄作,始有不善。(四库本:卷三《小学大义》)

“蓋”是“盖”的繁体写法,两词仅写法不同,意思完全相同。怀庆堂本采用了“蓋”这种繁体写法,而四库本则采用了“盖”这种简体形式。

(二)怀庆堂本用简体字写法,四库本用繁体字写法例如:

孔子因读《缗蛮黄鸟,止于丘隅》这一篇诗,遂解释说,黄鸟是微小之物,于欲止之时,尚且晓得拣择个好止的去处。况人为万物之灵,岂可反不如那禽鸟知所当止乎?(怀庆堂本:卷四《大学直解》)

孔子因读《缗蛮黄鸟,止于丘隅》这一篇诗,遂解释说,黄鸟是微小之物,于欲止之时,尚且晓得拣择个好止的去处。況人为万物之灵,岂可反不如那禽鸟知所当止乎?(四库本:卷四《大学直解》)

在这里,怀庆堂本写作简体汉字“况”,而四库本写作繁体汉字“況”,意思上无差别,仅在字形上略有不同。

二 误增或误减了字

例如:

这般穷究了多,咱心里都理会得。久而闻天下事,好的、歹的、合做的、不合做的,都省得了,心上明白 ,无些昏蔽,便是致知。(怀庆堂本:卷三《大学要略》)

这般穷究了多,咱心里都理会得。久而闻天下事,好的、歹的、合做的、不合做的,都省得,心上 (上)明白,无些昏蔽,便是致知。(四库本:卷三《大学要略》)在上面的两个例句中,四库本比怀庆堂本多了一个“上”字 (例句中用括号标识),少了一个“了”字 (例句中用下划线标识)。

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在“心上 (上)明白”这一分句中,不将“上”字重叠所表达的意思更为准确,因为在近代汉语中,“心上上明白”这样的说法并不常出现,仅能在当时的戏曲作品中偶有一见。现代汉语中虽也有“心上上明白”这样的说法,但一般仅出现在诗歌作品和初学说话的幼儿的话语 (或成人为能与幼儿交流而对其话语的模仿)中。许衡写作《大学要略》,其目标读者群为元蒙统治者和粗通汉语的少数民族群众,因此,他应该不太可能用重叠“上”字的说法。基于此,我们赞同怀庆堂本的说法,认为四库本为误增字的情况。

在“都省得了”这一分句中,句末的“了”应理解为事态助词“了2”。其功能是“用在句末,主要肯定事态出现了变化或即将出现变化,有成句的作用”。刘坚、江蓝生等在其合著的《近代汉语虚词研究》一书中指出:“宋代是‘了 2’最终形成的时期。”[4]115“元代以后,‘了’字的使用出现了一些与南宋相反的情况”[4]119,此处的“相反情况”是指在一些元曲作品中,“了2”的使用频率比南宋时期降低了,又与中晚唐到宋时一样,“了2”和“了也”并用。但书中亦指出,此时期“了2”的使用频率仍然略高于“了也”。由上面的论述我们可知,该分句有“了”是合理和可信的。而且,除此处外,许衡直解作品中还有多处用作事态助词的“了2”,如“那肚皮里肝和肺上事,都被高人见了”等。所以,我们认为,此处应该有“了”,四库本属于误减字的情况。

三 因字形相近而误将甲字写成了乙字

例如:

圣人教人今日学一件,把那一件道理穷究到是处。明日再去为一件,又恁的穷究。今日明日,只管穷究将去。(怀庆堂本:卷三《大学要略》)

圣人教人今日学一件,把那一件道理穷究到定处。明日再去为一件,又恁的穷究。今日明日,只管穷究将去。(四库本:卷三《大学要略》)

怀庆堂本中的“是处”是指最重要、最关键的地方,这与《汉语大词典》[5]2060中该词条的第二个义项“紧要关头”意思一致;四库本中的“定处”一词,未见于《汉语大词典》,按字面意思似乎应将其解释为“确定的地方”,放入句中虽勉强能说得通,但与“是处”相比,显得比较牵强。因此,应是四库本在辑录过程中误将“是”字写成了“定”字。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是”字和“定”字在写法上较为相近,故误将“是”写成了“定”。

四 出现讹误

例如:

《礼记》一书,近千万言,最初一句曰“毋不敬”。天下古今之善,皆从“敬”字上起;天下古今之恶,皆从不敬上生。(怀庆堂本:卷三《大学要略》)

《礼记》一书,近千古言,最初一句曰“毋不敬”。天下古今之善,皆从“敬”字上起;天地古今之恶,皆从不敬上生。(四库本:卷三《大学要略》)

例句中的“近千万言”和“近千古言”皆是对《礼记》一书的性质所作的陈述说明,将之与后面的“最初一句曰‘毋不敬’”联系起来考虑,此处说的应该是《礼记》一书的语句数量。如果将“近千古言”理解为“近千句古言”,虽也表示语句数量,但不符合客观事实——《礼记》一书的语句远远多于千句。而如果将“近千古言”断为“近 /千古 /言”,这样的说法又有些令人费解。于是,我们还是选择了怀庆堂本的说法。

由两个版本上半句所共同的“天下古今之善”,我们可以以对举为依据,推断出下半句中的正确说法应该是“天下古今之恶”,而不是“天地古今之恶”。故我们仍然遵从怀庆堂本。

五 误用了同音或音近的字

(一)误用了同音字

例如:

颜回是能正心的人,盗跖是不能正心的人。若是正心呵,恐怕身上有些儿不是处,一日加三遍思量,不教有些儿不到处,都教做得正正当当地好,似这般便能齐家。(怀庆堂本:卷三《大学要略》)

颜回是能正心的人,盗跖是不能正心的人。若是正心呵,恐怕身上有些儿不是处,一日家三遍思量,不教有些儿不到处,都教做得正正当当地好,似这般便能齐家。(四库本:卷三《大学要略》)

怀庆堂本的“加”和四库本的“家”,从有韵书记载汉字读音的中古汉语时期至今,一直是同音字 (除部分文白异读的情况):在中古汉语中它们同是假摄开口二等麻韵,见母,平声字;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它们都读为 [tɕ iA55],在现代汉语七大方言的代表方言中,二者亦皆是同音字,或都读为 [tɕiA](北京话 、长沙话 、苏州话),或都读为 [kA](广州话、厦门话、南昌话、梅州话)。

此处如果将怀庆堂本中的“加”翻译为“加以”,意思上似乎可以说得通 (每日多次对自己的言行举止加以省察,即“日三省吾身”),但是,“加”表“加以”之义时一般“用在多音节的动词前,表示如何对待或处理前面所提到的事物”,而本句不符合这种语法要求,所以,此处的“加”不应译作“加以”。再来看一下四库本中的“家”,如果将其译作“家庭”、“专家”等常用义似乎也不符合句义。准确地说,此处的“家”不是一个实词,它在此处是一个动态助词。《汉语大词典》中有如下的内容:

家,jie,助词。犹“地”。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三:“酒来后,满盏家没命饮,面磨罗地甚情绪,吃着下酒,没滋味似泥土。”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一折:“此女颇不贤慧,数次家和小生作闹,小生只得将就,让他些罢了。”《西游记》第三一回:“公主闻此正言,半晌家耳红面赤,惭愧无地。”《红楼梦》第七七回:“成日家听见你在女孩们身上做工夫,怎么今儿个就发起赸来了?”[5]3014

由此可知,例句应该解释为:颜回是能正心的人,而盗跖是那不能正心的人。能正心的人,总是恐怕身上有任何的不对之处,整日地多次反省自己,不教自己身上有任何的不良之处,所有的事情都做得非常好,人如果能够做到这样就可以“齐家”了。与例句相同的用法在《红楼梦》第一一七回中也有用例,如“贾环道:‘妙玉这个东西是最讨人嫌的。他一日家捏酸,见了宝玉就眉开眼笑了。我若见了他,他从不拿正眼瞧我一瞧。真要是他,我才趁愿呢’”。

由以上论述可知,四库本的“家”字是正确的用法。怀庆堂本中误用了一直以来与“家”字同音的“加”字。

(二)误用音近字

例如:

大概论来,大学只是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细分开却有八件。(怀庆堂本:卷三《大学要略》)

大概论来,大学只是明明德、新明、止于至善,细分开却有八件。(四库本:卷三《大学要略》)

“民”和“明”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读音相近,差别仅在于两者的韵尾:“民”为前鼻音韵尾 [n],“明”为后鼻音韵尾[ŋ]。在中古汉语中,“民”和“明”除韵尾外,其主要元音也略有不同 (“民”是臻摄真韵,“明”是梗摄庚韵),但仍为音近字。此处四库本所出现的纰漏较为明显,《大学》主要讲的就是三个问题:明德、新民和止于至善。“新民”乃《大学》篇中的专有名词,一定不可写作“新明”。四库本应是因两字读音相近而刊错。

古籍在传抄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衍文、脱文、讹误等情况是不可避免的。以上我们列举了两个版本的一些差异之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两个版本各有利弊:四库本使用一些同义词对译怀庆堂本中的说法,丰富了文章的表达方式,也进一步印证了怀庆堂本说法的合理性,此外,它还常将怀庆堂本中的一些繁体字改为简体字的写法 (虽为词汇研究工作增添了些许不便,但对文字的演变研究却颇有裨益),不足之处是谬误较多,可靠性相对较低;怀庆堂本更接近于直解文的本来面貌,尽管也存在疏失,但相对而言较为可信。

[1]许衡.鲁斋遗书[M]//文津阁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第 400册.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2]贯云石.孝经直解·序 [M]//胥惠民,张玉声,杨镰.贯云石作品辑注.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6:132.

[3]许衡.许文正公遗书[M].怀庆堂刻本.1790(乾隆五十五年):362-388.

[4]刘坚,江蓝生,白维国,等.近代汉语虚词研究 [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2.

[5]罗竹风.汉语大词典 [Z].缩印本.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Two Works on Verbal Explanations from Xu Heng

TONG Xiao-tong
(Basis Department,Nan yang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Guangzhou,Guangzhou,510980,China)

There are four versions of verbal explanations from Xu Heng.Compared with Posthumous paper ofLuzhai Si Ku Quan Shu at Wen Jin Ge,we explored some disadvantages and advantages in the verbal explanations of Xu Heng from Posthumous paper ofMr.Wenzheng Xu on seal engraving at HuaiQing Tang in 1790(Emperor Qianlong Years 55th).With many synonyms explaining key points in the copy of Huai Q ing Tang,it developed sentences of articles which is helpful for readers to understand,though there are plenty of mistakes in Si Ku Quan Shu.Copy from HuaiQing Tang is more trustable for its approaching of spoken language in Yuan Dynasty,though it also came up with oversight.

works on verbal explanations of Xu Heng;seal engraving at HuaiQing Tang;seal seal engraving at Wen J in Ge

(责任编校:文中)

H109.2

A

1673-0712(2010)01-0063-03

2009-11-23.

佟晓彤 (1979-),女,吉林九台人,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基础部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汉语史。

猜你喜欢

许衡四库遗书
“四库学研究”栏目主持人语
《皇帝的四库——乾隆朝晚期的学者和国家》简介
区别
银环桥下的遗书
《黑城出土汉文遗书叙录》中TK133叙录辨正
四库学研究专辑
心中不可无“主”
何功伟:三封遗书写就矢志不渝的生命篇章
惊堂木
合刊抄本 共传四库——记张元济与张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