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精神与高校师德的融合境界*

2010-04-07红,李

关键词:师德大学精神

丁 红,李 革

(湖南商学院,湖南长沙410205)

大学精神与高校师德的融合境界*

丁 红,李 革

(湖南商学院,湖南长沙410205)

大学精神是强化高校师德的能源和动力,而高校师德是传承大学精神的基石和纽带。应努力采取各种措施,使二者相谐相生,最终达到和乐、和顺、和美的境界。

高校师德;大学精神;视界融合

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对大学中每位成员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师德是为师之魂,是教师素质的精神支柱。师德离不开思想教育和制度约束,但最终起决定作用的还是每位教师内心的感悟和呼应,这就是精神的升华。我们需要联系高校师德建设的实际,探讨二者互为关联的本质,实现高校师德与大学精神的融合。

一、高校师德与大学精神相互补充

大学精神贯串高校师德的始终,为其提供动力,开辟源泉,营造氛围;而高校师德贯穿大学精神传承的始终,为其丰富内涵,夯实基础,拓展新境界。

1.高校师德是传承大学精神的基石和纽带

师德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时所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品质,社会赋予他们比其他人类灵魂工程师更高的道德标准。而优秀教师队伍的建设要靠长时间的培养和积累,这与大学精神一脉相承。大学精神的核心本来就是高校教师的精神,包含科学精神、独立精神、民主精神、创新精神、敬业精神,等等。这些精神无不体现在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人格魅力上,只有具备一支“学为人师、德为人范”的优秀教师队伍,才能使大学精神一代一代得以继承。

大学精神体现大学学人的精神面貌和群体意识,并通过价值观念以及行为方式的启迪、陶冶,形成一定的氛围。而长期驻守在大学的主人翁是教师,他们是大学精神培育、发展、积累、传承的奠基人,对学生的影响也最直接最具感召力。因为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实践证明,优秀的高校教师都能以渊博的学识和远大的理想教育一代又一代学生,以无声的人格魅力和崇高品德熏陶身边每一位学子。这就是大学精神的传承,它不是教条式的延续,而是众多高校教师自然继承前辈师德的结果。高校师德与大学精神是根之所系,脉之所维,相互影响,相互传扬。

2.大学精神是强化高校师德的能源和动力

大学之宝贵,在于其科学与人文精神,在于学者与大师。如果说高校师德是大学教师在长期教育实践中逐步形成的道德观念、情操、行为和意志,那么大学精神则可以说是这些“道德观念、道德情操、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被升华为群体意识的高尚精神,二者相互影响,循环往复,不断前进。因此,高校师德更应注重精神和文化内涵、品位的历练,尤其是被每位教师在内心接受与认可,在工作实践中不断超越,形成良好的师德修养。我们知道,人有其特有的人性和灵性,更有人性与灵性交融而升华成的精神境界。精神是灵魂,决定并影响着人的思维与行动,思维又把人的内心世界与社会实践联系在一起,使人的精神与实践相结合,获得心灵的感悟。这更表明高校师德与大学精神交融相依的关系,大学精神以其导向效能——共同理想共同价值观为教师塑造自我指引方向;以其凝聚效能——无声的凝聚力、向心力促使教师坚定信念,献身教育;以其规范效能——和谐的校园管理文化和人文氛围规范教师行为;以其激励效能——文明示范群体的“共生”和“魅力”效应激发教师的上进心。由此可见,大学精神是强化高校师德的能源和动力。

二、高校师德与大学精神共进退

与时代共进,在吸纳整合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是大学历久弥新的精神动力。事实证明,大学精神与高校师德共进退。

1.高校师德和大学精神与时俱进

进入21世纪,培养创新人才是现代大学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关键,必须把“创新”作为教育人、培养人的主旋律,使高校师德从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融合、学术自由与服务社会的统一等方面,形成现代大学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品质。由于创新精神更多的表现为勇于探索未知,突破陈规,在发现和创造新知识方面敢于挑战;而大学精神则是建立在对教育的本质、办学规律和时代特征的深刻认识之基础上,这些都与高校教师这个群体密切相关,对其精神境界起决定作用。于是,在世界多元文化激荡交融、市场经济意识给大学文化造成巨大压力的情况下,大学必须为保护和弘扬大学精神而奋斗,为大学教师修养高尚师德提供精神家园。

高校师德属道德范畴,道德对人们的约束作用主要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高校师德必然要受到社会现实的影响,需结合社会实际合理定位,对其要求应是人性化的、具体的。也就是说,大学教师对物质有追求是客观合理的,高校师德建设应着重于促进每个大学教师获得个性发展,激发他们的内在精神需求,从而实现大学的发展目标。

2.高校师德与大学精神的失落和回归

新时期的高校师德必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接轨,适应市场经济对道德的要求,既充分体现集体主义道德原则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德核心,又充分体现竞争、民主、创新等直接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意识,才能使高校师德、大学精神与主体意识、时代要求高度统一,实现大学精神的回归。现如今,我国高校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工资改革、人事改革、科研经费来源的变化等无不导致教师利益波动。利益调整就像一根指挥棒,在引导教师追求目标的同时,也误导了教师的道德认识。追逐名利,鄙视精神,学术庸俗,人心浮躁,加之大学存在的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如名目繁多的师德工程和校园文化建设沽名钓誉,没有实效,高校师德由此走入了“死胡同”,大学精神也变得越来越苍白。这主要与我们许多大学的办学理念没有能够及时适应社会变化有关。最大问题则是高校师德和大学精神都太理想化、太形式化、太要求整齐划一,尤其是我国现行大学制度的浓重“官本位”色彩,破坏了大学追求学问的人文本质,把行政职务高低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从而使高校师德与大学精神落入“风尘”,出现严重衰微现象。同时,受市场经济功利主义的侵蚀,许多大学教师的人生价值取向趋向多元,表现为“人生理想趋于实际,价值标准注重实用,个人幸福追求实在,行为选择偏重实惠。”因此,大学要适应市场经济的现实,结合高校师德的原则与范畴,形成有效的师德目标和理想,重点培养教师的职业道德情感与意志,修炼自我,升华思想,回归大学精神。

三、高校师德与大学精神相谐相生

高校师德和大学精神均来源于实践,只有实践才能使二者达到相谐相生的理想境界。笔者以为重塑“和乐”的办学理念,“和顺”的管理文化,“和美”的人文环境,应是高校师德与大学精神相谐相生的必然趋势。

1.和乐的办学理念:宁静、自由、创新

“和乐”是指精神上的专注、投入与奉献,是一种追求过程相对稳定的状态,是一种身心和谐舒展的境界。大学本是一个学术组织,学术性是它的本质属性,竞争、开放的学术氛围和宁静、自由的宽松环境更是其本质要求——要求大学必须坚持学术本位、不为“发展”而放弃原则,要求教师不为“生存”而改变“信仰”。因此,大学必须确立“和乐”的办学理念,其核心是宁静、自由、创新。惟有此,才能坚持大学的清醒和理性,才能永葆教师对学术的崇尚、对真理的追求、对社会的责任意识。这种境界,既是大学精神的真实写照,也是高校师德的要求,在实践中使高校师德与大学精神相谐相生。因为和乐的办学理念,还是进行大学教育的必然前提和必备条件。如果大学教师都能把教书育人看成是自身智慧、才能、力量的表现,是一种和乐的美的创造,他就能对自己的职业发生浓厚的兴趣,就会努力发扬创造精神,提高自己的教学科研水平,从而就会深深地陶醉在自己的职业享受之中,进入高层次的和乐境界。面对目前我国大学存在的种种问题,大学必须坚持自己作为一种主要“精神力量”的身份权利,才能在狂热之中保持平静,把握理智。因此,大学要保持一方净土,必须重新审视现有各种违背“和乐”办学理念的评价体系和目标。

2.和顺的管理文化:师生为本、民主和谐

“和顺”是指精神上的轻松、平和与安全,是一种尊重人性又循规矩的秩序,是一种心悦诚服沉浸其中的安宁境界。注入人性化内涵,打造“和顺”的大学管理文化有利于高校师德与大学精神相谐相生。现代大学必须认识到,建立以师生为本、民主和谐的管理文化,既依赖于大学教师的自身修养,又必须加强思想教育,把职业的要求和制度相结合,并变成可操作的具体规范,使高校师德在大学教师工作的必须和习惯中得到升华。由于教学科研永远是大学教师职业的核心,所以只要大学教师真正从内心对职业的要求和制度有了深刻认识和积极的认同,一切诱惑都可“两耳不闻”,专心只做两件事: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

3.和美人文环境:师爱生与生敬师

“和美”是指精神上的愉悦、超俗与恬淡,是一种人文情怀,一种心灵相知、信念相投的境界。大学人文环境的和美,既包括人际关系的和谐及由此形成的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也包括校园环境净化、美化、知识化,充分体现各种具体关系的和谐。其中最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师爱生、生敬师。大学精神对师生的情感、意志和价值观等都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师德源于师爱,师爱来自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和环境的感染,热爱学生的教师必然受到学生尊敬,学生尊敬老师又会激励师德高尚,这就是高校师德与大学精神相谐相生的“和美”境界。

在数字化生存的时代,大学校园需要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以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大学精神主要通过大学群体状态和校园文化表达,其共同的理想信念、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对于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形成民主和谐、自由平等关系,增强高校师德的自觉性、坚定性等都具有促进作用。高校教师是大学精神的主要依托和载体,承担弘扬大学文化与意识、创造新成果的职责,必须以高尚的人格、渊博的学识、博大无私的爱去感染学生,成为学生心中的楷模。

总之,高校师德与大学精神相交融共进退的紧密关系和相谐相生的“和乐、和顺、和美”境界,有利于实现大学发展与教师发展的双赢,有利于形成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育出既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又具有改革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才能符合科学发展观。

[1] 刘宝存.何谓大学精神[J].高教探索,2001(3).

[2] 卢 勃.论大学精神的承传与表达[J].高教论坛,2006(3).

[3] 荀振芳.大学精神的守望与回归[J].江苏高教,2000(2).

[4] 芦艳芳.考量师德应与社会进程合拍[N].中国教育报,2007-10-30.

[5] 葛朝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高校师德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1999(6).

The Fusion of Un iversity Spirit and Teaching Ethics

D ING Hong,L I Ge
(Hunan University of Commerce,Changsha,Hunan 410205)

The university spirit is the energy and the power to strengthen the university teachers’ethics,which in turn for m the cornerstone and the link to inherit the university spirit.Measures of all kinds should be taken to ensure the har monious developmentof the two so that the desirable harmony of happiness,agreeableness and beauty is reached.

college teachers’morals;university spirit;horizon fusion

I206.7

A

1674-117X(2010)02-0155-03

2010-01-13

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高校师德体系的构建”(09B07)

丁 红(1961-),女,湖南攸县人,湖南商学院党委宣传部主任编辑,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与大众传播;李 革(1966-),女,湖南长沙人,湖南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卫 华

猜你喜欢

师德大学精神
“留白”是个大学问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大学》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