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生有“标准答案”吗?

2010-04-06林鸣

大众标准化 2010年2期
关键词:改动标准答案人生

■林鸣

一份人生的"标准答案"应该是允许存在缺陷和改动的。假如过于强调计划性,片面从主观出发,不考虑环境和条件的变化,排斥当事人的感受和追求,恐怕这张“答案”的结果将很不美妙。

咱们是个无比重视“标准答案”的国度。一友人的小孩上中学,学校出语文试题:“《赤壁怀古》的作者?”小家伙答:“苏东坡”。老师曰:“错,正确答案是苏轼。”家长不服,去问。老师冷冷回答:“无论您的孩儿才华多出众,考试一律按‘标准答案’结账。”那位家长回来一讲,我都听傻了。瞧,这就是咱们的教育。

伟大的应试教育也就这样了,那么人生呢?难道也必须有什么“标准答案”?现在,中年人流行聚会,当数十年前的老同学见面时,与会者常会吃惊地发现,年轻时代的理想,竟与现状差之千里。发誓当飞行员的,今天开上了大巴;想当科学家的,“不慎”做了商人;而立志写作的,给人家跑腿打杂。一个个全都偏离既定方向,有的甚至干着南辕北辙的职业。偏偏坐在教室角落那个不起眼的“鼻涕虫”,如今荣膺某级官员。问他,人家嘿嘿一乐,声称儿时的宏伟理想不过是想当“组长”。这的确是个有趣现象,假如将一位耄耋老者的每个人生阶段的“标准答案”逐条公布,不难从中看出:他的“标准答案”实际上是在不断增删和改动之中,以至最后变得连本人也难以辨识。不过,一条充满痛苦、欢乐、矛盾以及奋起的人生轨迹清晰可见。当然,面对严峻的生活,最多的肯定是妥协。

某医院一位精神科的主任,对我谈起他最近的一次接诊。一位上高中的孩子本来成绩优秀,却因压力巨大而精神失常,天天在家砸东西。痛苦万分的母亲央求大夫:只要孩子能踏踏实实地在清洁队上班就行。按说,这种“低级”要求距离当初的“标准答案”该有多远啊?如果家长和孩子不明白一个道理,那么我敢说,此类悲剧将会继续蔓延。这个道理可以说明:我们不仅需要科学家、企业家那样的尖端人才;也需要出租车司机、超市收银员和家电维修工这样的普通人才。人才荟萃,各司其职,一个正常社会才能正常运转。请问:当居民楼里的电梯坏了,您是盼着一位文学博士光临?还是期望维修师傅迅速到场?我这里并非鼓吹实用哲学,而是想说明:每个人都很重要。

是的,我们的内心都珍藏着一份“标准答案”——农民兄弟盼的是丰收,科学家期待的是科研成果,商人和企业家渴望天天赢利,学生的目标当然是门门满分。但生活是不完美甚至不完整的,所以,一份人生的“标准答案”应该是允许存在缺陷和改动的。假如过于强调计划性,片面从主观出发,不考虑环境和条件的变化,排斥当事人的感受和追求,恐怕这张“答案”的结果将很不美妙。难道不是吗?周围颇有些“完美家长”,一心要求自己的孩子创业如王选,激情如朗朗,气质赛过张曼玉,财富直逼李嘉诚。他们想没想过,这样做不公平!我顶烦某些出版商炮制的“某某女孩”或“考试状元”,仿佛只有工于心计,将孩子培养成一台现代“名利机器”才是正道。要知道,对于人生而言,任何成功都是暂时的,而困难和障碍永远存在。当前,中国父母顶重要的并不是培育呆头呆脑的“考试英雄”,而是增强孩子承受挫折的勇气、能力和乐观创新精神,因为一个竞争更加惨烈的“战场”,就在前方候着他们呢。

历史上,除了嫡传太子这种玩意儿,能落实“标准答案”的着实不多。相反,“歪打正着”的例子却大量存在。为华人熟知的史学大家黄仁宇,大学时是位机械工程系的学生。正如北大难出名作家一样,那些冒尖的往往是一些跨学科或底层冒出来的小人物。为什么?成功,最终拼的是兴趣和人格,创新和拼搏力。谁坚持到最后,谁就是好样的。再说了,三百六十行,哪行不是精英济济?对照生活的精彩变幻,那份由长辈和世俗勾画出来的“标准答案”,就像一页飘然坠地的“复印纸”,显得多么苍白可笑啊。

要说人生的“标准答案”,我认为还是有的。热爱祖国,忠于民族,努力工作,诚恳待人等等,这些大的做人准则不可不讲,不可不做,不可不信。但落实到具体人生,各位最好不要安排一板一眼的“标准答案”,把自己设计成专供别人喝彩,听凭名利驱使,失去任何动力和兴趣的“标准人”。

猜你喜欢

改动标准答案人生
李耀进:没有标准答案,唯有用心用情
丢失了标准答案
“标准答案”阅卷实录
人生中的某一天
大多数的知识付费,其实就是卖给你一套标准答案
人生悲喜两字之间
鸵鸟
咪咪(节选)
独一无二的你
斜倚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