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研究综述

2010-04-05董乾枫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10年5期
关键词:社会化图书馆社区

董乾枫

(洛阳理工学院,471023)

国内针对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但当时社会公众对这一问题的关注程度并不高,相关研究仅仅停留在对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进行理论上的求证,认为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革,以及高校图书馆自身的公益事业性质及为社会提供信息服务的功能都需要高校图书馆为社会提供信息服务,[1][2]但在现实中,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并没有真正开展起来。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办学体制与理念的创新,高校尤其是一些地方高校与社会的联系日益紧密,双方互动逐渐增强。一些高校图书馆根据自身所具备的能力和资源情况,在做好为本校的教学科研服务的基础上,向社会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主动满足社会对信息资源的各种需求,均取得积极的效果和一定的经验。国内图书馆界也就此开展研讨,介绍国外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情况,对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可行性、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等方面给予积极探讨,业已取得初步共识。

1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可行性研究

国家教育部于2002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其中的第二十一条指出:“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面向社会的文献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可根据材料和劳动的消耗或服务成果的实际效益收取适当费用[3]。”这是对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最高层面的政策指导。此后,国内图书馆界对此展开解读和讨论,其重点在于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有没有必要?现实可行性又有多大?虽然大多数研究者持肯定或支持意见,但仍有一些学者持质疑态度,甚至是明确反对。

支持高校图书馆社会化的理由主要有五点:(1)公众个人的发展和生活对知识信息需求不断增长与公共文献信息资源供给严重不足之间存在较大矛盾,而高校图书馆也应视作公共资源,应该纳入到图书馆大家族,有义务为公众服务。高校图书馆应当突破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在做好为校内教学、科研服务工作的同时,顺应时代的发展,积极面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利用自身优势直接服务社会。[4][5](2)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丰富,且资源利用率普遍不高,需要通过对外开放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6][7][8][9](3)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10],是推进社会信息化的重要举措,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需要[11]。高校图书馆进行社会化服务有利于信息资源共享和消弥信息鸿沟[12],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13]。(4)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是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5)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可以扩大高校的社会影响,吸引社会力量来支持高校建设,有利于提高高校图书馆员的业务能力,增强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实力。[14][15]正因为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有着众多理论支撑和现实需要,绝大多数研究者对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明确支持,呼吁高校图书馆应予积极响应并努力践行。

与此同时,也有不少研究者对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心存疑虑,认为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还存在许多现实障碍,全面实现有较大难度。(1)我国图书馆管理体制上条块分割严重,不同系统的图书馆的功能任务、管理方法、办馆条件等均存在极大差别,面向社会开放并不是学校对图书馆的要求,市民读书和需求不应该由高校图书馆来承担这个责任。[16][17](2)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现实操作是一个综合性问题,现实操作会面临着一定的认知障碍、体制障碍、资源障碍和利益障碍。[18]如武继山就认为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必须围绕学校的学科建设要求而展开,如果对任何公共资源都不加区别、不加限制地开放利用,只能造成使用的混乱,最终导致公共资源的浪费和毁损。高校图书馆为了保证学校的教学秩序,不能随便对外开放[19]。(3)还有研究针对《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条文中的“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的界定进行研讨,综合认为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应是有条件,而不是硬性规定,前提是要首先满足高校自身的文献信息需求,高校图书馆服务实现社会化需要建立相关机制,包括动力机制、投入机制、互动机制等。[20]还有研究者对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实质效果产生质疑。从社会效果上看,高校图书馆馆藏信息资源体系专业性较强,不适合大众化的阅读。[21]从经济效益上看难以取得经济效益,其理由有三:首先,高校图书馆馆藏信息资源整体上实效性差,且其价值始终处于隐性状态,不符合信息服务产业化经营的需要,基本上不具备市场开发潜力;[22]其次,大多数高校图书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专业化程度不高、群体知识结构不合理,难以提供高层次服务;[23]再次,公民文化消费意识不足,社会难以给高校图书馆回报或经济补偿。[18]

2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程度研究

我国学者研究认为,虽然《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里有着“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的文字,但高校图书馆的首要任务是“为学校的教学和科学研究提供切实有效的文献信息保障[3],”“尽可能”为社会提供服务意味着必须在保证校内读者服务正常有序的前提下进行,否则,就必然受到高校师生的质疑[24]。其次,我国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还存在着居民文化需求不旺,文献资源专业性强,知识产权保护等现实问题。[25][26]再次,从目前各高校的实际情况看,社会化服务仅靠高校图书馆自身难以解决根本问题,必须建立政府、社会和高校共建图书馆的模式。[27]因此,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必须建立在完成对本校读者服务的基础上,清醒认识自身条件,正确认识校内服务和社会服务的关系,[28]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只能从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时间、服务方式等方面实行有限制开放[29],而不是全面的、无条件的。

3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方式研究

正因国内图书馆界对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认识还不尽一致,不少人还心存顾虑,导致在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具体实现方式上也多持谨慎态度,认为主要应视馆情从文化宣传、有限服务、参考咨询和联合共建等四个方面开展,而不是完全开放服务。

3.1 文化宣传

秦丽雅认为:高校图书馆馆舍是大学校园不可或缺的建筑文化景观,代表了一所学校的文化风貌,可以组织普通民众走进高校图书馆参观游览,亲身感受高校浓重的文化底蕴,提升公众的文化素质和文明素养[30]。也有人指出高校图书馆应积极配合开展社区教育活动,如可举行图画展、电影晚会、放映幻灯片等,[31]也可以组织周期性中小学生读书活动,宣传科技知识、举办讲座等,开展社区教育服务,为社区提供信息咨询服务,潜移默化地提高周边居民的文化道德修养。[32][33]

3.2 有限服务

高校图书馆对社会的有限服务主要是指在不影响本校教学科研需要的情况下,有选择地向社会提供文献信息服务。根据限制对象不同可分为限制读者服务、限制时间服务和限制资源服务。限制读者,即高校图书馆有选择地向特定社会成员开放,减少对高校师生文献信息利用的影响,提高文献资源的利用率。[34]高校图书馆也可以会员制的方式,为符合条件的社区居民办理会员证,凭会员证办理图书资料借阅证,参加高校图书馆组织的咨询、讲座、培训等活动。限制时间就是根据高校师生使用图书馆资源的时间特点,主要在寒暑假期间向社会读者限时开放。[35]限制资源,即高校图书馆仅向社会用户提供电子资源、信息咨询和文献传递等虚拟服务或远程培训等服务,缓解现实借阅服务的压力。[36][37]

3.3 参考咨询

参考咨询服务主要是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调研和信息资源开发,如编制文摘索引、信息搜集、传递文件、市场调研、查阅专利文件、问卷设计、档案管理、统计分析、用户调研、翻译等,[38]向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及农村等特定用户提供针对性的高层次信息服务。信息参考咨询服务在图书借阅、文献传递、定题服务的基础上,还包括用户培训服务、文献传递服务、信息代理服务、竞争情报服务和专利代理服务。[39][40][41]有条件的高校图书馆还可以针对本地工作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收集、分析、筛选有关信息,为决策部门提供各个领域的决策性情报[42]。参考咨询是一种特种服务,信息含量高,工作难度大,高校图书馆可根据实际情况和社会用户的需求适当实行有偿服务。[43]

3.4 联合共建

在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程中,高校图书馆可与公共图书馆或其他文化机构合作,采取切实措施,通过多种途径,大力扶持和援助社区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切实提高社区的信息化服务水平。[17]高校图书馆可以采取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形式,[44]支持、扶助社区图书馆,如可选派业务能力比较全面的馆员,有计划地实施拉网式的业务“帮带”建设,有效地提高社区图书室的业务规范化水平。[45]高校图书馆也可以凭借自己的优势,加强与周边社区的沟通,与其协商,共同建设高校图书馆社区分馆。[46]

4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实践研究

我国目前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实现形式可归纳为以下几种:(1)高校与地方政府共建图书馆,如深圳大学城图书馆、黄淮学院图书馆等;(2)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共建图书馆联盟,如上海中心图书馆、长春图书馆联盟等;(3)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业务合作,如馆际互借;(4)高校图书馆直接向社会公众开放,如宁波高校园区、信阳师院图书馆等。

国内对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现实案例进行分析的仅有卢滨玲[47]、姜勇[48]、胡金玲[49]、于淼[50]等为数不多的研究者,研究成果不多。研究者分析认为,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还存在以下问题或不足:(1)当前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存在较为明显的功利思想和短期行为,理念的根植和长效机制的建立还有待时日。(2)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因资金来源、人员编制、管理体制限制,以及数据运营商外部阻碍等因素,造成现行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更多的只是业务上的合作,与真正的整合还有很大的差距。(3)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仍存在较多限制,如收取高额押金,限定本地人口,凭单位证明办证,区别对待等,这些附加条件都人为地抬高了社会大众的入馆门槛。

5 结语

我国关于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研究成果虽然不少,但总体水平不高,多数局限于现行政策的简单理解,缺乏更深层次的机制研究,如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动力机制,高校图书馆与社会组织联合的合作机制,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技术平台等。此外,目前针对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模式的研究虽然也涉及到信息用户、服务内容、营销策略、现实障碍等多个方面,却忽略了各构成要素间存在相互的联系,缺乏对高校图书馆社会化信息服务模式各个构成要素的全面系统的研究。最后,有关国内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案例的研究大多局限于作者工作单位或者所在城市的高校图书馆,缺乏从整体角度对全国各地区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现状的全面调查和介绍。我国关于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研究任重而道远,国内同仁还需继续努力,不断完善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研究内容,提高研究深度和研究质量,切实为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提供理论借鉴。

[1]崔金荣.关于图书馆社会化问题的思考[J].学术交流,1992,(3):121-122.

[2]刘学和,魏玉华.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对策之探讨[J].图书馆建设,1992,(2):214-217.

[3]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37/info237.htm 2010-04-25.

[4]http://lib.nuaa.edu.cn/xxy/seventh/forum/forum3.htm 2010-04-25.

[5]http://book.sina.com.cn/author/subject//1533206809.shtml.2006-11-29/2010-04-25.

[6]周 炜.对高校图书馆走入社会的思考[J].图书馆,2005,(4):81-82.

[7]刘满闪.关于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的思考[J].图书情报工作,2006,(增刊):66-67.

[8]禹群英.高校图书馆的开放与民众文化的普及[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4):74-75.

[9]张 晖.高校图书馆应与公共图书馆联姻共同向社会服务[J].图书馆建设,2003,(5):86-88.

[10]王彩云.高校图书馆服务向社区延伸是时代发展的要求[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4):68-69.

[11]杨克香.延伸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范围,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9,(12):224-226.

[12]陈 希,彭一中.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途径与策略[J].图书与情报,2007,(5):114-117.

[13]卢秀英.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的利弊分析[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9,(3):27-29.

[14]龙 敏.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的思考[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8,(3):37-40.

[15]董文华.论高校图书馆的社区服务功能[J].图书情报知识,2005,(3):100-102.

[16]李四克,王 勇.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的限制条件研究[J].情报探索,2008,(9):13-15.

[17]白明辉.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难[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06/25(5).

[18]张 凌.高校图书馆参与社区图书馆建设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6):100-102.

[19]武继山.应当避免对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误读[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3):16-19.

[20]顾莲华.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长效机制的探讨[J].情报杂志,2008,(5):155-157.

[21]帕提曼.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障碍举要——基于《图书馆合作与信息资源共享武汉宣言》的冷思考[J].图书与情报,2007,(6):21-23;49.

[22]蔡忠兵.对图书馆信息服务产业化发展的几点反思[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0):13-14.

[23]廖 球.浅谈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制约因素[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9,(1):3-5.

[24]楼健群.数字信息服务: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可普遍开展模式[J].图书馆建设,2007(3):73-75.

[25]张建国,田秋菊.我国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冷思考[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9(1):19-22;33.

[26]甘清瑛.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中可能产生的侵权问题[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4,(1);7-9.

[27]杨 勇.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社区的思考[J].图书馆建设,2008,(10):83-85.

[28]李力文.谈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服务[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7,(6):96-98.

[29]张丽平,郑 琳.试论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有限开放[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9,(2):15-17.

[30]秦丽雅.地方高校图书馆与城市文化[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5,(2):9-12.

[31]焦红珊.院校图书馆服务当地社区文化建设之我见[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9,(1):32-35.

[32]过仕明.论高校图书馆服务社区的人力资源开发[J].图书馆建设,200,(1):71-73.

[33]温万虎.高校图书馆参与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思考[J].图书与情报,2006,(4):90-92.

[34]赵 安.高校图书馆与城市社区文化建设[J].图书馆学刊,2004,(5):5-7.

[35]原小玲.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的假期开放制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22);7-9.

[36]李梅军.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5):87-91.

[37]谢丽娟,郑春厚,吴庆伟.中美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比较研究[J].图书馆建设,2009,(2):67-67.

[38]王 璐.大学图书馆向社会开放途径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06,(10):7-9.

[39]朱 萍.论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的必然性及实现途径[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5,(2):58-59.

[40]邬雅茹.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化探微[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155-158.

[41]高树庆.高校图书馆与企业合作的探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6):29-31.

[42]姚志伟.高校图书馆为社会服务的几点思考[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6,(4):85-87.

[43]潘素珠等.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展部分有偿信息服务的探讨[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8,(4):86.

[44]李 健.高校图书馆服务社区的探讨[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7,(3):103-104.

[45]殷翠芬,王有敬.高校图书馆服务社区的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07,(11):80-81.

[46]吴 瑛.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的设想与实践[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5,(2):64-66.

[47]卢滨玲.高校图书馆为社区服务的实践与探索[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1):101-103.

[48]姜 勇.高校图书馆为社区服务的可行性探讨[J].图书馆建设,2008,(5):81-82.

[49]胡金玲.高校图书馆如何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学习《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的一点体会[J].河北科技图苑,2004,(3):15-16.

[50]于 淼.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整合存在的问题[J].黑龙江史志,2008,(17):38;31.

(编辑:朱爱瑜)

猜你喜欢

社会化图书馆社区
社区大作战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图书馆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亟须推进社会化
去图书馆
如何积极应对社区老年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