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机构知识库构建研究

2010-04-05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10年5期
关键词:知识库学术机构

王 丹

(吉林医药学院,132013)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开放存取(Open Access,简称OA)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机构知识库(Institutional Repository,简称IR)作为学术信息交流的新模式,以及开放存取运动实现的“绿色通道”日渐成为国内外学术界与高校图书馆、研究院所关注和研究的焦点。

1 机构知识库的涵义与意义

1.1 机构知识库的涵义

机构知识库又称机构存储、机构库、机构仓储、以及机构典藏。关于机构知识库的定义,迄今为止还没有统一的认识。赵继海认为IR是一个大学或研究机构通过网络来收集、保存、管理、检索和利用其学术资源的数据库[1]。高嵩、张智雄等认为,IR是收集、组织、存储、管理机构内的科学数据、研究成果和其他数字资料,实现对机构内数字内容及资产的保存和管理,并提供开放访问,促进平等使用和共享的一系列机制和服务[2]。李广建等从系统的角度指出IR在实践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系统[3]。李枫林等认为IR是学术研究机构以互联网为依托、基于“开放存取”的理念建设的数字化学术信息资源数据库。它将本机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数字化内容(包括科学数据、科研文献、学术成果、报告、软件、课件等资源)进行收集、整理、标识、索引,并基于开放性原则,实现对学术资料的永久保存和广泛传播,尽可能地支持免费存取[4]。邓君、毕强认为,IR是对机构内成员智力产品进行收集、存储、管理并提供开放利用的知识传播与知识服务系统[5]。

1.2 构建机构知识库的意义

机构知识库是在网络信息环境下为了解决学术交流体系中存在的矛盾,实现学术资源的开放获取而提出的一种解决方案,构建IR,是实现收集、保存、传播学术信息的新途径;为机构的学术成就树立品牌,提高机构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将机构的学术资源集中在一起,使学术成果能够为全球的用户所用;实现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为反映本机构科学研究的发展历程、机构综合实力等奠定了基础;促进机构的教学、科研的发展;可以促进机构智力产出中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可以对机构内部科研人员的业绩成果进行有效管理。构建IR不仅利于查找资料,还可以了解成员的研究方向及重点,有利于相互间的取长补短,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科研人员的热情,从而促进科学研究的开展;有助于降低访问学术成果的成本[6],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有学术出版模式的不足,是对目前学术交流体系的重要补充。

2 构建机构知识库存在的问题

推进IR的建设与发展,已经成为学术交流体系的一种趋势,但是目前IR建设中面临着许多问题。

2.1 开放存取观念还未深入人心

一项对中国科学院科研人员的调查表明,90%以上的科研人员不知道“开放存取”是什么[7]。对绝大多数科研人员而言,开放存取是个新生事物,开放存取这一概念从开始传入国内到被人们广泛接受还需要一定时间,科研人员对开放存取和机构知识库缺乏深入的了解,使用机构知识库和主动提交机构知识库内容的积极性不高。

2.2 缺乏相关政策支持

国家和机构所采取的开放存取政策和战略对开放存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总体上来说,我国信息资源公共政策水平较低,效率较差;在学术界发起的开放存取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国内还没有正式的关于开放存取及机构知识库建设的国家政策或机构政策来指导或支持开放存取和机构知识库的部署和发展。这就缺乏实施开放存取、建设机构知识库的政策指导,势必影响到机构知识库建设的规范性、系统性[8]。

2.3 质量控制问题

IR与传统期刊相比,最大的弱势在于没有严格的同行评议过程,论文质量得不到有效控制。尤其是作为主要组成部分的预印本论文,机构知识库本着文责自负的原则,只是要求作者基于某一特定格式提交论文,并符合一定的学术规范,仅审核论文形式上是否遵守国家相关法律,而在内容上却没经过任何审核或只是粗略的审核,所以预印本论文难免存在着质量问题。如果质量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开放存取模式所具有的快速、免费的优势,价值也就不大了。这就决定了IR内容的质量控制成为今后IR发展面临的挑战之一。

2.4 版权许可问题

首先是预印本,IR保留作者对其作品的版权,包括对其作品的完整性、署名权和正确引用权等,他人引用必须表明出处;同时还可以为作者提供对其作品的访问限制权,即只允许选定范围内的读者进行访问。基本实现作者文责自负、自我管理的原则,并不与现行版权法相违背。但后印本又是另一种情况,由于出版商的商业运作,往往要求论文作者在同意其作品发表的同时,将相关的版权移交至出版社,因而就与IR的作者文责自负原则产生了矛盾[9]。

2.5 技术资金问题

创建和维护机构知识库是一项长期和艰苦的工作。首先构建信息机构库就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大都是由专门的学术组织、研究机构、大学图书馆以及政府机构建设的,机构库建成后,仍需要不断地关注其内容的维护、软件的升级、存取权限的变化等问题;机构知识库相关建设部门还面临解决软件、硬件、标准变化后所引起的一系列问题,还须及时作出调整。因此在技术和资金方面需要有强大的持续不断的支持[10]。

3 构建机构知识库的发展策略

3.1 加强对机构知识库的宣传推广

只有让不同层面人群了解并认识到机构知识库的重要性,才能引起其对机构知识库的关注。应该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宣传机构知识库建设的重要性,包括国家科研机构或学术团体组织丰富多样的研讨会,让机构与学者都认识到机构知识库对其自身发展的利益,提高机构与学者对机构知识库的认识,并为机构知识库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我国目前在提高学者与机构对机构知识库认同度方面做得还很欠缺,主要是宣传推广途径过于狭窄,仅仅限于国内图书情报领域的学者或实践者,而且效果也并不理想。提高对机构知识库的认同度需要国家从宏观层面调控,配套宣传与制定措施,然后由机构将这一精神贯彻到学者之中[11]。如可以通过学校主页、E-mail、宣传手册、讲座等形式向机构内人员宣传扩大机构知识库。让用户及时了解国内外机构知识库以及本地机构知识库的发展,了解个人成果的利用率,以便激起其对机构知识库参与的热情。

3.2 制定促进开放存取发展的相关政策

由于我国的科研资助机制和学术出版机制的特殊性,政府与有关科研管理部门应制订国家及机构的开放存取政策。从结构层次上看,我国科学合理的国家开放存取政策体系应该是由国家、科研资助机构、科研机构、高校、出版机构分别制定的开放存取政策共同组成。首先需要由国家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全国统一的、可供所有的组织机构共同遵守的国家政策,主要作用是为全国各级组织、机构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宏观指导。科研资助机构、科研机构和高校可以在与国家政策相一致的基础上,依据本机构的特点制定开放存取政策,规范所资助科研人员或机构成员的权利和义务。开放存取的发展同样需要出版机构的政策支持,出版机构应该根据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导方向,积极鼓励科研成果的开放存取,出版机构还应提供多种出版模式选择,由作者选择是否以开放存取模式出版自己的科研成果,或者选择以哪种开放存取方式出版自己的科研成果[12]。

3.3 加强质量控制

质量是机构知识库发展的瓶颈,所以高校图书馆在构建知识库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把质量关,保证每一篇论文的质量,只有建立在高质量的基础上,才能体现机构库的优势。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对不同类型的资源拟定与之相适应的质量控制和评价体制。

3.3.1 新增内容质量管理

确定合适的质量控制人员,主要是图书馆内具有相应学科背景的馆员,确保输入机构知识库的内容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关于预印本的质量问题,可以根据需要有选择地建立同行评审制度,可适当考虑由相关专业的科研工作者充当义务审稿人。

3.3.2 内容更新和有效期管理

这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知识存在时效性,一些知识库的内容,过了一定的时期,就成了失效信息,对科研无益。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某些知识内容的有效期,现有的机构知识库系统都具有提示功能,到期后系统会自动发送过期提示,再进行删除。同时,要鼓励并要求内容的原作者在产生新的知识或者原有知识发生变更后,主动更新知识库内的内容;另一方面知识库管理人员也要随时关注相关科研动态,及时提醒原作者对其内容进行更新[13]。

3.4 多途径解决知识产权问题

机构库发展的一个巨大挑战就是知识产权问题。开放存取本身就强调一个免费的问题。怎么样尽可能地免费,又不触犯相关法律这就必须处理好机构库中的版权问题。不处理好这个问题,开放存取和机构库的功能及优点都无法实现。为了推动机构知识库发展,促进学术信息交流,机构、学者与出版商探讨相关版权政策,保证学者可以自存储预印本以及发表后的论文,主要包括版权转让政策等。如奇迹文库(http://www.qiji.cn/)提出并倡议“作者应向出版社表示要保留在网络上张贴作品的权利,学术研究的赞助者应鼓励研究者将研究结果放到开放电子文库中由公众共享;所有的中文学术期刊在投稿须知及版权转让协议中明确规定:作者有向开放电子文库张贴及更新自己论文的权利,作者有把自己论文张贴到自己或其所属研究机构网站的权利”[14]。

3.5 建立IR国家联盟

解决技术资金问题对构建机构知识库的困扰,可以通过建立机构知识库联盟来解决。因为机构知识库虽由机构构建,但其开放存取特性使它可以在国家乃至全球范围内提供服务。一些国家的科研管理机构正在努力引导将分散的机构知识库联合起来,构建成为全国性的联邦机构库体系,澳大利亚的ARROW项目;荷兰的DARE项目;英国的e-BankUK,ePrints UK项目,都是这种联邦性的国家级机构知识库的代表[15]。IR作为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工具和开放利用的枢纽地位是可以预期的。我国处于建设IR的初期,应该做长远规划,为今后建立IR国家联盟做准备。张向华认为,应该从现有的已建立IR的单位中选出一个领导机构,比如中科院或厦门大学,其他已建成IR的各单位协助,国家拨出“建立IR国家联盟”的专项经费,由这个领导机构选取统一软件,如DSpace软件,制定统一规划,指导全国大学建设机构内IR,建立知识库之间网络链接,最终实现IR国家联盟[16]。

[1]赵继海.机构知识库:数字图书馆发展的新领域[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32(2):34.

[2][15]高 嵩,张智雄.机构仓储及其在数字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模式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6,,50(8):60-61.

[3]李广建,黄永文,张 丽.IR:现代、体系结构与发展趋势[J].情报学报,2006,(2):236.

[4][8]李枫林,赵雪芹,胡吉明.机构知识库:开放获取的有效实现形式[J].情报杂志,2007,(6):116-117.

[5]邓 君,毕 强.国内机构知识库研究进展[J].图书与情报,2007,(5):38.

[6]郭淑艳,王东艳.机构知识库构建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07,(5):9.

[7]李 麟.我国科研人员对科技信息开放获取的态度[J].图书情报工作,2006,50(7):35.

[9]蔺梦华.基于OA的开放仓储库[J].情报资料工作,2005,(6):63.

[10]王瑞文,刘东鹏.构建高校学术信息机构库的知识交流环境分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8,31(4):556.

[11]邓 君.机构知识库建设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长春:吉林大学,2008:213.

[12]何 琳.我国开放存取发展现状和建设策略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9,53(1)55.

[13]王香莲.高校图书馆构建机构知识库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台州学院学报,2002,30(2):81.

[14]奇迹文库[EB/OL].http://www.qiji.cn/,2009-12-30.

[16]张向华.大学学术机构仓储和建立IR国家联盟[J].情报资料工作,2008,(1):61.

猜你喜欢

知识库学术机构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基于TRIZ与知识库的创新模型构建及在注塑机设计中的应用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
高速公路信息系统维护知识库的建立和应用
基于Drupal发布学者知识库关联数据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