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信息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综合贡献力及开发利用
2010-04-05冯惠玲
□冯惠玲
2004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04]34号),提出要“高度重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信息资源作为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与能源、材料资源同等重要,在经济社会资源结构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已成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竞争的一个重点。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提高开发利用水平,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一、档案信息资源的综合贡献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档案理事会的有关调研报告指出:“文件和档案是构成国家信息资源的基本要素和重要成份。”档案信息资源在政治、经济、社会、科技、文化诸多领域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独特的贡献力:
1、档案可以证明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一个国家的主权、领土和各种利益,这对于一个民族历史文明的延续,一个主权国家利益的维护是十分重要的。
2、档案信息资源可以参与和拉动经济发展。一是作为管理要素参与管理活动,可有效提高经济管理、生产管理的水平,如通过利用档案而降低技术开发、生产设计、生产过程的成本,引导物流、资金流和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二是作为生产要素进入非物质生产的产品化和产业化的过程,获取经济收益。
3、档案信息资源可以对社会进步发挥推动和保障作用。文件、档案等政府信息的公开可以提高决策的科学化和透明化,为公众参与国家和社会的民主管理提供条件;档案信息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有利于促进社会走向法制与诚信;档案在维护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的权益,保障社会公正与和谐发展方面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4、档案信息资源可以促进科技创新和文化繁荣。档案的知识属性使之成为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的必要条件;档案的文化属性使之可以满足人们查证历史、寻根溯源、了解社会活动真实面貌等方面的文化需求;档案信息资源在传承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保持世界文化多样性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得到观念、政策、技术、物质条件等方面的支持和保障,当前可以实施两个并举、三个结合。
1、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与开发并举,在建设中保障开发。丰富档案信息资源内容,改善资源结构,加快档案数字化进程,改善检索功能,建设地区性乃至全国性档案门户网站,为利用者提供足够丰富、好用的档案信息和信息服务。
2、档案开放与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并举,在开放中促进开发。通过立法明确管理者和利用者在开放档案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制定可操作的开放规则,以积极的态度对开放档案进行一次、二次以至更深层次的开发,积极稳妥地将档案信息资源上网传播,向社会广泛提供利用。
3、传统开发方式与现代化开发方式相结合。长期以来使用的以平面媒介为主体的开发利用方式,在新形势下加以创新仍然具有广泛的适用人群和良好的传播效果,如编辑档案汇编、举办档案展览、提供定向定题档案信息服务、利用档案史料编写电视宣传片和纪录片等。与此同时,利用网络媒介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推出内容丰富的档案数字资源、网络资源产品,如开发网上展览、专题数据库、个性化查询服务系统等,档案信息资源的网上传播,可以扩大利用范围,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4、公益性开发与商业开发相结合。公益性开发主要是政府投入,无偿向社会提供开发成果;商业开发则是通过有偿转让开发成果来补充成本和形成经济收益。公益性开发应该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主要形式,提供档案服务,加强政务信息共享是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同时,对具有经济和社会价值、允许加工利用的档案信息资源,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增值开发利用。
5、独立开发与合作开发相结合。档案保管机构有责任对所藏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开发,除充分利用自身力量之外,也要突破一馆一地的边界,走合作开发的道路。合作开发在开发主体上是指跨机构,在开发对象上则是指跨库、跨地区和跨资源。打破档案实体存储地点界限进行合作开发不仅有利于调集开发力量,更有利于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充分满足各方面利用者的多元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