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门答腊近海地震*(Nature-Geoscience社论)
2010-04-05左玉玲
苏门答腊近海地震*(Nature-Geoscience社论)
印度尼西亚的海啸预警系统于2010年3月开始全面运行。此举越早越好:这一地区时刻面临着海啸地震的威胁。
过去的几年中,印度尼西亚遭受的自然灾害可真不少。2004年“节礼日”那天的灾难性地震和海啸发生后,巽他大型逆冲断层(Sundamegathrust)依然没有消停。这一大型逆冲断层是澳大利亚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的标志,它随同印度尼西亚群岛(不包括婆罗洲Borneo)一起向该群岛西部延伸。由于沿巽他大型逆冲断层的破裂,印度尼西亚遭受了一场“地震风暴”(较短时期内群发性大地震)的袭击。最近一次灾难发生在2009年9月30日苏门答腊岛巴东市,震级MW7.6,造成1000多人死亡。
那次苏门答腊地震就发生在巽他大型逆冲断层的Mentawai区段内。这一区段已约有200年未曾受损,而该大型逆冲断层的其他大部分区段都已在自2004年以来的地震链中破裂。因此,Mentawai段200多年来一直在积累应力,它被视为地震和引发海啸危险的重点区域(NatureGeoscience,2009(2):87-88)。但刊登在NatureGeoscience,2010(2):70页上的一封信函(见本刊本期译文:“2009年9月印度尼西亚巴东地震”
编者注)却作出这样的结论,2009年9月的巴东地震不是地震学家所预期的地震:那次地震没有使巽他大型逆冲断层破裂。可怕的地震威胁仍未解除,而且地震很可能会引发海啸。
那么,探测与海啸预警之间的鸿沟应该弥合了。2004年的灾难发生后,这一地区拙劣的海啸监控状况以及改善这一状况的迫切性已毋庸置疑。惨剧之后,3个区域性海啸预警中心相继建成,分别位于印度尼西亚、印度和澳大利亚。预警信息将传达给印度洋沿岸的所有国家的焦点区域,那里将发布国家警报。国际社会向印度尼西亚提供了科技和财政支持,帮助其迅速建立一个综合性海啸预警系统。
德国-印度尼西亚海啸预警系统(GITEWS)于2008年11月正式启动,该系统依靠地震仪监测这一地区的地震,利用卫星监控海床以确认海啸潜势,并利用深海记录仪、浮标和沿海台站等测定实际海啸。该系统中的地震设施已运转多时,并在2009年的两次地震中发挥了自己的作用:当时地震摇晃后不到5分钟,就准确发布了海啸预警。
这一完整的决策支持系统也收集来自卫星、浮标和海底记录仪的数据信息,系统目前仍处在测试运转阶段。2009年9月,当地震仪记录到地震时,该系统在3分钟内就向印度尼西亚政府发布信息,预计不会发生海啸。虽然后来一个沿海台站记录到了一次浪高不过20cm的小海啸,但该系统的反应已经非常贴切了。2010年3月该系统进入正式运转模式,但当地的人员培训可能还会持续进行。
由于巽他大型逆冲断层与印度尼西亚海岸线之间的距离很近,所以Mentawai区段上引发的海啸会在15~20分钟内到达人口密集区。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最快在地震摇晃后5~10分钟内发出可靠预警,对于附近居民而言也可能为时已晚,更何况他们还会受到地震本身的影响。信息发布不够迅速,可能仍然是该系统的一个弱点。
2004年的惨剧在每个人的心中仍然记忆犹新,同时,人们必须毫不迟延地时刻保持适当的警觉。然而,正如文献中所描述的一样(Nature,2008,455:1228-1231,1232-1234),2004年前印度洋沿岸的破坏性海啸数百年不遇,所以当地对海啸的认识和警觉也便丧失殆尽。
然而,目前看来下一次地震事件可能不会让人等待太久,所以人们也不可能丧失危机感。2004年开始发生在巽他大型逆冲断层上的震群仍然没有结束。当巽他大型逆冲断层的Mentawai区段发生断裂时(很可能在今后的一、二十年内),新的印度尼西亚海啸预警系统还需要证实其拯救生命的能力。
译自:Nature Geoscience,Vol.3,February2010,69
原题:Earthquakes off Sumatra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左玉玲 译;郑需要 校)
(译者电子信箱,左玉玲:yulingzuo@yahoo.com.cn)
P315;
D;
10.3969/j.issn.0235-4975.2010.08.006
2010-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