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进一步加强地震知识的普及与宣传汶川“5·12”大地震的教训与启示*

2010-04-05马凤霞

地震科学进展 2010年9期
关键词:防震汶川减灾

马凤霞

(河北省地震局,石家庄 050021)

进一步加强地震知识的普及与宣传汶川“5·12”大地震的教训与启示*

马凤霞

(河北省地震局,石家庄 050021)

本文从吸取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的经验和教训出发,从贯彻“预防为主”的防震减灾工作方针着眼,阐述了地震宣传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对防震减灾工作的宣传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诠释,提出了进一步做好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对策和建议,对于保障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加强;地震;宣传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级强烈地震,造成震中地区及其周围四川、陕西、甘肃等8省市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灾情发生后,国家全面启动应急机制,积极开展抗震救灾,灾情很快得到控制。但是,在对建设工程抗御地震灾害进行评估的同时,如何积极采取非工程性防御措施,尽快提高全社会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能力,从而将地震灾害损失进一步降至最低,又成为人们更为关注的话题。在这方面,汶川大地震给人们留下了经验和教训,也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启示。鉴于此,进一步诠释地震宣传在防震减灾事业推进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以更加准确地把握地震宣传工作的着力点,对于做好今后的震害防御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仅从这一角度出发,谈一点认识和看法。

1 从汶川地震看目前地震宣传的欠缺

(1)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国内乃至国际社会在盛赞我国政府对救灾反应迅速、采取措施到位的同时,也有不少人对汶川地震前的地震工作提出了疑问,质疑地震工作者的失职,质问地震工作者为什么震前没有预报,或是至少应当向灾区人民打个招呼。突出表现为对地震工作的不理解和对地震预报水平的误解。

(2)在汶川地震灾区,特别是在地震发生的瞬间,人们表现出了不同的心理反映或应急心态,采取了不同的处置措施,其避震效果显出了巨大的差异。这种现象的出现,突出说明了人们掌握防震抗灾知识的能力参差不齐;不少人盲目采取避震措施,直接导致了避震效果的不可预测性,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

(3)汶川大地震造成巨大的损失,单从建筑物方面进行考量,固然与极高的地震烈度直接相关;但在同一烈度区内,同类建筑物的受损程度却不相同,突出表现了同一建筑环境下建筑物的设防等级或是同等设防等级下建筑物施工质量的差异。表面上是工程建设问题,实则是在这个具有大震背景的地区,有相当一部分社会管理者或社会公众缺乏应有的抗震设防理念,归根结底还是抗震防灾知识的掌握不够或者说宣传不到位。

(4)从历次地震事件看,由于缺乏地震知识,下列现象反复出现:当一起明显的地震谣言出现时,总能引起社会发生相当程度的混乱;而当真正的地震宏观异常出现时,人们反而或者看到了不能引起警觉;或者感觉有异不以为然,从而失去躲避地震灾害的最后机会。突出表现为对地震宏观异常现象的无知,这已被多次防震实践所证明。

以上说明,由于地震科技知识和防震减灾知识的缺乏,从政府管理者到一般老百姓,对地震本身或防震减灾都存在着认识的误区,缺乏应有的抗震防灾理念,以致在地震发生或者从事涉及防震的工作时,不能采取正确的措施或者认识不到位,客观上加重了地震灾害损失,增大了社会防灾和建设成本。造成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公众对地震科技知识和防震减灾知识掌握上的欠缺,就单纯的地震宣传工作而言,这应当是引以为戒的严重教训。

2 强化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是增强社会防震意识的重要环节

众所周知,目前,人类的地震预报水平并不过关,也就是仅凭地震预报根本不能达到减轻地震灾害的目的;以我国目前的经济实力,也不可能单纯依靠强化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来减轻或避免地震灾害损失。鉴于此,搞好防震减灾工作,就要在“预防为主”的防震减灾工作方针指引下,同时发挥工程性和非工程性两种防御措施的作用,以提高全社会的抗灾水平;而搞好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极大地提高全社会的地震知识水平、防震减灾意识和能力,则是搞好非工程性防御的主要途径。

2.1 将地震预报的真实水平告诉公众

在宣传工作中,在宣传地震科技知识的同时,要将当前的地震预报水平实事求是地向社会进行客观地宣传。要告诉社会,我们对地震孕育发生的原理和规律虽然已经有所认识,但还没有完全认识;我们已经能够对某些类型的地震做出一定程度的预报,但不可能对所有的地震都做出准确的预报;我们所做出的中长期预报已经有一定的可信度,但对真正具有减灾意义的短临预报的成功率还很低。要告诉社会,海城地震只是诸多地震类型中的一种,而唐山地震则完全不同于海城地震;就目前的地震预报水平而言,对类似唐山的地震进行成功的临震预报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单靠地震预报来减轻地震灾害根本不现实。通过宣传,引导公众更加深刻地认识我国“预防为主,防御和救助相结合”的防震减灾工作方针的重大意义,以实际行动扎实地做好地震灾害的预防工作。

2.2 普及防震减灾知识,提高公民的防震减灾意识

通过防震减灾知识的普及,使公众提高防震减灾的意识和能力,对于公民个人而言,就是在提高防震减灾意识的前提下,提高个人防震避险的技巧和能力,包括震前、震中和震后各阶段的“应知应会”;保护人身安全、提高生存机会,进而为救助他人创造条件。对于社会而言,则是在提高防震减灾意识的前提下,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将防震减灾意识贯穿到各个工作领域,做好全社会的防震工作,全面提高抗震防灾能力。

2.3 将地震工作的法律法规告诉群众

目前,我国防震减灾法律法规的框架已基本形成,从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地震应急到震后恢复与重建等防震减灾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程序都有了明确的规定;对于政府相关部门、机构的防震减灾职责及社会团体、个人的防震减灾工作义务也都进行了严格的规范;其次,各类防震减灾技术法规还对防震减灾各项工作的实施进行了更为具体地界定,使防震减灾工作更加有章可循。将地震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定告诉群众,是贯彻实施国家法律法规、依法开展防震减灾工作的首要环节。对于防震减灾主管部门而言,这是实施非工程性防御的重要任务。

2.4 加强震后新闻宣传

实践证明,切实做好震后的救灾新闻报道和地震宣传工作十分重要。实事求是地披露灾情,使灾区和非灾区的政府机构做到心中有数,有助于采取必要的救灾措施,使社会各界及时了解灾情以实施人道主义救援;还能使灾区群众振奋精神,鼓舞战胜灾害的勇气,极大地有利于抗震救灾工作的顺利开展。汶川地震发生后,国内外新闻媒体进行了大规模的报道,从地震灾情、灾区形势到政府采取的救援措施,都进行了及时的报道,赢得了国内各界和国际社会的密切关注,提供了大量的人员和物质援助,强化了救灾效果,缩短了灾区重建进程。另外,强化震后宣传,还是维持救灾秩序、防止不法行为、维护社会稳定的必要手段。

3 造就完善的防震减灾宣传机制

强化防震减灾宣传,是加强地震灾害非工程性防御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和能力的主要途径,是各级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贯彻“预防为主”地震工作方针工作的重要职责,对于打造全社会的防震减灾工作体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鉴于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长期性、社会性,作为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必须建立健全防震减灾宣传机制,使防震减灾宣传成为一项长期的、常备的工作任务。

3.1 部署宣传工作

要将防震减灾宣传纳入防震减灾规划,将平时、震前、震时和震后的宣传计划和宣传内容纳入宣传预案,针对机关、学校、社会、企业、居民等社会各阶层的需求制订相应的宣传方案;要将政府重要的防震减灾举措或部署尽可能地告诉社会;在尽量拓宽宣传渠道的同时,要拥有比较固定的宣传方式和宣传手段,使地震宣传做到经常化、常规化,使其成为生活常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要有必要的宣传储备,以应不时的地震应急之需。

3.2 创作特定的宣传产品

要拥有特定的宣传作品和宣传材料,针对一定时期的宣传需要和不同阶层的需求,创作相应的宣传作品;要将我国地震工作的发展史、防震减灾成果、地震科技以及防灾技术广为宣传;要通过一定的艺术形式对宣传作品进行必要的包装,以增加宣传的知识性和趣味性,使宣传对象易于接受,提高宣传效果。

3.3 造就一支创作队伍

要建立政府防震减灾主管部门或机构主导下的防震减灾宣传机制,造就一支防震减灾宣传创作队伍。这支队伍应当了解地震科学知识和防震减灾工作,具备一定的写作和创作能力;这支队伍应当包括政府防震减灾部门或机构、地震台站、地方地震工作人员和业余创作者,还要吸收相关行业的人员参加,以使作品丰富多样,有足够的社会感染力和影响力。

3.4 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

要将宣传作品纳入防震减灾成果评奖范围,承认著作权;将具体宣传作品和宣传活动作为防震减灾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列入考核成绩;对重点宣传作品的创作,防震减灾管理部门或机构应拨出充足的经费予以保障。

4 结语

我国有40余年的防震减灾工作历史,有着丰富的防震减灾管理经验和工作实践。而实践证明,遵循“预防为主”的防震减灾工作方针,工程性和非工程性措施并举,是做好群众性防震减灾工作唯一有效的方法,这也是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特色和优势之一。作为政府的防震减灾主管部门或机构,广泛开展对地震灾害学、地震社会心理学以及地震防范措施的研究和传播,组织、编辑适用于社会不同阶层的宣传教材和科普读物,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行之有效的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全面提高社会防灾水平和能力,这既是职责、义务所在,也是增强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和能力唯一有效的途径。

(作者电子信箱,马凤霞:m fx@eq-he.ac.cn)

Further strengthening the dissemination of earthquake knowledge Lessons learned from Wenchuan earthquake on may 12,2008

Ma Fengxi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of Hebei Province,Shijiazhuang 050021,China)

Based on the policy of earthquake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lessons learned from Wenchuan Earthquake have been summarized.The author elaborates on the essential status and role of dissemination of earthquake know ledge in protecting against and mitigating earthquake disasters.The author also elaborates on the content of the work.The strategy and suggestion for the program are proposed.It is helpful in guaranteeing the development of earthquake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strengthening;earthquake;dissemination

P315;

A;

10.3969/j.issn.0235-4975.2010.09.009

2010-01-11;

2010-05-13。

猜你喜欢

防震汶川减灾
防震演练
云上远眺新汶川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单导线防震锤复位装置方案设计
家庭防震
首尔七成房子不防震
健康中国的汶川实践
国务委员、国家减灾委主任王勇在北京出席“防灾减灾日”活动
农业减灾自救 刻不容缓
减灾就是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