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新思考

2010-04-05韩卿元李晓峰

当代青年研究 2010年10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政治心理

◎韩卿元 李晓峰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性及可行性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或政治集团,为实现政治目标,有目的地对人们施加意识形态的影响,以期转变人们的思想,进而指导人们行动的社会行为,它主要解决的是思想领域、政治领域和道德生活中的是非、善恶以及如何提高人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水平等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往往侧重于人的思想层面,更多注重于教育对象意识结构的显层次,如动机、态度、理想、信念等,注重对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为目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的理性认识活动给予人的影响。而心理健康偏重于潜意识结构,弥补了忽视人的心理活动而单纯通过灌输说教解决大学生思想问题的传统教育理念,有助于从受教育者的认识、情感、意志的全过程施加作用,引导他们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为接受正确的思想教育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从而改变人的精神面貌。

(一)目的具有一致性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都是大学生,基本职能都是“育人”,均要通过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的四个层次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培育目标是要培养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丰富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富有创造性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优化心理素质潜能、增进心理健康、培养健全人格能力,促进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虽然两者各自的目标有所侧重,但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人才,两者在育人目标上具有一致性。

(二)内容上有渗透性和交叉性

作为完整的育人体系,思想政治教育既强调思想政治内容,又着眼于完整人格的塑造,使学生在政治方向、理想追求、现代意识、自我意识、法律意识、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人际交往、求职就业等方面均受到良好的教育与指导。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传授心理调适的方法、解析心理异常的现象,侧重对学生性格塑造、发展自我、适应生活、正确择业等方面的指导。虽然心理健康教育的政治倾向性并不强烈,但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也需要涵盖人生观、世界观等思想问题与发展问题的咨询与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政治、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具有间接性和渗透性特点,可以在细微处影响学生的行为规范。

(三)功能上具有互补性和工作上的互助性

从心理、思想、行为三者相互的关系及其相互转换来看,健康稳定的心理状态是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觉悟、高尚的道德品质的基础,是形成良好社会行为习惯的前提。思想政治教育重在育德,提高人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建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助于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教育重在育心,提高人的心理素质,良好健康的心理有助于学生顺利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四)研究对象和领域的相关性

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都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心理健康属于认识的感性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属于认识的理性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都以理想、信念、品德、意志等为重要内容,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优良的品德、坚强的意志使人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共同的基础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在引导人的心理健康上成为可能。

二、科学确立教育结合机制,全面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

长期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收效不尽如人意,经常处于较被动的局面。其根本原因是教育观念偏于功利化,忽视人的存在意义和价值;指导思想上较多地考虑满足社会需要,忽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两结合机制,将有利于发挥大学生主体意识,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由经验型走向科学型,由单向灌输式教育转为灌输与渗透相结合式教育,从而提升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一)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中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会碰到各种矛盾,而且思想意识、道德品质总是和心理障碍混杂在一起,大学生心理正处于一个新的转折时期,即以生理成熟为基础,实现心理的成熟。在这过程中充满了许多心理矛盾,主要表现为:缺乏自信心、多虑、不善于人际交往,环境适应能力差、兴趣多变、情绪波动、自感心理压力大等。对于学生中出现的问题,传统的方法是通过思想教育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不仅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教育引导学生,还应该自觉学习心理学,把握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咨询的针对性等方面的知识,在日常的思想教育中,有意识地针对学生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进行启发、引导,使心理健康教育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这样不仅会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同时也会深化思想政治教育,为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因此在开展思想教育时,应注意教育切入点,把大道理讲实、讲透;系列教育搞新、搞活;以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为载体,坚持以人为本,倡导大学生自我教育;平时注重对学生的观察了解,掌握其基本的心理特征,建立较系统科学的心理档案,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以化解学生的心理矛盾。

(二)开展“谈心工程”,探析需要心理和情感体验的作用

需要是人对某种客观要求的反映,它是人们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体积极性的重要源泉,因此也是人们最直接和最重要的心理反映。大学生需求知识、信息,希望得到理解、尊重,渴望成才、成功,赢得爱情和理想职业,这些需要是客观存在的,并最终导致动机和行为的产生,培养和满足大学生适当、合理的需要,将有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动机和产生有益的行为,从而使思想教育不但为大学生在认识上所理解和接受,并且获取了情感上的认同,唤起了情感的共鸣,进而转化为积极和持久的行为。

(三)针对大学生不同阶段的心理特征,合理调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

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发育成熟、心理尚未完全成熟时期,作为具有较高智力、较高文化和较高自尊的特殊群体,有着独特的心理特点。而这些心理特点在大学生活的不同阶段又有不同的表现。因此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克服心理障碍,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打下健康的心理基础;同时要调整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心理偏差,合理调整各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如加强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激发他们树立求知成才,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重视大学二、三年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全面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加强职业道德和就业观念教育,搞好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再者要加强沟通与大学生的感情联系,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灌输和反馈,提高思想教育的实际效果,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才。

(四)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上的结合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两支队伍在人员结构上存在着重合和交叉,特别是在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人员构成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占了很大比例,但大多数的政工干部从未系统学过心理学基本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也未深入研究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加上各方面的人员多数为“单兵作战”,配合较少,导致工作不深入、不具体,方法和内容单一,因而在工作中就难以达到好的教育效果。要使这两支队伍有机结合,首先要重视对党委副书记、辅导员、班主任等政工干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让他们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学习心理咨询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方法,使其能在日常思想教育过程中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心理问题,从而配合专职心理教师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其次,要求两支队伍经常在一起交流情况,通过集体备课、相互观摩、开展心理咨询案例分析等,不断改进教育工作的方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互促进。

(五)优化育人环境

校风是学校的风貌,是全校师生员工精神状况的集中表现,对人格的发展也有较大的影响。良好的校风能随时为学生提供调节自己行为的信号。因此,学校应尽力创造和谐优美的成长环境,为塑造学生健康人格创造外部条件。这就要求学校的全体工作人员都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职责内有明确的教育目的和要求,尤其是要把健康人格的培养目标纳入学校教育管理的总规划之中,使之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和校风。

1.叶一舵.论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双向结合[J].思想教育研究,2002(6):14-16.

2.曹杰,钟恒.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应吸纳心理学知识[J].思想教育研究,2002(11):16-18、35.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政治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心理感受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