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线三步后颅窝血肿三维快速定位法及临床应用

2010-04-05王乃柱夏化文

当代医学 2010年29期
关键词:径路半球小脑

王乃柱 夏化文

自2005年4月至2010年5月,我院采用四线三步三维后颅窝血肿快速定位法定位后颅窝血肿,微创软通道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小脑出血患者19例,分析如下:

对象与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例患者,男14例,女5例;年龄51~76岁,平均63.5岁。既往有明确高血压病史15例,病史不详4例,既往有其他部位脑出血病史2例。

1.2 临床表现 入院时格斯哥昏迷评分3~5分2例,6~8分8例,9~15分7例。发病初始均有头痛、头晕、呕吐,其中出现共济失调5例,意识障碍12例,复视眼震4例,构音障碍1例,颈抵抗6例。就诊时血压均有升高,血压在150~230/90~150mmHg之间。

1.3 影像学 本组患者全部经头颅CT检查,显示小脑椭圆型或斑片状高密度影,可见占位效应,第四脑室受压变形或幕上梗阻性脑积水。其中一侧半球6例,一侧半球加蚓部2例,一侧半球合并脑室内血肿,脑积水9例。出血量根据多田公式计算:出血量(ml)=长径(cm)×宽径(cm)×血肿层面数(cm)×π/6。半球出血量10~15ml1例,15~20ml8例,20~30ml7例,大于30ml3例,脑室内有血肿者,未予估量。

1.4 均采用四线三步后颅窝血肿快速定位法定位后颅窝血肿,微创软通道穿刺引流治疗,术后处理参照《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规范化治疗指南》[1]进行。

1.5 定位方法为四线三步后颅窝血肿快速定位法: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步:先在体表用龙胆紫标记出,正中矢状线和横窦体表投影(枕外粗隆至乳突根部的连线)。在患侧枕鳞部中点做正中矢状线的平行线(第一线),在横窦下方约1.5厘米处做横窦投影的平行线(第二线),两线交点为初步定位点,以龙胆紫做标记。此步骤在备皮完毕后即可立即完成。

第二步:患者出血侧在上,侧卧于CT检查床上,标志点放置金属标志物,以EM基线(第三线)做CT扫描,层厚5毫米,一般7至8层即可包括全部小脑。根据标志物与血肿中心关系,上下左右微调标记,定位穿刺点,使穿刺点位于EM线血肿最大第三步:在CT扫描图像上,经血肿中心点,向拟定穿刺点做虚拟连线(第四线),作为穿刺径路,测量穿刺点与血肿中心距离测量,指示进管深度。并测量第四线与正中矢状面的夹角,指示实际穿刺时的穿刺方向。

经此三步即可完成血肿中心与穿刺点的三维立体定位。可以按常规行锥颅血肿引流手术。

结果

本组病例共19人,其中14例一次穿刺成功,CT显示引流管位置满意。3例穿刺后位于血肿边缘。其中2例是因为枕鳞部角度倾斜或患者颈强直,严格按照EM线平面穿刺困难。重新穿刺调整患者体位,严格按照定位方法指示径路穿刺置管成功。1例患者躁动,穿刺过程中体位发生变动,穿刺未能一次完成,给患者镇静处理后重新调整体位,穿刺顺利完成。另9例合并脑室内血肿脑积水患者中,7例同时行脑室外引流术。3例血肿引流后24小时内复查血肿未见明显缩小或有增大,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善,考虑有再出血,改行枕下开颅清除血肿。

讨论

小脑位居后颅凹、其上面借小脑幕与大脑枕叶相隔,故空间狭小,它以三对脚与脊髓、前庭神经、脑干、大脑毗邻关系密切,构成复杂的生理、病理基础。高血压小脑出血占高血压脑出血的10%[1],而出血后破入脑室的发生率近20%[2]。由于其特殊的解剖结构,出血后临床表现更为复杂,以突然枕部剧烈头痛,眩晕、频繁呕吐,平衡失调为主要表现,轻者可无意识障碍。但随着出血量增多,病情进展迅速,可伴有吞咽困难等后组颅神经损害。它的出血除损害小脑平衡功能以外,对脑干生命中枢还构成严重威胁。颅内压急剧升高,很快昏迷,呼吸表浅不规则,瞳孔散大,FMH形成而突然死亡,一旦合并血肿破入四脑室,梗阻性脑积水形成则病情进展更为迅速,FMH形成更早,突然死亡几率更大。

高血压小脑出血的手术治疗效果,较其他部位(如基底节区)出血的要好,因此手术适应证则要应相对放宽。年龄大,一般状况差及有严重的并发症,不是手术的绝对禁忌证,甚至一些有呼吸衰竭病人,只要及早手术,减压彻底,仍有抢救机会[3]。后颅窝血肿量大于10毫升,或单个CT层面血肿直径>3 cm,或者出现病情恶化伴脑室梗阻征象时就应进行手术干预。

枕下开颅清除血肿是常规手术治疗,通常同时行脑室引流术。该手术要在全麻下进行,术前准备时间长,手术入路复杂,从开始手术,到有效清除血肿减压需要时间长,部分患者在无法得到有效减压前,即发生脑疝死亡,由于手术时死亡,在目前条件下,纠纷发生几率大,且处理困难。而且手术成功者由于手术创伤大,术后遗留颅骨缺损,患者远期生存质量亦较差。

微创血肿引流术,在大脑半球出血的治疗中取得良好疗效,该手术在局麻下进行,具有术前准备时间短,可快速有效减压,手术创伤小的优点。其效果取决于血肿引流率。而血肿引流率主要决定于引流管在血肿中的位置[4]。本术式在后颅窝血肿治疗中的应用,近几年来国内部分专科医院开始开展,但报道较少。我们分析主要原因是:1)后颅窝空间小,相对大脑半球出血血肿量小,CT扫描层面少,重要结构多,血肿定位及穿刺径路选择困难。2)肌肉厚实,钻孔时手感差。3)枕骨鳞部倾斜,穿刺方向不容易控制。4)操作空间小,不容易施力。5)内侧紧临脑干,深度稍失误,后果不堪设想。6)后颅窝空间小,脑水肿后仍难以控制对脑干压迫。而血肿及穿刺点的精确定位,决定了引流管径路和穿刺成功后引流管位置,是血肿引流率高低,引流手术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本研究主要解决后颅窝血肿的精确快速定位问题。本定位法手术成功率100%,一次成功率74%,4例为一次完成患者,均为具体操作原因所致,而非定位误差。故本定位方法精确可靠。我们总结本定位方法优点如下:

1)第一步利用前人经验,方遍快速的进行初步定位,为CT扫描做指示,方便第二步CT扫描定位。

2)第二步利用EM基线做CT扫描,小脑可以显示更多层面,在此基础上对穿刺点微调,对血肿定位更精确。

3)穿刺径路平行于EM基线平面,穿刺时有明确的体外骨性标志参照,并穿刺径路与正中矢状面夹角一进行预测量,角度精确,保证穿刺径路不易出现偏差。

4)定位准确,定位完毕,不必再转变体位,即可进行手术操作,大大减少对病人的干扰,节省手术准备时间。

5)本法定位,微创血肿引流手术效果确切,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尤其是术前准备时间短,血肿有效减压完成快,是后颅窝血肿的可靠治疗手段。

6)即使活动性出血,引流手术无法止血,因为先期进行的引流手术,对血肿部分引流,有效减轻血肿对脑干压迫,使病情恶化进程大大减缓,为后期开颅手术,赢得宝贵时间。

[1]胡长林.吕涌涛.李志超主编.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规范化治疗指南[M].第1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129.

[2]王忠诚.神经外科手术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360-361.

[3]方阿琴.高血压小脑出血破入脑室系统47例外科治疗[J].当代医学.2008.2(6):42-42.

[4]Morgan T.Zuccarello M.Narayan R.and et al.Preliminary findings of the minimally-invasive surgery plus rtPA for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evacuation(MISTLE)clinical trial.Acta Neurochir Suppl 2008:105:147-51.

猜你喜欢

径路半球小脑
动动小手和小脑
大直径半球容器纤维缠绕线型研究
LKJ径路数据校核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小脑发育不良性节细胞瘤1 例
哈哈哈哈,请跟着我大声念出来
一种SDN架构下业务属性相关的多径路由算法
东西半球磷肥市场出现差异化走势
1例以小脑病变为主要表现的Fahr’s病报道并文献复习
相同径路的高速列车运行图编制方法
食管心脏电生理技术与临床应用(9)
——房室结双径路的少见电生理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