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2010-04-04李科军周建飞向正国
李科军 周建飞 向正国
大部分进行外科胃肠手术的病例在术前均能得到明确的诊断,但也存在不少病例在术前无法确诊或术前确诊但术中无法确认部位或术中发现存在新的病灶或因病情危重需急诊剖腹手术的情况,这其中有一部分无法通过术中肉眼查看或手指触诊明确,通过术中内镜来明确是比较有效的方法[1]。本文分析我院20例术中内镜患者的资料,讨论内镜在术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5~2008年在胃肠手术中进行内镜检查或治疗的20例病例,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16~72岁,平均43岁,病程1d~12月不等。主要临床表现:间断或反复呕血、黑便、便血、腹痛等,此外部分病例存在急性失血性休克表现。术前除常规检查外,全部行胃镜或结肠镜检查,其中明确诊断的12例,未能明确诊断8例病例中,2例行腹腔动脉造影未见异常,3例全消化道钡透未见异常。
1.2 检查方法 采用日本Olympus-GIF240胃镜、Olympus-GIF260I肠镜,术前用2%戊二醛浸泡消毒,上消化道检查方法同胃镜,下消化道检查方法同肠镜,小肠检查前用75%酒精擦洗内镜插入部3次,再用生理盐水擦洗3次。根据术前的诊断和手术的方式,由外科医师协助下经胃壁或肠壁小切口进入,向口侧或肛侧进行逐段检查。操作中注意保护切口,防止肠道细菌污染,尽量密闭切口防止漏气,影响检查效果。
2 结果
8 例通过术中内镜检查明确了诊断,分别是:小肠Meckel’s憩室出血2例,小肠克罗恩病3例,小肠恶性B淋巴瘤1例,小肠良性肿瘤2例。12例术前明确诊断,但术中未能找到病灶或发现新的病灶,通过内镜检查确定了病灶及病变范围,分别是:十二指肠降部Dieulafoy病1例,小肠良性肿瘤3例,胃癌5例,结肠癌3例。全部病例通过相关治疗均治愈,术中、术后均无内镜相关性并发症的发生,术后均有病理报告确认。
3 讨论
目前胃镜仅能检查上消化道最远至十二指肠降部;肠镜检查下消化道最远至回盲瓣上20~30cm;推进式小肠镜虽能检查更广的范围,但由于小肠镜操作困难,痛苦大,费用高,无法普及;胶囊内镜虽然方便,无痛苦,但其图像影响因素较多,且无法反复观察,无法定位,不能活检[2]。而术中内镜可以选择性检查消化道,极大地提高了内镜的检查范围,对一些局限性黏膜或黏膜下病变的早期癌,小肠肿瘤的微小病变,术中可能无法通过扪摸的方法来确认,容易出现漏诊误诊,而内镜直视放大效果可提高诊断,从而协助确认病灶,指导手术。对于小肠出血,术中可将内镜通过小肠中段切口进入,一方面可通过直视观察,发现扩张的血管条纹,病变单个或多发,边缘规则或模糊,稍高出黏膜面,亦可见到活动性渗血;另一方面借镜端灯光和注气时对肠壁作透照检查,可见小点状、斑片状、粟粒样或蜘蛛痣样出血病灶,成功率达96%[3],同时可识别小肠出血的原因和准确的部位(单个或多处)以及病变的性质,从而确定手术方式,可正确确定小肠切除的长度[4]。术中内镜操作方便、快速、安全、定位准确,对于提高手术质量有一定效果,此外术中内镜也可进行微创治疗,从而改变手术方式,具有一定的意义。
[1]董静武.术中内镜诊断消化道肿瘤[J].苏州医学院学报,1999,19(8):913-914.
[2]张业祥,余小舫,潘凯,等.术中内镜在胃肠手术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消化病杂志,2004,16(4):155-156.
[3]邹细岩,李义芳,马佩炯.原发性小肠肿瘤69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6,8(6):85-87.
[4]王业波,陈国峰.急性小肠出血术中肠镜应用体会[J].实用临床医学,2006,7(10):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