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性地质显“四两拨千斤”杠杆效应
2010-04-04
公益性地质显“四两拨千斤”杠杆效应
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累计发现矿产地900余处,新增一批重要矿产资源量,重要矿产资源均实现找矿突破,一批新的资源基地将有力提高国内资源保障能力,公益性地质引导和拉动商业性矿产勘查开发,拉动效应在1∶3以上。国土资源大调查的系列找矿发现,引导和拉动商业性矿产勘查开发,突显了公益性地质调查“四两拨千斤”的杠杆效应。
1 累计新发现矿产地900余处
从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在京召开的国土资源大调查矿产资源评价成果报告会上了解到,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实施周期为1999~2010年,总投入120亿元。按照“公益先行,基金衔接,商业跟进,整装勘查,快速突破”的总体思路,国土资源大调查矿产资源评价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累计新发现矿产地900余处。其中,大型、特大型矿产地152处。这些矿产地大都转入后续的勘查和开发,为商业性地质找矿工作降低了风险,提供了大量的勘查后备选区。
新增一批重要矿产资源量。其中:煤炭1300亿吨、铁矿石50亿吨、铜3850万吨、铝土矿4.49亿吨、金1830吨、钾盐4.68亿吨。在此基础上,商业性矿产勘查及时跟进开展进一步详查、勘探,从而实现了在资源高消耗的情况下,重要矿产查明资源储量却仍然保持较快增长的态势。截至2009年底,煤炭、铁矿石、铜、铝土矿、金、钾盐等矿产查明资源储量分别比 2001年底增长 28%、11%、16%、30%、42%和23%。
重要矿产资源均实现找矿突破。松辽盆地外围、西北银额盆地、西南中上扬子盆地三大陆域油气新区,已证实具有较大勘探远景,新圈定出一批战略选区。新疆东部等煤炭资源整装勘查新增资源量超千亿吨,为今后煤炭资源普查和“西煤东运”工程提供了地质依据和资源量支撑。铁、铜、铝、钾盐等国家紧缺矿产实现找矿重大突破。铅锌、钨锡、金银等优势矿产开创找矿新局面。
十大新的资源基地初步形成。发挥公益性地质调查的基础、先行作用,突显“四两拨千斤”的杠杆效应,引导和拉动后续商业性矿产勘查跟进,加快勘查进程,已初步形成藏中铜矿基地、滇西北有色金属资源基地、东天山有色金属资源基地、罗布泊钾盐资源基地、北方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基地、阿吾拉勒铁资源基地、乌拉根铅锌资源基地、念青唐古拉山有色金属基地、祁漫塔格有色金属基地、大场金资源基地等十大新的资源接替基地。
2 引导和拉动商业性矿产勘查开发
国土资源大调查的系列找矿发现,引导和拉动商业性矿产勘查开发。云南普朗、羊拉铜矿,新疆阿吾拉勒的备战、查岗诺尔、智博等铁矿,西藏的驱龙、甲玛铜矿,辽宁大台沟和安徽泥河铁矿等,都是在大调查取得重要新发现后,大型企业及时跟进开展后续勘查,短时间内探明大型、特大型矿床后,并迅速规划建设大型矿山的。公益性地质工作的拉动效应至少在1∶3以上,突显了公益性地质工作“四两拨千斤”的基础先行作用。
通过国土资源大调查的实施,推进一批新的国家级战略资源基地的形成,进而有望大幅提高国内重要矿产保障能力。油气新区、新层序远景调查,有望开拓一批新的油气资源战略选区;东疆地区探获千亿吨级特大型煤炭资源基地,为“西煤东运”战略提供了资源保障。我国西部地区新探明西藏驱龙、云南普朗和新疆土屋等特大型铜矿,有望形成3~5个千万吨级铜矿资源基地,为近期形成规模产能奠定了资源基础,将使我国铜矿开发利用格局发生重大战略西移。新发现的新疆罗布泊亿吨级钾盐资源基地已迅速转化为产能,大幅提高了我国钾盐自给率,将改变了过去青海察尔汗盐湖一枝独秀的钾盐生产格局。随着辽宁大台沟、安徽泥河以及冀东等一批隐伏铁矿的发现,开辟了我国深部“第二找矿空间”,有力推进新一轮铁矿勘查热潮。此外,新疆阿吾拉勒铁铜、乌拉根铅锌矿、西藏念青唐古拉有色金属、新疆青海大场金矿等一批资源基地初显雏形,将有力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南岭钨锡矿、秦岭铅锌银矿、武夷铅锌银矿等一批传统资源基地得到进一步巩固。
通过国土资源大调查的实施,将对优化我国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格局和产业布局产生重要影响。以新疆为例,随着东疆、准东特大型煤田的发现,阿吾拉勒铁矿基地、乌拉根铅锌矿基地、东天山有色金属基地的建设,以及祁漫塔格有色金属基地的形成等,不仅将显著提高国内资源保障能力,而且将大大优化我国煤炭工业、煤化工、煤电、钢铁、有色金属、交通运输业等产业结构和布局,有力推进新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此外,国土资源大调查启动时,我国地勘体制正处于重大转轨时期,地质工作跌入“低谷”。通过国土资源大调查的实施,稳定了队伍,留住了人才,延续了事业的发展,发展了一批新的成矿理论和勘查技术方法。大批项目参与者已成长为技术骨干或领军人才。同时,依托找矿发现,地勘单位积极探索勘查开发一体化路子,显著增强地勘单位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实力,对地勘单位的改革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2006年启动的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对我国的矿产资源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国情调查。调查显示,我国待查明矿产资源量巨大,总体资源查明率平均为36%。煤炭、铁、铜、铅锌、铝土矿、金、钾盐、钨、锑等预测资源量至少是查明资源储量的2~3倍;锰、镍、锡、钼、磷等预测资源量是查明资源储量的1倍以上。潜在矿产资源主要分布于老矿山深部及其外围和西部地区。“十二五”期间,将进一步加大矿产资源评价力度,切实加强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不断提高国内资源保障能力。
(选自:中国改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