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2010-04-04张玉江
张玉江,任 战,范 宁
(山东省淄博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山东淄博 255000)
1 概况
淄博市在山东省中部 ,东经 117°32′~ 118°31′和北 纬35°56′~ 37°18′之间,辖五区三县 ,总面积5938 Km2,总人口 407.9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 174.53万人。淄博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经济发达,是山东省重点城市和山东半岛经济开放城市。该市属暖温带季风区大陆型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春季干燥多风,夏季湿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多旱,冬季寒冷干燥少雪,降水量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境内山地、丘陵、平原、河谷等地貌景观齐全,最高峰鲁山海拔1 108.3m,为山东省第三高度。河流均为雨源型,主要有小清河水系的淄河、孝妇河、乌河、猪龙河,支脉河水系的支脉河、北支新河,沂河水系的沂河,黄河与小清河为过境河流。截止目前共建成大中型水库 5座、小型水库 150座、塘坝 1326座,拦河闸 15座,引黄闸 2座,平原水库 2座,总库容 6.48亿 m3,兴利库容 3.42亿 m3,这些水利工程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了水源保证,促进了经济和社会发展。
2 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当地水资源短缺,时空分布不均,供需矛盾突出
淄博市 1956~2000年多年平均降水量 657.8mm,多年平均径流深 135.3mm,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 14.11亿m3,按2000年人口和耕地面积统计,全市人均水资源量为 346m3/人,亩均水资源量为 478 m3/亩,不足全国人均值的六分之一,当地水资源比较短缺。特别是由于淄博市呈南北狭长型展布,南北不同的自然地理、水文气象条件导致了区域水资源不均衡,更加剧了缺水性。尤其在人口集中、经济发达的中部地区,人均水资源量严重匮乏,供需水矛盾特别尖锐。
2.2 水体污染严重,加剧了供需水矛盾
淄博市为组群式城市,各城区均倚河而建,不断地向河道排放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清污合流,使河川径流受到极大侵害,水质污染呈沿程加重趋势,污染最严重的河段多位于城区及其下游,多属Ⅴ或劣Ⅴ类水体。且水中污染物浓度与所流经城区污废水排放量及污染物有高度相关关系。未受污染的优质水,则分布在远离城市和工矿区的河流上中游地段,但存在着水量少,来水不均的问题,大多数水库水环境质量尚好。地下水质也受到污染威胁,且以点状、带状和片状等形式出现,河道下游两侧浅层地下水受到了污染,北部低洼平原浅层水多不宜饮用,有的深水井发生串层污染,有的水源地水质逐渐变差,降低了供水功能。这种水污染造成的水质性缺水,使本来就紧张的供需水矛盾雪上加霜。
2.3 地下水开采程度不平衡,局部超采严重形成降落漏斗
地下水是淄博市的主要供水水源,1980~2000年全市平均地下水开采量 91 322.4万m3,实采系数为 0.93,其中淄河和孝妇河山前平原区以及孝妇河一般山区已经出现超采,淄河岩溶山区、明水泉域、沂河一般山区尚有一定开发潜力。全市 20处主要供水水源地总可开采量为 77.19万 m3/d,2004年开采量为 53.37万 m3/d。其中杨古 ~宝山、朱台、永流、四宝山等水源地处于超采状态,大武、齐陵、沣水 ~岳店、磁村 ~岭子、源泉、口头、北下册、天津湾等水源地尚有一定的增采潜力。北部平原区深层承压淡水已处于严重超采状态,漏斗中心水位桓台县索镇为 -61.45 m、高青县田镇 -100.90 m,年均下降速率分别为 1.38 m、5.30m。为保护深层水源、防止环境地质问题,桓台、高青两县深层承压淡水可开采量应分别控制在1 500万 m3、215万 m3以下。
2.4 地表径流的拦蓄利用水平较低,造成大量径流出境损失
一方面工程拦蓄能力小,汛期大量河川径流不能被蓄积利用;另一方面由于工程质量和调度等原因,达不到设计运行指标,使实际供水量更小。全市 1980~2000年地表水平均供水量10718.2万m3,开发率为 13.3%,尚有较大开发潜力。
3 主要解决对策措施及建议
3.1 建立多水源联合调度的现代化供水体系,增强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
淄博市当地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造成的缺水矛盾日益严重,为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应按照“优先利用地表水、合理开发地下水、积极引进客水、大力发展节约用水,努力实施分质供水”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地表水、地下水、引黄水、引江水、回用水等联合调度的现代供水体系。充分发挥太河、田庄、萌山水库等骨干水利工程的效益,提高拦蓄能力,扩大供水规模;统筹兼顾,合理调配,尽快用足用好引黄水,在达到25万 m3/d规模的前提下,完善 50万 m3/d配套工程建设,积极做好引江水的利用规划。合理调控地下水开采布局,控制地下水开采量,涵养水源、改善水质,确保水源地的永续利用,开发利用矿山排水资源。加强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在达标排放的前提下,搞好深度处理回用工程建设,实现污水资源化。
3.2 合理控制地下水开采,涵养当地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
地下水是淄博市的主要供水水源,在城市和工业供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部分地区由于多年持续过量开采,已严重超采或达到开采极限,造成地下水位大幅下降、水质变差等环境地质问题。特别是淄河、孝妇河冲洪积平原尤为严重,1980~2000年累计超采近 20亿 m3,地下水位下降 10余米,严重影响了当地工农业生产。对此,应根据地下水资源的分布规律,统一规划、合理开发、科学调整,防止超过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在超采区应充分利用客水及其它水源,替代或压采地下水开采,并适时回灌补源,涵养保护当地水环境。在尚有潜力的水源地可适当增采,充分发挥地下水所具有的丰枯年的多年调节作用。在地下水污染区域,应加强水污染防治和水处理技术研究,切断污染源,防止水质进一步恶化,提高供水质量。
3.3 加强水资源保护,保障用水安全,努力改善生态环境
淄博市河流污染严重,地表水环境质量较差,地下水也出现一定程度的人为污染,部分水源地的用水安全已受到威胁。按照《淄博市水资源保护区管理办法》规定:在特级水资源保护区内严禁新建、扩建污染水源的工业项目;在一级水资源保护区内,不准新建污染水源的工业项目;二级水资源保护区内,排放废水必须符合国家规定要求。特别是在集中饮用水水源地,应设置专门保护区,落实管理保护措施,实施物理与生物隔离工程,确保城市饮用水安全洁净。同时,加强点面污染源和入河排污口的管理,严格污水达标排放,尽快实现水功能区的可利用功能。为充分发挥田庄水库优质水的供水功能,近期应严禁东风化肥厂向田庄水库排放污废水,远期应将该厂搬迁至合适地方。特别要改变重建轻管的局面,确保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转,在乡镇或分散企业应建立独立的小型污水处理厂,在城区应搞好清污分流和排水管网建设,提高污废水的收集率,积极寻求城市河道补充水源,切实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3.4 大力实施节水型社会建设,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
淄博市 2004年被确定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城市,《淄博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已通过水利部验收。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本质是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促进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为此,全市及各区县要明确责任,成立机构,建立机制,认真做好节水建设,努力创建节水型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