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医院急性心肌梗死249例临床用药分析

2010-04-04王颖黄旭英

当代医学 2010年24期
关键词:汀类基层医院溶栓

王颖 黄旭英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发病率明显升高,已成为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重要类型,具有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其治疗的关键在于尽早。充分及持续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大量临床病例已经证实早期再灌注治疗和早期使用受体阻滞剂(B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ARB可用于无法耐受ACEI的患者,大剂量的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及他汀类药物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存活率和预后,我国2001年制定的AMI诊疗指南强调了这些治疗的重要性[1]。本次研究了解没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条件的基层医院AMI住院患者的药物治疗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收集陕西省清涧县第一人民医院内科2002年1月~2007年1月的AMI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选标准:出院诊断为AMI患者且住院时间超过48小时,AMI诊断依据标准:必须至少具备以下三条标准中至少二条1)缺血性胸痛病史;2)心电图有动态改变;3)心肌坏死的血清心肌标记物浓度的动态改变(ck-MB和 CK作为诊断依据时,其诊断标准值至少是正常上线值的二倍。利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其中男性192例,平均年龄65.3岁。女性57例,平均年龄69.2岁,平均住院天数8.6天,住院期间病死率7.9%。

2.1 早期再灌注及静脉溶栓治疗情况 249例患者适宜溶栓的112例(44%),只有82例接受了静脉溶栓治疗,占入选病例的32%。有5例没有溶栓适应症的患者进行了溶栓,2例溶栓时仅单一导联ST段抬高,3例溶栓时ST段已降至等电位线。不适宜溶栓的137例中,发病至就诊的时间>24小时者占51%,>12小时但无进行性胸痛和ST抬高者占8%,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占29%,有禁忌症者占9%,无法确定发病时间的占3%。适宜溶栓未进行溶栓的30例患者,休克或顽固性心力衰竭者占16%,年龄>75岁占11%。家属拒绝溶栓的占3%。

2.2 早期溶栓治疗时间窗 249例患者中,3小时内入院者50例(20%),6小时内入院者93例37%,12小时内入院者163(65%),24小时内入院者187(75%)。从发病到治疗时间分布如下:<1小时者2例(2.4%),1~3小时22例(26%),3~6小时者28例(34.1%),6~12小时者30例(36.5%)。

2.3 BB与ACEI和他汀类及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情249例患者中适宜使用BB的有202例,实际使用者202例,47例未使用,其中无法口服药2例(4.2%),心率小于60次/min11例(23.4%),重度心功能不全者13例(27.6%),二度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者8例(17%),严重的慢性肺部疾患或哮喘13例(27.6%)。

适宜使用ACEI类药物的有218例,实际使用者160例,89例未使用,其中56例(63%)没提供原因,病例中提供未使用ACEI的原因有:收缩压<100mmHg者13例(14.6%),严重肾功能不全血肌酐大于265umol/L者3例(3.4%),有不良反应者10例(11.2%),已使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者5例(5.6%),无法口服药者2例(2.2%)。

249例患者中239例适宜使用他汀类药物,实际使用91例,158例未使用,其中153例没有提供原因,不能口服者3例,有不良反应史2例。

249例患者中抗血小板使用阿司匹林241例,8例未使用者有胃溃疡病史,和并使用录吡格雷的21例,抗凝使用低分子肝素192例。

2.4 其它药物使用情况 硝酸酯类制剂238例,钙离子拮抗剂23例,洋地黄39例,极化液212例,醛固酮拮抗剂25例,吗啡15例。

3 讨论

一个世界以前冠状动脉阻塞的临床表现即被发现,但直到1980年才证实梗死动脉血栓性栓塞是STEMI的主要原因[2],我国AMI诊疗指南强调,患者出现症状后能否迅速恢复梗死相关动脉血流决定患者的近、远期预后,在目前国内经济和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条件下,对于没有PCI条件的基层医院溶栓治疗是早期再灌注的唯一手段。但本次调查中仅32%的入选患者进行了溶栓治疗,与最近报道城市医院的再灌注比例(溶栓21%,PCI/CABG45.9%)有很大差异[3],差距的主要原因:1)院前延误时间过长:未溶栓的137例患者,大多数就诊时间已超过24小时,失去了溶栓机会。调查中12小时内就诊的仅仅36.5%,再灌注治疗疗效随延迟时间而下降。溶栓治疗2期试验显示溶栓每提前1小时,绝对病死率可下降1%[4],近期一项研究显示PCI每推迟30分钟,病死率将增加7.5%[5]。院前延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患者的基本特征、发病临床特点、求助方式及社会文化因素。2)高龄患者溶栓利大于弊:调查中有12例大于75岁者进行了溶栓,最大80岁,9例再通,一例合并脑出血。提示年龄不应该成为溶栓治疗的主要障碍。3)NSTEMI占29%,以是溶栓治疗率偏低的原因之一。

依据指南,早期再灌注治疗是AMI的重中之重,理想的循证用药以是改变AMI患者预后的重要措施,BB、ACEI以及阿司匹林等药物能显著提高AMI存活率已经被大量循证医学实验证实,调查中BB、ACEI、他汀类、阿司匹林的使用分别是81%、64.3%、36.5%、96.8%,以上几种药物的使用率逐年增加的趋势不明显,,同时使用以上几种药物的占36.5%,他汀类药物的使用率很低,很多没有给具体原因,从CARE、4S、到LIPID试验都很好地证明了AMI后他汀类治疗的心脏保护作用,所有AMI患者住院过程中应该尽早开始他汀类治疗,入院时开始更好[6]。

从以上分析看来,我国基层医院AMI的治疗状况与指南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急需普及健康教育知识,提高广大患者对心血管疾病的认识,积极预防,及时救治,提高基层医院医生的业务素质,准确掌握AMI的诊断及治疗指南,实现理想的循证用药,提高治疗质量,最大化的改善AMI患者的预后。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变编辑委员会,中国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12):710-725.

[2]DeWoodMA,Spores J,Notske R,et al.Prevalence of total coronary occlusion during the early hours of transmural myocardial infarction.N Engl J Med,1980,303:897-902.

[3]郭路芬,彭亚光,李庆祥,急性心肌梗死发病至就诊时间与预后的关系[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1):40-43.

[4]No authors Listed.Educational stategies to prevent prehospital delay in patients at high risk fo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 report by the National Heart Attack Alert program[J],J Thrombolysis,1998,6:47-61.

[5]de Luca G,Suryapranata H,Ottervanger Jp,et al.Time delay to treatment and mortality in primary angioplasty fo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every minute of delay counts[J].Circulation,2004,109:1223-1225

[6]Mayo.心脏病学[M].3版,第69章.急性心肌梗死的辅助治疗.

猜你喜欢

汀类基层医院溶栓
对付心血管病要用好他汀类药
微生物检验在基层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
他汀类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效果分析
他汀类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临床探讨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基层医院腹腔镜肝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附52例报告)
他汀类降脂药致肝损害的诊断研究进展
循序渐进式健康教育在基层医院卒中病患者中的应用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