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护理配合
2010-04-04陈艳清
陈艳清
经过不断的演进和发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已成为老年人治疗髋部疾患、重建髋关节功能最常见的手段之一。随着人工髋关节设计、制作、安装技术不断改进,其适应症和每年手术人数逐年增加,而近、远期疗效也逐年有所改善。
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06年6月~2009年6月,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498例,其中双侧同时置换8例。手术病种:股骨颈骨折340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50例。老年人较多,其中,男性275例,女性223例,平均年龄为60~90岁。平均手术时间90min,出血量200~405ml,平均住院天数15d。
2 术前准备
2.1 心理护理
手术前一天应到病区了解患者的病情及对手术的认识,我院绝大多数患者对康复信心不足,加上不适应入院后生活习惯的改变以及对治疗费用等其他方面的顾虑而忧心忡忡。我们根据病人的不同心理给予对症护理,讲解手术方法及原理,介绍以往手术患者的情况,提高他们对疾病的认识,使他们树立康复信心,稳定情绪,配合手术和治疗,做到早日康复。
2.2 物品准备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配套器械有:高频电刀、中心吸引装置处于正常状态、骨水泥、摆锯、50ml注射器(冲洗伤口用)、10ml注射器去除乳头部分(注骨水泥用)及其他常规手术器械物品。常规备血400ml。
2.3 麻醉配合
我院患者多为高龄,麻醉过程注意患者适应情况,特别是在麻醉状态下,病人部分或全身失去对外界温度变化而进行自我调节的能力。麻醉开始手术室护士应协助麻醉医生摆好病人地位,以利于麻醉操作顺利进行。准确记录病人的生命体征,随时配合麻醉师做好抢救准备。
3 手术中常用的体位
患者取侧卧位,患侧在上,采用髋关节外侧入路,以股骨大粗隆为中心,显露股骨大粗隆、臀中肌、股外侧肌后,将臀中肌在股骨大粗隆前半部分附着点用电刀剥离,用强力拉钩向两侧牵开,保护坐骨神经,显露髋关节囊,显露股骨头颈部,摆锯截断股骨颈,取出股骨头,显露髋臼,尽量避免神经损伤或骨突出部位皮肤受压。
清理髋臼及周围组织,术中两把弯牙钳交替使用,及时把清理的组织放入弯盘。髋臼锉定位,从小(01号)到大(2号)依次磨锉髋臼壁至均匀出血,保持45度外倾,15度前倾,旋至髋臼底,关闭假体底部窗口,取髋臼麻垫装入,暂不卡死。下肢尽量外旋内收(4字试验),修整股骨颈,逐步扩髓(直径从01号到2号),试模,试复位。下肢长短、松紧合适,无脱位现象,取出试模安装假体,再复位至无脱现象。术中对于年龄大且骨质疏松病人可根据情况使用骨水泥。
冲洗伤口,电凝彻底止血,清点敷料、器械无误,放置负压引流管,逐层缝合切口。
4 护理体会
4.1 严格无菌操作
由于手术创伤大,术野深,暴露时间长,术者及一助应戴两付新手套;术中使用人工关节时,不能与手套直接接触,应用无菌干纱布包裹传递;患肢行“4”字试验检查时,易污染,应注意防护;术中谢绝非手术人员进入手术间,以免造成污染,给患者带来不良后果。本组无一例发生术后感染。
4.2 提高手术配合质量
本组手术患者年龄偏高,手术难度大,所用器械多,出血量较大,对手术配合要求高。注意及时传递刀、血管钳、电凝止血,干纱布拭血。
4.2.1 巡回护士
手术体位为侧卧位,术前固定体位时应在易受压部位置软垫,上肢不过度外展,使病人感觉舒适为宜,从而预防因体位不当、受压时间过长而引起的并发症。术中使用骨水泥可使血压下降,应严密观察血压、心率、心律及输血输液情况。
4.2.2 洗手护士
术前器械准备要充分,要熟悉手术步骤,配套器械的名称及使用,术中传递髋臼锉和髓腔扩大器时要逐次从小到大,并提示主刀医生所用器械号码,做到主动、及时、敏捷、准确地传递器械。与医生密切配合,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质量。术后协助搬动病人注意保护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防止脱位。
4.2.3 密切配合
积极参与抢救工作,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术,要善于观察和区别不同病情,及时报告麻醉医生,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熟练掌握各种抢救药物的特点,及使用计量、方法,以便在抢救中及时准确地用药。同时,还应熟悉各种常用监护仪及除颤器、人工呼吸仪等仪器的使用方法,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与麻醉医生配合默契,避免延误抢救时机。
手术室护士应采取乳酸熏蒸进行空气消毒,可以明显降低手术过程中空气细菌含量,对减少细菌污染切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预防骨科无菌切口感染,仍不能忽视综合性预防措施,才能真正有效的控制切口感染的发生,保证手术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