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髁解剖钢板治疗股骨髁上及髁间骨折
2010-04-04宋丰强胡杰查雪开
宋丰强 胡杰 查雪开
自2005~2008年,我院应用股骨髁解剖钢板治疗股骨髁上及髁间骨折12例,骨折全部愈合,无下肢外旋,缩短,无断钉,退钉现象,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26~64岁,平均40.5岁。骨折按AO/ASIF分类:C1型4例,C 2型5例,C 3型3例。其中,开放性骨折2例,行清创后立即内固定术;闭合性骨折10例,先行胫骨结节牵引,10天内择期手术治疗。
2 治疗方法
2.1 手术方法 硬膜外麻醉后,取膝关节前外侧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沿股骨外侧肌与股直肌间隙分离,切开外侧支持带及关节囊。探查半月板及交叉韧带,如有损伤,待内固定后作修补术。对股骨内外侧髁部骨折,注意恢复和维持股骨远端关节面的解剖结构和轴线关系(膝关节正常5~8度外翻角)。用2~3枚克氏针前后暂时固定,将解剖钢板放置外侧,远端用3~4枚松质骨螺丝钉固定,近段用3~4枚皮质骨钉固定。由于股骨髁松质骨嵌压复位后常有骨缺损,部分病例取自体髂骨植骨。检查骨折端无异常活动,冲洗切口,放置负压引流管,加压包扎。
2.2 术后处理 术后不用外固定,给予预防性抗感染,2天后拔除引流管。术后2周后可逐渐练习膝关节伸屈活动,术后4周扶双拐不负重下地活动,术后8周扶拐部分负重行走,术后12周后根据X线片骨折处有无明显骨痂愈合现象,决定能否完全下地负重行走。
3 治疗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12~18个月,平均14.5个月,无骨折不愈合及延迟愈合,股骨髁解剖钢板螺钉无松动或断裂现象。按李苏皖等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1]:优7例,良3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达到83%。
4 讨论
4.1 股骨髁上及髁间骨折治疗原则 股骨髁上骨折是指发生在腓肠肌起点以上2~4cm范围内的骨折[2],直接或间接暴力均可造成。股骨髁间骨折机制多系沿股骨纵轴的垂直暴力,向下压股骨髁部,遭受股骨髁间嵴部的向上反力,如一楔子致股骨内,外髁骨折向两侧分离。由于股骨内外髁附着肌肉和关节囊的牵拉,使骨折端移位严重,用非手术治疗,骨折难以复位,即使复位后外固定困难,难以维持,且固定时间长,易出现膝关节僵直现象。因此,在股骨髁上及髁间骨折,除骨折无明显移位者外,均应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争取达到解剖复位,避免引起关节活动受限及创伤性关节炎发生。
4.2 解剖钢板治疗股骨髁上及髁间骨折的优点及不足 目前治疗股骨髁上及髁间骨折的内固定方法有多种,用直型加压钢板固定,骨折移位的应力首先加于螺丝钉上,骨折两端的任何弯力扭曲力,都使钢板上的螺丝钉向外脱出,从而使钢板折弯内固定失败。用95度角钢板固定,由于95度角钢板与内固定是一体,可对骨折提供良好的稳定,是一种有效的内固定物。但在安放95度角钢板技术上需要一个过程,因为医生需要同时考虑角钢板在三维平面的理想位置,操作起来比较困难。同样用DCS固定,需要精确定位髁螺钉,如果髁螺钉钻入方向发生偏移,不平行髌股关节面及膝关节面,可发生膝关节内外翻。逆行交锁髓内钉呈轴心固定,在关节面骨折片正确复位上,难以维持。另外,它固定时采用内髁间窝插钉入路,可引起髌骨关节退变,滑膜金属反应等缺点。
股骨髁解剖钢板是按照股骨下段至股骨外髁的基本形状设计的。解剖钢板头部宽而薄,能够紧贴附在股骨髁部,且解剖钢板的髁部面有4~5孔可旋入松质骨螺丝钉,这些孔角度不同,能使解剖钢板和股骨内外侧髁骨折块紧密接触,固定非常牢靠,这样更有利于股骨髁粉碎性骨折愈合,为早期膝关节功能锻炼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在解剖钢板上有加压滑动孔,可在骨折端及骨折块间形成压变力,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增加了骨折端远侧内固定物与松质骨界面的稳定性。由于解剖钢板这种设计组合式,为骨折端获得准确复位和正常力线成为了可能。解剖钢板在操作上有配套的器械,使得手术操作规范化,简单化。
解剖钢板通过坚强的多枚松质骨髁螺钉及桥式接骨板皮质骨螺丝钉固定,符合了股骨髁上及髁间粉碎性骨折牢固固定的要求。解剖钢板与股骨外侧髁贴附好,固定力分散,受力均匀,不易发生疲劳折断,术后不用外固定,可早期功能锻炼,有助于膝关节功能的早期恢复。
但解剖钢板也有不足之处,钢板在外侧髁附着处肌肉剥离较大,才能放置解剖钢板,对膝关节囊及外侧副韧带有一定影响。
总之,股骨髁部解剖钢板结构特点符合股骨髁部生理弧度,容易使骨折解剖复位,固定牢靠,有效地避免膝关节内外翻畸形及膝关节僵直发生,且方法简单可靠,更容易在基层医院推广开展。
[1]李苏皖,何少锋.关节镜检查和镜下治疗膝关节急性损伤47例[J].临床骨科杂志,2000,3(2):110-111.
[2]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696-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