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早疫病菌生物学特性及综防技术
2010-04-04曲一凡张琪浦冠勤
曲一凡 张琪 浦冠勤
番茄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易遭受病虫的为害,其中以番茄早疫病(Allternana solani)较为严重。该病可为害番茄的各个部位,除直接造成落花、落果和断枝外,还可抑制番茄生长和果实形成,造成减产20%~30%,严重时可达50%以上,甚至绝收,而且患病果实内含有毒素,严重影响人体健康。本研究旨在通过了解番茄早疫病菌生物学特性及早疫病发病规律,制订一套相关的综合防治措施,用以控制番茄早疫病的发生和为害。
1 番茄早疫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
1.1 不同温度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测定了11个不同温度(5~35℃,各个温度级差为3℃)对番茄早疫病病原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5~35℃病原菌均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6~29℃,在5℃和35℃下的菌丝生长速度极慢,且菌丝生长量也很少,据此推断,5℃和35℃可能是该菌菌丝生长的下限温度和上限温度。
1.2 不同光照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测定了3种光照条件下的菌丝生长情况,结果表明,最初全黑暗条件下的菌丝生长速度较快,而全光照条件下的菌丝生长速度很慢;从第3天开始,两者的生长速度基本相近,至第5天,全光照条件下培养的平均菌落直径为48.7 mm,全黑暗条件下菌落直径为41.5 mm,而光照与黑暗交替区的菌落直径介于两者之间。由此说明,该菌在初始生长阶段可能不太需要光照条件,而后期光照则有利于菌丝的生长。
1.3 不同营养物质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测定了不同碳源营养物质对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在含有半乳糖的培养基上生长速度最快,其次是葡萄糖和蔗糖,在含有甘油醇、山梨醇和乳糖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一般,在甘油中生长速度最慢,说明单糖可能较有利于菌丝的吸收和利用。
不同氮源营养物质对菌丝生长影响的测定结果表明,在被测试的6种营养物质中,菌丝体在KNO3中的生长速度最快,其次为NaNO3和NH4Cl;在酵母膏、牛肉膏和蛋白胨中的生长速度较慢,说明无机氮类营养物质可能较易被该菌吸收,有利于其生长。
1.4 不同pH值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番茄早疫病病原菌在pH值3.7~8.7的范围内都能正常生长,其最适生长pH值为5.9~7.9,在pH值3.7的培养基上,菌丝生长速度很慢,说明强酸性条件并不适合该菌的生长。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5%水平上,pH值5.9,6.2,7.9三者对菌丝生长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2 番茄早疫病的发病规律
2.1 病原侵染循环
番茄早疫病是由半知菌亚门茄链格孢菌侵染所致,其主要侵染源为分生孢子。病原菌主要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病残体上越冬,分生孢子也可附着在种子表面越冬,成为翌年发病的初侵染源。分生孢子可通过气流和雨水传播,一般从气孔或伤口侵入,也能从表皮直接侵入。人工接种试验表明,在25℃及保湿条件下,病原菌从接种到发病3天左右,又经4~5天后病部能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引起再侵染。
2.2 环境条件与发病的关系
大田调查结果表明,温度在15℃以上、相对湿度在80%以上时病害开始发生;气温保持在20~25℃,病情发展最快。露地栽培重茬地、地势低洼、排灌不良、栽植过密以及通风不良的田块发病较重。
2.3 植株长势与发病的关系
番茄早疫病在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但大多在结果初期开始发生,结果盛期发病较重;老叶一般先发病,幼嫩叶片衰老后才发病;水肥供应良好,植株生长健壮的发病轻,生长弱则发生严重。
3 番茄早疫病的综防技术
3.1 选用抗病品种
抗番茄早疫病的品种较多,主要有21世纪宝粉、金粉 101、上海 908、合作 918、合作 928、中杂105、中研958、苏抗5号、苏抗9号、苏粉1号、苏粉2号、渝粉109、西安早丰、西粉3号等,各地可根据品种资源情况加以选择,可收到较好的防病效果。
3.2 清洁田园,合理轮作
发病初期摘除病叶、病果,拔除重病株,作物收获后,及时清除作物残体,集中处理,减少病害再侵染源。发病严重地区,可采用与十字花科、豆科、禾本科等作物轮作,控制番茄早疫病的发生与为害,有条件的可与非茄科作物实行2年以上轮作,防效明显。
3.3 种子消毒,培育无病壮苗
播种前用52℃温汤浸种30 min,或用0.5%硫酸铜溶液浸种5 min,或用10%磷酸三钠溶液浸种15~20 min,浸后用清水洗净,可杀灭依附于种子上的病原。苗床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消毒,以培育无病壮苗。
3.4 加强栽培管理,注意田园卫生
地势低洼田块,可采用高畦栽种,并根据地势和品种特性确定栽植密度;定植时应施足底肥,注意配方施肥;保护地栽培要控制好温湿度,适时放风调温调湿,防止叶面结有水珠;露地栽培注意雨后排水,防止大水漫灌;及时摘除下部老病叶并集中处理,既减少菌源,又有利于通风透光;番茄收获后结合耕翻及时清除作物病残体,做好田园卫生。
3.5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喷洒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上述药剂可根据具体情况轮换使用,隔7~10天重复1次,根据病情连喷2~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