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如白
2010-04-04瞿伟锋邢玉婧
文/瞿伟锋 本刊记者 邢玉婧
如白姓汪,军人,现任73822部队二分库主任。如白的故事并不特别,却值得倾听。
如白的“三级跳”
如白与山,渊源匪浅。生在山区、长在山区的他,工作岗位也是从一个山沟到另一个山沟。入伍19年,如白任职的岗位环境一个比一个寂静,空气一个比一个清新,自然,地理位置一个比一个偏远。
1996年7月,军校毕业的如白主动要求回到地处大别山区、条件艰苦的老单位73823部队工作,如愿以偿的如白从此扎根山沟,且一扎就是13年。13年间,如白经历了常人难以理解的“三级跳”。
2001年,如白让组织犯了难——究竟是将如白调往省城部队还是调往73823部队勤务队呢?无疑,如果调往省城,如白在合肥的妻子和刚刚出生的女儿会得到更好的照顾,可是,当时的勤务队基础较薄弱,日常管理工作也相对落后,同样急需如白这样既有经验又重责任的指导员。如白选择留下。勤务队自从来了个汪如白,连续两年被分部表彰为先进党支部和基层建设先进单位,并荣立集体三等功。
2005年,组织为如白犯了难——究竟是让如白接任73823部队管理处副处长还是将他调往73822部队三分库任副主任呢?“利弊”其实异常清晰——留在本单位接任管理处副处长,对如白而言可谓天时、地利、人和,而远赴地处皖东山区的73822部队三分库,不但意味着自己即将钻入更深的山沟,更表明了工作的从零开始。为了工作需要,如白选择离开。
2007年,组织不再犯难,一纸命令,将正在73822部队三分库信心百倍工作着的如白调往驻地更加偏远的73822部队二分库任分库主任。上任第一天,就有战友对如白说:“分库条件这么艰苦,在这里,只要守好库、看好人、熬得住就是一种奉献。”如白却不这么想——条件越是艰苦,越不能守摊子、混日子,必须苦有所值、苦有所为。在如白的带领下,分库连续两年被分部表彰为先进党支部和基层建设先进单位,并荣立集体三等功。曾经的荣誉就这样被如白复制。
如白心中永远的痛
晓军姓丁,军嫂,是合肥水文局的助理工程师。晓军的丈夫便是如白。正如晓军的名字所诠释的内容一样,晓军对如白的理解可谓到了一定境界。婚后,如白一家分居三地,如白在山沟深居简出,晓军在合肥工作,他们的女儿格格则由住在六安的年迈的岳父母照看。晓军说:“这没啥,每个军嫂都这样。”如白说:“晓军从来没对我抱怨过,而且特别支持我的工作。”而如白的一位在医院工作的战友却说:“如白是一个合格的军人,但不是一个合格的丈夫和父亲,他的心里只装着他的分库、他的兵,却没想一想他的妻子和孩子有多可怜。”
战友的话是有根源的。2006年2月的一天,5岁的格格在幼儿园突然晕倒,经医院检查,确诊为恶性脑瘤。格格患病初期,为了不让如白分心,晓军总是在电话里向如白报平安,放下电话,晓军只身一人背着格格几乎走遍了苏皖两地的各大医院——走累了,就随便找个地方歇一歇,肚子饿了,就买个面包啃一啃,实在背不动格格了,就换下来抱一抱……一次又一次,希望在晓军面前闪现,一次又一次,晓军必须面对残酷的现实。格格的病情越来越严重,被痛苦和重负折磨得疲惫不堪的晓军一下子瘦了十几斤,终于,强韧超于常人的她再也抑制不住满心的伤痛,拨通了如白的电话。“晓军只对我讲了几句话,她说,有三种情况,她最盼望我回家——一是家里有重体力活她实在支撑不了的时候;二是逢年过节看见别人家吃团圆饭的时候;三是格格病重没人照料的时候。”晓军的话让如白终生难忘。终于,如白决心请假探望女儿,也正是那次探家,如白看到了晓军的憔悴,体会到了女儿的痛苦,也听到了女儿说出的那句让他和晓军都异常揪心的话:“爸爸,妈妈,宝宝会好的,宝宝还要上学呢!”
2007年5月12日,是格格6周岁的生日,如白因参加分部基层党支部书记集训,未能返家;2007年6月1日,是格格盼望了很久的儿童节,承诺陪女儿过节的如白早早便准备好了格格最喜欢的芭比娃娃,踏上返家汽车的前一刻钟,分库突然接到弹药发出任务,如白再次爽约;2007年6月2日,如白心急如焚地跳上了返家的汽车,因为他接到了晓军的电话:女儿病危。可当如白终于冲进家门,看到的却是彻底崩溃的晓军和永远停止呼吸的女儿。
之后的几天,如白经历了一生中最痛苦的煎熬和挣扎。几天后,如白返回部队。
至今,分库文化长廊的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仍保留着一幅简笔画,那是一只可爱的小刺猬。这幅画的作者正是格格。那是格格最后一次来“爸爸的部队”,当时,战士们正在制作板报,见格格看得出神,便也递给她一支画笔。“我记得当时格格已经在做化疗了,她的头发很短很短,画得特别认真。”战士金伟回忆。几年过去了,分库文化长廊的板报换了一期又一期,而那只角落里的小刺猬,战士们却一直没舍得擦掉。
如白的士兵兄弟
“怠慢”了妻子和女儿,如白却始终坚持认为:官兵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为此,如白有着自己的工作准则:作为一名带兵人,只是自己素质过硬远远不够,只有把每个战士都锻炼成合格的军人,才算称职。
保管二班的战士宋书兵曾有句名言:“武器不先进,练了也难打赢,等有了新装备再让我训练吧。”为了驳倒小宋的谬论,如白结合战史向小宋讲了很多“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还联系科索沃战争中,南联盟军队用常规武器击落美国的隐形飞机的战例,组织全队战士分析讨论,使小宋懂得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明白了只要练好手中的武器,扬长避短,就能克敌制胜。心中的疙瘩解开了,小宋的训练积极性明显提高,不仅成了训练尖子,还当上了班长。
不论在哪个单位,如白都坚持引导战士们“身处荒山、不荒学业;甘于寂寞、不甘退步”。为此,如白向战士们提出了服役期间实现“三有”的目标:学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拿一本大专以上学历证书,有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掌握一门实用基本技能,有适应时代要求的专长。如白始终把创建学习型连队、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军事人才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优质高效地完成弹药保管任务的同时,如白使出浑身解数调动战士们的学习积极性。在如白的带领和战士们的努力下,分库80%的战士熟练掌握了两种以上的专业技能,全部取得了计算机等级证书,12人取得了大专以上学历。
2008年年初,大雪肆虐,道路拥堵。“当时,汪主任第一个拿起铁锹去清理道路,后来,又特地陪我到镇上买菜,雪大路滑,车辆不通,主任和我用手推车把菜拉到了分库。”回忆当时的情景,分库炊事班司务长钱玮历历在目。上级机关曾多次想把钱玮调到招待所去掌勺,可钱玮就是不同意:“汪主任把我们像亲兄弟一样看待,就算条件再艰苦、环境再恶劣,我也愿意跟着汪主任干。”
如白很节俭,他对晓军说:“不用给我买衣服,我有军装。”因此,如白的一件便装外套整整穿了7年。如白从没陪晓军逛过商场,却一有时间就逛书店,因为他要给战士们买书。如白爱唱歌,晓军说,连女儿都被他熏染得一张口就是军歌。爱唱歌的如白一定常在心里将一首歌哼唱,唱给自己,唱给战友,唱给晓军,当然,也唱给女儿格格。
风平浪静的日子/你不会认识我/我的绿军装是最普通的颜色/花好月圆的时刻/你不会留心我/我的红帽徽在远方默默闪烁
白鸽飞舞的年代/你不会认识我/我的名字没有明星们显赫/硝烟散尽的日子/你不会留心我/我的故事多被歌声淹没
你不认识我/我也不寂寞/你不熟悉我/我也还是我/假如一天风雨来/风雨中会显出我军人的本色
——《军人本色》★
【解放军出版社四期刊(《解放军文艺》、《解放军生活》、《军营文化天地》、《军队党的生活》)均将在2010年1期刊载此次旗舰行动的相关报道,想要从不同的视角了解军人汪如白,敬请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