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发性胃结核并Dieulafoy病1例报道

2010-04-03燕,刘

重庆医学 2010年23期
关键词:胃壁抗结核胃镜

王 燕,刘 莹

(1.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550004;2.日本千叶大学真菌研究中心 )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82岁,上腹不适伴呕血10 h入院。不伴潮热、盗汗、咳嗽、咯血、纳差、消瘦。无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否认曾有肝硬化病史。入院查体:皮肤黏膜无黄染、苍白,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心肺无阳性征,腹丰满,未见腹壁静脉曲张,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全腹无压痛,无包块触及,肝脾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6.23 G/L,N 78.60%,Hb 92.00 g/L,RBC 2.832 T/L,PLT 186.0 G/L大便潜血阳性,生化检查 BUN 9.35 mmol/L ,ALT 、AST 、TBIL、DBIL 轻度升高,ALB 30.64 g/L,GLB 18 g/L,凝血功能正常。胸腹片未见异常。腹部CT无异常。胃镜检查胃底体交界大弯侧见巨大血凝块存留,反复冰盐水加去甲肾上腺素冲洗后,血凝块下方仍有明显活动性出血,因不能移除血凝块,故无法直视下进行止血操作。胃镜诊断:胃底体交界大弯侧活动性出血(Deulafoy病或溃疡出血?)。内科予抑酸、止血、保护胃黏膜、内镜下止血药喷洒等保守治疗无效,转外科剖腹探查,胃壁上未扪及包块,胃周各组淋巴结未扪及肿大,术中见胃底体后壁近大弯侧有一小血管突出,表面有血痂附着,将血痂去除,见血管有活动性出血,缝扎止血,因患者高龄、全身情况差,无法耐受胃大部切除术,故行胃壁出血病灶部分切除。术后病理示胃壁组织部分黏膜层缺失,为炎性肉芽组织,肌层内见肉芽肿结构,病变符合结核临床表现。术后以抗结核治疗6个月,痊愈出院。

2 讨 论

由于胃壁淋巴样滤泡少,胃酸杀菌能力强,结核菌在胃内滞留时间短,胃结核在临床上罕见,早期无盗汗、发热等症状时,尤其是无胃结核外活动病灶时,诊断十分困难。该例患者胸片正常,为原发性胃结核。胃结核内镜所见病变形态可分为4型:溃疡型、肿块型、炎症增殖型、粟粒样结节型。以溃疡型及肿块型多见,溃疡型多与胃溃疡相混淆,肿块型多与胃癌相混淆,确诊需病理证实。本例患者胃镜下无典型胃结核内镜下表现,经剖腹探查见出血部位为一突出小血管,行胃壁部分切除,术后病理检查符合结核临床表现,诊断为原发性胃结核伴恒径动脉畸形岀血。胃结核治疗以内科保守治疗为主,对已确诊为胃结核,早期症状不显著且无并发症者,可采用抗结核药物治疗。采用2~4种一线抗结核药物治疗,疗程12~18个月。部分患者需要外科手术治疗,同时配合全身抗结核治疗。手术适应证包括:(1)并发急性大出血,内科治疗难以控制或反复出血者;(2)并发胃穿孔并弥漫性腹膜炎者;(3)并发幽门梗阻者;(4)上腹部可扪及肿块,且与胃癌鉴别困难者;(5)胃结核与癌或巨大溃疡共存者。本例患者因消化道大出血,内科抑酸、止血、保护胃黏膜、内镜下止血药喷洒等保守治疗无效,外科剖腹探查,将出血病灶切除,继以抗结核治疗,预后良好。

原发性胃结核因发病少,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临床医师认识不足,易导致误诊漏诊,延误病情,或给予不必要手术治疗,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猜你喜欢

胃壁抗结核胃镜
免疫功能和SAA、MMP-9、MMP-14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中的临床评估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376例分析
双能CT迭代重建技术联合虚拟平扫对胃壁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
解开胃镜报告上的纠结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
空腹
贵州夏枯草的抗结核化学成分研究
链霉菌CPCC 203702中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与鉴定
胃真的会被撑大吗
胃壁增厚的CT研究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