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区域工程地质勘查评价体系研究
2010-04-03卫万顺
卫万顺
(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北京 100195)
北京区域工程地质勘查评价体系研究
卫万顺
(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北京 100195)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需要开展与其空间相适宜的区域工程地质勘查评价工作,为此有必要研究和构建科学的区域工程地质勘查评价体系。该体系包括中心城区、规划新城、村-镇和“京津冀”都市圈4个区域工程地质勘查评价子系统。其工作精度分别为1∶5000~1∶10000、1∶10000~1∶25000、1∶25000~1∶50000和1∶50000~1∶100000。
北京;区域工程地质;勘查评价体系;研究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 2020年)》强制性内容中,明确指出北京是国家重点设防城市。必须按照 平战结合、平灾结合、以防为主、准确预报、快速反应、措施有效 的原则,在完善单一灾种防抗系统的基础上,加快建立和健全现代化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提高城市整体防灾抗毁和救助能力,确保首都安全(第149条)。要求城市建设应避开地震活断层、地质灾害易发区和蓄滞洪区,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轻灾害的毁伤后果[1]。
虽然,北京长期坚实的地质工作积累了大量的地质资料。但由于以往很多地质资料过于陈旧、精度不高,且往往是出于专项研究或特定区域的调查研究目的。所以,资料分散,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2]。因此,不能满足规划部门对建设世界城市的新需要。
为此,有必要研究和构建科学的区域工程地质勘查评价体系,系统开展与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发展空间相适宜的区域工程地质勘查评价工作, 为满足建设世界城市和实现《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 2020年)》总体目标,提供基础性、前瞻性的实际资料和科学依据。
1 总体思路
1.1 总体目标
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 2020年)》为依据,坚持 平战结合、平灾结合、以防为主、准确预报、快速反应、措施有效 的原则,系统开展基础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和工程地质勘查评价,对可能存在的各种地质问题进行详细研究和评价,提出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保证北京建设安全,为规划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提供科学依据。
1.2 技术路线
(1)坚持地质工作适度超前原则,在规划前部署区域工程地质勘查评价工作。
(2)坚持统一部署、层次区分原则,按照不同尺度、不同需求,系统开展中心城区、规划新城、村-镇体系和 京津冀 都市圈的区域工程地质勘查评价工作。
(3)坚持资源与环境并重,环境优先原则,开展资源与环境承载能力的勘查评价工作。
(4)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从调查型工作入手,强化监测型和信息服务型地质工作,走理念发展型地质工作之路。
1.3 主要任务
(1)查明工程建设层、新生界层和基岩层的地层岩性、结构和空间分布,建立三维地质结构模型。
(2)调查活动断裂、地面沉降、沙土液化等地质灾害,对城市地壳稳定性和城市建设适宜性进行评价。
(3)开展水土地球化学环境调查,评估地质环境容量。
(4)综合评价土地及地下空间、地下水、地热和浅层地温能等战略资源潜力。
(5)建立北京城市三维可视化地质信息管理和服务系统。
(6)提出科学开发地质资源和有效保护地质环境的基本思路、措施、建议。
1.4 构建北京区域工程地质勘查评价体系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应借鉴纽约、伦敦和东京建设世界城市的经验,规划构建世界城市区域体系。根据我国社会、经济特点及北京实际情况,未来北京建设世界城市也应是基于 京津冀 广阔的发展空间,应该主要包括四个层次:一是北京中心城区,实施大区协同战略;二是11个规划新城,实施新城崛起战略;三是村-镇一体化,实施城乡联动战略;四是管理松散的以北京为核心的 京津冀 都市圈,实施区域一体化战略[3]。
北京区域工程地质勘查评价体系包括四个子系统:中心城区区域工程地质勘查评价体系、规划新城区域工程地质勘查评价体系、村-镇区域工程地质勘查评价体系和 京津冀 都市圈区域工程地质勘查评价体系。
2 中心城区区域工程地质勘查评价体系
中心城区是北京政治、文化等核心职能和重要经济功能集中体现的地区。其范围是上版总体规划市区范围加上回龙观与北苑北地区,面积1085km2。
中心城区区域工程地质勘查评价总体目标:在充分利用、综合和集成已有成果数据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现代勘查技术,开展三维地质结构、活动断裂及地壳稳定性、水土地球环境和重要战略资源勘查评价工作,获取城市规划发展的综合地学信息,建立三维可视化城市地质数据管理和服务系统,为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与管理以及社会公众信息需求提供服务[4]。
工作精度为1:5000~1:10000。
其主要工作任务为:
2.1 城市三维地质结构勘查评价
三维地质结构勘查是对新生代沉积物及下伏基岩的分布、空间形态、岩性、厚度和与构造的关系进行立体地质勘查,重点开展核心区域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地质安全性评价工作。垂向上划分工程建设层(0~50m)、新生界和基岩3个层次[4]。
(1)工程建设层勘查评价。重点查明地层类别、厚度和空间展布,持力层和下卧层的工程特性、应力史和地下水条件等。圈定影响工程建设的地层及其分布,开展工程地质立体区划,评价重大工程基础的地质影响。工作精度为1:5000~1:10000,勘查评价深度在50m以内,在地铁规划交叉部位应达到100m。
(2)新生界立体地质勘查评价。充分利用已有各种钻孔和地球物理资料,适当补充钻探和地球物理勘查工作,查明新生界的分布、空间形态、岩性等特征,建立三维地质结构。工作精度平面为1:10000~1:25000,垂向表示精度1:200~1:5000(具有特殊意义的地质体扩大表示)。地层划分上细下粗,以岩性划分为基础,尝试多重地层划分方法,第四系划分到统,第三系不细分。
(3)基岩层地质勘查评价。利用已有钻孔和地球物理资料,重点调查构造的空间分布和热储(隔热层和储热层)的空间结构及展布。工作精度1:50000~1:25000,有钻孔控制的地区调查深度应达到1000m。
2.2 平原区活动断裂及地壳稳定性勘查评价
以地质学和活动地块动力学理论为指导,充分收集、借鉴前人丰富的区调、钻井、地球物理、地震观测、航空遥感资料和相关研究成果,以经济、实用为原则,投入适量的工作,通过物探、化探、钻探、槽探、地表野外调查、高精度测年、孢粉测试、地层对比、高精度高程测量等手段,对中心城区的活动断裂进行调查和研究,对活动断裂精确定位,应用综合技术手段确定断裂的活动性和活动方式[4]。
以平原区为重点,着重研究各地块之间和地块内部的断裂活动以及由此引起的地质灾害。根据活动断裂两盘的位移量、第四系的沉积厚度、海侵层位的高程、夷平面的变化、河流的变迁等资料,半定量及定量分析和研究块体差异性升降运动,选择合理的评价因子,利用模糊数学方法,评价北京中心城区的区域地壳稳定性。
2.3 水土地球化学环境勘查评价
以土壤、地下水地球化学环境调查为基础,为城市总体规划和建设服务为目的,野外实地调查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以大系统观看待土壤和地下水的关系,既注重调查结果也考虑环境(主要指土壤、包气带和潜水含水层环境)的演化过程。在北京平原区土壤、包气带、地下水环境系统现状调查及研究工作中,采用面上普查和典型地段(包括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区、地下水源地防护区、东南郊农业污灌区)详细深入调查与评价相结合;现场调查测试与室内动态模拟实验相结合;典型地段地下水污染定量研究与整个北京中心城区地下水环境系统中主要污染物分区评价相结合的技术路线[4]。
2.4 重要战略资源勘查评价
就北京而言,主要有土地、水、清洁能源及地下空间等战略资源。应系统开展制约城市发展的土地、地下水、浅层地温能资源、地热资源及地下空间等战略资源的勘查评价工作,全面提高战略资源对城市发展的保障程度。
3 规划新城区域工程地质勘查评价体系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 2020年)》规划了通州、顺义、亦庄、大兴、房山、昌平、怀柔、密云、平谷、延庆、门头沟11个新城,这些新城是北京 两轴-两带-多中心 城市空间结构中两个发展带上的重要节点,是在原有卫星城基础上,承担疏解中心城人口和功能、集聚新的产业,带动区域发展的规模化城市地区。
规划新城区域工程地质勘查评价总体目标:开展规划新城范围内的基础地质、环境地质和工程地质勘查评价工作,对规划新城范围内可能存在的各种地质问题进行详细研究和评价,提出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为新城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工作精度为1:25000~1:10000。
3.1 主要任务
(1)在前期收集资料分析的基础上,辅以遥感解译内容,针对工作区内不同的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点及危害情况和规划新城地区基础地质条件,开展区域地质调查和专项调查工作,查明新城工作区内存在的主要地质灾害和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2)充分利用首都科技资源优势,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对规划区内查明的主要地质灾害和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危险性综合评价,对相应的地质灾害如地面沉降等进行预测,分析其发展趋势。
(3)建立评价体系,确定评价指标,对新城规划区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进行分区评价,提出对新城规划建设合理建议,以确保规划新城科学和可持续地发展。
(4)开展规划新城范围内的土地、地下水、浅层地温能资源、地热资源及地下空间等战略资源的勘查、评价和研究,全面提高战略资源对新城发展的保障程度。
3.2 技术路线
广泛收集规划新城地区的基础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震地质、环境地质资料和大量钻孔数据,对收集的资料本着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原则进行归纳总结。在前期收集资料分析的基础上,辅以遥感解译内容,针对工作区内不同的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点及危害情况和规划新城地区基础地质条件,本着 经济、实用 原则,采用钻探、物探、化探、槽探、高精度测年试验、野外调查、原位测试实验、室内试验等多种工作手段,合理布设工作量(对新城规划区相对于新城工作区进行重点布置,对规划建设用地相对于非建设用地进行重点布置,对计划实施建设用地相对于已利用建设用地进行重点布置;对地质灾害发育地区相对于灾害轻微地区进行重点布置),开展区域地质调查和专项调查工作,查明新城工作区内存在的主要地质灾害和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充分利用首都科技资源优势,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对规划区内查明的主要地质灾害和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危险性综合评价,对相应的地质灾害如地面沉降等进行预测,分析其发展趋势。建立评价体系,确定评价指标,对新城规划区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进行分区评价,提出对新城规划建设合理建议,以确保规划新城科学和可持续地发展[5]。
3.3 主要地质灾害和工程地质问题[5]
(1)顺义新城
主要的地质灾害和工程地质问题有活动断裂、地面沉降、地裂缝、沙土液化。重点查明规划区内断裂构造的具体位置(特别是顺义断裂的位置、宽度、走向)、地面沉降、砂土液化和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的分布和发育情况。
(2)通州新城
主要的地质灾害和工程地质问题有地面沉降、活动断裂、砂土液化等。重点查明规划区内夏垫 马坊和南苑 通县断裂带的准确位置、地面沉降、地裂缝和沙土液化的分布和发育情况。
(3)亦庄新城
主要的地质灾害和工程地质问题有活动断裂、砂土液化、地面沉降及人类工程活动影响(如填土塌陷、垃圾填埋、地下水开采等)。重点查明规划区内南苑通县断裂和礼贤 牛堡屯断裂的准确位置、砂土液化和地面沉降的分布和发育情况。
(4)大兴新城
主要的地质灾害和工程地质问题有活动断裂、地面沉降、砂土液化、软土、人工填土。南苑 通县断裂通过大兴新城工作区;区内大部分地区发生地面沉降,工作区越往南,累计地面沉降量越大,截止到2007年底,最大累计沉降量达到500mm;区内存在松散细砂层,尤其在永定河决口扇附近,大量堆积,在受到扰动或较强震动时,极易发生砂土液化;同时,大兴新城规划区内,还存在大量软土;人工填土主要分布于老城镇地区。重点查明新城工作区内砂土液化、地面沉降和软土的分布和发育情况。
(5)昌平新城
主要地质灾害和工程地质问题为活动断裂、地面沉降、砂土液化、软土、人工填土。南口 孙河断裂通过规划新城工作区;区内存在地面沉降灾害;新城工作区内还存在砂土液化;局部地区存在影响建筑物地基的软弱土体;人工填土主要分布于老城镇地区。重点查明新城工作区内南口 孙河断裂具体位置、地面沉降、软土和人工填土的分布和发育情况情况。
(6)门头沟新城
主要地质灾害和工程地质问题为采空塌陷、滑坡、崩塌、泥石流、砂土液化、地基不均。由于煤炭开采而形成的采空区在门头沟新城工作区内大量存在,成为该区最突出的地质灾害之一;区内存在山体滑坡、崩塌和泥石流;还存在可液化砂层,具备发生砂土液化的条件;区内第四纪厚度不均,基岩面起伏,工程建设时需考虑地基不均。重点查明新城工作区内采空塌陷具体分布和地基不均匀分布情况。
(7)房山新城
主要地质灾害和工程地质问题为活动断裂、崩塌、泥石流和地面塌陷、软土(淤泥)、地基不均。良乡
前门 顺义断裂通过新城工作区;规划新城房山老城区边缘部分属于山区,局部存在崩塌和泥石流灾害,还存在由于采空而形成的地面塌陷灾害;在良乡附近,存在淤泥等软土;同时,由于地形起伏,基岩面埋深在区内变化较大,在建设时需考虑地基不均。重点查明新城工作区内良乡 前门 顺义断裂具体位置和软土分布情况。
(8)密云新城
主要地质灾害和工程地质问题为崩塌、地基不均。新城工作区周边山区存在崩塌点;由于第四纪厚度差异等因素造成的地基不均问题也较为突出。重点查明新城工作区内崩塌点具体情况和地基不均匀情况。
(9)怀柔新城
主要地质灾害和工程地质问题为活动断裂、崩塌、地裂缝、地基不均。通过新城工作区的主要活动断裂为黄庄 高丽营断裂;区内构造情况较复杂,沿构造方向可能存在地裂缝;边缘山区存在零星崩塌点;在建设时还需要考虑区内地基不均问题。重点查明新城工作区内黄庄 高丽营断裂具体位置、地裂缝现状情况和地基不均匀情况。
(10)平谷新城
主要地质灾害和工程地质问题为活动断裂、地面沉降、地裂缝、砂土液化、软土、地基不均、人工填土。夏垫 马坊断裂通过新城工作区;沿活动断裂方向可能存在地裂缝;区内大部分地区存在地面沉降灾害;工作区内存在松散细砂层,具备产生砂土液化的条件;区内沿河分布有软弱土体;同时区内地层不均,由此带来的地基不均问题也应予以考虑;人工填土主要分布于老城镇地区。重点查明新城工作区内夏垫 马坊断裂具体位置和软土分布情况。
(11)延庆新城
主要的地质灾害和工程地质问题为黄土状土、活动断裂、地面沉降、地裂缝、砂土液化、软土。延庆盆地地表出露有黄土状土,该层土粒度均匀,多孔隙,含钙质结核,垂直节理发育,具湿陷性;区内活动断裂主要有康庄断裂和延矾次级盆地北缘断裂,康庄断裂在新城区通过,延矾次级盆地北缘断裂在新城工作区北边通过;区内大部分地区存在地面沉降灾害;而线形的地裂缝灾害也可能分布于延庆盆地;区内具有松散砂层,具备发生砂土液化的条件;沿河还分布有软弱土体。重点查明新城工作区内康庄断裂和延矾次级盆地北缘断裂具体位置和黄土状土分布情况。
4 村-镇区域工程地质勘查评价体系
村-镇体系是指围绕中心城镇沿沟域经济带或浅山区分布的区域,是北京城乡一体化过程中的重要区域。其中镇是建制镇的简称,是推动北京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重点镇和一般镇。
村-镇区域工程地质勘查评价总体目标:以解决城乡一体化过程中村-镇可能引发的地质资源和地质环境安全保障两方面的问题为主线,开展涉及农业地球化学背景、地质旅游等资源保障方面和地质灾害、农村饮水保障、地热等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垃圾处置等地质环境安全方面的工作,为北京市政府推行 221行动计划 提供农业资源调查和科技支撑两方面的服务,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
工作精度为1:50000~1:25000。
其主要工作任务为[6]:
(1)地质灾害调查评价
在山区生态涵养发展圈主要开展1:5万泥石流、崩滑塌、采矿塌陷等突发性地质灾害调查;在山区旅游开发沟谷、度假村、重要交通干线、山区中小学、重要文物保护单位、村民聚集区和新农村村镇规划等地区进行1:1万地质调查,查清这些地区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并对其发展趋势及潜在风险进行评价,提出减灾对策;在调查基础上,进行突发性地质灾害预警规划,建立专业监测网络,长期监测;对重大工程、重要地段和特别危险的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直接实施工程处理,消除隐患。
在近郊农业发展圈和远郊平原农业发展圈中主要开展1:5万地面沉降、活动断裂、地裂缝、砂土液化、岩溶塌陷等地质灾害调查;在村民聚集区、新农村村镇规划等地区进行1:1万详细调查,查明地质灾害分布范围和发育情况,进行形成机理研究,提出防治措施,确保城镇规划选址安全。
(2)集中供水水源地和缺水山区供水水文地质勘查评价
北京山区大部分地区未进行供水水文地质勘察,通过缺水地区供水勘察,补充完善山区水文地质空白区,为解决山区农民饮水困难、确保农民饮用水安全、科学合理的进行供水井施工等提供依据。
(3)村-镇规划选址区生活垃圾处置场地环境调查评价
开展小城镇的生活垃圾处置现状、垃圾处置场地选址区的地质环境和水文地质条件调查;研究垃圾处置场地下水污染控制和治理对策,开展垃圾填埋场地质环境污染风险评价;根据已完成的北京市生活垃圾处置场地地质环境区划,对区划中生活垃圾场选址方向区,结合设城镇规划,进一步开展地质勘察工作,优选确定规划场地的具体位置。
(4)农业地质调查评价
在近郊农业发展圈、远郊平原农业发展圈和山区生态涵养圈开展农业地质调查评价工作,3个层次进行:
第一层次为土壤地球化学背景调查。在全市分区县开展1:5万土壤质量调查,以取得大面积数十种地球化学元素在土壤及浅层水中的分布情况,从而把握全局,划分出有益元素分布区和有害元素分布区;
第二层次为土壤肥力评价。根据调查成果,对土壤的大量和微量养分等进行肥力评价,并进行综合肥力评价,统计各等级的面积、所占比例等;根据土壤地球化学元素组合及富集特征,考虑土壤养分肥力水平、土壤质地、土壤环境质量等因素,结合作物实际耕种情况以及农业种植规划,提出平衡施肥建议和作物种植适宜地区建议;根据土壤元素富集特征及土壤肥力水平,划分出元素供给潜力区。
第三层次要研究有益元素与名、特、优农产品的关系。研究名、特、优农产品的土壤地球化学特征,研究保持和扩大的途径,为名、特、优农产品扩大种植规模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名、特、优农产品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差异,不同的地理地质环境之所以能产出不同品质的农产品,土壤地球化学条件是影响产品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不同作物的选择性吸收影响了有益微量元素在农产品中的富集程度。
5 “京津冀”都市圈区域工程地质勘查评价体系
京津冀 都市圈系指以北京为核心的 京津冀地区,即8+2模式,8系指河北省的石家庄市、秦皇岛市、唐山市、廊坊市、保定市、沧州市、张家口市、承德市,2是指北京市和天津市。
京津冀 都市圈区域工程地质勘查评价总体目标:开展 京津冀 都市圈基础地质、环境地质和工程地质勘查评价工作,编制 京津冀 都市圈地质矿产、环境地质和工程地质分区等系列图件,为 京津冀都市圈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工作精度为1:50000~1:100000。
其主要工作任务为:
(1)活动断裂及地壳稳定性调查评价
充分收集、借鉴前人丰富的区调、钻井、地球物理、地震观测、航空遥感资料和相关研究成果,与其它专题密切配合,以地质学和活动地块动力学理论为指导,对 京津冀 都市圈主要城市的活动断裂进行调查和研究,对活动断裂精确定位,研究确定断裂的活动性和活动方式。根据活动断裂两盘的位移量、第四系的沉积厚度、海侵层位的高程、夷平面的变化、河流的变迁等资料,建立评价体系,确定评价指标,对 京津冀都市圈主要城市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进行分区评价,提出建设合理建议,以确保科学可持续地发展。
(2)水土地球化学环境调查评价
应用勘查地球化学、水化学和环境地球化学等理论和高新测试手段,开展野外实地调查、取样分析,查明 京津冀 都市圈土壤、包气带、地下水环境系统的现状、主要污染指标、污染范围、污染程度。
调查水土地球化学环境背景、现状及地表污染源,查明 京津冀 都市圈包气带岩性、结构、厚度及分布特征,研究北京平原区土壤、地下水系统中主要污染物的污染来源和污染途径,并进行主要污染物的分区评价。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以及应用水化学软件模拟等计算手段,研究主要污染物在土壤、包气带和浅层地下水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对平原区生态农业种植区划、地下水资源保护提出科学依据。同时评价不同地区环境对各类污染物的防护性能,并对防护性能强弱进行分区,并依据分区提出不同的环境要求。
(3)重要战略资源勘查评价
开展 京津冀 都市圈范围内的土地、地下水、浅层地温能资源、地热资源及地下空间等战略资源的勘查、评价和研究,全面提高战略资源对新城发展的保障程度。
6 结束语
为满足建设世界城市和实现《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 2020年)》的总体目标,需要开展与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发展空间相适宜的区域工程地质勘查评价工作,为此有必要研究和构建科学的区域工程地质勘查评价体系。北京区域工程地质勘查评价体系包括中心城区区域工程地质勘查评价体系、规划新城区域工程地质勘查评价体系、村-镇区域工程地质勘查评价体系和 京津冀 都市圈区域工程地质勘查评价体系四个子系统。四个子系统的工作精度分别为1:5000~1:10000、1:10000~1:25000、1:25000~1:50000和1:50000~1:100000。中心城区区域工程地质勘查评价主要任务为查明三维地质结构、活动断裂及地壳稳定性、水土地球环境和重要战略资源等情况;规划新城区域工程地质勘查评价主要任务为查明新城工作区内存在的主要地质灾害和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对新城规划区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进行分区评价;村-镇区域工程地质勘查评价主要任务为查明地质灾害发育情况、集中供水水源地和缺水山区供水水文地质条件、村-镇规划选址区生活垃圾处置场地环境现状和农业地质特征;京津冀 都市圈区域工程地质勘查评价主要任务为基本查明活动断裂及地壳稳定性、水土地球环境和重要战略资源等方面的情况。按照新建立的区域工程地质勘查评价体系,通过系统开展北京区域工程地质勘查评价工作,为满足建设世界城市和实现《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 2020年)》总体目标提供基础性、前瞻性的科学依据。
[1]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北京规划建设,2005(2):5~51.
[2]卫万顺等.北京城市地质.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8.
[3]连玉明.世界城市的本质与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战略走向.北京日报,2010.3.12.
[4]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北京市多参数立体地质调查报告.2007.12.
[5]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北京大兴等8个规划新城前期区域工程地质勘查立项可行性研究,2008.6.
[6]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北京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建设重大地质问题战略研究(《北京市重大地质问题战略研究》之五),2009.4.
Study on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Beijing Regional Engineering Geological Survey
WEI Wanshun
(Beijing Geology Prospecting & Developing Bureau, Beijing 100195)
In order to make Beijing to be a global city, it needs evaluating the responding regional engineering geological survey; correspondingly 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and construct a scientific evaluation system. This evaluation system is composed of four sub-systems about central urban area, planning new urban area, village-town area, Beijing-Tianjin-Hebei metropolis circle. The working scales are 1:5000 ~ 1:10000, 1:10000~1:25000, 1:25000~1:50000 and 1:50000~1:100000 respectively.
Beijing; Regional engineering geological survey; Evaluation system; Study
P642
A
1007-1903(2010)04-0001-07
卫万顺(1964- ),男,博士后,教授级高工,主要从事城市地质调查、矿产地质、浅层地温能资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