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策略与思考
2010-04-03韩振亚张爱民孟雷
韩振亚 张爱民 孟雷
徐州市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策略与思考
韩振亚 张爱民 孟雷
徐州是江苏省设施蔬菜主产区之一,目前全市设施蔬菜栽培面积93 333 hm2,约占全省的1/3。初步形成了以大中棚、日光温室为主,连栋大棚和智能温室为辅,遮阳网和防虫网为补充,多种形式并存的蔬菜设施生产新格局。在徐州农村,设施栽培已成为当前蔬菜生产的主要形式和特色之一,特别是近年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市认真分析蔬菜生产形势,明确提出了充分发挥自然优势,大力发展设施栽培的战略目标,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将工作重点转移到设施栽培的科学发展上来,全市设施蔬菜产业进入了科学协调规模发展的新阶段,设施栽培不仅成为了我市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的典范,而且更成为全市蔬菜产业的闪光点和广大农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市设施栽培发展的历程表明,良好的发展策略是推动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1 徐州市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策略
1.1 因地制宜,狠抓基地规模化发展
设施蔬菜投入高,风险大,一家一户分散生产,不利于形成规模优势。为推动设施蔬菜发展,全市各地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然和区位优势,选择经济基础较好、近城靠矿、交通发达、排灌方便的地区率先进行设施蔬菜生产,通过典型示范和大户带动,辐射周边地区发展,起到星火燎原作用。目前徐州市各种类型的常年设施已发展到93 333 hm2,其中,日光温室13 333 hm2,大中棚53 333 hm2,小棚26 667 hm2。形成了徐州南部26 667 hm2连片设施蔬菜、西北部26 667 hm2设施瓜菜、东部沿陇海线2万hm2设施瓜菜三大基地;涌现出了一大批连片规模在66.7 hm2以上的设施蔬菜生产专业村。
1.2 加大投入,不断提升设施水平
我市设施栽培始于20世纪70年代,70年代中后期,以中小棚为主的蔬菜设施栽培在徐州地区兴起和发展,80年代末率先引进了日光温室栽培技术。目前随着栽培设施逐步向大型化发展,设施成本日益提高。为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我市各级财政每年都投入大量资金扶持设施发展,每建一栋日光温室补助2万~3万元,每建667 m2大棚补助2 000~3 000元,扶持措施的落实提高了广大菜农发展设施生产的积极性,提升了全市设施水平,推动了高效农业的发展。
1.3 制定标准,着力强化质量建设
近年来徐州市政府有关部门积极组织有关专家,分别制定了以番茄、黄瓜、茄子、辣椒、茄子、西葫芦、西芹等25种蔬菜的无公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和地方产品标准35项,其中6项被作为省级技术标准,并经过省市技术监督局发布施行,加强无公害基地认定和农产品认证工作,通过设施蔬菜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的实施,强化了质量建设,目前全市设施蔬菜无公害基地认定面积已达66 667 hm2,认证无公害蔬菜产品150多个。全市建成了无公害整体推进县5个,国家生态示范区4个,生态农业示范县3个。
1.4 培育市场,健全完善流通体系
市场是设施蔬菜销售的平台,近年来全市上下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流通体系建设工作。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全市已建成较大规模的以设施蔬菜为主的农产品批发市场46个,田头产地市场400余个,同时拥有以营销为主的合作经济组织77家,会员2万余人,蔬菜经纪人2.5万人。在抓好有形市场建设的同时,各地也十分重视网络市场建设,全市主要设施蔬菜生产乡镇95%以上建成了网上销售渠道,保证了设施蔬菜产品顺利销往全国各大市场。
1.5 加工转化,打通制约瓶颈
加工是实现设施蔬菜产品增值的主要环节,向来是制约生产效益提高的瓶颈。为此我市大力促进加工企业发展,目前徐州市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有60多家,年加工能力达到120万t,其中蔬菜年加工能力达30万t。蔬菜加工企业中,年加工能力在0.5万t以上的市级龙头企业10家,加工能力1万t以上的省级龙头企业2家。徐州天马、丰县旺达、沛县帝苑、铜山润嘉、邳州黎明、伟楼、新沂正康等蔬菜产品加工企业等已成为当地蔬菜产品加工转化的“领头羊”。
1.6 技术推广,提升科技含量
设施栽培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有很高的技术水平,多年来我市科技人员积极引进、示范、推广设施蔬菜生产新技术,围绕设施栽培先后引进推广了一大批耐低温弱光蔬菜名优新品种,推广了节水栽培、反光幕增光、多层覆盖增温,土壤连作障碍控制、清洁化生产、间套轮作、嫁接换根、轻基质工厂化穴盘育苗、CO2气肥、粉尘(烟雾)剂应用、灯光(黄板)诱杀、防虫网阻隔、遮阳网降温等先进实用新技术20余项。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新药肥的推广应用,极大地提升了全市设施蔬菜生产的科技含量。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整体上看,徐州市设施蔬菜产业发展较快,特别近年来在行政推动、财政补助等一系列措施的刺激下,每年以近13 333 hm2的速度递增,但与设施蔬菜产业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2.1 设施基地基础建设不够完善
虽然设施基地发展较快,但部分日光温室年久失修,损毁较重,保温和采光性能降低,特别是冬季连续出现低温和雨雪天气时,栽培的作物易出现冻害。近年新建的个别设施基地田间基础设施配套不到位,部分新扩设施电力供应、灌排水系统、道路硬化等同步配套建设未能及时跟上。
2.2 从业人员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农村青壮年劳力大多外出打工,从事蔬菜生产的多为妇女和老年人,他们文化水平和科技素质比较低,缺乏设施蔬菜生产经验,且接受掌握和应用新技术的能力比较慢,造成生产技术水平不高,致使一些地方管理较粗放,使标准较高的设施硬件生产潜力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2.3 覆盖栽培形式比较单一
目前在大棚覆盖方式上较为单一,多为早春栽培单层覆盖,与中小棚覆盖栽培作用类似,不能充分发挥大棚多层覆盖提前定植上市的优势。栽培品种、茬口布局和上市时间均与中小棚相差无几,易造成产品涌市,效益下降。
2.4 商品苗生产供应相对滞后
在扩大设施基地规模的同时,商品育苗工作没能及时跟上,商品苗供应相对滞后,多数菜农自育菜苗。由于育苗设施落后,加上新建基地菜农育苗技术不熟练,幼苗素质较差,使部分新菜棚出现幼苗栽后缓苗期长、抗逆性差,有些地方甚至无苗栽种的情况,不利于高效设施蔬菜的健康发展。
3 对下一步我市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的建议与思考
根据我市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的现状,结合自然资源、产品生产优势和当前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3.1 明确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
我市设施蔬菜发展总的指导思想,应该是以提高蔬菜生产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以加快发展现代蔬菜业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不断做大做强设施蔬菜产业,全面提高设施蔬菜生产效益和产业层次,不断推进设施蔬菜向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发展,着力培育设施蔬菜产业新优势,实现由蔬菜生产大市向设施蔬菜强市的跨越。
3.2 突出优势,坚持和把握好主要原则
即坚持和把握好“科学规划、规模高效、优势突出、科技支撑”的原则,在建设高标准棚体同时,配套建设相应的水电供应、道路沟渠、采后处理、场地交易等设施,做到科学、协调、有序和可持续发展。要按照确定优势产业、优势基地、优势专家、优势品牌、优势企业的要求,制定科学发展规划,狠抓实施;要按照“一村一品”、“一镇一品”的要求,加快培育特色设施蔬菜基地,引导设施蔬菜规模经营;要根据不同区域自然资源和生产实际,因地制宜,引导农民选准设施,优化结构。要依靠科技进步,以发展节约型设施、优质农产品栽培和生产体系建设为重点,推行高效栽培模式和先进生产技术,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3 注重实用,完善配套蔬菜设施构型
根据徐州地区气候特点和农民的经济能力和接受程度,笔者认为大中棚和日光温室较适合当前徐州地区蔬菜生产需要。智能温室等现代化高标准温室虽然“形象”好,但由于其造价高、运行费用高等因素的影响,暂不适合地本地区大面积推广;遮阳网、防虫网等新型覆盖材料是夏秋季进行蔬菜栽培的主要形式,适合本地夏秋季进行无公害蔬菜生产,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
3.4 政策倾斜,加大育苗扶持力度
在设施蔬菜生产基地附近选择一批有育苗经验和基础的专业户,实行商品苗订单生产,并从财政支农或高效农业发展项目资金中拿出一部分,重点给育苗大户或育苗企业以相应扶持,以培育育苗企业和育苗大户,提高秧苗质量(特别是嫁接苗),有条件的地区要做好基质育苗技术推广工作,建设好基质工厂化育苗基地,逐步实现育苗基地化、规模化、工厂化、专业化,最终实现统一育苗,统一供苗,满足设施蔬菜产业发展和菜农需要。
3.5 搞好服务,抓好技术培训指导
针对新菜区生产情况,要重点抓好新品种、新技术、新药肥、新材料的推广应用工作,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各种类型的集中培训、田头培训、现场指导、技术示范等方式,带动面上工作,满足菜农对技术的需求,将先进技术及时推广到生产一线中去,实现先进技术与现实生产无缝对接,不断提升菜农技术水平,为进一步推动我市设施蔬菜产业科学发展保驾护航。
3.6 加大投入,提高基地设施配套水平
针对存在的基础设施配套不到位的问题,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采取措施,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做到水、电、桥、涵、沟、渠、路各项设施配套齐全,特别是要做到田间道路硬底化,方便菜农进出和蔬菜产品外销,建设好防渗沟渠,提高防渗漏标准,防止灌溉水跑冒滴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益。
3.7 突出重点,抓好主要茬口类型安排
在优势品种上,重点发展茄果类、瓜类、豆类、甘蓝类、西芹等品种。适当发展中高档或礼品蔬菜的品种,如草莓、樱桃番茄、袖珍黄瓜、小型礼品瓜等。在主要茬口类型安排上,重点抓好日光温室冬春茬和大中棚的春提早生产,其次是秋延迟和夏季优缺菜茬口的生产,充分发挥设施栽培的最大效益。
韩国“集装箱农场”为南极考察站提供新鲜蔬菜
韩国政府为居住在南极的韩国考察站研究人员吃到新鲜的蔬菜,特别研发出“集装箱农场”的消息传出后,备受瞩目。
农业振兴厅的有关人士介绍:“我们在本月15日把集装箱农场成功运往考察站。一个20英尺集装箱内能生产1 kg蔬菜,每人一天平均能吃到50 g。虽然蔬菜量不是很多,但我们期待,集装箱农场对研究人员摄取维他命有所帮助。 ”
据悉,集装箱型农场考虑到南极当地的气温,能忍受-40℃的低温,具有极强的耐寒性。同时,约10 m2的集装箱内,设置的LED照明有太阳光一般的效果,能调整温度和湿度,维持良好的蔬菜栽培环境。
目前有15名研究员住在南极世宗考察站,研究员李亨锡说:“南极的冬天只能找到冷冻的蔬菜,缺乏维他命和纤维质的研究员几乎都得了便秘。在南极能吃到新鲜蔬菜简直是美梦成真。”
专家说:“荞麦叶、大麦叶等蔬菜,一周就会发新芽,能打成蔬菜汁。韩国人爱吃的苣荬菜、茼蒿、甘蓝等蔬菜,两个月就可以包饭吃。”
农业振兴厅厅长金在水说:“今后我们通过网络会议,随时交换蔬菜栽培情况,并将提供技术支援。”
韩国的世宗考察站建于1987年。虽然起步较晚,但政府高薪聘用在发达国家留学或工作的年轻科学家来从事研究工作,获得了多项研究成果。
(来源:联合早报)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资助
韩振亚,徐州市蔬菜研究所,221004,
电话:0516-83762179,E-mail:178@xuyan.com
张爱民,孟雷,徐州市蔬菜研究所
2009-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