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地区保护地西瓜枯萎病发生规律初步研究
2010-04-03孙玉宏葛米红曾红霞王宏太洪娟黄翔张利红郭东方
孙玉宏,葛米红,曾红霞,王宏太,洪娟,黄翔,张利红,郭东方
(武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65)
武汉地区保护地西瓜枯萎病发生规律初步研究
孙玉宏,葛米红,曾红霞,王宏太,洪娟,黄翔,张利红,郭东方
(武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65)
2008-2009年对武汉地区保护地早熟西瓜枯萎病进行田间调查,初步研究西瓜枯萎病的田间消长规律。研究结果表明,4月上中旬开始发病,6~7月为盛发高峰期,在伸蔓期和膨瓜期出现发病高峰期;早佳84-24、早春红玉等品种均不抗病,连作田块、偏施氮肥、管理粗放田块发病重,温度和湿度对病害发生有一定的影响。
西瓜枯萎病;流行规律;流行因素
目前武汉西瓜各大产区,西瓜枯萎病普遍发生,且在汉南、江夏发生最为严重,平均发病率为27.6%~47.0%,严重地块发病率在70%以上,甚至绝收,直接对西瓜的产量造成很大的影响,极大地挫伤了瓜农种植的积极性。2008-2009年系统地开展了保护地早熟西瓜枯萎病的田间调查,对其流行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为该病的预测与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田间系统调查方法
在武汉地区蔡甸侏儒村、汉南乌金社区和江夏劳一村3个地方随机选择有代表性大棚瓜田5块,瓜苗定植后开始调查,发现病株后即开始定点系统调查,7月中旬调查结束,每7 d调查一次。每个大棚分为两厢,每厢随机选取20株后定点定株调查,每棚固定40株西瓜,分级记载发病株数,且发病枯死的病株一直作为病株。病株严重度用分级法表示,共分5级 :0级:全株无发病叶片;1级,植株1/4以下叶面表现萎蔫症状;2级,植株1/4~1/2叶面表现萎蔫症状;3级,植株1/2以上叶面表现萎蔫症状;4级,全株萎蔫死亡。
1.2 田间病情普查方法
根据西瓜品种、栽培方式等,以一个大棚设为一个点,随机选取20~25个大棚,每点顺双行固定100株,分级记载发病株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西瓜枯萎病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规律
在调查中,尚未在蔡甸保护地西瓜设点地块发现西瓜枯萎病的发生,因此我们对汉南乌金社区和江夏劳一村保护地西瓜设点地块进行定点定株调查。西瓜枯萎病始见于3月底4月上旬,西瓜植株正处于团棵期至伸蔓期,平均始发病率为5.5%,平均病情指数为1.36。进入4月中旬,病情开始扩展蔓延,发展甚快,病株率呈逐渐上升之势。2009年4月29日,汉南乌金社区和江夏劳一村发病率分别为59.1%、30.0%,当日病情指数为34.1,9.5,为西瓜伸蔓期的发病高峰。5月中旬,江夏劳一村保护地西瓜枯萎病发病迅速,病株率为64.5%,此时乌金社区的西瓜枯萎病发病率60.9%。6月4日,在所设点的乌金社区保护地西瓜枯萎病病棚率为100%,病株率高达91.8%,当日病情指数为56.67,而江夏劳一村病株率为66.4%,病情指数为35.23,此时为膨瓜期发病高峰。2008年与2009年年度间调查有所差异,但病情指数呈波浪式上升,从6月中旬至7月中旬,发病田块几乎全部枯死,病情指数达到最大值。
2.2 西瓜枯萎病病害流行与生育期的关系
西瓜枯萎病在整个生育期均可能发生,发生流行时间长,有伸蔓期和膨瓜期两个明显的高峰,分别是5月中上旬和6月初。调查中幼苗期发病率最低为0,最高为5.5%;伸蔓期平均发病率为22.3%,此后逐渐加重,至膨瓜期最重,严重地块往往绝产绝收。
2.3 西瓜枯萎病与不同西瓜品种的关系
武汉地区保护地早熟西瓜主栽品种为早春红玉、万福来、早佳82-24等中小果型早熟品种,目前所调查的西瓜品种中尚未发现对枯萎病高抗的品种,但品种之间仍存在一定的抗性差异。2009年6月4日于江夏劳一村普查,早佳82-24田块的病株率分别为62.3%,67.4%,64.6%,59.7%,68.5%,平均病株率为64.5%,平均病情指数为35.23。同样在汉南乌金社区早春红玉发病甚重,同日平均发病率为91.8%,平均病情指数为56.67。在蔡甸区大面积种植万福来品种,且采用嫁接苗种植,因此不能比较该品种与其他品种的抗性差异。
2.4 西瓜枯萎病流行与耕作制度和栽培管理的关系
耕作制度与栽培方式也是影响西瓜枯萎病发生的重要因素。连作田块有利于病原菌的积累,一般连作3 a以上的田块发病逐渐加重,病害发展迅猛。在所调查的地区,西瓜均已连作8 a之久,甚至更长时间,且连作年限越长,发病越重。在相同或相近的连作年限下,采用自根苗种植的汉南和江夏瓜田,西瓜枯萎病严重发生并流行,而采用嫁接苗种植的蔡甸等地区,西瓜枯萎病发病较轻。在汉南乌金社区调查发现,近120个大棚,唯有一个大棚曾种植水稻,发病很轻,而其余发病严重。在相同连作的条件下,整地不平、地势低洼、耕作管理粗放的田块,西瓜长势弱,发病重;反之西瓜植株生长旺盛,植株的抗性强,发病轻。偏施氮肥田块发病重。
2.5 西瓜枯萎病流行与气象因素的关系
西瓜枯萎病病害的发生和流行需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充足的病原菌基数,二是感病品种的存在。在两个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气候因素成为影响西瓜枯萎病发生的关键因子。以2009年调查为例,4月上中旬平均气温15.3℃左右,而大棚内气温一般在24℃以上,满足病原菌萌发和生长的需求。5月上旬天气暴晴,平均气温为24.9℃,大棚内温度不低于30℃,除5月9日出现0.3 mm的雨量,气温异常偏高,此时出现发病高峰,正值伸蔓期。结合调查结果,暴晴或久旱致西瓜枯萎病发病率急剧攀升,江夏劳一村西瓜田枯萎病病株率在短短的半个月内从30.0%上升至64.55%,病情指数从9.5升至21.36。同期内汉南乌金社区病株率增长慢,但是病情指数可高达40.45。在随后的高温和降雨量少的条件下,汉南乌金社区西瓜枯萎病病情扩展迅速,病株率从60.9%增至91.8%。武汉市2009年7月上旬平均气温为29.6℃,此时病情指数达到最大值。西瓜枯萎病菌喜24~30℃条件下生存,当适宜的温度和流行条件时,造成病害暴发。
3 小结与讨论
西瓜枯萎病是当前武汉保护地西瓜生产上的重要病害,每年都有不同程度发生。且随着种植技术的推广和连作年限的延长,武汉西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枯萎病发生程度逐年加重。
从病害流行与环境因素调查中看出,枯萎病发生流行与环境因素,特别是耕作制度和栽培管理条件关系密切[1~2],与气象因素也有一定的关系,但发病程度与气象因子的具体相关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西瓜枯萎病为土传性病害,在今后防治中应以农业防治为主,可采用轮作、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和种植抗病品种等措施,对无法实行轮作但经济效益高的设施栽培,可采用换土或基质栽培的办法,以减少土壤中的病原菌基数[3]。另外西瓜嫁接苗枯萎病发病轻,应积极推广嫁接栽培技术。
[1]陈利锋,徐敬友.农业植物病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193-201.
[2]曹宏卫,王敏,林双喜.沿海地区西瓜枯萎病流行原因分析与综合防治技术[J].江西植保,2005,28(2):84-85.
[3]王喜庆.保护地西瓜枯萎病发病特点及综合防治措施[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8(4):55-56.
Primary Study on the Epiphytotics of Fusarium Wilt of Watermelon in Wuhan Areas
SUN Yuhong,GE Mihong,ZENG Hongxia,WANG Hongtai,HONG Juan,HUANG Xiang,
ZHANG Lihong,GUO Dongfang
(Wuhan Research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Wuhan 430051)
The epiphytotics of Fusarium wilt of watermelon was preliminarily studied,according to the field surveys made in 2008-2009 in Wuhan aeras.It appeared in early and middle April and reached at peak in June and July,and two peaks occurred during the period.The cultivars such as Zaojia 84-24,Zaochun hong were not resistant to watermelon Fusarium wilt.Continuous cropping field,extensive management,excessive use of nitrogen fertilizers aggravated the disease.Occurrence of the disease was certain associated with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Fusarium wilt of watermelon;Epidemic law;Epidemic factor
10.3865/j.issn.1001-3547.2010.08.031
武汉市科技攻关项目(200820422178)
孙玉宏(1968-),女,硕士,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蔬菜栽培与病害研究,E-mail:sunyh69@163.com
20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