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都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10-04-03潘德怀罗群韦荣楷潘泽宗张敏

长江蔬菜 2010年17期
关键词:三都县蔬菜生产

潘德怀 罗群 韦荣楷 潘泽宗 张敏

三都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潘德怀 罗群 韦荣楷 潘泽宗 张敏

潘德怀,贵州三都县果蔬开发办公室,558100,电话:0854-3922238,13595495485,E-mai1:sd_pdh@163.com

罗群,韦荣楷,潘泽宗,张敏,三都县果蔬开发办公室

近几年来,依靠国家政策、资金等方面的大力支持,三都县商品蔬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蔬菜在经济作物中占的比重逐年加大,蔬菜产业雏形初步形成。种植水平和效益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有了良好的开端。开工建设的厦蓉高速公路和贵广快速铁路,大大缩短我县与“泛珠三角”之间的距离,给我县的蔬菜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1 三都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1.1 面积不断扩大,产业初具雏形

我县抢抓新阶段扶贫攻坚机遇,依托各类项目,整合多方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优质无公害蔬菜生产,引入企业、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使生产与市场有机结合起来,种植效益连年攀升,生产规模发展迅速。至2008年,全县商品蔬菜种植面积达到 4 333.3 hm2, 产量达 10.4 万 t,总产值12 490.77万元,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的25.3%。初步形成了大河的番茄和马铃薯、三合的糯玉米和大蒜、丰乐的青椒和黄瓜及廷牌的线椒为特色的生产基地。

1.2 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品种得到优化

蔬菜生产由以前的原始耕作到简易栽培到蔬菜设施栽培、无公害病虫防治、配方施肥、反季节蔬菜栽培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生产技术不断提高;从2002年起,先后引进、推广番茄、青椒、瓜类、大蒜、马铃薯、糯玉米、线椒等蔬菜品种43个,替代了地方常规品种,品种得到优化。

1.3 生产经营模式逐渐改变

围绕“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立足于产业化经营,通过大量的试验、示范、推广,找到了适宜于本县农业生产发展的高效种植模式,形成了蒜—稻、茄果类 (早玉米、早熟瓜豆类)—稻—延秋菜、早玉米套作马铃薯—稻—延秋菜等高效生产模式。同时,以零售、产地、集散点为一体的蔬菜市场网络逐步形成。发展了蔬菜专业合作组织7个(丰乐镇鼠场蔬菜种植协会、丰乐镇沃屯村果蔬营销协会、廷牌镇辣椒专业协会、三合镇蔬菜协会、周覃镇生姜专业合作社、大河农民果蔬经济合作社和大河双江有机蔬菜合作社),吸纳团体和会员200余个,年交易量达2万t,年成交额近1 966万元。组建蔬菜加工企业1家,年消化鲜椒500 t,主要产品为辣椒酸,销往贵州省内市场和部分省外的市场,产品销量较好,当前规模小,但它的产业链条初显,极具发展潜力。大大刺激了蔬菜相关产业的发展,使我县的蔬菜资源优势逐渐突显出来。

1.4 认证工作稳步推进

我县已建成无公害蔬菜基地2 000 hm2,通过贵州省验收的无公害蔬菜基地面积达到733.34 hm2,结束了我县没有无公害农产品的历史;“江柳”牌商标的注册和无公害标识的应用树立了我县无公害农产品新形象。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的发展壮大、商标和无公害标识的使用不仅提高了我县蔬菜产品的档次,而且有力地增强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2 制约蔬菜产业发展的因素

2.1 服务体系不完善

蔬菜产业作为三都县的优势产业,虽设有果蔬开发办公室,但人员少,近年来乡(镇)农业服务中心技术人员“只出不进”,具体从事蔬菜方面的技术人员缺乏;再加上没有一套完善的技术规程,质量检测体系,在产业发展的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做不到全程跟踪,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发展壮大。

2.2 生产超前,加工、营销环节滞后

蔬菜生产的步伐大大加快,产量呈直线上升。但加工企业少,蔬菜加工产品单一,加工技术和产品没有突破,蔬菜出售多为“原”字号产品,延伸增值能力低,生产效益不高。①加工率低,加工档次低,产品大多是粗加工品,精、深加工极少;②没有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不强;③加工链条不长,以黔都香辣绿色食品厂为代表的蔬菜加工也是从近年来才开始起步,还有待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拓展加工领域,逐步形成我县蔬菜产业的龙头企业。

2.3 集约化程度低

目前我县蔬菜生产仍以单家独户生产经营为主,缺乏必要的技术标准和产品质量检查,各家各户的蔬菜产品直接进入市场,难以保证蔬菜市场商品的一致性,也难以创名牌产品;而且,菜农卖菜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致使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不好解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蔬菜产业的升级。

2.4 配套基础设施差

蔬菜生产主要靠农户自身投入,基地到主公路的交通条件落后,田间便道差,成为蔬菜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其次是排灌设施差,受天气影响变化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蔬菜生产基本处于粗放经营状态,直接影响了蔬菜产业发展后劲。

3 发展蔬菜产业的优势

3.1 突出的区位优势

三都县是贵州低热地区的县市之一,也是一个农业县,面积2 380 km2,现有耕地 1.3549万 hm2,其中田 9 878 hm2,土 3 671 hm2,总人口 33.29万,其中农业人口31.75万。农户有种植蔬菜的习惯和经验,常年商品蔬菜种植面积保持在3 333.4 hm2,主要消费市场为“泛珠三角”大中城市和省内的大中城市。交通便利,邻近独山县和广西,贵新高速的建成,以及“两高”的修建,大大缩短了与周边大中城市的距离,加之乡镇公路形成网络,蔬菜产地的交通也十分方便,这为蔬菜产品的输出创造了有利条件。

3.2 优越的自然条件

三都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境内耕地海拔主要在 400~800 m,年降雨量在 1 00~1 500 mm,年日照时数1 077~1 100 h, 年均气温18.3℃,≥10℃的有效积温4 600~5 500℃,无霜期328天,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适合多种蔬菜的生长,有发展蔬菜生产的良好自然气候条件,产地生态环境较好,产地尚处于自然状态,生存环境几十年无变化,今后,相当长的时期也不会有大的变化,产地无污染,达到无公害食品生产条件的要求。

全县土壤多以红、黄壤为主,面积为18万hm2,占 78.3%,水稻土面积 1.99万 hm2,占 8.7%。县中部、南部及西北部分地区,主要为岩渗低山谷坝地形,其中西北部河谷坝子,为我县蔬菜的主产区,土壤主要为河流冲积物形成发育的潜育潮泥田和渗育潮泥田,土质肥沃,热量丰富;加之两河汇流,有成片的江河冲击坝地2 154 hm2沙壤土,非常适合蔬菜种植。且水源丰富,灌溉方便,目前全县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4万 hm2,旱涝保收面积5 466.67 hm2。

3.3 可靠的技术和人才支撑

贵州省工程学会的专家为我县蔬菜发展进行了科学的规划和选址,对发展蔬菜也有科学合理的建议。聘请了贵州省权威蔬菜专家作蔬菜产业的首席专家,与省级科研单位联姻,同时,每年组织技术干部到蔬菜产业发展较好的地区进行交流,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对我县蔬菜产业的发展保证了技术力量。

3.4 良好的种植技术基础和较大的生产规模

近几年来,三都县组织专门力量、加大了抓蔬菜产业的力度,在蔬菜产业化发展的管理方面也取得了较多的经验。当前蔬菜种植面积已达到6 000 hm2,商品蔬菜面积达4 333.34 hm2,年产蔬菜14万t,是贵州省的重要蔬菜基地县之一,有相当好的生产技术和种植规模,其中三都番茄、青椒、黄瓜、大蒜、糯玉米、线椒、马铃薯等蔬菜极具特色优势。

3.5 广阔的市场前景

目前,我县生产的蔬菜从近3年的抽检数据来看,都达到无公害蔬菜标准。已建设成无公害蔬菜基地2 000 hm2,通过认证的基地面积达到733.34 hm2,生产的蔬菜产品大部分销往外省,在凯里、都匀、贵阳等城市也有一定的市场,在产品销售方面已经有一定的市场基础。

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农业生产正由解决温饱、满足量的需要向在保证总量的基础上努力提高质量安全水平和效益上转变,加上我县生产的蔬菜主要定位于外向市场,生产无公害蔬菜市场前景广阔。

4 对策和建议

4.1 加强队伍建设,完善服务体系

明确蔬菜产业专抓的工作部门和职责,面向社会选拔一批德才兼备、吃苦耐劳、懂生产会经营的人才充实到队伍中来,确保县乡(镇)人员到位;完善的农产品监测体系,继续完善无公害蔬菜标准和生产技术规范;积极为农民搞好服务,搞好土壤成分的检验,向农民推荐低毒、低残留的农药,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从源头上保证蔬菜的质量,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

建立蔬菜信息中心,逐步实现与全国各大蔬菜批发市场联网,做好蔬菜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预测、信息发布工作,及时反馈国内主要产地的生产状况和主要蔬菜批发市场的品种、数量、价格,以及国外市场的需求信息。各蔬菜基地产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要建立信息发布点。鼓励有条件的行业协会购置相关设备上网。通过建立比较完整的信息网络,使蔬菜生产、经营、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能够做到及时沟通和衔接。

4.2 培育合作中介组织,推进产业集约化

要尽快制定发展农村中介组织的政策和相关规定。组建蔬菜专业合作社或农产品营销合作社,将土地流转至合作社,进行集约化生产和管理,使之成为基地生产与外地销售网络接轨的专业组织。在市场准入、信息咨询、规范经营行为、协调价格、调解利益纠纷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建章立制,促进中介组织的规范化发展。同时,选拔一批头脑灵活、有一定文化知识的农民担任蔬菜销售经纪人,对他们进行市场营销知识培训,指导他们制定有效的销售策略,逐步建立起由农民组成的销售网络。

4.3 提高产品质量,实施品牌战略

认真抓好种苗和良种选育,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注重培养自己的科技力量,积极与省农科院等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搞好协作,瞄准国内外市场需求和蔬菜发展动态,积极进行蔬菜新品种的研究和试验推广工作,引进和推广一批科技含量高的名优蔬菜新品种,建设优质品种示范基地。

大力推广一批科技含量高的蔬菜生产新技术、新材料、新农药、新肥料,提升蔬菜产量、质量和档次。将创品牌作为蔬菜产品参与市场竞争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培育一批品质优良、受消费者好评的名优蔬菜品种。加大蔬菜产品绿色食品、无公害产品认定工作力度。同时加大蔬菜品牌的宣传力度,扩大品牌效应,使国内外市场对我县的产品给予高度认可。

4.4 建立有效的投入机制,稳步推进产业发展

必要的投入支撑,是推进蔬菜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要发挥多方面的积极性,加大对蔬菜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力提倡蔬菜生产企业和个人投资兴建基础设施,并对设施实行有偿使用,调动全社会投资兴建基础设施的积极性。从促进蔬菜生产发展的角度,对生产大户、新品种应用、科技推广给予一定资金支持。政府部门对积极从事蔬菜生产、加工、营销的企业和个人给予低息或贴息贷款,放宽抵押贷款条件,鼓励蔬菜产业的发展。

[1]山丽杰,吴林海.我国蔬菜产业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机遇[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9):8 347-8 349.

[2]罗治平,庞泽兴,吴刚,等.做强蔬菜产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璧山县新堰村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长江蔬菜,2008(8B):83-85.

[3]周启康,王文华,罗红剑.息烽高山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技服务,2008,25(5):107.

2010-03-08

猜你喜欢

三都县蔬菜生产
奇怪的蔬菜
用旧的生产新的!
蔬菜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三都县举办“阳光校园·我们是好伙伴”演讲比赛
三都县山地高效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
三都县举办纪念毛泽东诞辰123周年文艺晚会
少数民族村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路径选择——以贵州省三都县都江镇怎雷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