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重型溶血尿毒综合征诊治研究
2010-04-03白晓玲孟建中王素霞张莹莹满立新
白晓玲,孟建中,郑 楠,王素霞,张莹莹,于 颖,满立新
(济南军区总医院:1.儿科;2.血液净化中心 250031)
溶血尿毒综合征(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HUS)是以微血管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急性肾功能衰竭(ARF)为临床特征的综合征[1]。重型HUS病情重,预后差,病死率高。现将1998年12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10例重型HUS患儿治疗及随访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0例患儿均符合重型HUS诊断标准[1]:血红蛋白小于60g/L,尿素氮(BUN)大于或等于17.9mmol/L,有少尿、无尿和(或)严重并发症(脑病、肺水肿等)。根据有无腹泻前驱症状分为典型HUS(D+HUS)5例、非典型HUS(D -HUS)5例。男4例,女6例;年龄1.8~14岁。病程5~16d。发病前有呼吸道感染病史3例,无明确诱因3例;肉眼血尿5例,发热4例,水肿6例,皮肤出血点、淤斑6例,黄疸4例,胸腹水、心包积液各3例,高血压5例,并发消化道出血、心脏受累各5例,肝功能受损6例,中枢神经系统病变3例,惊厥2例。血常规检查提示溶血性贫血,血红蛋白35~60g/L,网织红细胞增加(5.7%~58.6%),血小板减少[(28~89)×109/L],末梢血涂片可见破碎红细胞,白细胞总数增高6例(WBC>10×109/L 4例,>20×109/L 2例);尿常规检查均有蛋白尿、血尿;血BUN 19.8~68.4mmol/L,血肌酐(CRE)156.4~875.5μ mol/L;低血钾5例,高血钾2例,代谢性酸中毒7例;乳酸脱氢酶(LDH)均升高(568.4~4093.6IU/L),α羟丁酸脱氢酶(α HBDH)升高10例(295.5~3241.3IU/L),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功酶(CK-M B)增高5例。腹部B超检查显示双肾皮质弥漫性损害。
1.2 治疗方法
1.2.1 内科基础治疗 (1)休息、低盐饮食;(2)予还原性谷胱甘肽、维生素E稳定细胞膜、保护内皮细胞功能;(3)予小剂量多巴胺改善肾血流、保护肾功能;(4)抗免疫损伤、抗溶血治疗,予强的松口服治疗7例,其中5例先予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3d,给予丙种球蛋白静滴3~5d 5例;(5)对症治疗,降血压、利尿,烦躁不安、抽搐者给予镇静止痉及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营养支持等;(6)有前驱感染或感染患儿给予抗生素抗感染,依肾功能情况酌情减量。
1.2.2 血液净化治疗 10例重型患儿15例次(包括复发患儿)采用血液净化治疗,根据疾病分型或病情采用血浆置换(PE)加连续性血液滤过(CVVH)或连续性血液透析(CVVHD)、PE加间断血液透析(IDH)或单纯IDH。透析过程中均使用低分子肝素或肝素抗凝,同时可改善微循环。有2例患儿在PE前曾输注血浆治疗。
1.2.3 恢复期治疗 尿液检查仍异常、高血压或BUN、CRE增高者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阿魏酸钠或潘生丁等,部分患儿加中药等后续治疗。
2 结果
10例患儿住院14~60d,随访3个月至10年。患儿出院时溶血均得到控制,尿量正常,肾、心、肝、血液等各脏器功能检测大多恢复正常;血压、BUN、CRE恢复正常8例;尿液检查正常7例;仍有蛋白尿、血尿3例中随访2例恢复正常,1例仍有轻度蛋白尿、血尿;出院时BUN、CRE异常并蛋白尿、血尿3例中2例恢复正常,1例轻度蛋白尿、血尿;仍有肝功能异常3例出院后随访恢复正常;反复发生溶血并ARF 2~5次3例,予PE、血液透析等治疗后溶血并ARF纠正,1例尿液检查正常,1例仍有轻度蛋白尿、血尿,1例发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
3 讨论
重型HUS因具有病情凶险、预后差、部分患者将留下肾功能不全等特点而备受临床关注,复习国内外文献,结合作者体会,主要探讨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及治疗对策。
最新资料表明,HUS病因及潜在的发病机制不同、临床分型不同,其预后不一[1-3]。因此应针对HUS的各种发病机制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2-4]。D+HUS大多数由产志贺毒素的大肠埃希氏菌感染所致,虽有55%~70%患者出现ARF,但大多数患者预后相对较好,复发率低,大约10%发展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主张采用包括血液净化在内的综合支持疗法。与D +HUS相比,D-HUS预后差,死亡率高(约25%),易复发,约50%发展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或脑损害[1-3]。主张采用血浆输注或PE,后者优于前者[4]。其可清除致病因子及相关自身抗体,补充所缺乏的血浆因子,但仍有学者质疑血浆疗法是否有效。因本组病例数少,随访时间不一,两型间预后尚未见明显差别。
除以上不可控原因外,HUS预后与急性期无尿及蛋白尿持续时间、高血压及肾脏损害严重程度等因素有关[3,6]。肾外损害也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原因,其中以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出现惊厥者预后差[4-5]。本组1例发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者有持续高血压(伴惊厥)、无尿及蛋白尿持续时间长等表现。
本组无1例急性期死亡者,急性期后症状消失,肾及其他脏器功能大多恢复正常,2~3个月肾功能完全恢复正常8例(80%),尿常规正常7例(70%),大多能正常学习、生活,仅1例早期患者多次复发而发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作者体会:(1)尽早采用预防性血液净化治疗。2003年以后入院的5例住院后即予PE治疗、序贯进行连续血液净化(CBP)的重症HUS患儿溶血控制快,尿色迅速转清,肾及其他受累器官功能均在急性期恢复,尿液检查基本正常;而之前入院者遵循常规透析指征进行血液净化,病情恢复慢,常遗留蛋白尿或伴肾功能损害[6]。PE加CBP治疗既能迅速置换致病因子,补充所缺乏的血浆因子,又能持续清除炎性介质和尿毒症毒素,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改善内皮细胞功能,重建机体的免疫系统内稳状态,有利于疾病恢复[7-10]。重型HUS患儿常伴多脏器功能障碍,心力衰竭、脑水肿、高分解代谢和容量超负荷等,年幼儿难以耐受IDH,采用PE联合CBP方式更为安全有效。(2)针对HUS导致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采用阿魏酸钠、还原性谷胱甘肽、维生素E等稳定细胞膜,保护内皮细胞功能;丹参、低分子右旋糖酐活血化淤,降低血液黏滞性,疏通微循环;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酚妥拉明)改善微循环,促进肾功能恢复,在急性期对缓解病情、改善肾功能、降低死亡率有积极意义。(3)针对其免疫学机制,对活动性溶血、炎症反应强烈〔如血白细胞及C反应蛋白(CRP)明显增高〕者应用免疫球蛋白及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取得良好效果。(4)关于抗生素应用尚有争议[1,4]。作者体会是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有明确感染者可用抗生素,但要慎用肾毒性药物。本组2例HUS患儿因感染在基层医院应用丁胺卡那霉素后迅即出现少尿及无尿,加重ARF,虽经积极治疗,但肾功能恢复慢,其中1例无尿达15d,遗留蛋白尿、血尿3个月后才恢复正常。
总之,早期合理治疗是影响患儿预后的重要因素,本组采用的治疗对策对重症HUS急性期危重状态的逆转显示了良好效果。关于远期疗效,由于病例有限,后期治疗欠规范,随访时间不一,难以做出正确结论。为提高远期疗效,应重视后期治疗,对好转患儿定期随访,动态监测肾功能,预防发展为慢性肾衰竭。希望在国内能进行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从而制订出该病急性期及后续治疗方案,以改善患儿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1]Amirlak I,Amirlak B.Haemolytic uremic syndrome:an overview[J].Nephrology,2006,11(3):213.
[2]Tsai HM.The molecular biology of 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y[J].Kidney International,2006,70(1):16.
[3]Fang CJ,Richards A,Liszewski MK,et al.Advances in understanding of pathogenesis of aHUS and HELLP[J]. Br J Haematol,2008,143(3):336.
[4]Lapeyraque AL,Wagner E,Phan V,et al.Efficacy of plasma therapy in atypical 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 with complement factor H mutations[J].Pediatr Nephrol,2008,23(8):1363.
[5]Zambrano OP,Delucchi BA,Cavagnaro SF,et al.Hemolytic-uremic syndrome in Chile:clinical features,evolution and prognostic factors[J].Med Chil,2008,136(10): 1240.
[6]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659.
[7]陶晓根,刘宝,王锦权.连续性血液净化的免疫调节作用与脓毒症[J].中国急救医学,2007,27(11):1039.
[8]陈朝红,刘志红,余晨,等.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及脓毒症患者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3,12(5):401.
[9]熊建琼,邓朝霞,谢先会,等.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06,35(3): 250.
[10]张勇,陈洁平.血液净化技术在危重病急救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09,38(6):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