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人肉搜索的基本特性

2010-04-03俊,

关键词:网民特性信息

殷 俊, 杨 柳

(重庆工商大学 长江传媒学院,重庆400067)

人肉搜索起源于“猫扑网”,最初是猫扑用户间自娱自乐的方式。猫扑网上有用户提出各种问题,并用象征身份等级的“猫币”奖励回答问题的“赏金猎人”。于是,提问的人得到了答案,醉心升级“赏金猎人”得到猫币,各取所需,皆大欢喜。介入现实社会的人肉搜索发端于2001年的“陈自瑶事件”,2006年的“虐猫女事件”“铜须门事件”使人肉搜索受到更多网民的追捧。此后,“华南虎事件”“辽宁女事件”“天价烟事件”更是将其推向舆论热点、社会焦点。2008年6月,《中国青年报》联合“腾讯网”的社会调查显示,58.7%的公众了解人肉搜索,13.2%的公众曾参加过一次或多次人肉搜索。迄今为止,已有包括CCTV《东方时空》、凤凰卫视《文涛拍案》以及BBC、《泰晤士报》《纽约时报》在内的20 000家国内外媒体多次对人肉搜索进行报道。人肉搜索凭借自身特殊的传播模式、高效的运行机制以及强大的信息整合能力等优于传统搜索引擎的诸多优势,在互联网上掀起了颇具影响力的传播运动,其影响已从虚拟走向现实,成为网民的意见表达平台和舆论监督利器,对中国社会民主制度的发展起着推进作用。

一、人肉搜索的概念

关于人肉搜索的概念,目前学术界有多种不同的说法。社会工程学从技术角度将其定义为“利用现代的互联网平台和信息技术,为了保证搜索信息的完整和真实,采用人工就近攫取信息的方法,通过一方提问,八方检索的回答方式,完成信息搜寻的一种关系型网络社区活动。它是虚拟世界的现实引擎。”从搜索主体角度出发,陈力丹教授认为,“人肉搜索实际上是一种信息渠道。它变传统的网络信息搜索为人找人、人问人的关系型网络社区活动,在最短的时间内揭露事实真相、给出最有价值的信息,极大地满足了人们个性化的信息需求,弥补了信息爆炸时代的信息匮乏。”

笔者从传播社会学的角度对人肉搜索作如下定义:在互联网时代,人肉搜索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人为主体,以人机对话为渠道,跟踪事件进程、追查事件真相或本质的具有传播性质和传播功能的社会活动。它通过在网络社区集合广大网民的力量,一方面可以获取信息、揭露真相,另一方面也存在因过度参与而导致的侵犯隐私的现象。人肉搜索的出现标志着互联网功能的新发展:不仅推进了虚拟世界的真实化,而且对现实社会规则作了维护、调整、改变和重塑。

二、人肉搜索的特性

人肉搜索之所以参与度日益走高,社会影响日益强化,除了相对于传统网络搜索引擎的优势之外,还与其自身特性密不可分。人肉搜索的特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传播性

笔者把人肉搜索定义为具有传播性质和传播功能的社会活动,因此探讨人肉搜索的传播性,也是从其性质和功能两方面着手。

S.A.西奥多森和A.G.西奥多森认为,“传播是人们通过符号、信号,传递、接收与反馈信息,是人们彼此交换意见、思想、情感,以达到互相了解和影响的过程。”人肉搜索的流程即传递交流信息——梳理整合信息——展示发布信息,传播者、受传者、讯息、媒介和反馈五要素俱全。传播者和受传者是网民,与搜索目标相关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内容属于讯息范畴;媒介是人和网络,即人机互动;反馈则是网民根据已有信息作出的判断或新的搜索策略。除此之外,人肉搜索还具有很多不同于传统传播行为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其传播性更加突出。

首先,传者与受者合一。传统的传播行为——传者和受者泾渭分明,而人肉搜索的参与者,往往既是传者又是受者。网民一方面发布已知信息,另一方面又接受来自其他个体、其他渠道的信息,并将之整合,再次发布。搜集和发布同时进行,传播和接受两个活动边界相互融合。

其次,信息渠道多元。搜索过程中的信息,既有来自物质层面,即现实社会的,也有来自精神层面,即虚拟世界的。例如网民要确定一个人的身份,既可以通过他的空间、博客、校友录这些网络“证据”,也可以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电话、地址、工作单位甚至亲友的情况来核实。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的信息整合,提高了搜索效率。

再次,交换共享充分。任何一个可被验证的搜索结果,都可以说是由无数信息堆积而成的金字塔的塔尖。搜索过程中,网民积极交换意见、共享信息,通过推理、模拟、假设等手段把无数细小的信息碎片拼接起来,一步步逼近真相、还原事实原貌。

搜索信息的工作完成之后,网民把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并展示、公布在网络上,传达给公众,这既是人肉搜索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其传播功能的体现。值得一提的是,人肉搜索仅是展示和接近事件真相,信息一旦公布,人肉搜索即画上句号。至于如何应对这些信息所反映出来的情况,则属于相关部门和责任人的职责范围,人肉搜索不予置评。因此,网民对被搜索者的道德审判、批评谴责,并不属于人肉搜索的范畴,其与人肉搜索的关系只能概括为人肉搜索通过传播信息影响社会。

(二)参与性

人肉搜索的信息来源于大量网民的亲自搜索、挖掘和发布。这种需要亲自动手的高参与度,决定了人肉搜索可以充分发挥网民的主观能动性,使大家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得到满足和尊重,网民的积极性也随之高涨。

所有参与人肉搜索的用户,无论是提问者,还是回答者,没有条件限制。正如“猫扑网”的提示:任何人都可以请求人肉搜索引擎的帮助, 这里你可以提出任何问题、请求任何帮助。而对于回答者来说,你可以没有专业知识,可以没有相关背景,只要愿意,每个人都可以是福尔摩斯。每次的搜索行动中,点击率、跟帖量、评论和回复的条数……这些可以量化的指标,就是参与性的最好证明。

人肉搜索的这一特性,既是体现了一种新的参与式民主的形态,又使信息的“易得性”空前提高。只要发动网民,即使足不出户也能得到想得到的信息,从而形成一种“个人”对“个人”,“个人”对“群体”,或“群体”对“群体”的协同和互助。

此外,人肉搜索行动在很多时候使用的都是人海战术,而正是这种零门槛的高参与度,人海战术才有了实现的可能性,搜索效率大大提高。同时,大批网民的参与也扩大了人肉搜索的规模,增强了其社会影响力。

(三)集群性

在社会学中,集群行为是指形成群体的两个人以上的类似行为。一般认为,集群行为具有以下特征:自发性,即不是事先有计划、有组织、有领导的行为,而是受到某种刺激后自发形成的行为;狂热性,即行为的方向目标不清,缺乏理智的思考,完全被激情所支配;非常规性,即行为不受一般的社会规范约束;短暂性,即行为由一时的情绪冲动产生,难于持久。一旦集群解散,成员的归属感和一体感就消失。集群行为的发生是在高度刺激和暗示的情况下产生情绪感染,最终导致情绪爆发。情绪感染和模仿是集群行为形成的主要心理机制。

勒庞在《乌合之众》中探讨群体心理时也说过,“有时,在某种狂暴的感情的影响下,一个偶然事件就足以使他们闻风而动聚集在一起,从而立刻获得群体行为特有的属性。”以“铜须门”事件为例:该事件中,网民的行动并非有计划有组织,而是出于对偷情行为的憎恨,体现了自发性;网民在行动时过于冲动缺乏考虑,以致侵犯隐私,体现了狂热性;人肉搜索发生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不受一般社会规范的约束,体现了非常规性;确认当事人身份并对其进行声讨之后,搜索行动即宣告结束,体现了短暂性。整个事件过程:当事人“铜须”偷情被曝光(高度的刺激和暗示)——网民震怒(情绪感染、情绪爆发)——人肉搜索启动(集群行为发生)。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集群性既是推进人肉搜索的行动力,又扩大了人肉搜索的影响力。

(四)广泛性

人肉搜索的类型广泛,包括整蛊恶搞、助人为乐、惩恶扬善、揭露真相等;人肉搜索的内容广泛,涉及维权问题、婚恋伦理问题、道德品质问题等;人肉搜索的覆盖范围广泛,“不仅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揭露某某门背后的真相,为某人找到大众认可的道德定位,还可以在网络无法触及的地方,探寻并发现最美丽的丛林少女,最感人的高山牧民,最神秘的荒漠洞窟,最浪漫的终极邂逅”;人肉搜索的参与者广泛,具备初步网络知识和条件的人都可以参与进来;人肉搜索的答案具有广泛性,答案是由成千上万的网民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给出的,相比传统网络搜索引擎给出的官方答案更具多样性和趣味性。正如“猫扑网”的提示:即使大家跑题很厉害,也请别着急,既然你可以提任何问题,那别人也可以有任何的回答;人肉搜索的性质广泛,提供答案时如同智囊,惩治恶人时如同利器,被商业化的目的操控时则成为恶意炒作的工具;人肉搜索的社会效应广泛,既有整合信息、规范言行、监测环境等正面效应,也有侵犯隐私、诋毁名誉等负面效应。

“如果你爱他,把他放到人肉引擎上去,你很快就会知道他的一切;如果你恨他,把他放到人肉引擎上去,因为那里是地狱。”这种调侃的说法,正是人肉搜索广泛特性的写照。

(五)开放性

开放性是互联网最根本的特性,整个网就是建立在自由开放的基础之上的。作为网络时代特有的现象,人肉搜索很好地发扬了网络的这一特性。人肉搜索的信息对所有人都是公开的,无论是提问者还是回答者,都在一个公开的平台上讨论,整个搜索过程完全透明,彻底实现信息共享。从某种程度上说,人肉搜索是信息民主的一种体现,是社会进步的产物。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主题为“地震寻亲行动”的人肉搜索立即启动。网民把收集到的大量急救医院和震区安置点的消息发布在网上,通过这样的信息共享,许多人查询到了亲属的下落,体现了人肉搜索 “开放、互助、共享”的精神。

还有2009年上半年正被热议的上市公司遭人肉搜索的现象,也从侧面体现了人肉搜索的开放性。股民把自己知道的上市公司的相关信息发布在网上,大家共同分析讨论,避免投资失误。这种开放的方式,让不少人从中受益。

人肉搜索的开放性是参与性和广泛性形成的基础,也是人肉搜索能够如此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六)社会性

作为一种社会活动,社会性理所当然成为人肉搜索的主要特性之一。对该特性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展开。

首先,参与主体的社会性。人肉搜索的参与主体是人,马克思说过,社会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最基本的特性。人的社会性是指人作为某个集体中的一员或社会的个体而进行活动时所表现出的特性,如领导性、服从性、合作性等。人肉搜索的参与者都是一个个独立的分散于社会各个角落的异质个体,他们本身是互不相识的自然人,出于各种原因,在特定时期内结成一个搜索团体,因共同的目标而发生联系。这些个体有的作为号召者发布搜索令,有的作为领导者策划搜索方案,有的直接成为主力军搜集信息,大家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形成一个短暂却有序的系统。

其次,国人特殊的社会文化心理。在中国,自汉代起,儒家思想就是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时至今日,儒家的仁爱、礼义、道德等思想精髓依然在国人心中根深蒂固。人们以此为基础,建构了成熟的价值评判体系,形成了共同的道德信仰和价值追求。某些违背主流价值观的人物或事件,虽然与己无关,却能够迅速引起来自四面八方的网民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人肉搜索强大的社会动员作用,使其在社会事件进程的推进方面有积极意义,如“华南虎事件”中网民的人肉搜索直接推翻原来的官方信息,揭露事实真相。

此外,“钱军打人事件”中,网民对钱军的搜索实际上是间接提倡尊老爱幼;“地震寻亲行动”诠释了“灾难无情,人间有爱”的深刻内涵,彰显出“大爱无疆”的可贵精神。可见,人肉搜索还能够间接调适社会运行的方式,引导其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这也是其社会性的一个体现。

基于以上特性,可以说人肉搜索是目前最能充分展示人类智慧的搜索活动。在各种网络空间的行为娱乐中,人肉搜索赋予普通民众公正、自由地表达意见及进行舆论监督的权力,也不失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领域的一种有益尝试。

[参考文献]

[1] 田国磊,李杨.79.9%公众认为应规范人肉搜索[N].中国青年报,2008-06-03.

[2] 彭劲杰.人肉搜索引发的安全思考[J].微电脑世界,2008(8).

[3] 陈力丹.理性认识“人肉搜索”问题[J].信息网络安全,2008(10).

[4] [英]丹尼斯·麦奎尔,[瑞典]斯文·温德尔.大众传播模式论[M].祝建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5] 汝信.社会科学新辞典[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

[6] [法] 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M].冯克利,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网民特性信息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色彩特性
进一步凸显定制安装特性的优势 Integra DRX-5.2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Quick Charge 4:什么是新的?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
有感“网民节”
2.9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