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地区特用玉米主要病虫害发生及防治
2010-04-03陈志国
陈志国
(甘肃省农垦农业研究院,甘肃 武威 733006)
目前国内特用玉米发展迅速,需求也进一步增长。武威地区地理条件得天独厚,光热资源丰富,发展特用玉米已成必然,特用玉米在武威地区种植虽然只有十来年的历史,但是发展迅速,上规模,已形成产供销一条龙,其产品已销往全国各地,特别是在甜玉米、糯玉米、鲜食玉米和加工型玉米方面发展迅速;但随着年限和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各种病虫害也随之而来,如大斑病的流行年份,可因病减产15%~30%,重病田减产50%以上;玉米螟的危害,通常使玉米减产10%左右,严重年份减产30%左右。危害玉米的病虫害种类很多,主要病害有锈病、黑粉病、丝黑穗病、大斑病、小斑病、青枯病和病毒病等;主要虫害有玉米螟、蚜虫、蛴螬、地老虎、黏虫、红蜘蛛等。对于特用玉米来说,特别是鲜食品种,病虫害直接影响着其品质和口感,同时在防治上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既要不影响品质,又要控制病虫的为害。为此我们对武威地区特用玉米的主要病虫害发生及防治进行归纳。
1 主要病害
1.1 玉米锈病
症状:病害可以发生在玉米植株地上部的任何部位,以叶片发病最为严重。初期在叶片上出现黄色至橙黄色突起的小脓包状病斑,后期疮斑表皮破裂,散出黄色至黄褐色粉状物即是孢子堆,严重时疮斑遍布全叶,散发锈色粉状物,至叶子生长受阻。植株生长后期,在病斑上逐渐形成黑色突起,破裂后散出黑色粉状物,为病菌的冬孢子。在武威地区近年来玉米锈病发生较为严重,几乎所有种植区和品种上都发生,一般5月下旬至6月上旬在平川井泉灌区玉米制种田首先发生,迅速蔓延后于6月下旬进入盛发期;平川井灌区大田玉米发病依品种抗性不同分别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始发,8月上、中旬达到盛发。沿山冷凉灌区发生较迟,普遍在7 月下旬始发,病情发展较慢,基本不造成损失。病害严重时,叶片上因布满锈色病斑而影响植株光合作用及代谢,导致减产10%~30%。
防治:可在发病初期选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50%硫磺悬浮剂300倍,也可用12.5%禾果利可湿粉1000倍液进行防治。
1.2 玉米黑粉病(玉米黑穗病)
玉米黑粉病属担子菌亚门,玉蜀黍黑粉菌。其传播是孢子借风雨及昆虫传播,高温干旱或氮肥过多易发病。
症状:又称玉米瘤黑病,各个生长期均可发生,尤其以抽穗期表现明显,被害的部位生出大小不一的瘤状物,初期病瘤外包一层白色薄膜,后变灰色,瘤内含水丰富,干裂后散发出黑色的粉状物,即病原菌孢子,叶子上易产生豆粒大小的瘤状物。雄穗上产生囊状物瘿瘤,其它部位则形成大型瘤状物。
防治:重病田实行2~3年的轮作。田间出现病瘤后,及时摘除清理深埋,适时深耕以减少病源。药剂可选用25%施保克乳油53~66.7ml/667m2(有效成分13.25~16.7g) 1500倍喷雾,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70%纳斯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或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0倍喷雾。
1.3 玉米丝黑穗病
玉米丝黑病是苗期从玉米芽鞘入侵的系统性侵染病害,一旦发病通常全株绝收。因此,该病的危害相当严重。俗称“乌米”或“灰包”。
症状:主要表现在抽雄后。危害玉米的雄穗和雌穗。受害株有的矮化、有的多蘖、有的簇生。雄穗花器全部或局部变形,形成病瘤,外被白膜,里面是结块的黑粉,即厚垣孢子。除苞叶外,雌穗全部变成一团黑粉,内有很多乱丝状的残留寄生组织。一株发病,全部果穗均感病。一年只有一次侵染,无再侵染产生。一般土壤温度较低并且比较干燥时,玉米出苗迟缓,增加了病菌侵染的机会,发病率高,有利于丝黑穗病的流行。因此,在冷凉地区,丝黑穗病发生就重。
防治:一是主要进行种子消毒处理,2.5%或10%适乐时悬浮种衣剂(有效成分:氟咯菌腈) 1000倍拌种,25%的粉锈宁或羟锈宁,按0.3%剂量拌种,也可用25%施保克乳油1500倍浸种。二是选用抗病品种。三是轮作倒茬。
1.4 玉米大、小斑病
症状:玉米大斑病的典型证状是由小的病斑迅速扩展成为长棱形大斑,严重的长达10~30cm以上,有时几个病斑连在一起,形成不规则形大斑。病斑最初水浸状,很快变为青枯色,最后变为黑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玉米小斑病的症状特点是病斑小,一般长不超过1cm,宽只限在两个叶脉之间,近椭圆形,病斑边缘色泽较深,为赤褐色。此外,病斑的数量一般比较多。一般情况下小斑病在夏玉米种植区较严重,而大斑病则在春玉米区较严重。降雨量大、湿度高,易造成病害的流行。
防治:选用40%克瘟散乳剂8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500~800倍液、20%三唑酮乳油1000~15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视情况间隔7~10d再次喷药防治。
1.5 玉米青枯病
玉米青枯病属鞭毛菌亚门真菌,玉米腐霉病菌。主要发生在灌浆末期,是一种暴发性的、毁灭性的病害,易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
症状:玉米灌浆末期常表现为突然青枯萎蔫,整株叶片呈水烫状青枯;果穗下垂,苞叶枯死;茎基部初为水浸状,后逐渐变为淡褐色,手捏有空心感,常遇风倒伏。剖开茎基部,可见髓部变褐色,发病后期有镰刀菌伴生。灌浆至乳熟期的大雨,对病害的发生有重要影响,土壤中的含水量高是青枯病发生的重要条件。
防治:53%金雷多米尔1000倍液灌根。 栽培措施上应注意排水。
1.6 玉米病毒病
玉米病毒病主要有玉米矮花叶病和玉米粗缩病。
症状:玉米矮花叶病又称花叶条纹病,在整个玉米生育期都能感病。苗期先自心叶基部出现退绿条点状花叶,逐渐扩展到全叶,叶脉保持绿色而叶肉组织失绿变黄,形成明显的黄绿相间条纹症状。重病株不能抽雄结穗或提前枯死。玉米粗缩病的典型症状是植株矮化,被侵染的玉米呈暗绿色,叶肉粗厚僵直,有时心叶卷在一起,由于基部继续生长而呈弓状弯曲。叶背面、叶鞘和苞叶的叶脉上发生隆起的短条纹,起初呈灰绿色,后期呈灰褐色,病株高度往往不到健株的一半,不能抽雄结穗。
防治:由于玉米病毒病主要是通过传毒昆虫传播的,玉米矮花叶病可以汁液摩擦接种,主要由蚜虫传播;玉米粗缩病毒主要由灰飞虱传播。所以防治上除选用抗、耐病品种外,主要是通过防虫来控制病害的传播,把蚜虫和灰飞虱消灭在迁飞至玉米田之前。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5~20g对水50~75kg喷雾,也可用菊酯类的杀虫剂交替使用。
2 主要虫害
2.1 玉米螟
玉米螟又名玉米钻心虫,是世界性玉米害虫。玉米螟是杂食性害虫,寄主范围广,主要危害的作物是玉米、高粱、粟等。是玉米田的主要害虫,常在幼嫩茎叶处钻入咬食,破坏茎叶组织,使养分和水分不能输送,影响玉米生长,抽穗后钻进雌穗为害。
症状:玉米螟幼虫是钻蛀性害虫,造成的典型症状是心叶被蛀穿后,展开的玉米叶出现整齐的一排排小孔。雄穗抽出后,玉米螟幼虫就钻入雄花危害,往往造成雄花基部折断。雌穗出现以后,幼虫即转移到雌穗取食花丝和嫩苞叶,蛀入穗轴或食害幼嫩的籽粒。幼虫有时也由茎秆和叶鞘间蛀入茎部,使茎秆易折。受害植株籽粒不饱满,青枯早衰,有些穗甚至无籽粒,造成严重减产。玉米螟适于高温高湿条件下生长发育,主要发生在6~9月。
防治:一是心叶期防治,通常在大嗽口期进行防治。在心叶末期被玉米螟蛀食的花叶率达10%,或夏秋玉米的吐丝期,虫穗率达5%时,应进行防治。防治方法有颗粒剂和药液灌注。用3%辛硫磷颗粒剂、3%呋喃丹颗粒剂2kg/667m2对5倍细砂,制成毒砂,撒在玉米心叶。药液灌注法可用80%敌敌畏乳油,稀释成2500~3000倍液,每株玉米灌10~15ml,防治效果可达85%以上,同时对玉米蓟马有兼治效果。二是生物防治,玉米螟的天敌种类很多,对玉米螟抑制作用较大的是赤眼蜂。赤眼蜂在消灭玉米螟方面有很显著的作用。在玉米螟产卵的始期、盛期、末期分别放蜂,每667m2放蜂2万只左右。另外利用微生物农药杀螟杆菌、白僵菌等。三是越冬期防治,玉米螟幼虫绝大多数在玉米秆和穗轴中越冬,翌春在其中化蛹。4月底以前应把玉米秆、穗轴作为燃料烧完,可减少越冬虫口基数。
2.2 蚜虫
症状:蚜虫以成虫在叶背和嫩茎上吸取汁液,受害植株叶片卷缩、萎蔫,甚至枯死。蚜虫的繁殖与一般害虫不同,具有孤雌生殖和两性生殖交替繁殖的特性,所以它的生活史比较复杂,世代重叠现象比较普遍,虫口密度大,危害时间又长,对玉米造成的损失也较为严重。
防治:一是化学药剂,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5~20g对水50~75kg喷雾,10%扑虱灵乳油1000倍液,20%吡虫啉乳油20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二是利用天敌,玉米蚜虫的天敌主要有蚜茧蜂。
2.3 蛴螬
症状:蛴螬是金龟子的幼虫,主要在苗期为害,食性杂,咬断植物幼苗、根茎,使幼苗枯黄而死。成虫为杂食性害虫,主要在中后期咬食雌穗,食量大,为害重。
防治:主要进行土壤处理,用20%辛硫磷乳油、抖克(10%氟铃·毒死蜱)2000倍或敌百虫800倍灌根。对成虫的防治比较困难,可人工捕杀。
2.4 地老虎
地老虎又叫切根虫。它的种类较多,常发生危害的有小地老虎和黄地老虎。
症状:地老虎一般以第一代幼虫危害严重,各龄幼虫的生活和危害习性不同。一、二龄幼虫昼夜活动,啃食嫩叶或根茎;三龄后白天躲在土壤中,夜出活动危害,咬断幼苗基部嫩茎,造成缺苗;四龄后幼虫抗药性大大增强,因此,药剂防治应把幼虫消灭在三龄以前。秋季多雨有利于两种地老虎的发生。
防治:地老虎的防治,必须采取诱蛾、除草、药剂、人工防治相结合的措施。一是诱杀成虫,利用黑光灯和糖醋液诱杀成虫,可大量减少第一代幼虫的数量。二是清除杂草,清除杂草可有效地压低虫口基数。杂草是成虫产卵的主要场所,也是幼虫转移到玉米幼苗上的重要途径。在玉米出苗前彻底铲除杂草,并及时移出田外。三是药剂防治,出苗后经定点调查,平均每平方米有虫口密度达到0.5头时进行防治。选用包衣种或用药剂拌种,可用呋喃丹种衣剂拌种,按玉米种子重量1%拌种。也可用50%辛硫磷乳剂按种子量的0.1%进行拌种。还可施毒土,用3%呋喃丹颗粒剂用量1.5kg/667m2撒施。还可用毒饵诱杀,对4龄以上幼虫用毒饵诱杀效果较好。将90%敌百虫500g用热水化开,加清水5kg左右,喷在炒香的油渣上搅拌均匀即成。用毒饵4~5kg/667m2,于傍晚撒施。
2.5 黏虫
黏虫是一种暴发性的害虫。俗称行军虫、夜盗虫。
症状:幼虫食叶,大发生可将作物叶片食光,幼虫有群聚性、杂食性、暴食性,成虫有迁飞性、。低龄幼虫多隐藏在作物心叶或叶鞘中昼夜取食,食量小,啃食叶肉残留表皮,造成半透明的小天窗。五、六龄幼虫为暴食阶段、蚕食叶片,啃食穗轴。成虫潜伏在草丛和田间,夜里活动产卵,孵化后幼虫多聚集在玉米心叶、叶背等,幼虫受惊即吐丝下垂或卷缩落地假死。对农药的抵抗力随虫龄的增加而增加。
防治:一是诱杀成虫,可用糖、醋、酒+敌百虫盆诱杀成虫,或草把引诱成虫来产卵,或用黑光灯诱杀成虫。二是化学防治,玉米地苗期百株虫口密度20~30头,生长中后期百株虫口50~100头,可进行药剂防治。10%抖克1000倍液、千虫克(0.1%阿维·100亿苏云金杆菌活芽孢/)1000~15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20%速灭杀丁乳油1000倍液防治。三是利用天敌进行生物控制,天敌对黏虫发生也有很大的抑制作用,黏虫的主要天敌有:寄生蝇、寄生蜂、线虫、蚂蚁、步行甲、红蜘蛛、花蜘蛛及一些菌类。
2.6 红蜘蛛
症状:红蜘蛛一般在抽穗之后开始危害玉米,发生早的年份,在玉米6片叶时即开始危害。红蜘蛛刺吸作物叶片组织养分,使被害叶片呈现密集细小的黄白色斑点,以后逐渐退绿变黄,最后干枯死亡。被害玉米籽粒秕瘦,造成减产。
防治:一是消灭越冬成虫,早春和秋后灌水,可以消灭大量的越冬红蜘蛛。减少来年虫口基数。二是药剂防治,用40%乐果乳剂和20%三氯杀螨醇混合液(1∶1)1000~1500倍,效果较好。三是利用天敌:玉米红蜘蛛的天敌有深点食螨瓢虫、食螨蓟马、草蛉等。
总之在特用玉米的病虫害防治上要遵循“综合防治,预防为主”的植保方针。一是要实行轮作倒茬,避免连作。清洁田园,减少初侵染源。二是要选用抗逆性强的品种。三是广泛采用种子包衣技术。四是合理利用生物防治。五是农业防治,不要偏施氮肥,而要增施磷、钾肥,结合玉米增产技术措施,培育壮苗,提高植株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