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滩涂盐碱地种植粳稻情况调查
2010-04-03李长亚唐义军
李长亚 杨 力 唐义军
(1.盐城市农委粮油站,江苏 盐城224002)
盐城市拥有广阔的滩涂,全市现有40.9万hm2,占全国的近七分之一,其中,潮上带16.7万hm2,潮间带16.0万hm2,辐射沙洲12.7万hm2,而且每年还以0.2万hm2左右的速度向大海淤长,这为发展盐土农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同时也是盐城市发展粳稻生产,保证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的潜力所在,希望所在。
1 滩涂盐碱地种植情况
目前能够种植的以潮上带为主,全市潮上带已围垦面积14.4万hm2,其中,东台、大丰、射阳、滨海、响水分别为2.26万、4.62万、3.56万、1.40万、2.50万hm2。已利用面积与已围垦面积基本相近。全市种植业面积为4.98万hm2,其中粮食面积为3.55万hm2,其他为棉花、油料、蔬菜各0.56万、0.20万、0.67万hm2。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东台、大丰、射阳、滨海,分别为0.95万、1.60万、0.63万、0.36万hm2。而粮食作物主要为水稻。种植方式为人工移栽、机插和直播。
2 滩涂盐碱地开发利用发展粳稻生产潜力分析
目前盐城市水稻面积33.33万hm2左右,除了少量的杂交稻制种和糯稻外,都是粳稻,粳稻的发展潜力较大。
2.1 扩大粳稻生产目前已有的土地资源
盐城市目前耕地面积73.33万hm2以上,种植水稻面积为34.67万hm2,沿海旱作区面积可达33.33万hm2左右。近年来沿海旱作物区作物布局也发生了变化,常年盐城市旱粮食作物面积为13.33万hm2以上,其中玉米8.0万hm2,棉花常年种植面积20.0万hm2。这两年由于市场的因素,棉花面积连年下降,2008年是14.67万hm2,下降1.0万hm2;2009年12.67万hm2,下降1.0万hm2,棉花下降的面积有40%改为水稻。如射阳的海河、陈洋、盐东镇,黄海农场原来棉花面积很大,现在也改成种水稻了。另外,由于玉米粗缩病的严重发生,农民也不得不改种其他作物,有条件的都改种水稻了。所以近年来盐城市水稻面积不断增加,近年来都以每年0.67万hm2速度增加。全市盐场有几十万亩也逐步平田改良,种植水稻。因此,如果按40%旱改水,盐城市现有土地资源中,水稻可以扩大种植面积13.33万hm2。
2.2 盐城市滩涂发展粳稻生产的后备资源
到“十二五”(2009至2015年)末目标为,全省围垦总面积约为6.67万~10万hm2,重点为边滩围垦。0.33万hm2以上大型垦区,利用新围堤外滩地快速淤长的特点,从高滩向低滩分多期围垦。同时,开展沙洲围垦前期准备,主要是在条子泥、高泥、东沙等沙脊上,新筑促淤导堤,先促淤后围垦。“丰”字形、“十”字形促淤导堤的作用是阻流积沙,加速沙洲淤积,稳定沙洲空间布局。“十三五”(2016至2020年)目标为,全省在第一阶段基础上,再围8.0万~11.33万hm2,完成18.0万hm2的围垦任务,主要是沙洲围垦和大型垦区的低滩部分围垦。其中,盐城市规划垦区9个,围垦面积共计8.77万hm2,分别为灌河口至三圩盐场垦区0.13万hm2、双洋港口至运粮河口垦区0.13万hm2、运粮河口至射阳河口垦区0.23万hm2、四卯酉至王港垦区0.60万hm2、王港至川东港垦区0.67万hm2、川东港至东台河垦区0.33万hm2、梁垛河至方塘河垦区2.67万hm2、高泥垦区1.87万hm2、东沙垦区2.13万hm2。
按原来围垦面积中种植粮食面积比例估算,可增加2.67万hm2左右的水稻。但如果淡水能够满足需要,可新增水稻面积5.33万~6.67万hm2。
3 滩涂盐碱地单产潜力突破分析
3.1 滩涂盐碱地类型
潮上带潮土在平行于海岸带方向上分为两个类型:一是在新围垦区和未围潮上带高涂多为盐化潮土。质地为轻壤-轻黏土,平均含盐量3‰~8‰之间,地下水矿化度在5~30g/L,有机质在1%以下,全氮0.07%左右,有效磷在5mg/kg左右。二是老垦区土壤多为灰潮土。质地为轻壤-中壤土,含盐量在1‰~4‰之间,有机质在1%~1.5%左右,全氮0.08%以上,有效磷在7mg/kg以上。
3.2 滩涂盐碱地种植水稻单产现状
新围垦土地因含盐份高,一般含盐量在0.02%~0.025%,且有机质少,产量低,一般在400kg/667m2左右,以大苗人工栽插为主,经过3~5年种植后,产量逐步提高,可达500kg/667m2左右。从目前开垦情况来看,含盐量降到0.01%水稻产量可提高100kg/667m2左右[1]。如果淡水可以满足,海水养殖后的田块就可以种植水稻,产量可达到350kg/667m2。
3.3 滩涂盐碱地水稻单产突破措施
制约滩涂水稻产量的主要因素是水,特别是水稻苗期的淡水资源状况[2]。在措施上主要抓好三条:一是健全水系,引进淡水,以水压盐。二是培育引进种植耐盐水稻品种,提高水稻耐盐能力。三是施好磷肥,减轻盐碱危害程度。只要措施到位,沿海滩涂水稻产量可提高15%~20%。平均产量达到600kg/667m2以上。
4 滩涂发展粳稻生产的政策扶持与科技支撑措施
滩涂盐碱地发展粳稻生产意义重大,但是难度也很大,需要政府、农业部门、社会力量共同合力,挖掘潜力、充分合理利用资源,保障粮食安全。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全面覆盖现行扶持政策,加大新增面积项目投入。
2)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统一规划,充分利用滩涂资源,进一步提高规模化种植水平,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3)科学引用新品种。特别是培育或引进种植耐盐抗倒水稻品种,提高水稻耐盐抗倒能力。
4)集成滩涂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体系。一是健全水系。引进淡水,以水压盐。二是科学施肥。重点施好磷肥,减轻盐碱危害程度。三是统防统治,控制病虫草害发生。四是合理化控。
5)建立健全滩涂生产技术体系队伍建设,稳定和提高滩涂水稻种植水平。
[1] 朱庭芸.水稻灌溉的理论与技术[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8,197、228
[2] 程振辉.盐碱地水稻田的改良与培肥.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0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