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救赎与解码

2010-03-30王强

重庆建筑 2010年11期
关键词:老城旧址重庆

王强

救赎与解码

王强

《重庆老城》是何智亚先生继《重庆老巷子》、《重庆古镇》、《重庆湖广会馆——历史与修复研究》、《四川古镇》之后的又一部力作。全书以582幅照片和22万文字让我们从那些已经消失和正在消失的历史遗存中清晰地看到一座拥有30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在现代化进程中遭遇的困惑与彷徨、阵痛与反思。它的核心主旨仍在于阐释处在历史拐点与接口上的重庆乃至整个中国普遍面临并急待解决的,关于历史遗存的保护与现代城市建设的和谐共生问题。

这部设计典雅、图片精美、内容丰富、思想深厚的图书是一部以摄影艺术为主述方式,以文字描述为辅助的,介绍重庆近代建筑风格与源流嬗变的大型精美图典和方志史书。但是,它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影像图典,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方志史书,而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融文史哲和建筑学、社会学、文化学以及影像艺术于一体的,折射出深邃思想内涵的宏大之作;它横跨众领域,纵揽多学科,对诸多研究皆有举一翻三、触类旁通的启发性参考作用,并能指点我们从学术与现实的疑惑困顿中另劈溪径,走出迷津,步入柳暗花明的阳光地带。

读《重庆老城》最深刻、最强烈的印象是:何智亚无时不以拳拳之忱为拯救正在遭受侵蚀的传统文明尽一己之力;以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独到的个人见地诠释一座城市和生于斯长于斯的人群。

于是,我用“救赎与解码”作此文标题。

江北城法国天主教德肋撒堂

湖广会馆旧时模样

文明的救赎

有人为了小集团或个人的狭隘利益,不惜毁坏历史遗迹,透支环境,令悠久灿烂的文化遗产遭受非理性的破坏,甚至险遭割腕和灭顶之劫。

纵观人类发展史,文明的推进总是在传承与开拓中进行。东方西方皆是如此,概莫例外。

古老的文化遗存是人类文明精髓的浓缩和物质载体,是人类文明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和历史见证。无视甚至毁弃它们无疑是愚蠢的、利令智昏的败家子行为,是对历史和后人的犯罪。善待历史遗存,吸纳故有文明,处理好传承与开拓关系是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从希腊的雅典卫城和中世纪罗马古城到意大利费拉拉城(文艺复兴城)和蒂沃利城的伊斯特别墅,从法国阿尔勒城的古罗马建筑群和里昂的历史街区到德国的埃森矿业同盟工业区景观和弗尔克林根的铁工厂,从加拿大的魁北克古城区和卢嫩堡旧城到瑞士的伯尔尼古城,我们看到了历史遗存在现代文明进程中保存完好的成功范例。一个拥有二十四史的民族,为何今天就自轻自践起自己的传统了呢?怎么就不能珍惜老祖宗给予我们的馈赠呢?

所幸这个时代还有人清醒,好在这座城市还有人坚守。他们用自己的灼见和各自的方式,从不同角度捍卫先祖留给我们的财富,使五千年的文脉得以传承与延续。

何智亚当属他们中的一位典型。

南岸上新街码头34号,立德乐洋行办公楼旧址

长期以来,他一直以保护文化遗产,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和谐发展为己任。他提出:“城市的发展是必然的,城市的改造也是不可避免的,在此过程中,传统与现代、历史与未来应当和谐共生。历史文化遗产应该拥有自己的尊严,保护老城历史街区是我们对自己历史的尊重。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东西会在人们的记忆中消失,而曾经长期生活过的居所和街区,却往往存留在人们的脑海里,久久不能忘怀。那些穿越时空、历经风雨而留存的老街区、老建筑以其鲜活的物质形态,积淀着城市的文化和历史,展示着不同时代先辈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形态,它们是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展现地域特色的根,是我们共有的历史财富和精神家园。”

他又提出:“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如何注意保护、保留一些有代表性的历史街区和特色建筑,如何通过规划、维修、整治、利用使它们得以再生和延续传承,留下城市发展的脉络和印记,这是我们需要面对和重视的问题。”

从字里行间,我们看到了一种深沉忧思,也看到了一种责任担当。正是有了这份忧思和担当,十数年来,何智亚才能坚持利用工作之余,走出书斋斗室,将摄影、治学、为政之道建立在广泛的“田野调查”上。无论春夏,无论秋冬,他都爬坡上坎,奔波穿行于城市的街巷楼宇之间,将那些即将逝去不可复制的城市景观、历史遗存瞬间定格,立此存照,为一座城市曾经有过的文明留下了永恒的记忆和不朽的绝唱。

《重庆老城》里那些隐含着丰富文化元素和历史密码的照片,使我想到了以蒂莫西·奥沙利文、威廉姆·贝尔、约翰·席勒、卡尔顿·沃特金斯为代表的,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美国的地理考察类摄影。这些世界摄影的前辈和泰斗们将严谨的科学精神引入摄影艺术,他们以自己的摄影作品为南北战争后的美国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受托于美国地理版图勘探局的威廉·吉利·杰克逊。他长年栉风沐雨,宵衣旰食地深入美国西部地区,拍摄了大量作品。1871年,他的黄石河系列作品引起美国举国上下的关注,最终促成了美国(也是世界)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的诞生。

《重庆老城》还使我想到另一位大师级人物——有“当代亚当斯”之誉的约翰·塞克斯通。他艰辛地跋涉在美洲的丛林中,发现并抢救性地拍摄了一批濒临消失的印地安遗迹,避免了人类对这一古老文明无稽可考的遗憾。

还有“执迷不悟”的自然保护者罗伯特·克莱恩·科齐姆。1987年,他在《光圈》上发表的关于阿拉斯加雨林遭受严重破坏的作品,直接促成了美国国会以立法的形式对热带雨林进行保护。

在《重庆老城》中,我发现了何智亚与这些大师们的不同之处和相似之点。不同的是大师们受托而行,何智亚自觉而为;大师们热衷地理发现,何智亚致力人文保护;大师们促成了国家森林公园体系的形成和环境保护等相关法令的诞生,何智亚表达了对传统建筑文化的忧思并发出了对之进行科学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呼吁。不仅如此,何智亚还主持了重庆解放碑步行街、朝天门广场、洪崖洞传统风貌区、重庆湖广会馆、潼南双江镇长摊子清代古建筑群、重庆人民大礼堂大修等众多大型项目的修复和建设,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有机对接与和谐共生作了大量有益探索,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

这些看上去的不同,其实蕴涵着本质上的相同——用影像唤起人们对大自然和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促进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就此而言,何智亚与这些大师之间虽有时空之隔,却在精神上灵犀相通。他们的所有努力皆是为救赎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临江门老民居

人文的解码

除此之外,《重庆老城》在艺术上的价值也显而易见。从某种意义上看,《重庆老城》本身就是一台大功率文化解码器。

临危不惧,处乱不惊,坚韧执著,吃苦耐劳是重庆人的性格。有人对形成这些性格的原因作过分析,但他们往往高谈阔论,洋洋洒洒,读来费时费劲,不易理解和传播。

何智亚在《重庆老城》中却用精炼的笔墨(有的甚至不着一字一词)就一目了然地向人们准确地以图示诠释了终年泰然生活在“危城与危楼”中的重庆人性格形成的环境因素(参看:天成巷、洪涯洞、东水门城门及城墙、元通寺、雷家坡、米市街1-1号吊脚楼群、枣子湾等系列作品)。

包容大度,兼收并蓄是重庆人另一个重要的性格特征。它的形成可溯源至上古先祖。巴人从来就不自闭自囿自大自狂,而是以海纳百川之襟怀和气度与楚人交与蜀人往,使其文化的原始基因中杂糅进蜀楚文化的精华,形成了后人定义的巴蜀文化和巴楚文化,最终定形为个性独特的巴文化。这种文化塑造出重庆人包容开朗、学习进取的精神和善借它山之石的智慧。

《重庆老城》对这一主题的表达极为巧妙也极为充分,显示出作者驾驭这类题材超强的叙事能力与论证手法。可以肯定地说,用建筑摄影的方式从多角度跨领域去阐释一座城市的性格特征与发展轨迹的人和著述极为少见,何智亚和他的《重庆老城》却是这些凤毛麟角中的开先河者和佼佼者。

他拍摄了一批本地民间传统式、外来移民式、西式、中西合璧式等造型不同,风格各异的建筑,将其收入《重庆老城》中。这些建筑虽在历史的沧桑中忒显破败,却可窥重庆人包容个性的一斑。它揭示了重庆人营造多元文化的历史脉络与路径走向(参看:临太华楼巷立面、临陕西路立面、建国银行旧址、川盐银行、中国银行重庆分行旧址、美丰银行旧址、川康平民银行、交通银行、棉花帮商号、三北轮船公司旧址、芭蕉园62号小洋楼、聚兴诚银行、白象街、江全泰号旧址、重庆海关办事处旧址、巴县征收局、国民党(左派)省党部、重庆药材同业公会旧址、重庆行营、私立新华小学、李耀庭公馆、法国大使馆、南纪门、川道拐民居、真原堂、自力巷公馆、国民参政会旧址、新华日报、胜利大厦、唐式遵公馆、若瑟堂、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旧址、仁爱堂等作品)。

《重庆老城》的价值还见诸于文字。除了摄影,何智亚还穷经皓首,孜孜以求,查阅了卷帙浩繁的史籍典章,发掘搜集整理了不少未曾面世、鲜为人知的珍贵文献并在《重庆老城》中首次披露,这对纠正谬误,填补空白,延续历史有着不可多得的学术价值。

如今,做摄影的人很多,但懂摄影的不一定擅文字表达,擅文字表达的不一定对历史和建筑造诣深厚,对历史和建筑造诣深厚的未必能跨学科将多领域的学术成果整合起来,以摄影这种读图时代最直观、最便捷的阅读方式加以清晰表达,何智亚无疑是个少有的特例。在《重庆老城》中,他把这些全做到了。这使《重庆老城》不仅具有视觉艺术的审美价值、丰富的史料价值,更有厚重的学术价值和深厚的人文价值。

何智亚——重庆人文的解码人!

何智亚——传统文化的救赎者!

责任编辑:黄定坤

王强《重庆摄影报》执行主编,美国职业摄影师协会中国大区执行委员,文艺评论家。

猜你喜欢

老城旧址重庆
新民学会成立会旧址:觉醒青年发出“建党先声”
重庆客APP
老城新活力潮流新维度
老城旧影·和平路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老城活力
“逗乐坊”:徜徉相声里的重庆味
东方县旧址修复一期工程已完工
在这里看重庆
走马观花东北边业银行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