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肇庆中心区产业升级的实现路径研究
2010-03-28方茂扬古学彬张一江
方茂扬,古学彬,张一江
(广东金融学院 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广东 肇庆 526060)
大肇庆中心区产业升级的实现路径研究
方茂扬,古学彬,张一江
(广东金融学院 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广东 肇庆 526060)
肇庆市中心区已初步形成电子信息、生物制药、金属加工、旅游、商贸等主导产业。然而,当前该市中心区的产业发展水平与产业升级目标间仍有一定差异,主要表现为三次产业欠协调发展,产业升级缺乏自主创新支撑和动力,工业发展资源能源消耗大,现代服务业的起点低,起步慢。为此,在实施大肇庆发展战略下,非常有必要探索大肇庆中心区的产业升级的实现路径。
大肇庆;中心区;产业升级
肇庆市辖区内划分为三大经济板块:中心区板块(包括端州、鼎湖两区,下文简称“小中心区”)、东南板块(包括高要、四会两市、肇庆高新技术开发区大旺园区)、山区板块(包括德庆、封开、广宁、怀集四县)。为了尽快融入珠三角经济发展潮流中,加快广佛肇经济圈一体化发展,2008年,肇庆市提出,将现有端州区、鼎湖区、四会市和高要市整合为“大肇庆”发展战略,包括产业发展规划上的统一协调布局。这样,肇庆市将中心区经济版图扩大了,将原有中心区板块和东南板块均列入大肇庆中心区。大肇庆中心区已初步形成先导产业和支柱行业。先导产业主要是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是以风华高科、星湖科技、蓝带啤酒等企业为龙头,现代服务业是以旅游、商贸流通、房地产、信息服务业等为主导的服务体系。支柱行业是以一大批外资、民营企业组成的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有色金属加工、汽车零部件、精细化工、新材料等支柱行业。
然而,当前不能一味地促进经济增长快速提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胡锦涛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是要在“加快”上下功夫、见实效,提出8个“加快”。其中之一是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适应需求结构变化趋势,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三次产业在更高水平上协同发展,全面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本文围绕肇庆市中心区的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产业升级目标,探索产业调整结构和优化升级的实现路径。
一、肇庆市中心区的产业发展现状
肇庆市中心区由于历史、地理优越性及珠三角地区的经济政策倾斜,产业集群发展明显快于山区板块,形成了电子信息设备、生物制品、有色金属加工、汽车零部件等主导产业,出现了旅游、商贸、房地产、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一)中心区三次产业发展水平
肇庆市中心区三次产业大概呈现 “244”状况,即第一产业对发达区产值的贡献率在大约20%,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对该区的贡献率也各占40%左右(图1)。近三年,随着肇庆市工业化发展战略部署,第一产业增加值虽然略有上长升,但占中心区总产值的比例有明显下降,第二产业中工业产值明显提高,中心区的工业产值占比也显著地提升,占全市工业产值的80%以上,占中心区总产值的40%以上,第三产业也加快发展,2008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219.67亿元,比2000年翻了一番多[1]。
(二)中心区工业的产业集群发展
根据钱纳里等人的实证研究,第二产业的比重超过第一产业,工业化进入中期第一阶段;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到20%以下,第二产业比重高于第三产业而在GDP中占最大比重时,工业化进入中期第二阶段;第一产业下降到10%左右,第二产业比重上升到最高水平,工业化达到基本实现阶段[2]。我们从肇庆中心区三次产业结构大概呈现“244”状况判断,肇庆市中心区产业发展处于工业化中期的第二阶段。
可见,近年来肇庆市工业正处于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关键时期。2006年~200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104.5亿元增加到277.5亿元,年均增长27.7%。2009年,全市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277.5亿元,同比增长22.7%,继续保持强劲增长的势头。然而,从我们统计发现,肇庆工业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中心区工业快速发展。从中心区工业统计数据看,相对集群发展的几大行业,主要有纺织业、服装及皮革等轻工业,电子产品、信息设备,电气机械和专用设备,化学原料等重、化工业。其中,典型的传统轻工业(纺织、服装及皮革制品),近90%企业集中主要聚集在中心区;新兴重工业(电子信息设备、电气及通用设备)也有长足发展,尤其是电子信息设备几乎集中在中心区,工业增加值对发达区的产值贡献也近20%。中心区的工业产品结构也不断优化,重工业产值2007年比2003年翻了一番,2007年发达区的重工业产值达到385.15亿元,占全市的总产值比例为57.06%,2008年达到554.51亿元,同比增长了43.97%。
图1 中心区三次产业水平及占全市同行业比例分析表
(三)中心区现代服务业的产业集群
同样,肇庆市中心区第三产业产值对全市贡献非常大,占全市同产业比重达到67%以上(图1)。但通过近十年分析(表1及图2),交通运输和仓储邮电通讯业产值基本稳定,金融保险业产值受经济波动影响而波动大,其他第三产业都有一定增长。其中,在2005—2006年教育文化业有快速增长,近二年新兴的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有比较快的增长。另外,从“小中心区”、东南板块和山区板块三个板块的产值比较分析,在2000—2006年,中心区的金融业、房地产业和教育文化业大致占2/3左右,并没有突显中心区的发展优势。
二、产业升级目标与存在差距
(一)产业升级目标
产业升级,主要是指产业结构的改善和产业素质与效率的提高。其中,产业结构的改善表现为产业的协调发展和结构的提升;产业素质与效率的提高表现为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以及产品质量的提高。根据产业升级的理解,肇庆市中心区产业升级要实现的目标应包括:1.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2.工业高级化,这是产业升级目标的重中之重,又包括:重工业化和生化工业的发展,加工高级化,资本和技术密集化,工业低碳化四方面;3.第三产业结构的升级,这是产业升级目标的至高点。
(二)存在障碍与差距
1.三次产业仍欠协调发展,第三产业发展欠稳定且明显滞后。21世纪以来,肇庆中心区三次产业结构大概呈现“244”状况。但与现代产业经济的结构性特征比较,肇庆市及其中心区三大产业间比例还是欠合理。依据世界银行的统计,2006年全球第一、二、三产业的平均构成为3.4%: 27.6%:69.0%,其中高收入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三大产业的平均构成分别为1.7%:25.9%:72.4%和11.9%:42.7%:45.5%;2006年我国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1.3%、48.7%、40.0%。对比分析,肇庆市中心区2006年第一产业的比重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约15个百分点,比全国水平高出10个百分点,而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三产业的比重比世界平均水平低约26个百分点,也稍低于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
2.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产业升级缺乏动力。近年来,肇庆市大中型工业企业,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技术开发与技术创新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007年,全市有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17个,大中型企业的科技活动机构数32个,共筹集科技活动经费4.11亿元(其中,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是1.86亿元,新产品开发经费是2.57亿元)同比增长21.2%,实施科技项目380项。从研究与试验发展 (R&D)经费支出投入强度 对比分析,2007年,肇庆市R&D经费支出为1.86亿元,投入强度仅为0.31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49%)和广东省R&D经费投入强度(1.30%)。从新产品开发经费高于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看,肇庆市企业的创新能力没有能够同步提升,主要依靠引进技术的推广应用为主,自主创新不足。
3.资源能源消耗仍高,节能减排有待加强。据统计,从2006年—200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分别为170.5万吨、203.9万吨、250.3万吨和273.9万吨,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分别为36.1%、38.9%、43.4%和41.4%,比重呈逐年上升态势。节能减排一般是从单位GDP能耗和电耗或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分析,对此,我们比较分析肇庆市、佛山市、广东省及全国水平(表2和表3)。2007年,肇庆市发达区的单位GDP能耗是0.918吨标准煤/万元,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是1.28吨标准煤/万元,低于全国和全市的平均水平,但是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因此,我市相对还处于高消耗的发展时期。
4.现代服务业起点慢,尤其金融服务滞后发展,将制约产业升级的持续发展。肇庆市服务业增加值主要依托于传统服务业(批发零售贸易及餐饮业和交通运输和仓储邮电业),新兴现代服务业(信息传输和计算机服务及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正在成长之中。从传统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比较上看,2007年传统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值为149.78亿元和102.20亿元,分别占服务业的59.4%和40.6%,而同年全省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分别为44.6%和55.4%。可见,肇庆市中心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
在省内,肇庆市金融总量不大。2000年,该市存贷款余额分别是280.18亿元和220.51亿元,分别是广州市存贷款余额的4.55%和5.17%,分别是佛山存贷款余额的13.29%和14.22%;至2007年年底,肇庆市存贷款余额分别是629.42亿元和308.07亿元,分别是广州市存贷款余额的4.26%和3.18%,分别是佛山存贷款余额的12.88%和10.92%。从趋势看,金融总量虽然有增大,但金融发展相对慢,金融存贷比趋于更不合理,肇庆市的存贷比从2000年的0.79降低到2006年的0.45(图3),说明贷款趋向经济更发达的广州和佛山等地,主要原因可能来自肇庆市金融相关率(存款和贷款余额之和与当年GDP之比)远低于广州和佛山地区有关(图4)[3]。正由于金融资源在市场机制下,从肇庆市流出而注入其他更发达地区,使得肇庆的金融发展明显滞后,也不能带动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
表1 中心区现代服务业水平与结构
图2 三个新兴服务业分别占第三产业的比重
表2 全国、广东及佛山、肇庆单位GDP能耗和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对比表 (吨标准煤/万元)
表3 中心区单位GDP能耗和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 (吨标准煤/万元)
图3 广佛肇三地存贷比的差异
图4 广佛肇三地金融相关率的差异
三、大肇庆中心区产业升级的实现路径
产业层次推进和产业增加值能力是一个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体现,也是某个地区(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石。对一个区域来说,针对产业升级目标,找准发展差距,寻求有效产业升级路径是非常关键的。
(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抢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协调地提升产业层次
(1)加快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步伐
肇庆市中心区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应推进三大产业升级:提升高新技术电子信息行业,壮大新材料行业,培育环保新能源低碳工业。
提升高新技术电子信息行业。根据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总体趋势,大力发展集成电路、软件和新型元器件等核心产业,重点培育光电通信、无线通信、高性能计算及网络设备等信息产业群,建设软件、微电子、光电子等产业基地,推动形成光电子产业链。如以风华高科为龙头,以新型电子元器件为主导的电子信息产业。
壮大新材料行业。高性能新型的材料主要有光电信息材料、高性能环保材料、纳米催化材料、生物材料等。肇庆要以韩国SK集团、亚洲铝业为龙头,重点发展化工新材料、纳米材料、生物材料、功能材料、高性能有色金属材料等新型材料产业,引导高校和科研院所入园,形成项目孵化与产业化的紧密结合,争取建成省级材料技术创新基地和应用转化和扩散基地,甚至是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
培育环保新能源低碳工业。肇庆要积极推进核电建设,重点建设内河核电站及垃圾发电站;要积极应用和发展洁净煤、智能电网、碳捕捉等技术,鼓励企业应用新能源运输工具,逐步在我市推进能源结构的调整优化。如做大做强亚洲金属资源再生工业基地和华南再生资源工业园,实施再生资源产业发展壮大工程,引导这两个园区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开展园区建设。
(2)抢先发展现代服务业
严先溥(2005)指出,阻碍我国服务业进一步升级的原因在于总量增长缓慢与结构性缺陷两种矛盾相互交织、体制因素和政策因素制约等[4]。为了促进肇庆市服务业的升级,应当与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协调发展,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加大政府政策扶持,规划好现代服务业发展区,集中有限资源,抢先发展战略性服务业。优先发展三大现代服务业:
金融业的创新发展。金融业的发展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大力发展金融业,对于进一步加快中心区经济快速发展,促进工业结构升级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当前,广东省内已经初步形成了深圳、广州两大区域金融中心及佛山南海金融高新区,肇庆市要借助广佛肇经济圈的协议,充分借助两大金融平台,创新地营造有利金融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推进广佛肇三地金融合作,打造以次级融资为主金融平台,促进保险、证券、企业小产权交易等共同发展,扩大企业直接融资辅导与孵化阶段的政策支持,积极推动优势资源整合,推进金融制度创新、引进机制创新和机构创新,从而为工业和其他现代服务业升级提供交易成本低和融资便利的环境。
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现代物流业务包括运输、存储、配送、装卸、流通加工及物流信息处理等多项基本活动。肇庆市中心区应重点发展连锁经营配送、中高级批发市场、现代物流业等现代流通经营模式,构建层次分明、业态合理,连接产销、贯穿城乡、功能齐全的现代化物流体系。着力加强与广州佛山物流合作,强化物流园区的信息处理能力,实现物流业务电子化处理。就如端州区玑东路物流公司形成园区,集中统一建立信息处理系统,实现有规划地有组织的信息化管理。
旅游业联动发展。肇庆市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先后确立了建设“最适宜旅游的花园式风景城市”,中国重要的观光、休闲、度假、会议等旅游一体化城市,南国旅游休闲之都。传统观光旅游是肇庆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和优势,但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不能全面发展和提高。因而,肇庆仍要着力打造休闲、度假及商务会议的概念,加强肇庆市旅游的全国性营销,加强与广州旅游及西江旅游走廊合作,加强广佛肇旅游品牌的统一宣传,吸纳广州商务旅游、商务会议和旅游资本优势,共同开发肇庆旅游资源。
(二)走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主线,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产业升级的关键路径和中心环节
自主创新是实现产业升级的中心环节[5]。肇庆市中心区产业升级的方向,就是大力发展智力、信息、技术密集型产业,重点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环保产业、生物、电子信息、信息传输新兴工业,抢先发展现代物流、工业设计和文化创意、软件及服务外包等战略性现代服务业。这些产业升级必须依托于科技研发与产品技术创新。正如华为公司非常重视自主创新,每年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10%,2008年研发投入达70亿元,申请国际专利1600多项,在全球企业中排第一位,从而保障了华为在全球电信装备市场大幅滑坡的情况下,销售收入增长30%以上。因此,产业升级需要市政府牵头财政加大投入,建立和完善科技研发基地,逐步形成了富有浓郁地方特色产业集群技术开发研究机构和创新平台。这些研发平台要以产业集群为纽带,加快行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集成技术开发,推动技术发展,带动产业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并将研发成果运用于产业的转型与升级。
(三)走人力资源路径,保障产业升级的可持续性
肇庆市要着手未来产业升级持续提升,面临产业结构转向技术密集型、信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就必须重视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引进。从快速发展国家的历史经验看,人才需求增长最快的部分是中高端制造业生产、管理第一线的技术人员,第三产业尤其是高端服务业的技术应用人才,以及可以将知识创新成果应用于工程、生产第一线,并能进行技术创新、工艺创新、生产组织形式创新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这方面新加坡、台湾地区经验值得借鉴,新加坡的经验是以土地资源换人力资源,将土地增值部分用于人力资源的培训,并要求企业从职工工资中提取一定人力资源培训基金,鼓励员工进行技能培训。为此,肇庆市一方面大力发展技工职业学校或技术学院,从青少年开始培训满足工业升级的操作型实用型人才;另一方面,地方政府投资设立技能发展基金和技能鉴定中心。
(四)走节能减排的低碳经济,助推产业升级
解决能源瓶颈,消除环境污染,开展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是提升产业结构的一大契机。肇庆市发达区要充分利用这一契机,把握节能减排主题,转变对资源环境的高度依赖性,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节约优先的方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推进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物产生、社会消费等环节的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严格控制高耗能、高耗材、高耗水产业发展,加快淘汰资源消耗高的落后生产能力。对此,应重点发展以下产业:环保产业、节能产业、清洁能源、碳金融。
此外,不管是走哪条路径,都离不开金融支持。金融直接为工业化发展提供所必需的资本,为科技创新提供融资平台和风险控制平台,为人力资源培训与教育基金提供运作空间,为现代服务业创造发展机遇,为低碳经济提供信贷支持与碳交易服务。这一方面研究,课题组将在以后进一步调查分析。
[1] 肇庆市统计局.2008年肇庆市统计年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6):55-84.
[2] H·钱纳里.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96:56-92.
[3] 古学彬,孙丽霞,方茂扬.广东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研究——基于珠三角与粤西地区比较[J].南方金融,2009(4):63-65.
[4] 严先溥.影响我国服务业发展缓慢的几大因素[J].经济研究参考,2005(15):28-29.
[7] 郑新立.自主创新是实现产业升级的中心环节[J].求是,2010(2):9.
(责任编辑:禤展图)
F062.9
A
1009-8445(2010)06-0025-06
2010-11-03
肇庆市哲学社会科学2009年度规划项目(09ZC-06)
方茂扬(1972-),男,福建莆田人,广东金融学院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