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技园区到创新城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区域创新国际研讨会召开
2010-03-28肖桂华
■ 本刊记者 肖桂华
2010年5月27日,正值国务院批复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北京市批复海淀区建设示范区核心区1周年之际,“首届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区域创新国际研讨会”于中关村皇冠假日酒店拉开序幕。会议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主办,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理委员会、世界科技园区协会北京办公室承办,并得到了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的支持。来自国际科技园协会及英国、西班牙、加拿大等科技园区及全国各地的科技园区及创新区域建设领域的代表150人出席了会议。
本次研讨会最大的特色是,以中关村核心区的行动展现出了中国政府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构想。本次会议首次全面系统介绍了国际科技园区转型发展的重要趋势,即从“科技园区”到“创新城区”(Downtown of Innovation)的模式转型。以“共建 奉献”和“Linking the Best”为理念的中关村核心区区域创新国际研讨会,展示了“北京,海淀与世界同行”的计划与行动。由地球和图形化组成的会议标志与探讨“全球科技园区未来发展”和“区域创新模式转型”的研讨内容交相辉映,奠定了首届中关村核心区区域创新国际研讨会的成功基石。研讨会以主题演讲和分论坛的形式展开。
会上,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副书记、海淀区人民政府区长林抚生,世界科技园区协会总干事路易斯·桑等应邀作了主题演讲,并邀请了来自世界科技园区协会专家以及有关政府、科技园、学术和企业界的代表,共同就“建设未来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科技园区的优势与作用”、“建设未来全球科技创新之城”等话题展开讨论。
林抚生关于中关村核心区正在实施从城市的创新园区到创新型的城市建设的主题演讲,与世界科技园区发展形成了共鸣。他从多个角度对围绕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宏伟目标,加快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提出了重要观点。他指出海淀应加快提升功能区的形象,做优做强创新型企业、推进重大项目落地、实施品牌培育工程、拓宽国际合作通道,完成核心区南优北扩战略部署和多元一体的发展格局。重点在培育创新体制、方式、政策以及在金融、人才、中介、法律、服务等创新环境方面先行先试,特别是在财政、法规、税收政策和技术标准等影响企业的创新能力方面有所创新与突破,全面提高区域资源转化的水平,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道路。
未来世界科技园区的发展,主要是在共建、奉献、互联、互通的国际合作环境中进行的。本次会议的合作仪式对未来科技园区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科技园区协会(IASP)总干事路易斯·桑先生向中共北京市委常委、海淀区委书记赵凤桐先生授予世界科技园区协会荣誉顾问称号,它是中关村核心区与世界科技园区共同促进世界科技园区发展的20年历程的最好见证,也是寄予双方共同促进未来科技园区发展的开始。随后,路易斯·桑先生也接受了由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常委、海淀区人民政府常务副区长、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委会主任杨志强先生为他颁发的“海淀园管委会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聘书。路易斯·桑先生并做了题为“当前经济形势下全球科技园区发展策略”的演讲。
分享经验,交换思考,是本次会议凝聚智慧的重要载体。来自22 ARROBA BCN, S.A.U.城市协会的约瑟夫·皮克先生在题为《从科技园到知识型城市的转变》的演讲中,介绍巴塞罗那创新城市改造项目“22@Barcelona”的情况,将旧城中心区域里的生产区域改造成为生机勃勃的知识领域,令人耳目一新。
国际科技园协会(IASP)北美分部主席皮埃尔·贝朗格先生,介绍了舍布鲁克创新园通过将园区品牌更名为“Innopole”取义“创新城市”,体现园区经营管理思想的转型。特别是在创新城市制度建设、创新形象塑造、园区资产管理和市场开拓等方面带来许多宝贵经验。
在分论坛上,国内外与会嘉宾分别就“科技园区国际化发展战略”与“未来科技园区与区域创新发展模式”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作为核心区建设主力军的海淀园,通过21年区域创新实践的积累,形成了独有的“三园特色”——公园、校园、海淀园。海淀以其得天独厚的人文、科技和绿色环境,使其成为最具吸引力的创新之地, 成为自主创新人才的汇聚点、创新发展的动力源 、创新政策的试验田、创新型企业的孵化器,为全球科技园区建设“未来科技创新之城”提供了研究、分析和解读的样本。
关于“未来科技园区与区域创新发展模式”,研讨的重点是如何实现单向度“科技园区”模式朝多向度的“创新城区”模式转型。通过多层次、多类型、多空间的网联互通,以资源的聚集共享与融合转换为特征,以促进人才发展、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为宗旨,通过提升城区4T指标,即人才(talent)、技术(Technology)、宽容度(Tolerance)和转化度(Transfer)指标,形成内生循环式的创新,共同推动科技园区与城区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形成快乐工作、生活与学习的“创新城区”。
与会专家指出,中关村、海淀园的发展轨迹,清晰完整地展现了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商业街区四区要素融合、空间重合和功能综合的发展趋势,学区、园区、社区、商区各自在承担着不同的创新要素集聚功能:创新城区,大学校区的人才培育与知识集散;科技园区承担科技孵化与产学研用相结合的重要场所;公共社区创造一个宜住宜往的社会环境和自由宽松的生活空间。商业街区则提供一个健康、繁荣的市场环境和多种类的交易平台。海淀创新城区的转型发展,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次会议召开之际,国际科技园协会第27届世界大会刚刚在韩国大德园区落下帷幕。大会以“地球绿色成长”为主题,探讨了全球气候变化及环境和能源危机状况下,科技园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这表明世界科技园区的创新模式和导向,正在开始发生深刻的转变。本次会议第一时间将国际科技园区发展最新动向和信息传递过来,表明了北京城市和海淀区域创新发展与世界同步的决心。
本次研讨会的重要意义在于及时掌握全球科技园区变革的最新趋势,围绕示范区核心区建设目标,研讨和解析中关村区域创新从“科技园区”到“创新城区”的战略构想,以促进科技园区创新模式的深层转型。让核心区成为人文、智慧、自然和艺术的科技创新空间,激活、培育、成长出一批产业领军人才、一批领先科技成果、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和一批国际知名品牌。探索世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中国方式,创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实现从中关村到世界村的历史跨越!对落实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三大理念和北京建设世界城市起到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