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给力亚运会
2010-03-24杨宇良
文 杨宇良
20年前,北京亚运会的熊猫盼盼还是80后的童年记忆。20年后,广州亚运会,却让人们除了怀旧多了个身份——网民。因为网络,让羊城成为全国、全亚洲乃至全球关注的焦点。16天的赛事,199枚金牌,中国再次证明了自己在亚洲体坛的霸主地位。经历过奥运、世博,网友们期待着从亚运会的赛场内外,获得比竞技体育更丰富的内容,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汇合让围观广州成为这一时期的主题。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广州说,给我16天,让亚运之光闪耀11月。
亚运直播 网络与传统媒体共舞
由于世博会的抢镜,让亚运会只能在2010年11月掀起波澜。广州的地铁公交免费曾经在网络上引起轰动,但被迅速叫停,体现了政府对网络舆论的关注。这是疯狂的开始,却有理智的控制。
传统媒体争先恐后,网络媒体蓄势待发。2010年11月12日开幕式前,各大网站已经迫不及待地谋划展现一场全新的体育盛宴。国家队首先出招,10月23日,CNTV(中国网络电视台)就在首页上方显著位置开辟了亚运会专栏,及时向网民通报亚运会的最新资讯,并提供互动答题赢大奖和迎亚运爱心公益活动。作为亚运会官方互联网/移动平台转播机构,CNTV的官方属性,使之拥有央视独家视频资源,并整合了网络、手机、IPTV、公交移动等多种平台,第一次实现“三网融合”的大型洲际运动会报道。其中,360度全景亚运和3D直播的试验性播出,也标志着亚运报道进入新媒体时代。
同时,其他门户网站也不甘示弱,新浪、搜狐、腾讯、网易纷纷加入了亚运报道的阵营。其中,比较突出的大本营在广州的网易,它联合了迅雷、PPS、优酷等10余家战略合作伙伴,启动了“网易亚运云报道平台”。该平台将向各个合作伙伴输出数据,包括图片、文字、视频等多种形式,以便网友在互联网上各个应用中都能及时看到亚运资讯。网易借亚运整合了公司内的各个产品,如网易邮箱、游戏、微博、八方、实时搜索等,形成全天候的资讯通道,覆盖网民在线生活的各个方面。
缔元信网络数据调查显示,在观看亚运视频方面,关注亚运的群体中,61.9%的网民选择网络直播,远高于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4亿网民的关注,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声浪。从“亚运沙发妹”开始,一直将这种体育娱乐化的互动风格延续到闭幕式。当旗手给了名不见经传的中国赛艇奥运冠军金紫薇之后,关于谁点火、怎么点火的疑问,成为开幕式的最大悬念。此前,各大网站也纷纷推出预测,网友们跟帖灌水围观爆料,结果,广东籍奥运会跳水冠军何冲以放鞭炮的方式揭开了亚运会的开幕式之谜。
16天、199枚金牌,固然是光鲜亮丽的结果,但是只有完善周详的组织和人性化的管理,才能保证亚运会成为中国的亮点而不是遗憾。在这方面,网友们通过微博形成了一股网络力量,让亚运会不再只是计算赛事结果、金牌数量,还注重赛场内外的细节和过程。
网友们对于亚运会的关注,让网络媒体明显在与传统媒体的较量中占了上风。据艾瑞发布的广州亚运会半程数据调研显示,在华南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互联网是网民关注亚运会的主要媒体,有97.9%的受访用户通过网络关注亚运会,其中仅新浪一家就达到了86.4%。另据调查显示,有近六成网民使用微博参与亚运互动活动和话题讨论,这其中仅使用新浪微博的用户就占到了76.9%。在新浪微享亚运专题页面看到,截止到11月27日中午12点,该页面已收纳了43,802,167条亚运微博,发布者包括331位亚运会运动员、8256位亚运志愿者以及442位亚运记者。
亚运盘点 网友最给力
在盘点亚运时,网友们仿照奥斯卡自发做了个亚运颁奖典礼。其中,最佳导演奖给了中国男篮主教练邓华德,最佳影片当然是女排夺金,最佳男主角当属实现大满贯的林丹,最佳女主角是网球女单冠军彭帅,最佳男配角是凭借13秒09实现亚运三连冠的刘翔,最佳女配角是中国香港队自行车选手黄蕴瑶,最佳新人是中国泳坛的90后孙杨,最佳外语片是韩国女射手金闰美带孕出征,最佳贡献奖当然是亚运会的工作人员。
关于亚运志愿者的昵称票选已经在11月25日凌晨结束,“绿羊羊”以1691票的优势成为最受网民欢迎的亚运志愿者昵称。期间,网民投票非常踊跃,短短5天时间已经有47833人参与其中。广州本土的一位网友BEN认为,“绿羊羊”代表“绿洋洋”、“绿扬扬”,环保、好听又有朝气。其实,网友对于志愿者的理解更为深刻。就身着“行云流水”的礼仪小姐而言她们不仅是亚运会的一道美丽风景,同时也让网友感受到她们的敬业精神。在开幕式上,因为礼仪小姐吴怡站在致辞官员身后,始终保持笑容,所以被镜头全程记录,网友称之为“微笑姐”。虽然,那是个美丽的意外。但是吴怡和她的姐妹们用真诚、亲切的微笑,展现了中国女性的精神风貌。在闭幕式上,“微笑姐”吴怡作为志愿者代表,再次登上了颁奖的舞台。此外,网友们还记住了苏婉君:在11月16日的女子25米手枪速射团体比赛颁奖仪式上,她托着装满奖牌的盘子,累得发抖,幸被获得冠军的哈萨克斯坦选手拜布希诺娃看见,这位59岁已经做奶奶的大妈级选手心疼地为这名礼仪小姐拭着汗水,这一举动让苏婉君泪如泉涌,网友称之为“流泪姐”。网友们还记住了何俊葳:在11月18日的女子龙舟1000米竞技的比赛颁奖时,她因为天气炎热加上低血糖,体力不支,先是单膝跪地,奖牌撒了一地,然后瘫软在地。这一幕,让获奖运动员都有点吃惊,有运动员跳下领奖台来帮助志愿者一起扶起了这位晕倒姐。为了能让颁奖仪式继续进行,最终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她凭借自己的意志勉强站立起来离开了颁奖现场,网友称之为“晕倒姐”。
>> “亚运知多少”网络大赛互动答题页面。
亚运会不仅让网友记住了冠军,也同样记住了这些竭尽全力的志愿者。这些普通志愿者的走红,没有网络水军的刻意炒作,体现了网友们对亚运工作人员认真负责工作态度的尊重与肯定。
亚运会期间,4亿网民的力量和热情,把互动活动的效果发挥到最大化,形成了亚运热潮。亚运会,是一场网络媒介事件,它吊足了媒体、公众、网友的胃口,悬念迭起,精彩纷呈,它把现场感、历史性融会贯通,充分释放了赞助商的能量和观众的激情,更为重要的是,它再度宣告了“竞争——获胜——加冕”三部曲的仪式感。围观亚运,写满这16天的兴奋与激动。它是2010年的冬日之光,既展现了20年后中国举办盛会的实力,也彰显了中国网民的新兴力量。此外,我们不要忘了“一骑绝尘引发的思考”,为了更好地发展中国体育事业,网络当仁不让,成为汇集民意、分享民智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