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生活调为“微博”状态

2010-03-24谭涛

互联网天地 2010年12期
关键词:发布者微博心情

文 谭涛

>> 公众在微博发表见解是现实民意在网络上的延伸,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具有积极的意义。

怎么知道今天上班路上同事们都在做些什么?怎么知道刘翔拿到亚运三连冠那刻最真实的感受?怎么在第一时间了解到上海大火的细节?怎么知道几大视频网站最新的上市消息?当微博让我们慢慢习惯在一个新的地方以一种新的方式了解名人动态、分享生活感悟、传播新闻信息时,我们熟悉的网络生活也在悄悄改变。

“晒”生活 微博化生活新心态

“今天心情不错,因为她终于肯答应一起去吃饭了。”“老板简直是变态,非要下班了才通知开会,难道上班时间就不能开会吗?”“现在桥上堵车厉害,不知道有多少兄弟姐妹们也堵在路上了呢?”在微博中,常能看到如上的内容,发布者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点滴以及当时的心情用微博记录,与人分享,这已经成为很多上网朋友的新习惯。

之所以选择微博而不是别的方式记录生活,是因为微博具有其他方式不具有的特点。微博的140字短篇化,可以简单扼要地描述事件和心情;微博的及时更新,能真实记录瞬间的心态;发布微博可以通过电脑和手机,这在及时性的基础上提供了方便性;微博图文并茂的内容组成形式,提供了全面的展现手段;最后,微博以人为中心的传播方式,则让发布者的动态能第一时间传播给关注自己的人,而这些关注自己的朋友的回馈,则让发布者深切地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性。

网友“峥峥洁尼”感冒发烧了,从一开始感冒的状态和心情:“携37度5的炙热n久以来第一次十一点睡觉。会被某人说神经病了,祝明早康复吧,谢谢!”到去看病的环境:“通过预检了,但医院人实在太多了,整个门诊大厅都是输液的人。”到最后终于病愈,整个过程在微博上发了6条,认识不认识的同事们朋友们纷纷安慰的安慰,玩笑的玩笑,一个简单的感冒,演变成了一场朋友间的关心和互动,毫无疑问,这里传递着其他方式所不具有的温暖。

上海世博很多朋友并没有去现场,不要紧,总有朋友去了,而且还有人用手机发送微博的方式全程记录了自己的世博行程和感受,跟随朋友的微博,你一样可以感受到世博的精彩,以及很多在传统媒体报道下看不见的细微之处。

也可能你就是心情不好,在现实中,我们无法及时地正常地发泄不良情绪。微博提供了发泄情绪最好的场所,几十个字,一阵发泄,很快这条内容就沉下去了,不会有太多痕迹,不会造成太大影响,而且,别人也不见得知道你是谁,你在说谁,不要紧,关键是你自己的心情整理好了。

一种方式可以高调地晒自己的生活,或者低调的发泄自己的情绪,这正好满足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晒或者发泄的困境。尤其是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生活空间越来越小的今天,每个人周围似乎都有很多的朋友,但是每个人似乎又越来越孤独,生活压力、工作竞争等,都让每个人事实上越来越孤僻起来。然而,人始终是社会化的动物,交流是每个人的基本社会需求,换句话说,每个人心里都有晒的欲望,都想让自己成为目光的中心,这种欲望或强或弱,而微博,就像是你自己的生活直播,满足了这种欲望。DCCI中国互联网微博与社区调查研究报告显示,64.9%的女性用户、48.3%的男性用户喜欢用微博记录自己的心情,而这些心情正随着你的粉丝或者听众向全世界传播出去。

碎资讯 个人化媒体新时代

传统媒体时代,我们每个人都是读者,聚集在少数的媒体周围,这些媒体用自己的方式收集筛选着资讯,然后呈献给所有的读者一样的内容,读者只能被动接受。但在微博时代,每个普通人既是读者又是媒体,每天我们可以了解到自己所关注的信息,同时可以将自己的情况传递给关注我们的人。

用玉树、舟曲的灾害和汶川地震相比较,就可以看出微博的力量。汶川地震的时候,国内关于地震的信息都出自于传统媒体,我们每天守候在电视旁,关注着同胞的命运。但在玉树地震和以及舟曲遭受泥石流的时候,微博成了我们最早了解当地真实情况的工具。2010年众多新闻事件的背后,都有微博强大的推动能力,如上海大火、跨省拘捕、强拆等等,微博越来越成为一种真实的原生态新闻的最快诞生地和真实民意的表达场所。调查显示,87.3%的人会上微博了解大家对公共事件或突发事件的看法并发表意见;62.5%的人参与过微博上发起的寻人、祈福等公益行动。

对于喜欢晒的一群人而言,自己满足了自己的晒的需求,而关注者们却不见得喜欢一直被别人的芝麻小事充斥自己的微博,因此使用微博者有一个规律,从“毫不犹豫的收听”到“有选择的收听”再到“慢慢的删减关注者”的过程。碎片化资讯带来的垃圾信息和无效信息干扰,也给大家带来不少烦恼。

>> 各地纷纷开设的“公安微博”中的警民互动充分体现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宗旨。

微博生活 谨慎而乐观的前行

在微博异常火爆的背景下,一些隐忧慢慢露头。由于每个人都能在微博上成为信息的创造者,因此微博上信息的真实性广受质疑。调查显示,56.5%的人觉得微博上的信息“基本可信”,23.2%的人“不确定”,20.3%的人觉得“不太可信”。69.1%的人表示对于微博传播的信息,一定要加以甄别。这并不是忧虑而已,中秋节前北京那场交通大堵塞中,一张名为“北京大堵车”的图片曾在新浪微博被多次转帖。一天后,台湾乐评人马世芳发微博指出,这张照片是根据10年前摄于洛杉矶的照片PS而来的,并贴上原图对比。这一来,网友才发现,这确实是一个假信息。

微博是草根媒体,所以,微博只能作为传统媒体的补充,注定不能成为网络生活的全部,也不能成为媒体世界的全部。其实和网络生活一样,网络也不能成为我们生活的全部和惟一的信息来源,构造一个全面的生活网络和一个立体的信息来源,才是我们能真实客观全面了解世界的明智之选。

但不管如何,微博已经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而且还将继续深远地影响下去。

猜你喜欢

发布者微博心情
新加坡新法规引争议
带隐私保护的群智感知任务分配机制
软件众包任务发布优先级计算方法
事实与流言的博弈
天天有个好心情
重大突发事件中微博之力不微
基于社会网络的微博精准营销策略研究
心情
神回复
Luminate—“给图片用的AdSense”获1070万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