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未来,我们这样搞农业—— 聚焦“信息化与现代农业博览会”

2010-03-24王晓玮

互联网天地 2010年12期
关键词:农技黄瓜现代农业

文 王晓玮

>> 由农业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举办的“2010信息化与现代农业博览会”在北京召开。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部署,全面展示当前我国涉农信息技术发展成就,宣传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水平,加快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切实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0年11月20~22日在北京共同举办了“2010信息化与现代农业博览会”,就3G技术、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等高新信息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进行了展示与探索。

农业的过去与将来

你能否想象,通过全球卫星定位导航系统可以实现拖拉机自动定位、自动驾驶;你能否想象,通过光谱分析技术,黄瓜采摘机器人能够自动辨识成熟的果实,实现自动采摘;你能否想象,在北京我们利用物联网技术,通过采集柑橘的果实大小、叶面温湿度等信息,就能实现远程灌溉控制;你能否想象,有了3G上网本,农技推广人员在田间地头就可以直接上网搜索农民们所提出的问题,现场给他们解答等等。

曾经,一提起农业,人们就会联想到“面朝黄土背朝天”,那种“只能种地,靠天吃饭”的传统生产方式效率低下,把农民牢牢束缚在土地上。如今,信息化正在彻底改变着传统农业的面貌,农业生产变得安全、高效,农民也正在变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在信息化与现代农业博览会现场,在一个个生动的演示和案例中,我们能够真切地感受到现代农业跳动的脉搏,感受到信息化为之注入的生命力。

>> 中国气象局展示的“天机一号”机器人。

展台风云唱响未来农业

在中国气象局的展位前,负责迎宾的是一位可爱的机器人。这位机器人的名字叫“天机一号”,是由中国科学院研发的高科技语音互动气象服务机器人。不要小看它,它刚参加完上海世博会归来,在世界气象馆里为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服务了半年,受到了全世界参观者的喜爱。它的身体通过无线网络与中国气象局的气象数据库相连,可以实时交换中国气象局的气象数据。它具有语音互动、屏幕显示、面部表情等功能,参观者通过话筒向它提问,根据提问机器人可以播报全国各地的天气实况和未来三天的天气预报,以及简单的农业气象科普知识,而且它还可以根据不同天气表现出不同的面部表情,非常招人喜欢。

>> “黄瓜采摘机器人”正在演示采摘黄瓜。

在农业机械化区,一架“黄瓜采摘机器人”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眼球。这台机器人体积不大,高约1.5米,但是本领却很强——它有一个智能感应采摘手,通过内部的感应电子眼,能够在80厘米到160厘米高度内感知到成熟的黄瓜位置,并且准确地伸出采摘臂进行采摘。只见采摘臂末端的柔性机械手根据黄瓜表皮硬度自动抱紧黄瓜,抱紧后由切刀切断果梗,然后慢慢送进机器人后面自带的果筐内,这样一个采摘周期就全部结束了。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博士李伟介绍说:“这台机器属于国家‘863’项目,从2007年开始构思研制,到目前为止机器人的研制已基本完善。这在国际上也是第一台,这种机器人已经在很多温室中进行示范,如果我们的温室中能够推广这种技术,就能够每天节省黄瓜采收人力成本100元左右。”

在农业科学院展区,基于3G的基层农技推广卫星信息化服务平台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平台上展示了大量实用的生产与经营信息和多种农业专家系统,可以帮助农技推广人员随时随地解决农民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江苏省兴化市戴南镇农技推广站站长肖月华说:“之前,农民遇到问题,光靠着一张嘴和两条腿,疲于奔波,现在通过上网本在田头或者农民自己家里就能看出是什么病什么虫,采取什么样的相应措施。要是遇上了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还可以随时与其他农技人员或科研院所专家进行视频交流,变以往的单兵作战为网络条件下的集团作战,农技指导大大便利了,也更加及时了。”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展区展示的信息化现代农业成果。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展区,膜下滴灌自动化控制系统、精量播种系统、实时监控自动采棉系统等形成一个现代精准高效农业的集群,让参观的人们感到科技和信息化的巨大力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副局长杨培生指着自动采棉系统介绍说,通过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能够准确掌握每一台采棉机的运行路径、同时能够精准计算每台机器的油耗,每一台采棉机相当于600个人工,使用人工采棉每公斤成本2元5角,而采棉机采棉每公斤成本仅为5角,可以大大节本增效。在节水设备前,他介绍说,通过电脑控制开关,可以控制供水脉冲电磁阀,从而精确控制滴灌水量和时间。目前,这种以膜下滴灌为标志的高新节水技术在兵团推广面积达到1000万亩,占总播面积的62%,机采棉推广应用已累计达到900万亩,农业机耕、机播、机整和粮油作物机收水平达到100%。

>> 黑龙江展台的智慧农业大棚远程监控信息系统。

将大棚农作物生产过程中,最关键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含量、土壤温度、光照、土壤含水率的信息实时采集,利用移动通信公司M2M运营支撑平台和GPRS/GPS网络传输,利用短信息、Web、WAP等手段,让从事农业生产的种植户实时掌握这些信息,这些以前想都不敢想的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如今却是一个密不可分的完整系统,农业生产者和通信运营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了利益的共同体,共同分享现代农业的成果。北大荒展区项目负责人金宝石讲,这套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农业大棚远程监控信息系统”是集智能化、实用化为一体的远程监控信息系统,是一种全新的科学监控技术服务模式。该系统是以植物生长环境信息为手段,以传感器为基础、计算机智能化决策为核心、以移动通信为载体,以农民的实际应用为终端的系列综合技术服务网络体系。“系统服务跳出了传统的农技推广模式,实现了直接的现场诊断、信息查询和智能决策,为农民提供‘数字化’的生产技术服务,使复杂的高新技术平民化,具有服务手段和服务方式灵活快捷、传统农技服务无可比拟的优势和特色。”金宝石说。智慧农业大棚远程监控信息系统的推广应用对增强农业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今,信息化对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作用日益凸显。我们现在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融合已经势在必行,”农业部总经济师张玉香指出:“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尤其是以3G、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成熟应用,为改造传统农业、建设新农村、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了现代生产要素和管理技术,北京安装卫星电视,将进一步拓展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空间。同时我国农业信息基础研发水平稳步上升,在低成本信息终端应用、先进农业技术和智能决策技术等方面积累了一大批国际领先的科研成果,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等领域又成功应用,具备了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技术基础。”

从数字化发展到网络化,从网络化到智能化,信息化与现代农业博览会上展示的一系列新技术不仅让我们耳目一新,也让我们为之振奋,因为它让我们看到数字化、智能化、精准化农业的未来。

>> 北大荒插上信息腾飞的翅膀,飞机行化作业展示。

猜你喜欢

农技黄瓜现代农业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新形势下开展农技推广工作的思考
清新脆嫩的黄瓜
现代农业
黄瓜留瓜要注意两点
“秋冬种及冬季农业开发农技行动”启动实施
我喜欢黄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