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论台版文献的联合编目

2010-03-23王维纳国家图书馆中文采访编目部台港澳图书组北京100081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0年7期
关键词:编目书目著录

●王维纳(国家图书馆 中文采访编目部台港澳图书组,北京 100081)

1 大陆台版文献编目的现状

台版文献作为特色馆藏颇受各馆与社会的关注。大陆台版文献的编目工作是以《中国文献编目规则》(以下简称为《规则》)为编目原则与标准的,而《规则》是针对大陆中文图书而编制的,台版文献在编目细节上与大陆中文图书不同,有其特殊性。在大陆整个文献编目系统中,台版文献尚属非常规性类型文献,《规则》中所列的13种类型文献中不包括台版文献。尽管《规则》首先确定了适用范围为中国文献,应该包括台版的中文文献,但在实际的编目工作中,《规则》对台版文献中的不确定信息考虑不足,使得编目员在著录的过程中遇到一些细节问题时,却无从寻找理论依据。例如:① 著录信息缺失,在台版文献中,有相当一部分图书没有题名页或版权页;②在编文献中提供的信息源位置往往与《规则》中规定的出入较大;③ ISBN与之相对应的出版社为异地出版社,这在大陆中文图书中是不会出现的问题,但在台版文献中却屡见不鲜,给台版文献的编目工作带来极大的困扰。

由于台版文献出版形式与编目信息的不确定,台版文献的编目又没有一个统一的细则,各馆编目基本自成体系,书目数据质量不高。目前,大陆台版文献还没有实现联合编目,处于编目界领军地位的国家图书馆一直在对台版文献的编目工作进行探索,希望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为大陆台版文献的编目工作提供经验与标准。

2 台版文献的联合编目大势所趋

大陆联合编目虽然起步较晚,但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取得了很大成绩。以公共图书馆为主的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简称:联编中心)和以高校为主的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中心(简称:CALIS) 在国内已形成两足鼎立之局面。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于1997年10月份正式成立,宗旨就是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和管理图书馆联机联合编目工作。目前该中心已拥有用户达1000余家,成员馆600多家,13家分中心,包括台港图书书目数据库在内的20多个数据库,数据量达600余万条。联编中心依靠国家图书馆的丰富资源、雄厚的编目技术力量,使得编目整体水平高,具有权威性,在全国范围内起主导作用。高校图书馆联盟的CALIS,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的两大服务中心之一,秉承“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知、共享,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中国高等教育服务”的宗旨,致力于CALIS联合目录数据库的建设,并提供相关服务。CALIS始建于1997年,数据约160余万条记录,馆藏信息达600余万条。CALIS联机合作编目中心目前有成员馆470余家,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数据建设队伍,且随着队伍的壮大和用户发展委员会的组建,联机合作编目中心将进一步强化管理,规范运作,更快、更好地为广大用户提供优质服务。

联合编目与规范控制是编目工作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的必然结果,也是编目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实现文献信息著录规范化与标准化的重要措施,也是确保书目数据质量、检索效率、完善数据库功能的重要保证。目前国际上编目界对规范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我国两岸三地中文图书的规范工作也搞得生机勃勃,但大陆的台版文献的编目规范工作却显得相当被动,尚未纳入联合编目的程序内,成为中文编目系统的边缘地带。台版文献是国家图书馆的特色馆藏,在其编目问题上也应与联合编目相衔接,这样才会对世界的信息资源的共享有更大的贡献。

“全国书目资讯网路”(NBINet)系统是台湾地区图书馆专用的书目性网络,也是台湾目前唯一合作编目机制。该系统从1991年起用至2007年已有77家成员馆,620万条数据,其中中文书目360万条,西文190万条,其他语种70万条,以图书为大宗。此外,还包括连续性出版物、多媒体、电子资源以及网络资源等各种资料类型。台湾较早于大陆使用机读格式的合作编目,1977年首先以人工形式联合编制卡片目录,1980年台版的机读格式诞生,随即筹备机读格式的合作编目工作,1987年15所国立大学及学院图书馆签订合作编目协议,1991年完成系统连线,正式启用NBINet线上合作编目系统,形成“一馆编目,多馆分享”的合作编目局面。

3 台版文献联合编目的必要性

联合编目发展到今天已经是一种非常成熟的编目形式,且成为信息编目工作的主流,基本实现书目资源的共建共享,而大陆台版文献的书目数据在全国的书目数据中还仅限于数据库的状态,这与当今的编目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通过网络,编目工作可以不受地域、时空的限制就可了解远程图书馆书目资源的整合情况。联合编目的这一理念,对目前台版文献的数据库各自独立的现状是一个冲击,如果我们不想被时代所淘汰,就要用科学发展观的态度,与时俱进。

台版文献由于出版形式的开放,致使著录信息往往有不确定性,为将这种不确定因素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确保标目在数据库中的唯一性和一致性,实现联合编目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途径。笔者认为,通过联合编目对台版文献的编目工作可产生积极影响:① 联合编目可以减少重复性编目,减少编目工作流程,最大限度地提高编目效率,降低编目成本,使新书以最快的速度进入流通环节,时效性大大提高。② 可以提高书目数据的整体质量,促进台版文献书目数据的标准化、规范化的进程。联机编目在一定程度上可约束各成员馆在规定的范围内统一编目规则,客观、准确地描述在编文献的外部特征,规范著录内容,提高数据的标准化和规范化。③ 为资源共享创造条件。通过网络技术可对书目信息进行实时在线的检索与利用,“一次输入,多次使用”、“一人录入,多家利用”。④ 联合编目使其书目数据上传或下载,供成员馆进行交换与交流,使其书目信息更加公开透明,更有利于交流馆藏信息,合理配置馆藏资源,最终实现编目工作的最高境界——资源共享。

4 数据的规范化与标准化是台版文献联合编目的基本保证

为使读者或用户有可能像使用本地资源一样使用异地的文献资源,数据的标准化是十分重要的。书目数据的标准化包括:文献著录(机读格式)、文献标引(分类标引和主题标引)、名称的规范控制等方面。笔者认为具体的规范应该包括:① 在编文献外部特征的描述所必须包括的要素;② 在编文献组织的各种方法;③ 用于分隔各要素之间的标点符号的使用。以出版年(2000年)的著录为例,台版文献中的出版年信息有2000,89,民89,民国89,民国八十九年,中华民国民国八十九年等6种之多,2005年之前无论在编文献中的出版年信息以何种形式出现,一律直接换算成公元年(2000),将其著录于215字段的@d子字段中。这不仅忽略了客观著录的原则,也使得在使用ALEPH系统以后,很多不规范的问题就凸现出来。作为权宜之计,国图将非公元纪年著录于“()”内,以表示客观著录(在编文献提供的出版年信息),公元年著录于“[]”内,以示编目员提供的信息,即215@d[2000](中华民国八十九年)。但无论以上何种著录方式,都既谈不上客观著录,也更谈不上标准化。其实,在这个问题上,台版文献与古籍文献有相类似的地方,如:210@d清同治7年[1868]。鉴于古籍文献都能按《规则》著录,台版文献也应能从编目全局考虑,对于能够在《规则》中找到理论依据的则依《规则》进行著录,而不应因有其特殊性就独立于整个中文系统,毕竟台版文献同属中文文献。

5 对台版文献的联合编目的几点建议

(1)首先要转变观念,统一认识,贯彻科学发展观,整体规划,推动台版文献的联合编目进程。借鉴联编中心的成功经验,做好台版文献联合编目的前期准备工作。

(2)各成员馆要统一标准,严格遵循《中国文献著录规则》《中国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国分类主题词表》等标准。

(3)规范6字段的标引。由于编目人员对文献内容的分析认识存在着差异,主题标识也会是多种多样,即使同一编目人员对同一文献在不同的时间也会标引的不一致。文献标引的准确性、专指性和一致性,直接影响到读者、用户的检索质量,因此,我们要采取积极的态度,着眼于标引的规范控制,客观分析文献内容,准确归类,把标引的不一致性控制在最低限度,提高标引质量。

(4)对于台版文献中的著录信息不确定等诸如此类问题,在《规则》中又找不到理论依据时,应本着客观著录为基本原则,并通过相对应的注释字段来说明。

联合编目是未来编目工作的发展方向,也是编目资源共建共享的一种体现。因此,大陆的台版文献编目工作应顺应业界、学界的发展变化,抓紧对台版文献联合编目工作的实施。

[1]秦静.利用套录数据编目的利弊分析[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9(3):52-52.

[2]顾力仁.重新整装,将再出发——本馆书目资讯中心营运发展研究[J].国家图书馆馆讯,2007(2):1-4.

猜你喜欢

编目书目著录
常用参考文献著录要求
常用参考文献著录要求
推荐书目《初春之城》
常用参考文献著录要求
国家图书馆藏四种古籍编目志疑
粤剧编目整理之回顾与展望
CALIS联机合作编目中的授权影印书规范著录
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在藏文图书编目中的比较研究——以ILASII和GDLIS为例
本刊参考文献著录要求
本刊邮购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