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高校教育改革

2010-03-23唐睿明王棣华

统计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教育教学学生

唐睿明,王棣华

(东北财经大学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辽宁 大连 116025)

浅议高校教育改革

唐睿明,王棣华

(东北财经大学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辽宁 大连 116025)

从剖析目前我国高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入手,通过反复论证,并借鉴西方先进国家成功的教学经验,试图找到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方向,从而为我国高校建设高质量的教学体系,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提供参考意见。

高校教育改革; 创新型人才; 素质教育

Abstract:In the new economic environment,the existing shortcomings of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more and more fully exposed,so that it seems most urgent than ever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promote educational reform.In this paper,the authors try to find the direction for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reform,beginning with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problems,through repeated demonstration and learning from advanced successful teaching experience of Western countries.The paper provides reference for Chinese universities to build high-quality system and cultivate compound and innovative people.

Key Words:college teaching reform;innovation talents;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一、目前我国高校教育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从教育理念上看,与真正的素质教育要求还相差甚远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着学科领域的进一步延伸和综合学科、交叉学科等新学科的不断产生。与此相适应,高等教育各学科间理论、思想、方法的相互借鉴与迁移也日益加强,学科发展的综合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学科间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相互交融,必然引起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等方面的重大变革。这一切都迫切要求各高校尽快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培养适合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然而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从学校来看,一方面,由于传统的教育观念导致部分高校过分强调教育的功利性,使大学本科教育日益向专门化发展,职业性、专业性特点太强,学科设置也纷纷根据近期市场需求而调整;另一方面,部分高校的研究生教育以及理论研究工作缺乏实践经验的佐证与支持,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理论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从学生来看,一方面,中学阶段文理分科,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导致大学生综合素质相对贫乏,加之大学中普遍存在功利性的“职业至上论”,使得学生们往往以其在就业市场所能创造的价格来确定大学各学科的重要性,对自己专业以外的知识与教育缺乏兴趣,对那些与“功利”、“实用”无直接关系的人文教育更是不屑一顾。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欠缺,使得一部分大学生虽然具备了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却缺乏基本的道德修养和心理素质。近年来不断出现的大学生出走、自杀乃至犯罪现象已经给我们的高校教育敲响了警钟,片面的专业教育、应试教育,只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必将给中国的高校教育带来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学生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依然没有得到真正改善。通过高考这一应试教育选拔出来的人才本来就已经存在创造性和实践能力不足的弱点,而很多高校在大学教育阶段仍然沿用死板的课堂讲授式教学以及以考试成绩为主要标准的评定方式,从而进一步地制约了考生创造力的发挥和实践能力的增强,使得高分低能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

恩格斯曾这样赞叹欧洲的文艺复兴时代:“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那时,差不多没有一个著名人物不曾做过长途的旅行,不会说四五种语言,不在几个专业上放射出光芒。”这些巨人之所以能促进社会进步,绝不仅仅因为他们知识渊博,而且还因为他们人格健全,视野远大,有博大的胸襟,还有“使他们成为完人的那种性格上的完整和坚强”[1]。新的时代背景呼唤着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充分发展、和谐结合的综合型高素质人才,而要完成这个任务,高等教育责无旁贷,实施素质教育是其必然的选择。尽管不少高校已经意识到了素质教育改革的紧迫性并为此付出了不少努力,但很显然,目前的高校教育理念还没有真正改变,道路依然遥远。

(二)区域化、“闭门造车”现象依然严重,院校间学术交流不够充分

观察西方发达国家的高校教育,我们不难发现,在全球一体化潮流的影响下,发达国家优秀高等院校的学术氛围都十分活跃,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人才在各个院校之间可以顺畅流动,而且高校之间的学术交流活动和学者间的互访也非常频繁,这就为学术思想的交流创造了条件。不同流派、不同观点相互碰撞,进而相互融合,不断推动学术思想的快速进步,而学术思想的进步又从整体上推动着高校教育质量的提高,为高校学生提高学术修养、开阔眼界、活跃思想、增强创造力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良好的氛围,从而为人才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然而环顾国内,能够真正做到学术思想活跃、学术交流频繁的高等院校并不多见。很多院校还是仅仅满足于立足一方或者某个特长领域,很少借鉴其他院校的先进思想,不重视院校间的学术交流。在人才引进上也做得远远不够,不少院校的教师队伍主要来自于本校培养的学生,近亲繁殖现象十分严重。这种“闭门造车”的现象严重制约了高校学术思想的进步,不利于其发现自身不足及持续改进,更不利于综合性人才的培养,阻碍了我国高校追赶世界经济文化发展潮流的步伐。

(三)现有的教学体制、方法还比较落后,难以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

首先,传统的学年制使教学丧失了灵活性。学年制以学年为单位衡量学生学业的完成情况,以学生完成规定学年的学习并考试及格作为毕业标准。这种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适应过去中国高校教学的需求,但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其弊端越来越充分地显现出来。(1)教学计划缺乏伸缩性。教学计划一经制定便难以更改,学生必须完成固定时间的学习才可以毕业,而不能通过自己的加倍努力提前毕业,也很难中断一段时间而延后毕业,不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安排受教育时间,提高学习效率。(2)学习内容不具有可选择性。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已经将专业确定,在高校学习阶段,除非换专业,否则就只能按照学校为本专业设置的课程进行学习。学生不能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和专业,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不利于实现因材施教。而且,某些课程结构不合理,教学内容陈旧,不能反映时代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科学技术的发展。(3)课程考察方式比较单一和死板。主要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评定课程学习的标志,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真实能力。

其次,陈旧的讲授式教学方式不能真正体现高校教师的作用,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无法培育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高校教学不同于中小学教育,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具备了足够的自学能力。因此,高校教师的角色也应该有别于以传授基本知识为主要职责的中小学教师。笔者认为,在高校教育阶段,一位称职的教师至少应该具备以下能力之一:一是能够将现有的知识成果总结归纳,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讲授给学生,节省学生学习基础性知识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提高学生掌握基本技能的效率;二是能够通过互动式的交流,启发学生的创造型思维,教会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三是能够潜心钻研学术,为国家的学术理论进步做出实质性贡献,从而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和更高的层面上推动高校教育的发展。然而,目前的高校中可以做到第二点或第三点的教师屈指可数,甚至很多教师连第一点要求都很难做到。不少老师都是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把自己掌握的有关知识以定论的形式直接输出给学生,甚至连一些必要的归纳总结都没有,而这些工作完全可以靠学生的独立自学来完成,浪费了大量时间,造成了教学的低效率。

再次,落后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已无法适应信息时代的教学要求。传统教学靠的是讲台、讲稿、黑板、粉笔,教师在黑板上进行冗长的公式推导、枯燥的板书和各种图表描绘等,占用了大量时间,但所传播的知识量和信息量却不大,教学效率低下。由于教学形式单调,常常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如今人们掌握的信息成倍增长。在这种环境下,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已不能完全适应现在的高校教育。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甚至是远程教育等方式已是势在必行。然而,国内的很多高校基于硬件设施的限制以及相关人才的匮乏等原因,还无法做到这一点。

最后,片面追求大而全的办学理念,以及超出现有承受能力的盲目扩招,使得很多高校的教学质量不进反退,这是最近几年伴随着高校扩招而出现的新问题。不少高校为提升知名度、综合实力而盲目扩招、扩建,从而产生了一系列的新问题。一方面,招生规模增长幅度已远大于教育投资和教育资源的增长速度。有资料显示,以生均计,2000年较1998年全国普通高校占地面积减少了22平方米,校舍面积减少了6平方米,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减少了2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投入减少了550元,图书占有量减少了33册。实验材料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有的高校甚至无法开设实验课,不少实验课成了演示课[2]。图书馆、自习室等教学资源的相对匮乏,使学生的学习条件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另一方面,即使是有些学校的硬件设施可以达标,但是学校的管理人才、师资队伍等软件却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补充,再加上扩招导致生源质量相对下降,教学质量的整体下滑也就不可避免了。

二、解决目前高校教育问题的主要思路

针对目前高校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认为,应当从三个方面着手寻找教育改革的出路。

首先,应当从根本上改变以往的应试教育模式,真正建立起适合时代发展的素质教育模式。现代化社会的关键是人的现代化,是人的素质的现代化。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应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充分发展、和谐结合的人。培养造就这样的人才,“应试教育”不行,旨在获取功名的“功利教育”也不行,只有素质教育才能担当此任,因为只有素质教育才是面向21世纪的教育。

其次,应当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为我所用。毫无疑问,在应对知识经济挑战、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欧美发达国家走在了我们的前面,他们的很多教学理念和方法已经相当成熟,如学分制、启发式教学、通识教育等,都极大地推动了创造型、综合型人才的培养。在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下,我们和这些发达国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距正逐渐缩小,西方国家的成熟经验也应该为我们所借鉴。

最后,应当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发掘中国传统教育中的固有优势,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高校教育改革之路。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不乏高等教育方面的宝贵经验,它们在现实条件下依然是我们高校教育不可忽视的财富。而且,中国特殊的政治文化背景和经济条件也决定了我们不能完全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模式,而是应该贯彻“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将中西方先进理论和方法融会贯通,共同服务于我国现代高校教育改革。

三、具体的改革措施建议

(一)加强高校间的学术交流与沟通,推动教育向国际化方向发展

长远来看,高校教育要想不断进步,活跃的学术思想是必不可少的。要改变我国学术界的现状,各个高校必须摒弃以往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虚心向外界学习,加强高校之间的学术交流,为思想技术的进步创造良好的氛围。同时,各高校还应该放眼全球,把教育的国际化作为改革的一项长远目标。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的对外开放不仅表现在经济、贸易方面,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包括文化、教育在内的整个思想观念的开放上。在这样的宏观形势下,与其坐等外国教育界携带雄厚资金在国内投资建校,争夺生源、师资,不如尽快转变思路,借鉴国外大学的办学方法,提升办学层次,拓宽办学途径,充实竞争力量。一方面,要改革高等院校的人事架构,摆脱官本位的办学思想,增强对学校主体教师的重视。例如,在行政部门推行职员制,后勤从高校脱钩,提高教师主体的物质待遇,设立关键人群岗位津贴,这些措施都是向国际化迈进的重要举措。另一方面,还应该在课程设置上进行综合调整。围绕大学课程如何设置这一问题,我国与国外的许多大学相比较,差异很大。国外许多高校之所以能吸引世界各国的优秀学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能及时把握时代的脉搏,面向社会,调整方向。我们应该合理借鉴国外课程设置的长处,重视那些确实能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人际沟通能力与实务操作能力的课程,使中国的高等教育课程尽快与国际接轨。

(二)改革教学管理与运行体制,全面实行真正的学分制

学分制是一种以学分为计量单位衡量学生学业完成状况的教学管理制度,具有教学计划的伸缩性、学习内容的选择性和课程考察的变通性等优点。西方各国高校普遍实行学分制。为培养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我国高校也应在进一步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同时,实行完全的学分制。在学分制的弹性学制、主辅修制、选课制、课型制等机制的框架内,建立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管理机制,促进学生由依赖性学习转向主动性学习。同时辅之以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方式的改变,贯彻文理渗透、理工结合的复合性原则以及自主学习的创新原则和个性化原则。

(三)改变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使教师由知识的输出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

在信息爆炸的新形势下,学校必须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为首要目标,除了一些共同的基础课外,学校应当允许教师教学内容个性化、教材多样化。鼓励教师探索各种有利于启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方法,从体制上强化学生读书、实践、实验、设计等自主学习环节,鼓励教师采用各种有利于检验学生基本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考试考核方法,使大学课堂和校园不仅是知识传授的场所,而且成为各种新观念、新想法、新思想萌生、涌动、交流和碰撞的园地。

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科技创新活动的导演者。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向学生传授现成的知识,不如让学生知道如何学习。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应当能够帮助学生在自学的道路上迅速前进,教会学生怎样面对大量的信息。教师应该更多的是一名向导和顾问,而不是机械传递知识的简单工具,要能够带领学生由被动学习的客体转为主体。教师更注重的是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重视学生使用信息与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而不是简单地给出一些结论、答案。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高校教师必须对本学科的前沿理论和与本专业相关的交叉学科的最新理论有足够的了解和掌握,并善于将最新的教育科研成果运用到教学当中,善于用最合适的方式方法使学生获取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

(四)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在当今的网络信息时代,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具有信息量大、内容新、传递快的特点,其博古通今、图文并茂、声影兼备、形式多样、内容活泼,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如此,现代多媒体技术还可以在教学中产生虚拟的效果。在虚拟课堂上,既能达到与真实课堂一样的效果,还可以使学生尝试到现实生活中无法体会的东西,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迅速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探索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为了提高教育效能,在教学手段上应有大的改进,要把计算机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来。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将逐渐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促使学习信息来源多样化、学习方法个别化。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将有更大的灵活性,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展现了更为广阔的前景。

(五)注重实际,走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化办学之路

实践证明,不顾自身实力而盲目扩招、扩建不仅会造成教学资源的不足和教学质量的下降,而且会使学校丧失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与其这样,倒不如奉行精品化战略,将有限的资源运用在最关键的学科领域,突出自身的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全力推进其发展,继而带动其他学科共同进步。

[1]吴炯圻.实施全面素质教育,深化高校教育改革[OL].厦门九三网.

[2]民进四川省委.高校教学质量问题的成因与对策建言[OL].中国网,2004-09-13.

[3]张艳.高校教学改革的关键——素质教育与教学过程的融合[J].辽宁教育研究,2004,(4).

[4]师 黎,常永英.借鉴北美高等教育经验,深化我国高校教学改革[J].郑州大学学报,2004,(5).

[5]李海宗,蔡中宏.论国内外高校教学改革成功的经验及启示[J].社科纵横,2003,(6).

[6]李淼焱,王秀芝,张 琪,陈 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地方高校教学改革[J].辽宁教育研究,2004,(5).

[7]施珍宜.关于高校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4).

[8]郑宇红,侯启海.高校教学改革与师生角色的变迁[J].教育科学,2005,(8).

[9]周叶中,胡甲刚.论创新人才培养与高校教学改革[J].武汉大学学报,2002,(3).

[责任编辑:李 莉]

Discussion of Universities'Educational Reforms

TANG Rui-ming,WANG Di-hua
(Institute of Interior Control and Risk Administration,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Economics,Dalian 116025,China)

G649.21

A

1008-7362(2010)01-0072-04

2009-12-07

唐睿明(1965-),女,辽宁大连人,东北财经大学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是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王棣华(1962-),男,江苏沭阳人,东北财经大学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教授,研究方向是财务管理。

猜你喜欢

教育教学学生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赶不走的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学生写话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