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地区2005年水功能区枯水期水质评价分析
2010-03-22胡艳娇郭增红
胡艳娇,黄 琦,郭增红
(大兴安岭水文局,黑龙江加格达奇165000)
1 自然概况
大兴安岭地区是国家的重点林区之一,位于祖国北部边陲,大兴安岭山脉的东北坡,东连绵延千里的小兴安岭,西邻呼伦贝尔大草原,南达肥沃、富庶的松嫩平原,北与俄罗斯联邦隔江相望,境内山峦叠嶂,林莽苍苍,总面积8.46万km2。区内山峦起伏,森林密布,植被良好,以山地和丘陵地貌为主,大兴安岭北段是本区的主体山脉,伊勒呼里山呈倒S型横贯大兴安岭地区的中部,将全区分为岭南、岭北两部分。大兴安岭位于高纬度的森林冻土带,属东亚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季酷寒干燥又漫长,素有高寒禁区之称,北陲漠河乡冬季最低气温可达-52℃,夏季短暂,温湿多雨,无霜期仅98 d左右,年平均气温-2℃ ~-5℃。本区河网发达,地表水资源丰富,以西-东走向的伊勒呼里山为分水岭,分布着嫩江和黑龙江两大水系。岭南伊勒呼里山为嫩江发源地,有甘河、多布库尔河、那都里河、南瓮河等河流;岭北为792 km长的黑龙江干流及其支流额木尔河、盘古河、西尔根气河、呼玛河、宽河等。全区有河流500余条,流域面积在1 000 km2以上的有28条,流域总面积82 975 km2。全区河流中有29条被划定41个功能区,2005年度对列入全国水功能区划的11条河流上的20个水功能区实施监测,通过评价分析,可以及时掌握各功能区的水质现状和达标情况,按照《水法》的要求实现对水功能水质目标的有效监督管理,履行《水法》赋予我们的重要职责,同时也是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水环境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对于安全水利、资源水利、生态水利和可持续水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重点对大兴安岭地区的地表水功能区2005年枯水期水质状况进行评价分析,并对污染成因进行了分析。
2 水功能区状况评价
评价项目:水功能区监测项目为流量、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COD、氨氮、挥发酚。饮用水源区增加硫酸盐、氯化物、硝酸盐、铁、锰。
评价标准:执行《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评价方法:采用单指标评价法确定地表水质类别。
2.1 枯水期水功能区现状水质评价
枯水期所监测的16个水功能区水质类别只有1个为Ⅳ类,其它介于Ⅰ~Ⅲ类,满足《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限值,详见表1。
表1 大兴安岭水功能区现状水质评价统计表(2005年枯水期)
2.2 枯水期水功能区达标情况分析
全区枯水期监测的16个水功能区,累计河长2097.0 km。水质达标按个数统计共12个,达标率80%,按河长统计共1 634.0 km,达标率78%,主要超标项目为高锰酸盐、化学需氧量、氨氮,详见表2。
表2 大兴安岭水功能区水质达标情况统计表(2005年枯水期)
3 水功能区全年水质评价结论
通过上述评价可以看出,大兴安岭地区地表水功能区的水质在枯水期现状水质及达标情况不错,只有个别不达标,主要原因是上游河段在封冻期连底冻断流,下游河段水量骤减,导致污染物入河减少。尽管枯水期水质状况不错,并不意味其它时段的水质会更好,实际上水质春季凌汛期及夏污期劣于枯水期,入河污染物增多,主要污染物为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等,属于有机污染,主要是由融雪、融冰和降雨径流而引起的非点源污染。
非点源污染物的来源广泛,有生物的腐殖质、农田的肥料、农药及人类活动制造的各种垃圾等。与点源污染不同,非点源污染治理更多需要依赖群众的直接参与。加强公众教育和相应的法规建设,利用媒体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政府在财政上给予一定的支持,调动居民对非点源污染防治的积极性及参与意识,控制农药肥料的大量使用及污水乱排现象。
[1]黑龙江省技术监督局.DB23/T740-2003.黑龙江省地表水功能区标准[S].哈尔滨: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S].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