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教学目标的确立与表述
2010-03-22潘泽生
■潘泽生
课时教学目标的确立与表述
■潘泽生
教学目标是教师在教学前所预设的学生学习的成果。在整个教育目标体系中,国家所制定的培养目标是最上位的,其次是课程目标,再依次是学科课程目标、阶段性教学目标(学段、学年、学期、单元)课时教学目标,所以,课时教学目标是教育目标体系中最小的目标单位,也是落实国家培养目标常态的操作性目标单位。能否科学、合理地确立课时教学目标,关系到教学效度的强弱,关系到教育质量的高低。在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是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而课时教学目标是影响教学效度最关键的因素。因此,我们开展有效教学的研究,必须高度重视研究如何科学地确立并规范地表述课时教学目标。
一、要充分认识课时教学目标的重要性
确立期望的学生学习成果,是有效教学的首要条件。能否确立有效的课时教学目标,取决于教师的专业化水准,即对课程的准确把握,对学情的充分了解,它是反映教师实施新课程能力的重要标志。当前,课堂教学中普通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凭借教学经验教学,目标意识淡薄,有较大的随意性。二是心中有目标,但大多以教学内容的知识要点来取代,目标不全面,在表述时,笼而统之,将上位目标当作课时目标。三是表述不规范,行为主体不是学生而是老师,不善于选择恰当的动词来表示学习结果,语言哆嗦、重复、交叉。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对课时教学目标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学习研究不够。因此,充分认识课时教学目标的意义和功能,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是不同的所指,前者是指教学结果的达成度,行为主体是学生。而教学目的所指是教师的教学期望,行为主体是教师。科学的教学目标具有以下主要的功能:其一是保证课程总体目标的完成。即课程的总体目标必须通过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达成才能得以实现。其二是有效地指导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是服从于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序的安排,形式、方法与策略的选择,都要最大限度地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才能有效。其三是对学生的导向与激励。学生学什么,学多少,学到什么程度,由目标来引领;学习的热情与信念,也要靠目标来激励。教师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学生自然也就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教学效度自然就高不起来。其四是为教学评价提供依据。课程教学质量的高低,靠什么来衡量检测?靠目标的达成度。目标不明确,达成度也就无法明确。
二、确定课时教学目标的基本原则
1.目标的全面性
新课程所确立的学科教学目标都具有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内涵各指什么,许多教师还含糊不清,下面分别给予解说:
知识与技能知识,是对事物属性与联系的认识结果。教科书所呈现的知识大致分为两类:一类属于“是什么”(自然的、社会的,宇宙的),另一类属于“为什么”(原理、定律、公式等)。技能,是指经练习形成的对完成某种任务所必须的活动方式,技能可为两类:一是操作性技能。如:读、写、听、计算、绘画、动作,操作、制作使用等。二是智力性技能。如感知、记忆、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推理、应用等,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所谓过程,是指学生从事认知与探索活动的经历。过去教学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认知与探索的过程,现在强调过程,主要是关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升学习的能力,即我们通常所认同的“学会学习”。过程目标表述举例:认识分数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尝试××结构的归纳和演绎过程。经历快速阅读的过程。经历××问题解题思路的分析和综合过程。所谓方法,是指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所运用的学习方式、方法,即学习策略。它与学习过程紧密相关,在操作上,与获取知识与技能是融合在一起的。方法目标表述举例:在……过程中,尝试自主观察,初步掌握观察的基本要求。在……过程中,运用(比较、类比等),解答问题……在讨论过程中,能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并抓住要点。经历探究学习的过程,了解探究问题的一般程序。
情感、态度、价值观所谓情感,是指人们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态度体验。人的情感状态一般表现为:情绪、热情、兴趣、动机、欲望、道德性体验(如敬佩、赞扬、羡慕等)、美的体验等。
目标表达举例:激发对……的兴趣;对……产生热情;激起对……欲望;敬佩或赞扬、羡慕……;在生活中,能激发或产生“自立”的欲望。所谓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和学习的责任,还包括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等。目标表述举例:认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领导核心地位”,进一步增强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感情。在交流中,能听取不同的意见(或对他人的指责、批评,能表现出宽容)。在小组讨论中,能主动、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意见。所谓价值观,是指对人与事物价值取向(意义)的认识,也包括学生对教学中问题的价值取向和看法。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的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与自然的统一,从而使学生从内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是非的问题上,能具有正确的价值判断。目标表达举例:认同……的程序(或)操作规则;赞成作者……的观点;领悟并学习……的精神;认同……的规律,并愿意遵循;重视环境保护,并愿意在实际生活中作出贡献。
值得提醒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三维目标的落实是融合在一起的。落实三维目标必须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载体),在学生学习与探究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运用科学的学习方式、方法,并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的教育。
2.目标的层次性
班级授课制的形式,决定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差异性普遍存在,而我们追求有效教学要能面向全体学生,能满足不同的学生具有差异性学习需求的教学活动。所以,教学目标应该有层次性,体现“因材施教”。当然,鉴于实际与可行性操作,层次不宜太多。一般来说,要预设两类教学目标:一是全体学生共同应达到的基本目标,二是部分学生所能达到的较高的目标。此外,部分学生较高的学习需求,可通过教学活动中生成性的课程资源予以满足,不一定全都在预设目标中表述。
目标举例:了解(或理解)……的基本意义;掌握(或熟练掌握)……的表达技巧;能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解答问题。
目标的层次性大多体现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至于“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不宜有大的差别。
3.目标的可测性
既然教学目标是为教学评价提供依据,那么,目标就要十分具体,且可供检测。目标不能仅停留在一般性的水平意义上,而且要有可供检测的学生学习成果的表述。例如:仅表述“理解……概念(和公式)”就不可测。何以见得学生是否理解呢?如果加上“能在具体情景中,解释××概念的意义”、“能运用××公式解答问题”,就具有可测性了。
三、课时教学目标的表述
课时教学目标规范的表述,有利于教学过程设计,有利于检查与交流,有利于教学的评价。教师在备课活动中,对教材的把握和选择,对学情的了解与分析,都应聚焦到教学目标的表述上来。没有经过教学目标聚焦的教学过程设计,往往是低效的。因此,能科学而规范地表述教学目标,应是教师教学的首要基本功。
(一)目标表述的基本要素
目标表述公式:行为主体(一般可省略)+行为条件(有些可省略)+表现程度(含水平性目标和学习成果目标)。下面分别略作解说。
行为条件:指表现学习成果所提供的情景、工具,或者设定特定的限制、范围。
使用手册或辅助手段。如:使用字典、计算器。提供信息或提示。如:在地球线上,能……在中国行政区域性划图中,能……时间的限制。如:在10分钟内,能……完成任务的情景。如:在课堂讨论中,能叙述……要点。
表现程度:①水平性教学目标。就是教学所预期的学习成果,陈述时要选择有概括性的能够表现水平的行为动词,以便为教学提供指导,不能过于具体,以免限制教学策略的选择。要从适度的概括角度陈述,既为教学提供了重心,也不会将教师束缚在某个特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材料上。如:学生应理解……概念/定理/定律/公式,在……情景中应用(原理)等。②具体的学习成果。多用可测性、可操作性的行为动词。一般的教学目标给教学确定了方向,都难以把握,也难以检测。因此每个水平性教学目标都必须通过一个具体学习成果的样本来定义,描述期望学生做出的最终表现。如:了解(或理解)××概念(公式、定理)等含义——水平性教学目标;识别××概念的定义——具体的学习成果;识别××符合特定描述的概念等。
(二)目标陈述的基本要求
1.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
2.表述的内容必须是教学活动的成果,而不是过程或手段。
3.水平性教学目标与具体学习结果目标有机结合。
4.行为动词必须是具体的,可观察的,可供检测的。
(三)目标表述的分类与行为动词
三维目标在行为动词的表述上可分为两类:一是结果性目标的表述,指知识与技能。二是体验性目标的表述,含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
1.结果性目标的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举例
类型 水平 水平含义 行为动词举例了解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背诵、辨认、回忆、选出、举例、例举、复述、描述、识别、再认知识理解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解释、说明、阐明、比较、分类、归纳、概述、概括、判断、区别、提供、把……转换、猜测、预测、估计、推断、检索、收集、整理应用在新的情景中使用概念,原则;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联系等应用、使用、质疑、辩护、设计、解决、撰写、检验、推广、总结、证明、评价模仿 独立完成操作;进行调整或改进,对所提供的对象,进行模拟修改等模拟、重复、再现、模仿、临摹、扩展、缩写技能独立操作独立完成操作,进行调整与改进;尝试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等完成、表现、制定、解决、拟定、安装、绘测、测量、尝试、试验迁移 在新的情境下运用已有技能理解同一技能,在不同情景中,可适用性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2.体验性目标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举例
水平 水平含义 行为动词举例经历(感受) 从事相关活动建立感情认识等经历、感受、参加、参与、尝试,寻找、讨论、交流,合作、分享、参观、访问、观察、考察、接触、体验、学习、探究反应(认同) 在经历基础上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作出相应的反应等遵守、拒绝、认可、认同、承认,接受、同意、反对、愿意、欣赏、称赞、喜欢、讨厌、感兴趣、关心、关注、重视、采用、采纳、支持、尊重、爱护、珍惜、蔑视、怀疑、抛弃、抵制、克服、拥护、帮助等领悟(内化) 具有稳定态度,一致行为和个性化的价值观念等形成、养成、具有、热爱、树立、建立、坚持、保持、确立、追求
3.可供模仿的表述具体教学成果目标的行为动词
学生能——(1)陈述——之间的关系;(2)区分——;(3)把——配对;(4)用自己的话来——;(5)将——翻译成——;(6)对——作出预言;(7)对——作出评价;(8)自愿回答;(9)使用——的语法形式;(10)以——计算;(11)注销图书馆出借的图书;(12)说出——名字;(13)列举出——的后果;(14)作图表示——的流程;(15)把——分类;(16)把原理应用于新的情境;(17)对——进行证明;(18)解——(对——求解);(19)阅读——;(20)辨认——;(21)用图表示——;(22)完成——;(23)构造中——;(24)画出——;(25)把——整理、排列;(26)对——进行解释;(27)对——提出问题(质疑);(28)参加——;(29)把——切断;(30)指出——;(31)排除——的(重点);(32)插入——于——;(33)调整——;(34)——正确发音;(35)以——为题演讲。
(作者为武昌区教育局顾问、武昌区中小学名师工作室的总指导)
责任编辑 廖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