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型高校图书馆组织的构建
2010-03-22邵征翌上海海洋大学图书馆上海201306
邵征翌 (上海海洋大学图书馆 上海 201306)
进入数字化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如许多用户已经能熟练地使用数据库而无需传统参考馆员的帮助,借还书工作逐步被自动借还书系统所取代,全文电子化的图书出版方式使得实体图书馆的空间需求与规划亟待改变,用户更倾向于在网络上直接获取信息,所有这些变化对高校图书馆原有的服务方式、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本文试图构建一个有目的的、开放的生态型高校图书馆组织来应对这些新的挑战。
1 生态型高校图书馆组织的界定及结构和功能
1.1 生态型高校图书馆组织的界定
生态型高校图书馆组织是高校和社会的基本单位,它具有明确的组织目标和精心设计的组织结构,能够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自身的目标与结构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1.2 生态型高校图书馆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由于组织之于社会就像细胞之于生物体一样,因此我们将生态型高校图书馆组织比作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以此来形象地描述其特征及功能。众所周知,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组成的,生态型高校图书馆组织则是由组织文化、核心竞争力和组织要素构成。
1.2.1 组织文化的功能
正如细胞膜对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具有选择透过性,且能保证新陈代谢等生理活动在细胞内正常进行一样,优秀的图书馆组织文化也具有内部整合功能和外部适应性功能。内部整合功能可以提高组织承诺(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和增强馆员对图书馆组织的认同感、提高组织绩效、完成组织目标,并能通过吸引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来提升组织的人力资源。而外部适应性功能可以提升馆员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反应能力,使其及时捕捉读者、供应商和竞争者正在发生的变化并迅速做出反应。
1.2.2 核心竞争力的功能
高校图书馆作为一种活的非自然生物体,与生物一样,有自己的遗传基因,这一基因决定了图书馆的基本形态、发展和特征差异等。本文将核心竞争力视为高校图书馆的“DNA”,它是图书馆所特有的、不断满足用户需求的、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独特能力,是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图书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1]。
1.2.3 组织要素的功能
细胞质是由细胞基质和不同的细胞器组成,是人体三大营养物质——糖、蛋白质、脂肪进行代谢的场所。馆员、信息交流、职能部门等组织要素如同组织中的细胞质,与高校图书馆组织核心竞争力相结合形成有效竞争力,并使组织文化发挥作用。
2 生态型高校图书馆组织的创建
2.1 培育和开发图书馆细胞核中的优质基因
在生命有机体的生存进化中,生态环境影响乃至造就了生命有机体DNA的特质,图书馆优质基因的开发与培育本质上也是适应环境变化的要求。当今高校图书馆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正如柯平所言:新世纪图书馆面临的行业竞争与挑战将围绕争夺资源、争夺读者、争夺服务和争夺社会地位展开,事业发展环境的突出变化将由“一家独大”变为“百家争鸣”[2]。因此高校图书馆应该对馆藏、人力资源等各种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寻找自身的优质基因——核心竞争力,来传承自身优势,必要时也可以通过“基因工程”进行“基因变异和转移”,获得“变异优势”,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高校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培育和开发。
(1)规划高校图书馆的战略远景 随着数字化信息时代的到来,图书馆正处于一个加速变化、复杂性增强和不确定的环境里。战略远景规划通过勾画图书馆的未来发展蓝图,增强图书馆对环境的认知与反应能力,规定优势基因的进化方向,以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战略远景规划分为以下3步:首先形成超越图书馆现状、指向图书馆未来发展的战略意图;然后确定战略使命,它是图书馆战略意图的具体表现,规定着图书馆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并为战略框架提供基本思路和行动方针;最后形成关于配置资源、提升竞争能力、寻求竞争优势等一系列问题的战略框架。
(2)开发和培育高校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 明确了图书馆的战略远景后,就应该着手开发和培育图书馆所特有的、难以被竞争对手模仿的核心竞争力。尽管数字化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图书馆的许多传统业务丧失了核心地位,如分类编目等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已经大部分通过购买或外包完成,但是图书馆的文献、人才等资源及信息情报服务依旧是形成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根源。笔者认为,高校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的开发和培育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充分挖掘图书馆资源优势。如通过特色纸质馆藏的数字化,网络免费资源的挖掘、整合与传递,馆藏数据库的建设,为广大师生提供可信赖的信息资源,使图书馆成为师生获取信息的入口;通过重新配置图书馆的物理空间形成适应用户学习、研究、休闲、社交的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简称IC)。二是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即通过提升馆员的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科学知识和信息能力4个方面来提升馆员的信息素养;设立学科馆员岗位,使学科馆员融入用户的科研过程,形成不同层次的学科化知识服务,追踪学术前沿,助力学科发展[3]。
2.2 发挥图书馆细胞膜的功能
细胞膜具有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环境、输入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排出废物以及完成细胞内外信息跨膜传递等功能。与之相似,图书馆的组织文化也具有内部整合和外部适应性两大功能。这两大功能反映在竞争能力上,就是内部资源的整合能力和外部资源的获得能力,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支撑。因此,为保持和提升高校图书馆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发挥组织文化的功能。图书馆可以从下几方面来打造适应数字化信息时代的图书馆组织文化,迎接读者环境、教育和学习环境、信息环境和技术等不断变化的挑战。
2.2.1 建立共同的愿景
组织愿景是对组织未来发展的构想,具有方向感、探索感和使命感的特征。图书馆在构建愿景时馆领导应该和馆员一起参与制订一个充满活力的、切实可行的愿景,并阐明组织需要的价值观和规范。这样构建的愿景不仅具有民主基础,还能释放出组织变革亟需的积极能量。如“国立”台北教育大学图书馆的愿景就是:“成为教学、研究、学习的领航者——致力于充实图书馆馆藏资源,强化教育及人文艺术馆藏等特色馆藏,成为本校教学资源中心”[4]。
2.2.2 改变授权模式
传统的图书馆组织管理模式往往将馆员视作组织运营过程中按既定规则配置的机器零件,忽视员工的自主精神、创造潜质和责任感等主观能动性作用;在管理过程中,主要依赖权力、命令和规则等的约束,缺乏柔性。随着图书馆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日益复杂,图书馆应该通过馆员自主管理来赋予他们更多的职责和更大的权利,以满足用户需求。正如比尔·波拉德在《企业的灵魂》一书中写道:“员工不仅仅是‘一双手’,而是有思想、有创造力的集体,他们能够主动改变企业的各个方面。”[5]
2.2.3 构建快乐工作的模式
网络信息时代,原来那种依靠工资、晋升、奖金来吸引和激励人才的机制已经很难留住人才,因此图书馆必须营造一种适应馆员个性化发展的组织文化,做到人尽其才。而21世纪的图书馆员除了承担信息加工与管理、信息检索与咨询、知识组织和知识传播4个基本角色外,还将承担着网络信息导航员、知识资源管理员、数字资源专家、信息素养员等重要角色[6]。这意味着图书馆员从提供单纯的文献服务转向提供高水平的知识服务,这种转变可以激发馆员的创造力,使其更好地为用户服务,并在服务中创造和收获快乐。
2.2.4 建立个人发展计划,培养优秀人才。
图书馆人才是图书馆生存与发展的第一要素。当馆员把自己的职业前景与图书馆发展直接联系起来时,就大大减少了相互冲突的利益,从而使目标一致性得到加强。而图书馆为馆员设计职业生涯,实际上就是为图书馆设计美好的未来。正如萨珀所说:“每个人都有独特的生涯形态,而这种形态的不同,对每个人的发展影响极大,好的生涯形态,使事业获得成功;不好的生涯形态,让人一事无成。”[7]因此,图书馆可以通过组织职业生涯管理(Organizational Career Management,简称OCM),从馆员的职业发展需求出发,为馆员提供不断成长和发展的机会,最大限度地调动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并将馆员和图书馆二者的需要、目标、利益相结合、相匹配,以达到 “双赢”效果。
2.2.5 形成“以馆员为本”的价值观
众所周知,读者是图书馆的衣食父母,使读者满意是图书馆追求的目标。图书馆只有建立“以馆员为本”的价值观,才能使馆员真正做到以读者为中心。在一个得不到尊重的图书馆里,馆员会变得乖戾、难以相处,因此他不可能真心地尊重和关怀读者。尊重馆员,不仅在于尊重人格,更在于尊重馆员的责任感和成就感,尊重馆员独立做出决定的意愿,因为这是人的需求本质。这样做可以使馆员随时能够发现读者的需要,想办法解决读者的问题,提出好的建议,为读者带来价值。
2.2.6 速度文化
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的执行主席Webster D E在给同行新书做序时写到:“在今天快速变化的信息环境中,图书馆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在这一前景中唯一不变的常数是不确定性(Uncertainty)。在任何一个不断前进的时代里,我们知道图书馆必须变化,但我们不知道如何完成这种转变。但无论如何,每个组织必须明白变化发生在他们的用户行为、信息的格式和种类、新的信息技术和网络的接入服务中。”[8]因此,在这个充满着变化的世界中,速度就是一切。速度文化的主要目的是在快速变动的外部环境中让员工充分发挥潜力,精确、便捷、全面、及时获取信息为读者服务。
2.3 增强图书馆细胞质的功能
如同细胞质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场所一样,图书馆里的馆员、信息、职能部门构成了图书馆的“细胞质” ,它是图书馆核心竞争力与资本、馆员等生产要素结合并物化为“服务”的场所,同时也是组织文化发挥作用、使图书馆在变化环境中有效运行的场所。为了充分发挥好图书馆中细胞质的功能,可以进行如下变革。
2.3.1 建立适应新环境的组织结构
正如鸟具有飞行的身体结构、鱼具有水中生存的身体结构一样,组织结构是图书馆的目标、馆员、职能部门、信息交流(不同的组织理论所论述的组织要素不同,本文将这几个要素作为论述对象)等组织要素的有效排列组合方式,它是将图书馆组织的目标分解到职位,并把职位综合到部门,由众多的部门组成垂直的权力系统和水平分工协作系统的一个有机的整体。过去由于图书馆的外部环境比较稳定,大多数图书馆采用强调决策权限、工作规则、计划等正规机制的组织结构,如职能式、事业部式、矩阵式等组织结构形式。然而随着图书馆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这种封闭、僵化的组织结构已经不能适应现代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因此,图书馆应该建立跨界、扁平化、自我管理、职能交叉、网络化、强调协调联动的组织结构来完成组织目标。
2.3.2 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变革
馆员是图书馆组织的主要因素,高校图书馆的组织变革与发展都是依靠馆员完成的。进入新时代,图书馆的工作内容将发生重大变化,馆员作为信息渠道的“看门人”,其工作重点将会放在用户信息环境设计、主题门户创建、各种专门化的收藏及与用户的交互上。而高校图书馆员还必须十分熟悉大学的教学和研究需求、信息服务和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因此要发挥图书馆员的主观能动性就要进行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变革。笔者建议在进行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变革时应该遵守两个原则:一是实施人才战略,改变传统的传、帮、带人才培养与管理方式,形成致力于开发和完善独特的人才培养机制,营造一种终身学习、永恒成长的环境和氛围;着力营造令人心情舒畅的、有助于激发和释放创新能力的宽松环境,增强馆员对图书馆的情感归属和成就依托以及馆员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二是建立沟通、信任与协调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来处理图书馆与馆员之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馆员之间的各种关系。
2.3.3 构建通畅的信息渠道
通畅的信息渠道不但可以帮助图书馆了解环境的变化并及时做出回应,察觉竞争者的挑战、用户的需要,适当地提出应对措施,同时还能够提供精确、直接和丰富的信息给馆员,从而增进馆员的洞察力和彼此的合作。利用维基、博客、电子邮件、BBS等网络交流手段来建立通畅的信息渠道,这样不仅可以拉平组织的等级结构、推进馆内民主和知识共享,还能够获取外部信息,与读者进行无障碍沟通。总之,通畅的信息渠道就像人的思维一样快速而自然地在图书馆内部流动,使整个图书馆组织在处理问题时协调一致。
3 结 语
综上所述,生态型高校图书馆组织通过组织文化对外部环境变化的灵敏反应和选择,将外部环境中有用的信息资源通过网络反馈到组织内部,创造和谐的组织内部环境留住和吸引人才,并使核心竞争力与组织要素和组织文化相结合转化为现实竞争力,来促使高校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1]马 芳, 公培强. 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研究[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21) :628.
[2]柯 平. 21世纪前半叶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06(3) :2-7.
[3]初景利. 第二代学科馆员与学科化服务[EB/OL](.2007-04-20)[2009-11-02].http://www.lib.nankai.edu.cn/tjtgw/attach/ChuJingLi.ppt.
[4]愿景与任务 [EB/OL].[2009-11-02]. http://www.lib.ntue.edu.tw/Know/introduce_5.html.
[5]“自下而上”的管理[EB/OL]. (2005-09-08)[2009-11-02].http://www.smenx.gov.cn/view.do?id=843.
[6]柯 平. 21世纪的图书馆员[J]. 图书馆建设,2004(1):5-9.
[7]职业生涯发展与管理[EB/OL]. (2009-05-27) [2009-11-02].http://cc.sbs.edu.cn/download/187b1bbc70c040187e1de5413525-988409052719.ppt.
[8]郑 菲.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新变化[EB/OL]. [2009-11-02].http://www.lib.cau.edu.cn/calis/2007.7_001.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