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图书馆避灾体系构建研究

2010-03-22辽宁师范大学图书馆辽宁大连116029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0年1期
关键词:防灾减灾预案

●刘 燕,刘 懿(辽宁师范大学 图书馆,辽宁 大连 116029)

1 研究背景

2004年4月,国际图联保存保护中心等国际机构对177个国家图书馆进行了防灾计划的实态问卷调查,收到答卷73份,其中制定防灾规划的图书馆39个,有制定防灾计划意图的图书馆28个(38%),尚无制定防灾计划意图的图书馆只有6个(8%)。在调查之前的10年间,有15个图书馆遭受了地震、火灾、水灾、飓风以及人为的灾害,[1]特别是地震灾害给图书馆造成了严重破坏。次生灾害也是不亚于地震灾害的一种震害形态,主要包括火灾、海啸、余震等。如:1923年,日本关东地震次生火灾燃烧2天多,东京市的日本桥区等地域包括图书馆在内的所有建筑毁于一旦。唐山地震时,河北矿业学院图书馆老馆发生火灾,烧毁了馆藏的全部书刊;华北煤炭医学院图书馆馆舍倒塌又遭雨水浸泡,书刊损失达80%。2004年末,印度洋地震伴生海啸,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等国的图书馆倒塌并被海水浸泡,造成严重的复合灾害。[2]

近些年来,图书馆防灾成为世界图书馆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一些国外著名图书馆创建了让我们可资借鉴的防灾模式。

如:牛津大学图书馆的危机预案分为危机控制管理、风险评估、危机预防、危机准备、危机反应与灾后恢复等六大部分,从馆舍的外部威胁、馆舍的内部威胁、预防措施的评估及员工的人身安全等四个方面设置了“风险分析与评估模板”,对图书馆可能面临的潜在威胁进行识别并加以预防。

哈佛大学图书馆在制定危机预案时,把“保护读者、员工的生命安全”作为图书馆应对一切危机事件时首先要遵循的原则,同时对图书馆员工参与危机抢险工作的时间进行了严格限定,并提出要重视灾后员工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3]同时,哈佛大学提出,必须对关键性的数据进行异地备份,对馆内的IT设备的存放位置、生产厂家和使用的软件等信息进行记录,并随时与数据供应商和IT设备供应商保持联系。与之配套,哈佛大学图书馆在制定危机预案时,对本馆员工的联系方式(如工作电话、家庭电话与电子邮件)、救援设备供应商与数据供应商以及救援工作咨询人员的联系方式都记录在危机预案中。一旦发生危机事件,可以迅速与相关单位和个人取得联系。[4]

2 图书馆避灾体系构建

2.1 基于地域范围的图书馆防灾联盟的建立

从理论上,以图书馆联盟组织方式来实施灾难管理是最为有效、最划算和合乎成本效益原则的途径之一。该联盟组织的协作主要有:帮助成员馆建立防灾和馆藏抢救方案,组建专题研讨组(用于抢救、恢复处理受灾文献等)并围绕专题研讨组活动组织会议以获得应对灾害所需的专业知识,在合作的基础上获得救灾物资和设备以支援成员馆的防灾准备和馆藏抢救,准备和分配有关灾难管理物资、服务和人员,组建处理特别情况和问题的特遣部队等。[5]建立图书馆危机管理联盟是将防灾力量最大化的最为有效的战略。

2.2 制定图书馆危机预案

危机预案是社会机构为消除潜在的危险和将预料之外的灾害的破坏性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而制定的一系列成系统的应对方案,涵盖对灾害的预防和准备措施、灾害发生后的响应机制和步骤、灾害过后的恢复措施以及在这些过程中的人员配备、权责划分等。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很多发达国家的图书馆建立了详尽的危机预案,甚至以“是否拥有完备的危机预案”作为图书馆的一项重要评价指标或资金投入的依据。国际图联“馆藏保护与保存组”在2006年发布了《国际图联灾害预防手册》,从灾难评估、预防与保护、灾难应急处理与灾难恢复等几个方面对图书馆在发生灾难时怎样有效地保护读者、馆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与馆藏资源安全提出了具体建议。

2.3 图书馆应急预案的实施

2.3.1 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以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入手,自然方面主要考虑地形和气候,根据历史上曾发生过的灾害为依据,邀请有关专家实地考察作出结论;人为方面就是图书馆从自身因素出发,综合考虑全馆的工作流程、建筑物的管理、设备仪器的操作等等。

2.3.2 灾害预防

对文献管理完善、利用合理、保护得体、安全到位;对建筑进行安全大检查;定期检查、保养、更换设备;安装预警系统和烟雾感应装置;改善图书馆周围环境;确定后方基地;存储相关的能源和资料;与消防等其他应急部门建立日常联系等。

2.3.3 以人为本的优先保护政策

灾害发生后,首先保证图书馆员和读者的生命安全,重点保障年老者、妇女以及其他自卫能力较弱的人。抢救面临巨大损毁危险的图书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

2.3.4 灾前文献鉴定

应急预案中的文献鉴定指在灾害发生前,对馆藏文献资源进行价值鉴定,确定优先抢救对象,以便灾害发生后能及时合理地取舍。鉴定工作由应急委员会进行,鉴定后进行分类,按重要程度排序,列出详细目录。目录控制在馆长和应急委员会知晓的范围内。

2.3.5 灾害情景演练

图书馆应积极开展安全教育,为馆员提供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培训,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避灾、自救、互救的常识,增强防灾减灾意识。

2.4 图书馆灾害防范中的危机公关

危机发生时,图书馆将成为媒体、公众关注的对象。图书馆要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及时、有效地与媒体、读者进行沟通,准确通报危机事件处理的最新情况,目的是为了帮助图书馆组织实现与各方利害关系者进行有效沟通,创造良好的舆论生存环境,为图书馆创造比较宽松的外部环境。

2.5 应急预案的评估指标

建立科学完善的应急预案评估指标,对照指标,对发生的灾害和处理过程进行评价,有助于人们认识所发生的灾害及对灾害处理是否得当,更好地完善应急预案,不断提高应急能力,完善应急措施。

2.6 建立文献的异地备份制度

北川图书馆在汶川地震中丢失了记录羌族1700多年发展史的500多页的“孤本”档案《石泉县志》,非常可惜,是一个沉痛的教训。震惊世界的“9.11”事件在夺取了数千人生命的同时,也摧毁了许多公司赖以生存的数据资料,许多公司因此受到重创。但是摩根—斯坦利公司第二天就恢复了正常运作。摩根—斯坦利“打不死”的秘密就在于它有先进的数据备份:除了与其他公司一样作正常的内部资料备份外,还在离世贸中心数英里之外的第二个办事处不间断地即时备份它们的电子商务文件数据,世贸中心的文件原始数据被毁后,通过异地保存的备份数据,公司很快就恢复了继续运转。[6]珍贵资源实行多套备份、分库保存,是预防地震损害图书资料的有效方法之一。

3 结语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的社会文明观,它要求社会发展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面临的自然灾害、社会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灾害损失日趋严重。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中国“防灾减灾日”。而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图书馆避灾体系的构建,有利于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有利于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的普遍增强,有利于推动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的普及推广,有利于各级综合减灾能力的普遍提高,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的损失。图书馆积极参与国家综合防灾系统建设,是珍爱生命,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

[1](日)高木和子.国際機関にょる防災管理取り組み [J].情報管理,2005,48(6):333-339.

[2]阚连合,等.图书馆地震灾害与对策[J].兰台世界,2008(10):73.

[3]EmergencyPreparednessPlan[EB/OL].[2008-12-12].http://preserve.harvard.edu/emergencies/plan.html.

[4]王磊,高波.国外图书馆危机预案制定现状及启示[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3):79-83.

[5]贾彩莲.试论图书馆联盟的灾难管理[J].图书馆杂志,2005(11):11-15.

[6]张艳欣,卞昭玲.从汶川地震谈档案馆突发性灾害的预防[J].兰台世界,2008(10):35-36.

猜你喜欢

防灾减灾预案
家庭防灾应该囤点啥?
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小常识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故宫防灾的“超强铠甲”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防汛应急预案等3部应急预案的通知(下)
国务委员、国家减灾委主任王勇在北京出席“防灾减灾日”活动
2016年版《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解读
农业减灾自救 刻不容缓
紧急预案
减灾就是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