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军官学校图书馆建设的几点启示*
2010-03-22赵正国李福炜
赵正国 李福炜
(1.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基础部;2.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图书馆,辽宁 大连 116018)
1 美国军官学校的图书馆概述
美国军官学校主要有西点军校、海军军官学校、空军军官学校,这些学校不仅是美国军事教育,而且是美国国民教育的奠基者,各学校都十分重视图书馆的建设。西点军校是美国最古老的公共学院。其设在教学区中心的托马斯·杰斐逊公共图书馆是美国第一个军队图书馆和第一个联邦图书馆。它是学员进行学术研究和读书消遣的主要场所。馆内不仅有门类众多、布局合理的阅览室,还有听音室、录像播放室,以及供学术交流和讨论之用的学术研究室。图书馆拥有计算机检索系统,使查阅书目和办理借阅手续完全自动化,能够很好地满足4400名学员和教员课外学习与求知的需求。美国海军学校图书馆(尼米兹图书馆)内设有能容纳1500名读者的阅读室,还有讨论室、打字与计算室、视听室、计算机终端室等。馆内设有一个教育资料中心,负责制作与播放12个频道的闭路电视节目。综观美国军校图书馆的发展现状,会给我国军事院校图书馆建设以很多的借鉴与启迪。
2 军校图书馆的构成要件
军校担负着培养未来军官的重任,其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军事职业教育相结合的特点,不能简单地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建设的标准来衡量军校图书馆的建设。借鉴美国军官学校图书馆建设的经验,军校图书馆应该具备以下要件:
2.1 信息资源
军校图书馆像其他高校图书馆一样,必须改变以往的信息资源结构,最大限度地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充分利用现实馆藏的同时,也要重视虚拟馆藏的建设与利用,并注意把重点馆藏资源数字化,重视网络资源采集,建设一批专题资源库。军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要具备两个要件:一是“全”,即图书馆藏书和电子文献要涵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军事科学各个方面;二是“专”,要重点建设具有本校专业特色的图书、资料、信息专题资源库,充分体现“高、精、尖”的特点。世界著名军校的图书馆一般都拥有丰富的藏书。同时作为军校图书馆,必须拥有大量的第一手外文文献。例如,美国西点军校图书馆现有藏书60多万册,还拥有视听资料包括近8600盘唱片、电视录像带、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磁带等。丰富的藏书使其成为全国闻名的军事科学学术研究场所。藏书中有名人手稿、各种早期图书珍本和军用地图等。从藏书的内容上看,有反映陆军发展史、军校历史的著作,有著名军事领导人著述。图书馆还收藏国内外当代学术期刊和报纸2000多种。美国海军军官学校图书馆藏有海军科学与历史方面的书籍65万册。美国空军军官学校图书馆藏有书籍和缩微胶卷49万册(件)以上,科技文献31余万种,美国政府、联合国及其他国际机构的文件约9.5万件,订购期刊2200余种,并藏有本校的全部档案材料和空军重大事件的资料。图书馆下设有医药分馆、法律分馆和相当于空军基础图书馆的公共图书馆。
2.2 组织管理
图书馆组织管理包括行政管理和业务管理。行政管理方面要独树一帜,强化重点;在业务管理方面要实现全面自动化。我国军事院校图书馆在管理制度上有着历史积淀的优势,但同世界一流的军校图书馆相比较,许多院校图书馆相对封闭,馆际之间缺乏“交流”,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图书馆的发展。应该加强各馆之间以及馆员之间的交流,强化图书馆的服务职能,提高图书馆在军队系统内的利用程度。
2.3 服务内容
结合馆藏文献的类型与特点进行合理布局,针对读者需求多元个性的特点开展不同形式的服务,是图书馆满足读者需求,提高办馆效益的必然选择。一流的大学图书馆,其文献利用率可达200%~400%。这与其服务内容的广泛性、服务形式的多样性是密不可分的。图书馆除了开展常规的文献借阅服务,通常将传统的馆际互借服务、邮寄服务、送书上门服务、流动图书馆服务等发挥到了极致。针对读者的图书馆基本知识教育、读书活动、宣传展示活动、文献信息资源服务丰富多彩;传统的文献开发与网上文献开发活动有声有色,以二三次文献开发、定题服务、跟踪服务为主要形式,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教员、科研人员、学员的文献信息需求。
2.4 高素质的人员
馆员是图书馆事业的灵魄。是否进行过系统的训练和取得的学位等级、终身学习的状况、专业思想、创新思维、技能是否熟练、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直接关系到图书馆服务的水平,更直接关系到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图书馆应该不断加强馆员业务素质培养,使他们不仅能够提供一流的服务,而且能够与时代同步,不断开拓新的服务领域。
3 美国军校图书馆建设的启示
近年来,随着世界军事科技的进步,我国军事院校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点。科技强军成为我国军队建设的基本国策。面对新的形势与任务,我国军事人才的培养目标发生了重大的转变。未来的军事人才不仅要掌握世界尖端的军事科学技术和战略战术方面的知识,而且还应具备紧跟世界军事科技发展潮流,不断学习和创新的能力。军队院校图书馆是世界军事科技信息的集散地,在辅助课堂教学、拓展学员知识视野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在军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发掘图书馆的教育职能。美国军校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3.1 树立开放的服务理念
世界一流的军校图书馆不仅拥有丰富的藏书、门类齐全的期刊,而且能够持续不断地为师生、科研人员提供一流的服务。这就需要我们转变传统的服务观念,树立一切方便读者的理念。首先,在开放时间上,要保证读者随时入馆查阅文献。像国外有些大学那样每天24小时开放,对我国军校来说,显然是不合适的。不过可以至少保证在学员就寝前随时开放,包括午休、节假日和学校大型活动期间都要开放。其次,在服务上,应该允许读者带手提电脑入馆,进行资料检索。图书馆应摆放有充足的桌椅、台式电脑和复印机,图书馆的墙上应有足够的电源插座。根据军队院校的性质和科研工作需要,应有足够的连接互联网、局域网的电脑,以便读者查找资料。在图书馆阅览室建设上,把图书馆分为安静学习区和研讨学习区,为不同需要的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
3.2 强化图书馆硬件建设
文献资源是图书馆开展服务的基础。我国军校图书馆每年购进的新书多以中文资料为主。随着世界科技的不断发展,军校教员、学员、科研工作者对外文文献的需求不断增长。据调查,我国军事院校图书馆普遍缺乏外文文献,有的院校虽然购进一定数量的外文资料,但目前基本是普及性读物,缺乏军事教学需要的反映世界最新军事科技发展动态的前沿性、学术性的资料。因此,与国内乃至国外公共图书馆、专业图书馆建立馆际互借关系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我国军校图书馆要争取成为国际图联(IFLA)机构会员,与国外知名图书馆保持资料交换关系。同时要加强馆际互借功能,如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国家图书馆之间开展的免费互借资料的业务,为军校图书馆的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可以在军队院校系统、军内学术科研院所之间、国家图书馆和普通高校图书馆、地方公共图书馆之间开展馆际互借,读者只要在网上搜索到资料的来源,就可以通过本馆向其他图书馆借阅资料。
军校图书馆必须营造与当今社会发展相匹配的硬件环境。传统的印刷型文献、新型的数字化文献要统筹兼顾,配置合理,最大限度满足教学、科研的信息需求;网络连接能力要达到6个千兆接入口;馆际文献传递在24小时以内完成。
3.3 强化图书馆的研究职能
军校图书馆应具有支持学校进行高水平、多学科的科学研究以及培养高层次研究型人才的能力。因此图书馆的资源发展应密切配合院校学科发展和科研方向,开辟院校学术讲坛,由教员、学员、干部自愿报名,由图书馆根据院校的实际情况每星期安排一次学术报告,定期请国内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军事科学方面的权威人士来图书馆作大型讲座,彰显图书馆服务的学术性和研究性。研究型图书馆是今后院校图书馆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3.4 加强图书馆特色化建设
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军校图书馆应办出特色。建设有特色的军校图书馆,就是军校图书馆在满足学校的一般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需要的基础上,根据军委和总部规划及院校的性质、任务,有选择地、重点地、系统地收藏某一个领域或几个领域的专业文献,为相关的教学、科研提供较为深入、广泛、系统的高质量文献信息服务。
美国军官学校的图书馆建设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借鉴。要建设世界一流的军校,必须建设一流的图书馆。图书馆不仅是读者获得知识的重要阵地,也是读者进行学习、交流的好场所,军校图书馆还应成为军事科学教育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为科技兴军、知识兴军服务,军校图书馆责无旁贷。
[1] 建设研究型、数字化的一流图书馆.[EB/OL].2006-06-13.http://news.tsinghua.edu.cn.
[2] 陈东祥.未来型军事人才构想[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5:330.
[3] 王春茅.美国军事教育现状与发展展望[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1:25.
[4] Library of United States Military Academy.[2008-06-02].http://www.usma.edu/library/main.htm.
[5] Library of United States Naval Academy.[2008-06-02].http://www.usna.edu/library/main.htm.
[6] Library ofUntied StatesAir Force Academy[EB/OL].[2009-06-02].en.wikipedia.org/wiki/Graduates_of_the_United_States_Air_Force_Academy.
[7] 吴年.一流大学图书馆的理念和评价要素[J].图书馆建设,2002(4):98-99.
[8] 范柏乃,褚立波.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制度支撑体系[J].高等教育研究,2009(7):17-23.
[9] 李丽萍,张丽娟.一流大学图书馆建设之构思[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2(5):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