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咖啡厅功能定位分析——基于学习共享空间的角度

2010-03-22

图书馆学刊 2010年3期
关键词:咖啡厅交流图书馆

喻 丽

(南京审计学院图书馆,江苏 南京 211815)

喻 丽 女,1971年生。副研究馆员,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图书情报、社会保障。

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了新校区、新图书馆的建设,咖啡厅作为图书馆附加服务的中心逐渐被许多图书馆引入到室内布局中,成为图书馆建筑的新潮,也成为对图书馆学习空间进行重新拓展与利用的积极尝试。上海、广东等地区的高校图书馆已经开始构建学习共享空间的尝试,咖啡厅成为学习共享空间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

但是,一部分高校图书馆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理清咖啡厅和文献服务之间的关系,对咖啡厅功能缺乏合理的定位。因此,有必要从学习共享空间中的视角出发,对其经营性质、目标以及主要功能给予准确定位,对其环境氛围与设施要求进行深入讨论。

1 图书馆咖啡厅与学习共享空间

1.1 咖啡厅在学习共享空间中的地位

学习共享空间(Learning Commons,以下简称 LC),是一个借助于网络技术实现的、以支持协同式学习和创新式学习为目的的资源集合。LC依托快捷的互联网、功能完善的计算机软硬件设施和内容丰富的知识库,借助技能熟练的图书馆参考咨询馆员、计算机专家和指导教师的共同支持,为读者的学习、讨论和研究活动提供一站式服务,培育读者的信息素养,促进读者学习、交流、协作和研究。LC由实体层(指物理空间、咖啡吧和休闲区、硬件设备、服务设施以及人力资源等)、虚拟层(由信息资源、网络软件设施等部分组成)和支持层(指信息技术、组织与管理、文化与精神)构成[1]。实体层中的咖啡厅已经作为大学生的“第二起居室”而存在。环境幽雅、设施得当的咖啡厅借助图书馆的网络环境,除了提供常见服务以外,还可参与学习共享空间的建设,成为虚拟服务和实体空间的有形载体。

1.2 国外高校图书馆咖啡厅作为学习共享空间的尝试

国外及港台地区的高校图书馆在学习共享空间的构建过程中,十分重视通过增加咖啡厅或者茶吧等附加学习支持服务来迎合读者“深度休闲”需要,以实现“以读者角度去思考,以管理者立场去规划”的理念[2]。如增加复印、扫描、视频设备等,并将其定位于“基本服务设施”,提供开放共享的交流平台,供读者休闲阅读、信息交流。如美国的耶鲁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加拿大的维多利亚大学和新加坡的南洋理工大学,以及香港中文大学等图书馆内均设有为数不少设施齐全的咖啡厅,在咖啡厅阅读、交流已经成为高校学生校园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我们建设国际一流大学的过程中,也应当借鉴国际一流大学的“人本管理”经验,开发图书馆咖啡厅文化附加服务新功能。

2 高校图书馆咖啡厅功能定位

2.1 关于定位

定位就是定目标,就是为经营主体在社会活动或经济活动中确定位置,包括其经营内容、经营强度、经营主体的职能,以及作用、范围等。1969年6月,美国定位大师艾·里斯(Al Ries)和杰克·特劳特(Jack Trout)率先提出定位理论 ,指出“定位”即广告定位。后来人们将其引申为功能定位,这一引申义逐渐成为约定俗成的共识。功能定位取决于所服务的特定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2.2 高校图书馆咖啡厅功能定位

高校图书馆内的“消费者”即为读者,图书馆咖啡厅的功能定位应紧紧围绕读者,满足其特定的消费需求,即获取信息、知识和技能。设立咖啡厅是现代图书馆适应读者阅读需求,构建集学习支持、文化休闲、协作交流诸多功能为一体的一站式学习共享空间的创新尝试。咖啡厅作为高校图书馆的附属设施,是高校对学生提供的“公共产品”[3]。咖啡厅的营运性质应体现其“公益性”的特征,定位为“公有非盈利服务场所”,应根据高校“传道解惑、启智育人”的基本职能,努力为师生营造适于修养身心、陶冶情操的休闲环境。

在休闲文化盛行、信息传递多媒介背景下产生的高校图书馆咖啡厅,由于依托主体及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它的经营不应以攫取利润为目的,应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定位。高校图书馆咖啡厅功能可以定位为以下4个方面:

2.2.1 信息交流空间。心理学理论认为,特定环境能对场内受众产生心理暗示和“场效应”。高校图书馆在传播信息之时可产生集群效应,将众多读者聚集到一起,形成一个聚集在真实物理空间内的集合式文字感应场、阅读场,实现读者与作者心灵的契合与感应,这种强大的“集合式阅读场效应”是基于虚拟空间、分散独立的电子化多元阅读所无法比拟的[4]。“场效应”是通过信息产出良性运行链实现的。在“获取信息——消化信息——交流信息——分享信息——创造信息”的信息产出良性运行链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交流信息”环节,其缺失将直接导致成果产出滞后[5]。借助信息交流手段进行同行沟通,交流研究成果,形成创新共识,则可大大提高产出效率,这也是学习共享空间的建设初衷。

因此,图书馆咖啡厅可以发挥在信息传播中独有的兼具“有形物理空间”和“强大电子化网络”的优势,创造集传统阅读和网络阅读优势于一体的“复合性阅读场效应”,为读者营造“享受人类文明之光的照耀和抚慰”的多媒介轻松阅读的信息交流空间。

2.2.2 信息素养教育延伸课堂。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再次修订,在总则中明确提出,高等学校图书馆必须履行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开展信息素养教育,这是对其教育职能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目前的高校图书馆已由纯粹提供简单服务的部门发展成为信息导航员和学习的帮助者,是信息素养教育的实践者。图书馆咖啡厅以它独特的自我教育方式参与读者的信息素养教育之中[4]。“出入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咖啡厅对读者心理产生的“阅读场效应”,能潜移默化地引领诸多参与者分享、交流、学习,在协作与互助中实现信息素养的“趋同”。

2.2.3 文化休闲场所。曾有学者提出信息时代大学生学习交流以网络为主,大学生的生活场域离图书馆越来越远,图书馆无法成为多元议题与阅读风潮的中心,着力点不够宽广的观点[3]。但高校图书馆内咖啡厅的出现改变了这一观点。

大学图书馆内的咖啡厅借助其温馨幽雅的阅读氛围、特色鲜明的主题活动和现代化的服务手段,面对各种读者层提供所需的相关资讯与知识,逐渐成为校园内文化休闲的主要场所。小规模的外语沙龙、与留学生及访问学者面对面的中外文化交流、话题轻松的主题演讲、围绕热点问题的视频播放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专题活动,于轻松愉悦中传播了资讯,开阔了视野,使得图书馆重新成为校园内多元议题与阅读风潮的中心。

2.2.4 简餐场所。高校兴起的新校区建设热潮扩大了校园面积,拉长了校园生活区与教学研究区的距离,也给热衷于“泡图书馆”的读者带来了不便。馆内咖啡厅的设立,为读者提供了简餐的场所,解决了读者就餐的难题。读者徜徉图书馆后,可以选择馆内设置的咖啡厅进行简餐和小憩,图书馆这一新空间的开发与利用,显示了“大爱为基,以人为本”的温馨服务理念。

3 基于功能定位的咖啡厅基本要素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没有自我教育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自主学习、自我教育需要开放式的服务环境、一体化的学习休闲平台、体验式的服务方式[6]。高校图书馆设立咖啡厅的根本目的,意在以开放式服务提供一个有更多读者关注和参与的公共交流空间和体验式自主服务环境。这里没有谁主沉浮,没有阵营划分,各类思想观点的酝酿与讨论,都可在这个平台共同展开。咖啡厅服务的理想境界是使读者达到身心愉悦,形成思维兴奋,进行高效的学习研究,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满足,从而达到提高技能、发展能力的目的。因此,必须对咖啡厅营运策略、环境氛围、人员配备等问题进行科学充分的规划,满足不同读者群体的多层次需求,让图书馆咖啡厅以富含文化积淀的氛围成为“大学生的第三起居室”。

3.1 环境要素

3.1.1 典雅温馨的室内环境。视觉是人们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一个人在接受外界信息时,视觉接受信息占全部信息的83%,所以高校图书馆首先应为读者提供一个赏心悦目的内外部环境。因此,咖啡厅应注重营造轻松舒适、典雅温馨的室内环境,以凸显“轻松的休闲空间”。柔和的灯光,素雅的布置,精选的书刊,舒缓的音乐,加之一杯淡淡的清茶或一杯浓浓的咖啡,三五个密友相聚在一起,谈论某个共同关心的话题,该是一种多么惬意的事情!

3.1.2 幽雅浓郁的文化韵味。咖啡厅除了具有休闲娱乐功能外,还属较高品位的文化消费范畴,在此进行的系部研讨、博士论坛、小型会议能引导读者开放式自由讨论,发挥“阅读导航”功能,给人以知识、信息和精神的满足。因此,咖啡厅内外部环境布置应既富有休闲气息又具有文化韵味,应以极具变化性的空间规划,结合文学、艺术、天文、地理等定期更新的主题,让静态的资料渐渐地转换为动态并以不同的媒体形式呈现,成为拓宽知识面的理想场所。

3.2 附属设施要素

图书馆咖啡厅为人们的来往交流提供了一个直接对话的场所,它既可以向人们展示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人类文化,又可以引导人们多读书,读好书,去掉心浮气躁,让学生和教师在紧张的学习和工作之余找个地方轻松交流。基于此,咖啡厅应配备以下设施:

3.2.1 书报区。甄选时事性、专业性兼具的期刊、报纸,看似随意地置于各个唾手可取的角落,其信息的引领性、专业的前瞻性足以成为咖啡厅分享交流的共同话题。

3.2.2 舒适的沙发及座椅。色彩跳跃有致、造型活泼生动、小巧舒适的沙发、座椅是图书馆咖啡厅环境软氛围的主要调节者。与整体环境内外呼应、匠心独具的座椅设计能消除读者身体疲惫,愉悦读者视觉及身心,激发读者潜在的求知欲望,达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

3.2.3 电脑。互联网时代信息无处不在,电脑成为读者获取信息的主要工具。图书馆咖啡厅应设置电脑及无线网络端口,以方便学生讨论时查询资料;同时内部也可配备大型液晶电视或投影机,供学生休闲或小型会议时使用。

3.2.4 小型自助服务设施。包括自助式打印、扫描、复印设备等。通过读者自身的体验式服务,满足他们自主利用图书馆资源和设备进行学习的需要,在学习过程中达到认知结果与认识过程体验的结合。

3.2.5 著名展览品及名著的仿制品。咖啡厅消费者群体定位在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大学生或教师,因此,图书馆咖啡厅应多一些人文积淀,少一些市侩腌杂,通过适当布置些著名展览品及名著的仿制品,整体设计营造出舒服且自在的讨论空间。

3.2.6 清洁方便的简餐。出于安全考虑,开设在图书馆之内的咖啡厅只能为读者提供无需明火烹煮,无油烟产生的简餐。咖啡厅内除了出售咖啡、果汁等饮料,还可出售面包、三明治等方便、快捷、安全、简单的小食。

3.3 服务要素

3.3.1 人员素质。大学图书馆咖啡厅是读者“品书、品茶、品文化”的信息集散中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延伸阵地,故其服务人员承担着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重任。因此,咖啡厅服务人员作为图书馆馆员,首先应当熟悉本馆的文献资源收藏分布,具备相当的情报信息检索利用的能力,可以为同学们收集资料信息提供导航服务;同时也应具备一定的市场营销和现代服务理念与技能,才能为消费者提供体贴入微的服务。

3.3.2 开放时间。多数高校的新校区远离城市,校园面积扩大,为避免形成“信息孤岛”,满足学生读者“自主性学习、个性化追求、多元化发展”的需求,不少高校图书馆选择增加开放时间、开放自习阅览室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便利。有些新校区图书馆开放时间延长为7∶30~22∶30,每日连续15个小时开放。考虑到读者需求的多层次性和休闲欲望的随机性,咖啡厅的经营时间应与图书馆的开放时间整体同步,彻底解决读者的后顾之忧,以实现文献服务与休闲服务的无缝隙对接,真正将图书馆作为“第三起居室”。

4 结语

信息环境的变化、用户的需求与行为的变化均要求高校图书馆不断创新传统管理与服务。高校图书馆参与构建以“一站式服务”为目的的学习共享空间,在馆内开设咖啡厅便是顺应变化环境的服务创新之举。这种创新清晰地传达了高校图书馆适应快速变化环境的变革决心。高校图书馆咖啡厅作为学习共享空间中的主要交流空间和文化休闲及简餐的场所,其幽雅浓郁的文化韵味、典雅温馨的室内环境为高校的学生与教师在紧张学习之余提供了一个轻松休闲的好去处。休闲、交流、互动、协作、创新、提升是这个场所的准确定位。可以说,咖啡厅的设立拓展了图书馆传统功能的内涵与外延,也是对高校图书馆功能定位的大胆创新。

[1]任树怀,盛兴军.信息共享空间的理论模型与动力机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8(4):16-18.

[2]林珊如.深度休闲与资讯行为研究[J].图书馆学与资讯科学,2005(2):15-22.

[3]王荣国,刘晓霞.文化休闲服务:图书馆功能拓展的重要内容[J].图书馆论坛,2005(4):4-6.

[4]初景利.在变化的环境中寻求图书馆变革——2007年国际图联大会解读[J].图书馆建设,2008(1):34-36.

[5]PeteGiger,EvaNorling.Libraryparticipationcultures.[2007-09-28].http://www.ifla.org/IV/ifla73/papers/074-Giger_Norling-en.

[6]吴浪.自主学习模式下高校图书馆服务特征探讨[J].情报杂志,2008(10):138-140.

猜你喜欢

咖啡厅交流图书馆
Tanatap环形花园咖啡厅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图书馆
首尔“世事难料”咖啡厅
CupOne咖啡厅
In's咖啡厅
去图书馆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