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途径
2010-03-22内蒙古大学图书馆呼和浩特010021
●索 娅(内蒙古大学 图书馆,呼和浩特 010021)
“传播知识,造福人类”已成为当今信息社会图书馆的核心价值,为全民提供知识服务是社会赋予高等学校图书馆的职能和义务。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地区的进程中,高校图书馆在如何弘扬公共精神、开展社会服务和知识服务方面一直被图书馆界所关注和重视。[1]
1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的依据
2002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对高校图书馆提出了新的目标,即“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并在第21条中明确指出:“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面向社会的文献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可根据材料和劳动的消耗或服务成果的实际效益收取适当费用”。[2]2008年10月28日中国图书馆学会七届四次理事会通过的《图书馆服务宣言》中指出:现代图书馆秉承对全社会开放的理念,承担起实现和保障公民基本阅读权利、缩小社会信息鸿沟的神圣使命。[3]由此而言,高等学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已是大势所趋,而民族地区高等学校图书馆拓展科学合理的、具有地区特点和民族特色的社会化服务途径,为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提供信息服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2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的现状及优势
2.1 国内外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的现状
在美国,几乎所有的大学图书馆都向校外人员开放。如美国耶鲁大学图书馆,任何人都可以自由进出图书馆,而任何进出图书馆的人无须出示任何证件。[4]
在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采用全部开架的服务方式,无论是大学总馆、大学专业图书馆还是学科系(研究中心、所) 和学院图书馆,对校(系、院) 外读者都是完全开放的,校外读者不必提供任何证件就可以与校内读者享有除外借图书以外的同等权利,包括免费上网等。[5]
在国内,部分高校图书馆也在逐渐向社会开放。如北京科技大学图书馆与社区居委会签订协议,居民随时可以借阅图书。宁波高校园区图书馆打破大学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的界限,免费向市民开放。厦门大学图书馆每年为校外读者办理借书证500个左右。
就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图书馆而言,已有部分逐步向社会读者开放。如内蒙古大学图书馆根据读者的需求,为社会读者提供不同类型的服务工作,读者可持介绍信和本人工作证换取临时阅览证。内蒙古乌海市图书馆和乌海市职业技术学校图书馆在一个楼内合署办公;内蒙古民族大学图书馆和通辽市图书馆新馆舍建在同一个大楼内,创建了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新模式。
2.2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的优势
高等学校图书馆有着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多元化服务等优势,这种优势在社会化服务中是得天独厚的。
2.2.1 文献资源优势
高校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具有专业性、系统性、完备性和实用性等特点。在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图书馆中,各馆都形成了以重点学科为特色的藏书体系。如内蒙古大学图书馆的蒙古学和生命科学藏书,内蒙古农业大学图书馆的草原畜牧、林业、农业藏书,内蒙古民族大学图书馆馆藏蒙古文图书总量居全区第一,等等,这些文献资源都与自治区经济建设和文化繁荣息息相关。在内蒙古高校图书馆中,网络电子资源也较为丰富,引进国内外数据库70多个,学科领域的覆盖面较广。除此之外,各高校图书馆还充分开发本馆资源,建立特色数据库,如内蒙古大学于1999年建立了“蒙古学特色库”和“生命科学导航库”,2005年又建立了“蒙古文期刊网”,开创了网络环境下少数民族文献网上传输利用的先河。可以看出,高校图书馆已形成了实体馆藏与虚拟馆藏为一体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
2.2.2 人力资源优势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图工委统计资料显示,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图书馆专业人员队伍95%以上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近年来,具有高学历的图书馆学、情报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的专业人才被引进到各高等学校图书馆,在资源建设、资源管理、信息处理、信息服务和科研创新等方面具有很强的实力。如内蒙古大学图书馆全员职工均具备大专以上学历,本科以上者占78%。同时,高等学校的大批专家、学者也是高等学校图书馆服务社会的强大人才资源后盾。
2.2.3 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优势
内蒙古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已发展到今天集借阅、跟踪咨询服务、网上虚拟咨询、网上检索、电子阅览、视听服务、专业培训、科技查新、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特色服务等一体的多元化、个性化的一站式服务模式。2009年4月内蒙古大学图书馆借新校区图书馆建成之际,实行全开放的管理模式,并逐步由传统的服务型图书馆向现代化的服务研究型图书馆转变。
3 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的途径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使命,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相比较,在办馆方针、服务对象、承担任务等方面有着很多的不同,高等学校图书馆的主要任务还应在为教学科研服务上,主要读者为教师和学生,因此,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还需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首先要在本职任务完成的情况下,再考虑向社会开放的服务内容和开放程度,如资源和设施逐步开放的计划、现有条件下借书证的发放范围、网络资源的利用程度等等。当然,建立一整套规章制度也是必不可少的。
3.1 了解和掌握用户需求,提供多层次服务
知识社会的到来,使得社会对信息的需求量猛增,高校图书馆亦成为了满足社会信息需求服务的生力军。如内蒙古大学图书馆在办馆过程中,不断转变服务观念,扩大服务范围,搜集整理民族文献,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和对策、研究成果,不仅为师生、研究人员的教学科研提供了信息服务,还大力开展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服务工作,从宏观上掌握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趋势,深化信息服务的内容,提升民族地区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内蒙古大学图书馆所承担的服务课题“游牧民族文化”“蒙古族风俗百科全书”“蒙古学百科全书”“清代蒙古史史料及满蒙关系研究”“草原畜牧业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研究”“蒙古绵羊卵巢发生中细胞凋立的研究”“骆驼肠道防御素的生物学研究”等,都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同时,逐步地向社会办理和发放阅览证。近年来,高等学校图书馆相继建立了分校区,办馆的基础条件大有改善,在这种条件下,可以向社区内的居民和家属办理阅览证。社会读者可凭本人身份证、介绍信等证件,临时到图书馆各个阅览室查阅资料,或交付一定的押金和资料使用费换取定期阅览证等等。
3.2 将特色资源建设产业化
民族文献是民族地区经济建设与文化发展的信息资源保障,高校图书馆可通过对社会经济文化建设和科技发展状况的分析,通过对用户需求情况的分析,对文献信息资源进行加工、评价、重组,析取有效的知识信息,形成知识产品,建立知识库,提供给用户使用,为用户创造新的价值服务。如内蒙古大学图书馆于2001年成立了蒙古文文献数字化研发小组,研制开发了蒙古文古籍元数据著录系统。2005年开始对馆藏《御制蒙古文甘珠尔经》等蒙古文古籍和蒙古文图书进行大规模的全文数字化制作工作。2009年成功开发了耶理巴蒙古文文献管理软件。这一系列成果,通过2008年成立的“耶里巴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向社会推广使用。已研发的蒙古文文献管理软件和蒙古文文献数字化产品开创了我国少数民族文献数字化的先河。内蒙古大学图书馆现已形成了研发、制作、推广蒙古文文献数字资源的产业化工程体系,通过对蒙古文知识信息的开发和提供知识产品服务,将蒙古文知识资源转变为知识资本,推进了图书馆产业化进程,创新了蒙古族传统文化传播和继承方式。这一系统工程的实施,对自治区发展民族文化、促进民族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3.3 为社会提供基础教育与技能培训
高等学校图书馆拥有一批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可采取办学习班或专题讲座等形式,普及和提高地方上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科研人员的情报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通过开展诸多以传播新知识、新文化、新技术为宗旨的讲座和导读活动,将学术讨论、学术研究、学术讲座、读者培训、学科导航等融入到图书馆的知识服务之中来,以提高全民素质。如:内蒙古大学图书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针对我区创新民族工业经济,发展民族文化,满足我区民族文化素质教育的要求,主动创办《蒙古文化系列讲座》及英蒙汉互译及美术字、蒙语授课英语培训、蒙语培训、民族礼仪培训等特色专题讲座,丰富了社会各界人士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欢迎。
3.4 开展数字信息服务
与公共图书馆相比,高校图书馆普遍拥有相对丰富的数字信息资源。高校图书馆可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通过建立网上专题数据库,提供远程服务等手段,充分发挥其文献信息组织与检索服务的优势。据统计,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图书馆拥有网络数据库70多个,这些数字资源具有专业性、系统性、实用性等特点,但一些数据库利用率并不是太高。就此,内蒙古大学图书馆开展了诸多讲座、文本导读和网络导读活动,有目的地介绍和传播中外优秀民族文化,提高全民阅读素质,并且为合作办学单位提供网络资源的远程利用,扩大数字信息资源为社会服务的受众面。
3.5 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
高校图书馆的主要职责是为教学科研服务,必须在保证本校师生员工优先利用图书资料的前提下向校外人员开放,不能忽视了本职工作。首先,在开放程度上应该设立相应的规章制度来界定,例如,已借给校外读者的文献,当本校读者需要时,可及时调回;在学校读者利用图书馆高峰时期,可停止对社会开放;等等。其次,对校外读者来高校图书馆借书、查阅各类信息资源、需办理的手续、借阅时间及收费标准等都应该建立详细的规章制度。
[1]新浪网.各界人士直抒己见:大学图书馆该不该向社会开放?[EB/OL].[2007-07-27].http://news.sina.com.cn/o/2007-07-27/090012281045s.s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2(3):2-4.
[3]中国图书馆学会七届四次理事会通过.图书馆服务宣言[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8(6):5.
[4]张辰.美日大学图书馆对社会开放诸形式[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学刊,2001(2):61-62.
[5]鄢朝晖,肖红.敞开知识的大门: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的思考[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9,6(10):25-28.
猜你喜欢
——高建新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