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文献特色数据库”建设之思考
2010-03-22梁俭
梁 俭
(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广西 南宁 530022)
东盟区域一体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促使东盟文献信息需求量不断增加,作为文化信息交流中心的图书馆,在此发展契机下,理应突出信息资源建设重点,利用东盟馆藏文献,结合对网络资源的深度整合、开发,建设具有东盟区域文化特色的数据库,打造“人无我有”的特色精品服务,从而优势互补,以达到特色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
1 建设“东盟文献特色数据库”的意义
1. 1 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逐步推广、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不断加强,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广西成为中国与东盟多区域合作的重要交汇点。贸易区的建成促进中国与东盟睦邻友好关系的发展,促进中国与东盟相互间的贸易往来、旅游投资等多方面经济的增长,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把广西推到了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1]。面对如此发展契机,图书馆理应积极把握区域优势,借助网络为数字化建设提供的外部环境和功能强大的技术平台,利用馆藏丰富的特色资源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对促进中国及东盟各国的文化研究,搞好文化建设,以及服务地方经济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 2 提升图书馆自身影响力的需要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无形中给图书馆带来了更多的东盟信息资料和发展空间,图书馆若想借助东风提升其影响力,拓展其生存与发展空间,须找准定位,更新特色数字资源建设的服务理念,将以馆藏建设为主转向以特色服务为主,开展特色信息专题服务,力争为读者提供专业化、一站式、长期稳定的知识增值服务。在东盟往来日益加强的背景下,为读者搭建特色数据库群式的知识环境已越来越凸显重要,“东盟文献特色数据库”的建设,既是图书馆面向社会树立形象、打造品牌的主要资本和途径,更是图书馆激活自身,深层次服务读者,全面提升其存在价值的重要手段。
1. 3 参与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前提
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能让特色馆藏实现国际、区域、馆际之间文献资源的优势互补,已逐渐成为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趋势。因此,随着东盟信息资源需求的日益增长,任何图书馆都已无法靠一己之力全方位满足读者对特色文献的需求。为满足科研工作者和各类东盟信息需求者的特殊检索需要,减少读者到馆查阅的不便,须加强特色资源的共建、共享建设,让特色文献能在特定的网络环境下重现其新的知识价值。“东盟文献特色数据库”的建成,使广大读者和科研工作者对东盟文献资料和研究状况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从而促进东盟文献的研究和发展。
2 “东盟文献特色数据库”的范围
2. 1 东盟文献综合数据库
①书目数据库,主要收录以我国为主,东盟各国为辅的公开或民间出版的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学术专著、论文集、调研报告、年鉴等。②全文报刊数据库,主要收录我国境内外正式出版的报纸、期刊和网站中有关中国与东盟的时政要闻、消息、报道、评论、文摘、统计数据等资料,以中国的信息为主,越南、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为辅。③东盟研究论文数据库,主要收录国内外相关科研机构、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手稿、各类纪念文集等;文献来源有图书、期刊、报纸、论文集及相关网站,凡涉及中国与东盟交往的一切研究论文应一一收录。④名人数据库,分中国和东盟十国两大部分。主要用文摘的形式收集中国、东盟国家有关政治、历史、文化方面的名人资料,及各行业有杰出成就和突出业绩的名人资料信息;文献主要来源为国内外公开出版的书籍、报刊及有关权威网站。
2. 2中国——东盟博览会专题文献数据库
自2004年至今,中国——东盟博览会已在广西南宁连续举办了6界,博览会以展览为中心,同时开展多领域、多层次的交流活动,搭建了中国与东盟交流合作的平台。展览文献包括:各国参展商简介、企业名录、产品简介、宣传手册、光盘等招商资料。可根据内容设立若干个小专题来收集文献,如投资合作专题,即投资项目活动(投资项目对接会等)、国际经济合作专题等;先进技术专题,即高新技术、最新农业技术等;商品贸易专题,即东盟小商品展、手工艺和农副产品展等。凡属博览会的参展资料,不论其语种、内容、出版时间、载体形式,都应尽量收录。
2.3 中国——东盟国家法律、法规数据库
收集包括与中国、东盟国家相关的政策、法律、政府部门服务的新动态及文献,如东盟自由贸易区文件、广西北部湾发展规划、广西相关的经贸投资优惠政策、指导性文件等。凡涉中国及东盟十国的法律、法规、条例等法律文书资料,不论文献的地区、语种、出版形式、编著者籍贯、何时何地汇编出版或成书、成册都应收录其中。如:《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法律适用指南》、《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等法律文献。为了利于吸引外资、利用外资,东盟各国都以国内外资保护立法的形式制定了如外商投资保护法、外资企业法等,不论以何种形式出版,都应列入东盟文献收集的重点。
2.4 多媒体资源
图书馆中的多媒体数据库形式很多,有视频的,也有音频和图片格式的。根据不同读者需求设立若干小专题资源库,如电影电视资源库,以社会、人文、艺术、科技、自然等教育类节目为主,包括东盟国家各式各样获奖的经典电影、电视、音乐MTV、舞蹈等欣赏性资源;图片资源库,包括摄影艺术、民间艺术、建筑艺术、美术名作等作品,并提供精美的图片和对图片细致的文字说明;东盟小语种学习资源库,包括东盟各国不同语种的非书学习光盘、影像资料、各地语言培训机构名称和地址等资源。此外,在版权允许的范围内,链接国内外与东盟相关的网站,如《中国——东盟网》、《中国——东盟教育信息网》等,从各个途径、各个方面来丰富“东盟文献特色资源库”的内容。
3 建立“东盟文献特色数据库”的途径
3.1 加大东盟资源采集力度
东盟文献资源非常丰富,涉及文种多、范围广,与其他文献相比,具有地域的特定性、内容的广博性、载体的多样性、布局的分散性等特点。首先,通过书商加大东盟资源采集力度,特别是采集馆藏普遍欠缺的电子资源,从各个方面丰富馆藏文献特色,为东盟特色数据库的建立打下坚实基础。其次,针对东盟文献分散性的特点,主动与东盟各国驻邕的有关机构、行政部门、文献收藏部门等联系,逐步建立收集渠道。如与东盟驻中国的使馆、国内高校、科研院所,或该领域专家、学者等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从中能收集到大量、翔实、珍贵的第一手文献。
3.2 整合网上资源
网上资源是信息资料共建的重要信息源,但网上信息庞杂,获取困难,需根据建设对象确定收集的学科范围、文献类型、标引检索方法,将网络上的东盟资源按某一专题或某一主题进行筛选提炼、整合分析。整合网上资源,除了通过正规的渠道订购与东盟有关的文献资料外,还可通过孔夫子旧书网、当当购书网等口碑较好的网站购买一些珍贵的、稀有的相关资料,通过谷歌、百度等检索引擎收集与专题服务相关的文字、图片、音乐、影视视频资料。有关东盟的研究论文,可通过中国知网、方正、维普和一些免费试用的大型期刊网站进行检索下载,注意对搜索到的网上资源进行比较与鉴别,然后按类纳入各个专题。
3.3 开展东盟资源共建、共享
随着中国与东盟国家往来的加强,各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科研机构联合共建特色数据库也将成为一种必然。在此背景下,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也逐步加大了该类特色文献的收藏量,尤其是高校图书馆,在东盟文献的收藏和建设上已颇具规模,为联合构建特色数据库打下了坚实的资源基础。如:广西民族大学图书馆收藏了数千种涉及政治、经济、语言、教育等大量的、丰富的东盟文献资源,及部分小语种的珍贵报刊,并自建东南亚数据库——《东盟文献资料中心》、《诗琳通公主泰文资料中心》。各图书馆、机构共建“东盟文献特色数据库”时,将这些不同资源按学科分专题建立联合书目或论文文摘数据库,以形成相互补充的特色资源共享平台,使该库的文献数量更多,内容更具吸引力。
共建、共享东盟特色资源数据库是一项系统的、长远的、合作性的工程,需要统筹安排、循序渐进,且摸索、磨合的时间也较长,但只要坚持去做,定能取得好的成效。
4 建立“东盟专题特色数据库”的问题
特色数据库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复杂工程,只有立足特色服务的理念,利用专业技术搭建的平台,精心设计功能与框架,并注重及时更新与维护,数据库才有实际存在的价值。建设“东盟文化特色数据库”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4.1 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
特色数据库具有相对的专有性、独立性及网络的开放性。因此,须注重对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加以保护,版权法虽然赋予了图书馆对受知识产权保护的信息资源有合理使用的权利,但必须要遵循版权法所规定的范围去使用文献[2]。建设“东盟文献特色数据库”的目的主要是为中国——东盟博览会服务,为促进中国与东盟各国经贸往来和宣传广西,拉动广西经济和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合作而建立的,完全不以赢利为目的。因此,遵循“合理使用”的原则,对数据库转载的部分文献或有关网站中的文字、视频、图片资料等都应注明出处,以示资料来源的客观性和对原创者的尊重。
4.2 注重标准化建设
在数字化资源建设中,各系统的资源能否互通取决于标准,关系到特色数据库建设的生命,也是保障其质量的关键所在。在建设特色数据库系统时,应遵循数字化加工、资源描述、资源互操作和资源服务等方面的标准和规范。我国所发表的技术报告《数字资源加工标准规范与操作指南》是指导特色资源建设的重要参考资料[3]。在联合建库具体过程中,各相关单位应注意著录规则的通用性以及描述语言、标引语言的规范化,并参照图书馆自动化管理软件的技术规程,尽量按有关文献数据库的标准要求操作,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据共建共享。“东盟文化特色数据库”具体建设过程中若能注重建设流程的规范问题,可为其他特色数据库子项目信息资源共享奠定基础。
4.3 注重检索系统的开发
特色数据库最大的功用在于检索。建立完善的多功能检索系统应该遵守文献著录的有关标准,确保文献资源入库后的科学性、规范性。主要包括对馆藏非书光盘数据和网络数据库进行深度整合和综合处理,在主页上建立数据库指南,帮助读者了解使用数据库,快速准确地检索到有效信息,从而优化检索质量;还应尽量增加特色文献标引的深度、广度,扩大检索点,如ISBN、ISSN、主题词、责任者、题名、分类号、关键词等。并在一定检索结果的基础上实现多次循环检索,强化特色文献信息交流的通用性,为信息资源的共享和网络化提供保障。
4.4 注重数据库的更新与维护
特色数据库要及时更新、维护,科学管理,使数据处于动态的更新变化之中,这是保证数据库质量和持久生命力的重要环节[4]。主要措施是:①对前期建成的简易数据库进行核对检查,如发现其内容存在误差要及时修正;②定期对反映东盟文献特征不准确、不完整的数据进行补充;③关注中国与东盟各国合作交流的研究动态,并随着新的研究成果的问世,及时补充新的东盟文献资料数据。如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最新会展情况及相关研讨会资料、东盟各国最新发展概况等,选取符合本库需要的文献及时补充到特色数据库中,保持数据常新,以提高读者利用率。只有不断地补充和更新信息,数据库才会有生命力,才能获得更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古小松.中国——东盟知识读本[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徐云.华侨华人文献信息专题数据库建设思路与实践评价[J].图书馆论坛,2007(2):15-18.
[3]林仕珍.高校图书馆特色专题数据库的建设——以漳州地方文化数据库为例[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4):137-140.
[4] 曹铁娃,刘家新.高校地域文化资源专题特色数据库建设探讨——以天津大学图书馆“中国建筑特色数据库”建设实践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5):6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