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的思考:网络媒介与手机媒介知识信息服务在图书馆的应用
2010-03-22黄幼菲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西安710014
●黄幼菲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图书馆,西安 710014)
自本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传播学首先在美国兴起,目前世界各国已广为流传,各国之间关于传播学的学术交流活动十分活跃,媒介传播的研究日益为人们所重视。同时,知识作为一种特殊的战略资源,在人类自身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人们广泛获取知识以提高自身素质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故此,利用新媒体信息的传播与服务已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知识需求;同样,图书馆利用新媒体信息——网络媒介与手机媒介──的传播与服务为广大读者提供优质知识信息服务也已成为迫切需求。下面,作者试图从网络媒介与手机媒介两个方面对此问题作一简要阐述。
1 现阶段新媒体网络发展的状况
1.1 网络媒介发展状况
网络媒介是指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用于扩大并延伸信息传送的网络。现在,网络正以其自身的巨大魅力,在全世界范围内高速发展并被人们广泛应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0年1月15日在京发布的《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3.84亿人,网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较2008年增长28.9%,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从22.6%提升到28.9%,互联网普及率稳步上升。[1]我国网民规模的快速增长,得益于网络的快速发展,而网络的快速发展则取决于下面三个因素:一是国家制定出台了《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一五”规划》等一系列促进网络发展的政策指导性文件,各地政府和相关机构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积极建设网络基础设施,搭建信息化服务平台;二是随着产业技术进步和网络运营商的重组及其竞争程度的加剧,网络接入的软硬件环境不断优化;三是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上网意识较为强烈、积极等。
1.2 手机媒介发展状况
受3G业务开展的影响,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迅速增长,已达2.33亿人,占整体网民的60.8%,相对2008年增加1.2亿人。我国手机网民已成为互联网用户新的增长点,表现出移动网络、手机终端在中国互联网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不可忽视。[1]分析手机网民的快速增长原因,得益于以下几方面的因素:一是政府和运营商的合力推动。2009年1月1日国务院通过3G牌照发放工作启动决议,3G牌照的发放为运营商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此后,国内手机主要运营商纷纷采取有效策略和行动,中国移动下调GPRS数据流量资费,中国电信调低了无线上网套餐费用,中国联通推出多样化GPRS套餐等,从而不断吸引和扩大了用户规模,促进了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二是手机上网和时尚理念的结合。具有上网功能手机的普及以及手机上网平台的搭建为广大手机网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成为时尚潮流和流行文化的代表符号,从而带动了移动手机网民规模的快速增长。三是手机上网内容和应用功能的丰富。手机上网内容的数量和质量逐步提升,手机博客、手机视频,乃至手机电视的迅猛发展,都给手机用户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选择,促进了手机上网用户的强力扩张,加速了信息知识的需求和满足。
2 新媒体环境对图书馆知识信息服务的影响
2.1 网络媒介与图书馆的知识信息服务
2.1.1 网络媒介的特性满足了受众知识信息的需求
它的特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网络媒介的传输速度快。网络媒体以45 Mb/s的速度传输信息,可在瞬间将信息发送给用户。二是传播的交互性和方式的多样性。传者与受者能够利用网络工具进行及时反馈和有效沟通,实现互动。三是传播的全球性和空间上的无限性。网络是唯一的全球性信息传播媒体,网络可以联通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并且还拥有数量庞大的动态网络用户,网络上的任何信息资源可以被世界各地的网民利用。基于这三个方面的特性,使网络媒介具有了广泛的开放性和深度的参与性这一明显特点,它改变了媒介与受众之间的关系,人们可以在信息传播过程中通过电子邮件、远程登录、网络新闻组、文件传送、万维网、网络论坛、网络即时通讯、博客等发表意见。这些功能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复合使用,使传播范围和影响力在极短时间内极速扩张,充分满足了人们知识信息的需求。
2.1.2 网络媒介状况下知识信息服务对图书馆的影响
网络媒介以其先进的科学技术传播各类信息,使川流不息的信息跨越时空限制,向世界的每个角落传播,充斥人们的视觉和听觉。它的信息内容丰富多彩且知识化,使人们获取所需知识和信息的途径也自由而多样化。网络媒介已在很大程度影响和代替着人们对图书馆文献信息的利用。它的出现及繁荣让人类的现实生活更加丰富、便捷,满足了受众的需求。唐小梅在《无处不在的网络让整个大学校园都变成图书馆》一文指出:“信息与通信技术把我们带入一个全新的时代,也会使我们的图书馆变成全新的、完全不同于传统的信息化的图书馆。无处不在的无线网络可以使读者随时随地阅读图书馆的任何书籍、文献和资料,无需去电子阅览室和网络阅览室,更无需去传统的阅览室搜寻、查找、阅读。”[2]她还认为,“2010年之后,无处不在的网络社会将进入实用阶段,射频身份识别(RFID)将成为无处不在的网络社会的主流技术,也将成为现代化图书馆管理的支撑技术”,它将在两个层面对图书馆产生影响:第一个层面是以纸介图书为主,数字图书为辅的模式,即用最新的信息技术实现传统图书馆管理的现代化;第二个层面是以数字图书为主,传统文字图书为辅的模式,即使绝大部分馆藏资料数字化,[2]从而不断提高图书馆的效率,有效改善图书馆的服务方式。
2.2 手机媒介与图书馆知识信息服务
2.2.1 网络手机媒介的特性满足了受众知识信息的需求
随着手机硬件和软件日新月异的发展,将手表、电脑、播放器(MP3、MP4、MP5)、数码相机及摄像、摄影机等电子产品与手机捆绑在一起,扩大了手机的功能。手机信息资源整合了传统互联网、移动数据网和固定通讯网等信息资源,成为了固网和移动网的结合体。它使移动互联网的服务成为21世纪的一大主流,彰显出手机媒体表现形式的丰富性、使用的便捷性、成本的低廉性和实时的互动性等显著特性。它是集阅读、娱乐、互动为一体的多媒体平台,改变了信息传播的路径和方式,使信息传播更加个性化,实现了传播内容与载体的彻底分离,成为媒介形态的一种补偿。手机媒介是当下一种灵活、开放和个性化的服务实践,是现代图书馆一直在寻找的一种服务方式。
2.2.2 手机媒介状况下知识信息服务对图书馆的影响
传统媒介在受众注意力极度分化的今天,原有的发展空间越来越狭窄,而数字技术带来的各类新媒体所具备的即时、即地、主动、交互、便捷等特征,则成了受众注意力的聚焦点。随着传统信息传播渠道和数字新媒体传播渠道之间界限的消失,媒介之间的竞争最终会演化为“内容”和“终端”的竞争。届时,也许就不存在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而演变成拥有规模化版权的“内容集成平台”。[3]手机的各种特性则注定其会成为信息终端载体的最优选择,或者已经不能称之为手机,而是融合了电脑、通信和电子产品的个人移动信息终端。在这里,有两项新技术会对手机媒介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一是3G技术的普及。目前,手机图书馆尚处在摸索和尝试的阶段,但它作为一种新的图书信息传播模式,一种低准入门槛信息终端的内容发布方式,使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意方式、任何人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任何内容成为现实,这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世界,缔造了更为多元化的信息传播网络,而且能从网络的普及中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它必将催生一场彻底的传播革命。二是下一代因特网NGN技术提供的数据传输速度将比目前提高1000倍以上,图像和视频数据的即时发送和收取更为轻松方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用任何一种方式高速上网,任何东西都可能成为网络化生活的一部分,它使图书馆为用户提供大容量的视频信息资源成为可能。[4]
3 新媒体发展环境下图书馆知识信息服务的策略设计
在网络社会的大环境下,应以新媒介为平台,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帮助图书馆搭建平台,积极探索图书馆在网络媒介与手机媒介环境下的生存和发展的策略,进而达到知识信息社会化服务的目的。
3.1 创新共享:创建图书馆面向需求的知识信息服务
新媒体环境下知识信息服务不再是以前的实现信息共享的简单模式,图书馆需要选择、整合获取信息和组织信息的策略,使之发展到更高层次的知识共享,并且转而发展到更高阶段——创新共享。
3.1.1 利用网络媒介开展图书馆知识信息服务的策略
第一,利用网络媒体进行图书馆信息传送和信息导航。主要有两点:一是RSS技术的采用。传统信息传送大多采用E-mail方式,是由图书馆员根据用户需求分别发送信息,而利用新媒体的RSS技术则更适用于网络时代的图书馆用户。它是将大量具有RSS Feeds的信息源聚合到一起,形成自己的信息门户,无需逐一访问,便能够得到满意的效果。二是Wiki主题资源库的选定。信息导航是图书馆基于Wiki的相关学科主题资源库,选定具体主题,整理相关资源,通过图书馆员和读者的共同创作完成优化某一主题的建设,并不断生成多个主题资源库,最终构建成整个图书馆的学科导航系统。
第二,利用网络媒体进行读者咨询和指导阅读。一是数字参考咨询(CDRS)。读者参考咨询服务作为图书馆信息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初主要是以咨询台的形式来展现,现在图书馆的合作数字参考咨询(CDRS)与网络环境关系紧密,采用了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式,将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它的优势在于:能解决读者常规性和普遍性的问题,提高参考咨询的效率;能促进个性化和公共性的综合沟通;能克服交互性和单向性的矛盾,满足规范性与自律性的要求。二是新媒体指导阅读。它是利用网络媒体WAP网站或数字电视等新媒体进行的。图书馆可以通过WAP网站或数字电视等新媒体宣传、介绍图书,进行重要图书评论或阅读推荐,揭示书籍的学术性、信息性与相关性,对读者能够起到指导阅读的最佳有效作用。
第三,利用网络媒介实现知识查新,建立博客站点。这也是新媒体出现后为图书馆信息服务提供的一个全新使用平台。知识查新、网上专题查新咨询服务、决策咨询、个别急需数据库的网络共享、调研服务、主页服务等,使我们能够通过网络检索、光盘检索、原文获取等方式快捷、有效和全面地提供知识信息服务。另外,图书馆可以通过博客在图书馆与读者之间架起一座交互咨询的平台,建立博客站点,加强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双向联系,使之成为知识信息服务的桥梁。
3.1.2 利用手机媒介开展图书馆知识信息服务的策略
第一,构建手机图书馆信息交流的智能系统服务平台。智能手机将成为泛在网络无线通讯的主要终端之一,它让泛在网络无所不在。结合3G通信网络的支持,智能手机势必将成为一个功能强大,集通话、短信、网络接入、影视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个人手持终端设备。智能手机把泛在网络和数字图书馆的信息服务相结合,为手机图书馆的服务提供了信息交流的智能系统服务平台,使图书馆的服务融入到人们的学习和科研中去。
第二,融入Library2.0的服务理念,实现手机图书馆服务的泛在化。Library2.0是Web2.0理念与技术所引发的图书馆现代服务的新阶段,是一种先进的服务技术和“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精神的结合。要求手机图书馆应根据用户的差异化需求,利用泛在网络和智能手机技术积极进行信息环境的构建,发挥手机短信服务功能的同时,对图书馆的服务理念不断进行创新,并与Library2.0的服务相结合,把其技术渗入到手机图书馆服务的各个领域,再生成新的信息服务。手机图书馆泛在化服务包括三项内容:定题跟踪服务,智能型网络互动参考咨询服务,移动社区学习服务。
第三,实现手机媒体的移动搜索与互联网的必然融合,开展手机图书馆的移动搜索服务。移动搜索是基于移动通讯的网络搜索形式,通过移动通信网络与互联网的对接,将包含用户所需信息的互联网中的网页转换为移动终端所能接收的信息,并针对移动用户的需求特点提供个性化服务。在移动搜索服务中,图书馆作为搜索内容提供的重要角色,可为用户提供与位置相关的各类信息服务,如馆藏资源分布、馆藏资源的检索及域名查询等。届时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功能将在手机图书馆上全部实现。
3.2 合作并进:搭建图书馆有可信度的网络实时交流平台
3.2.1 搭建实时交流合作平台是图书馆提供知识服务的关键环节[5]
图书馆界可和Google实现集成和互操作,对读者和信息内容提供方都是极为有利的。在国外,部分图书馆已率先将其馆藏提供给Google数字化,OCLC对Google开放了部分元数据记录,推出了X ISBN项目,为其信息知识服务需求的共用平台。据统计报告显示,搜索引擎已经成为网络用户最喜爱的和首先使用的信息搜寻方式,图书馆与搜索引擎商由于各自特色和经营重点的差异,能够成为最佳的合作对象,并且成为网络信息查询的首选。
3.2.2 整合社会化信息知识服务,提升图书馆服务的可见度
面对如此严峻的新媒体环境和图书馆地位的变化,搜索引擎也正在取代图书馆以往的知识交流链中的角色,成为连接出版发行商和信息用户的中介。新的知识供应链使得学者正在更多地依赖能更快速、更好地满足他们信息需求的搜索引擎,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通过Google及Yahoo获取信息。为此,以提升图书馆的服务度,确立创新服务来定位知识信息服务的目标,已经是大家所关注的对象。一是知识信息社会化内容的整合。知识服务是信息服务的深层化发展的结果。目前,信息的大爆炸和信息淹没的特征以及个性化的彰显和互动性的需求,使任何机构都不可能拥有所有的资源,占有各方面的竞争优势,各方必须积极寻求合作。图书馆可借助网络媒介优势,宣传其拥有的信息资源,以良好的品牌形象提升社会影响力,使图书馆与网络深度融合,为更多人所熟知和利用。二是知识信息服务内容的拓展。因为知识信息服务大大地丰富、拓展了传统信息服务内容,它包括:内容服务、功能服务、语音服务、短信服务、电子商务服务、网络接入服务、网络加盟服务等。这些服务类型是在沿袭传统知识信息服务的主要功能基础上,借鉴知识网络平台,结合电子商务等新兴的信息服务而形成的。
4 结语
新媒体知识信息的传播与服务是一个开放化、网络化、全程化的服务环境,它为图书馆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知识信息服务模式的特征,对图书馆推行新的知识信息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必须使图书馆知识信息的传播与服务实现网络化、多元化、创新化。相信图书馆的传承人类文明的作用,在广大图书馆人艰辛努力和新媒体传播技术的支撑下,会更加发扬光大。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0-01-15)[2010-03-12].http://tech.qq.com/zt/2010/cnnic25/.
[2]唐小梅.无处不在的网络让整个大学校园都变成图书馆 [J].中国信息界,2009(6):52-54.
[3]程孝良,等.手机图书馆:传播原理、媒介影响与未来展望 [J].图书馆杂志,2009(8):12-15.
[4]亚马逊推出无线阅读器或将改变阅读方式[EB/OL].(2007-11-23)[2010-03-12].http://www.chinanews.com.cn/it/itxw/news/2007/11-23/1085547.shtml.
[5]黄楚新.新媒介环境下英国报业发展策略探析[J].中国报业,2009(8):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