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本质
2010-03-22张治银
张治银
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本质
张治银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与人民大众相融合。从内容上看,要符合不同层次群众的要求,并在群众现有马克思主义素养的基础上适当拔高。从形式上看,要采用传统的传承形式和创新的形式。从情感上看,需要改造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感情,了解、提升人民大众的思想感情。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本质;融合;内容;形式;情感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1〕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本质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解放的学说。自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马克思主义就一直是世界各国人民用来解放自身的有利武器。由于马克思主义诞生于欧洲,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需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融入中国人民大众的因素,才能更好地转化为中国人民大众的武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从人民大众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历了从个性到共性提炼过程,具有高度的抽象概括性,重新化为人民大众的武器,也有一个宣传普及、与人民大众相融合的过程。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普及的轨迹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与人民大众相融合;它至少包含了马克思主义与人民大众在内容、形式、情感等三个层面上的融合。
(一)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是绝对真理,但具体到某些具体结论,又有其时空的相对性,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是突出整体还是局部?不同层次的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是多层次的,他们用来向人民大众宣传普及的马克思主义是否真正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人民大众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也是多层次的,他们会在自己现有理解的基础上来接受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是否符合人民大众的实际水平?这些均存在拿什么内容来与人民大众相融合的问题。衡量这个内容是否恰当,根本的标准是看它是否符合人民大众的要求。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要符合不同层次群众的要求。基于社会实践的差异,人民大众可区分为多个层次,处在不同层次的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态度也是多层次的。刘少奇将群众区分为积极分子、中间状态、落后状态等三类。他指出:“在一切群众中,都有比较积极的部分及中间状态与落后状态的部分,然而积极分子总是比较占少数,中间与落后状态的人总是组成广大的群众。”〔2〕即使是系统学习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人,其马克思主义的素养也是不一样的。毛泽东曾经指出:“好像一进了共产党,就要是百分之百的马克思主义才行。其实有各种各样的马克思主义者:有百分之百的马克思主义者,有百分之九十的马克思主义者,有百分之八十的马克思主义者,有百分之七十的马克思主义者,有百分之六十的马克思主义者,有百分之五十的马克思主义者,有的人只有百分之十、百分之二十的马克思主义。”〔3〕马克思主义者,包括大量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专门家、干部和积极分子,是人民大众中的一部分。他们既是在下一层面普及推广马克思主义的中坚力量,又是更高层次专门家、干部和积极分子普及推广马克思主义的对象,对这部分人开展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教育,内容也需要因人而异,根据对象的不同区分出不同的层次。无论是哪一层面的群众,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必须切合群众马克思主义素养的实际水准,过高或过低都是不合适的。拿低于群众实际水平的内容来教育群众,不但可能起不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应有效果,还可能对群众产生误导。拿过高的标准来教育群众,远远超越了群众的理解能力和思维水平,马克思主义不但不可能做到大众化,而且有可能招致群众的反感。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要在群众现有马克思主义素养的基础上适当拔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要符合群众需要,不是说用来教育群众的内容必须完全吻合群众的理论修养现状,如果这样,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在群众面前就是同义语重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完全没有了必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应该立足群众现有的马克思主义素养,在群众现有基础上有所提高。毛泽东指出:“提高要有一个基础”,“只有用工农兵自己所需要、所便于接受的东西”,“从工农兵群众的基础上去提高”;“因此在教育工农兵的任务之前,就先有一个学习工农兵的任务”。〔4〕“工农兵自己所需要、所便于接受的东西”即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有的内容。马克思主义要转化为群众手中的武器,首先需要了解哪些是群众需要和可以接受的。通过学习群众来了解群众,在此基础上确定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该拔高到何种程度,再以此来教育群众,促进群众马克思主义素养的提高。此外,从发展的角度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容的适度拔高也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宫逢非认为:“大众化就是从群众出发来教育群众”,在群众现有水平的基础上“由浅到深、逐步提高”。〔5〕群众马克思主义素养的提高过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也需要随着群众马克思主义素养的逐步提高而不断更新,经历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需要符合不同层次群众的实际需求,无论对一般群众还是马克思主义者,都要采取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内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还需要适当高于群众现有马克思主义素养,让群众切实有提高的可能性。只有这样,马克思主义才可能迅速转化为人民大众的武器。
(二)
马克思主义与人民大众相融合,不可能是直白地从内容到内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必须以一定的形式来承载,才可能为人民大众所接受。这即需要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根据内容的深浅和人民大众的不同需求采取多样的形式。从理论上讲这些形式是不可穷尽的,但大致可以作如下划分。
采用传统的形式。历史不能割断,人总是站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来分析今天的问题。传统的形式是人民大众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传承形式,相对较为稳定,为人民大众所熟悉。采取人民大众所熟悉的形式,更易为人民大众所接受。一般来说,传统的形式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大众传承的形式,如哲学、宗教以及其它各类知识的传承。这类传承依靠一定的媒介、采取一对多的方式,主要表现为学校教育。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地主阶级控制着学校教育,哲学、文学、舞蹈、艺术等仅为少数人享有,学校教育成为人民大众向往的形式。我国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学校教育的条件只能随着经济条件的逐步改善而改善,这也意味着能够接受高等教育还只是少数人,能够系统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也只是少数人。从现实的条件出发,发挥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培养一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骨干队伍,进而由他们普及开去,是提高人民大众马克思主义素养的重要途径。另一类是人际传承的形式,如社会心理、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的传承。这部分传承往往没有书籍等传承媒介,仅仅依靠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承,往往限于家族乃至更小的范围,大多时候甚至是一对一的传承。这类传承以言传身教见长,对个人的成长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其对个人思想影响之大,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不能放弃这类形式;又因其影响范围之小,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又不能不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去适应这种小范围的传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在抓好学校教育这块主阵地的同时,也需要更多地考虑群众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心理特征、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等,分析群众获得这些观念的形式,寻找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切入口,在尊重群众既有观念的前提下,利用群众熟悉的形式去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采用创新的形式。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只有充分利用传统形式,才可能得到人民大众的认可。但人民大众在生产生活中既运用着传统的形式,又不断创造着新的形式;新的形式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有些还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流行起来,成为人民大众常用的传承形式。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一味采用旧的形式,乃至采用人民大众已经淘汰的形式,就显得不合时宜;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该以创新的手段成为人民大众创造新形式的先导和典范。具体来说,一是批判借鉴传统的形式。传统的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在不断地分化着。新的形式不断产生,旧的不合时宜的形式不断为人民大众所淘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形式也应该是随着人民大众热衷的形式不断发展变化的。这即需要对旧的形式进行批判借鉴,舍弃不再有生命力的形式,捕捉人民大众热衷的形式,以之承载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在人民大众中推广,化为人民大众的武器。二是改造人民大众创造的新形式。人民大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长期的历史生活中创造着丰富的传承形式,这是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形式的不竭源泉。对人民大众创造的新形式加以总结提炼,改造成新的形式,既给人民大众以亲切感,也给人民大众以新鲜感;以之承载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吸引、教育、改造人民大众,可以让人民大众更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三是要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创设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形式。科学技术的运用能够极大地催化生产力。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充分利用各种高科技的手段,创设多种形式,能够给人民大众更直观的教育,更好地促进人民大众掌握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离不开形式的承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需要采用人民大众常见的传统形式,还需要对传统的形式进行总结创新,产生新的形式,以此引导人民大众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只有这样,马克思主义才能更好地回到人民大众手中,为人民大众所理解和掌握。
(三)
情感是人民大众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催化剂。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既需要马克思主义的内容与人民大众思想、实践的结合,需要人民大众所熟悉或新鲜的形式作载体,还需要马克思主义者充分把握人民大众的情感,改造自身的情感,使自身的情感与人民大众打成一片,最终提升人民大众的情感。
改造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感情。毛泽东曾经指出:“我们知识分子出身的文艺工作者,要使自己的作品为群众所欢迎,就得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来一个变化,来一番改造。没有这个变化,没有这个改造,什么事情都是做不好的,都是格格不入的。”〔6〕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需要马克思主义者的努力,只有马克思主义者和人民大众的思想感情保持一致,才可能使马克思主义为人民大众所接纳和认同。一方面,需要改造自身对马克思主义的情感。如毛泽东所述,马克思主义者可分为很多类,尽管他们中间的许多人是认同马克思主义的,但因个人经历的不同,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也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还需要完整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他们中也不可避免地有一些人,言语上处处使用着马克思主义的词句,但在现实生活中照搬照抄,给人民大众的利益带来了损失。甚至还有一些人,将马克思主义当成了谋取个人利益的工具,而不是用来为人民大众谋利益,完全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这些都需要马克思主义者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时,首先审视自身的言行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转变自身对马克思主义的情感,才可能让人民大众接受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需要改造自身对人民大众的情感。马克思主义者必须同人民大众保持血肉联系,这样才称得上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者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首先需要了解所要服务的群众,彼此相互信任。一些马克思主义者长期从事理论研究,同人民大众联系不多;还有一部分马克思主义者对人民大众的感情产生了偏差,认为群众所从事的工作低人一等,瞧不起普通群众,丧失了对人民大众的感情,也就无法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了。努力改造自身的情感,并使之与马克思主义的要求和人民大众的实际保持一致,这是每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任务。
了解、提升人民大众的思想感情。物质决定意识,群众的认识总是建立在现有的物质条件基础上的。了解、提升群众的思想感情,需要深入到群众的实际生活中去,在与群众的长期接触中了解、提升群众的情感。一是要了解、提升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情感。马克思主义原本是人民大众的武器,也有很多的群众在使用着这个武器,但由于数千年来人民大众的文化需求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历史上经验主义、教条主义在人民大众中的影响还无法在短期内根除,以至于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仍然有部分群众不了解马克思主义,一部分群众认识不到马克思主义即是他们自身生活的哲学,甚至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无用的东西,从主观上放弃了自己的武器。这即需要马克思主义者运用鲜活的事例帮助群众克服对马克思主义的消极情绪,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积极情感,在此基础上促使群众自觉将对马克思主义的积极情感上升为意志,并能积极将马克思主义付诸实践。二是了解、提升群众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形式的情感。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分析群众对用来承载马克思主义的形式的情感:是熟悉还是陌生?是支持还是抵触?这都需要深入考察群众的情感。只有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才能够更好地提升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情感。三是了解、提升群众对马克思主义者的情感。群众看待问题比较直观,在他们眼里,马克思主义者就代表着马克思主义。群众对马克思主义者的情感不会自发产生。马克思主义者需要主动深入群众的生活,与群众共同劳动,帮群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这样才可能增进与群众的感情,得到群众的信任。只有群众信任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才能得到更好的推广和普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提升人民大众的思想感情,发挥积极情绪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催化作用。
充分发挥情感的催化作用,改造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和人民大众的思想感情,了解、提升群众对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形式和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感情,能够更好地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人民大众的融合。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与人民大众相融合。即马克思主义经过内容、形式、情感三方面与人民大众的有机结合,重新回归人民大众、转化为更多群众武器的过程。从内容上看,要符合不同层次群众的要求,并在群众现有马克思主义素养的基础上适当拔高。从形式上看,要采用传统的传承形式和创新的形式。从情感上看,需要改造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感情,了解、提升人民大众的思想感情。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与人民大众相融合的核心,形式是马克思主义与人民大众相融合的媒介,情感是马克思主义与人民大众相融合的催化剂,只有这三方面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R〕.人民出版社,2007.34.
〔2〕刘少奇.党的群众路线问题 〔A〕.陈伯达.有事和群众商量 〔M〕.东北书店牡丹江分店,1947.20.
〔3〕毛泽东文集:第 7卷 〔M〕.人民出版社,1999.331.
〔4〕毛泽东选集:第 3卷 〔M〕.人民出版社,1991.859.
〔5〕宫逢非.大众化编写工作 〔M〕.东北书店,民国 37〔1948〕.5.
〔6〕毛泽东选集:第 3卷 〔M〕.人民出版社,1991.851-852.
(本文责任编辑 刘昌果)
B0-0
A
1004—0633(2010)01—0022—04
本文系教育部“学习宣传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纪念改革开放 30周年”理论研究课题《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号为2008JYJ005。
2009—07—20
张治银,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北京 100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