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技术发展现状研究
2010-03-21高毓乾朱仲英
高毓乾,朱仲英
0 引言
计算机软件是计算机系统执行某项任务所需的程序、数据及文档的集合,它是计算机系统的灵魂。从功能上看,计算机软件可以分为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和应用软件。系统软件和支撑软件也称为基础软件,它是具有公共服务平台或应用开发平台功能的软件系统,其目的是为用户提供符合应用需求的计算服务。因此,应用需求和硬件技术发展是推动软件技术发展的动力。
软件产业和软件服务业因其具有知识密集、低能耗、无污染、高成长性、高附加值,高带动性、应用广泛与市场广阔的特点,而成为知识生产型、先导性、战略性的新兴产业,成为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也成为世界各国竞争的焦点之一[1]。
当前,我国进入了后PC时代,人们对计算需求更为广泛,软件应用“无处不在”,市场前景广阔;不久我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软件应用市场,足见我国发展软件技术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1 国内外软件技术与产业发展状况
1.1 国外软件产业发展状况[2][3]
在全球软件市场中,美国软件市场是发展最为成熟的市场,亚太软件市场是最有发展前途的市场。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全球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持续下滑,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出现负增长,而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继续保持增长,但增速趋缓,最终全球该年度软件及信息服务业产值出现-2%的负增长。2009年全球软件产业规模为9857亿美元,中国达1399亿美元,全球排名第三位,亚太第一位;预计2015年全球软件产业将达到15124亿美元[3]。NASSCOM预计,其中软件产品市场将由2008年的2940亿美元增长到 2015年的5370亿美元。麦肯锡分析,2008年全球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市场为5000亿美元,2020年整个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将达到1.5万亿美元。
为了支持和发展本国的软件产业,不少国家与地区纷纷采取措施,助推本国软件产业的发展:
美国:共有软件企业8万多家,世界500强软件企业前10位中有8家公司的总部设在美国。美国软件企业发展模式:一是硅谷模式,这类企业以被大公司收购为创立目的,着重研发大公司产品欠缺的部分或有缺陷部分的补丁;二是市场引导模式,企业具有很强的市场推动能力,根据市场需求和空白开发产品;三是集成和销售模式,以提供解决方案为主,这种发展模式大大推动了美国软件产业发展。同时,政府在美国软件产业的发展中,提供大量支持研究和发展(R&D)的资金,还为多种形式的IT培训和教育提供补贴。
欧盟:启动E-Europe计划作为重大应用来带动软件产业的发展,并鼓励采取开放源代码软件来构筑基础架构,以期在未来软件产业竞争格局中占有先机。西欧软件企业的特点是具有敏捷的反应能力,能迅速推出各种成套和工业化的解决方案以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同时,软件服务项目日趋丰富、企业资源外包业务增长迅速、网络娱乐软件换代频繁,形成了多极应用推动软件产业的发展态势。
日本:软件企业一般采用的是“经营-开发-后勤”的模式来从事软件开发,与中国国内的软件企业比较相似。它的“后勤”范围很广,包括后期维护、企业的员工培训和发展计划、系统审计、信息化、企业经营等。
印度:软件产业占据了整个IT产业总产值近80%的份额,软件出口占据了印度整个出口总额20.4%。培育出一批像 Tata、Infosys等在国际上具有知名度和竞争力的软件大公司。还逐渐形成了一批软件科技园区和基地。
韩国、爱尔兰等国也纷纷提出了加大信息技术应用和培训新兴产业的战略。
1.2 国外软件技术发展状况
综合近年来美国网络和信息技术国家协调办公室、美国自然科学基金委、Gartner等国际IT权威机构发布的信息显示,当前国际上关注的IT前沿技术与需优先攻克的关键技术有10个方面[4][5]:
(1)大规模网络体系:传感器网和互联网的高效融合;
(2)高端计算(虚拟计算、网格计算、云计算、泛在计算):资源聚合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检验;
(3)系统芯片(集成芯片):从片上系统(System on Chip)转向按需芯片(Chip on Demand);
(4)软件工程:基于网络环境的需求工程;
(5)知识处理(海量数据库和数据挖掘):挖掘从信息到知识到决策的元知识;
(6)高效系统:在高性能计算系统中特别关注高效能。
(7)高可靠软件和系统;
(8)移动和无线通信;
(9)开放源码;
(10)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OA)。
近期Gartner还发布了2010年及未来的技术趋势。其中,四大技术趋势为:社交化计算、传感计算、高级数据分析、云计算演进[4][5]。
以上各个方面几乎都是与软件技术直接或间接相关的,由此,足见软件技术的重要程度。
1.3 国内软件技术与产业发展状况[2][3]
1.3.1 软件产业规模迅速壮大成为国民经济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软件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现在己发展成为国家战略性先导产业,成为信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核心产业。当前,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信息化不断普及,全球范围内的信息产业结构调整和梯次转移日趋明显,为我国软件产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6]。
我国软件产业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萌芽,80年代起步,2000年以后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产业规模以年均超过 30%的速度高速增长。2000年中国软件产业规模达到5834亿元,到2009年达到9513亿元[3][4],预计2010年的目标规模将为1万亿元,届时在全国GDP中将达到2%;初步形成了以北京、上海、江苏、杭州、济南等11个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和天津、大连、深圳等6个国家软件出口基地为核心的软件产业发展集聚区[6]。我国软件产业在规模高速增长的同时,产业结构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软件科研和技术、基础软件和应用软件、软件增值服务、系统集成、嵌入式软件、IC 设计、软件应用、软件人才培养全面覆盖、产业链配置相对齐全、完整的产业结构体系;形成了一批拥有自主创新能力的软件企业集群,自主知识产权的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信息安全软件及办公套件等基础软件产品有所突破,己在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等领域得到应用[6]。激光照排、文档管理、信息安全、信息识别、游戏动漫及嵌入式等软件产品已进军国际市场。
1.3.2 我国软件产业发展已进入良性发展阶段
近年来,由于需求的驱动,科技的进步以及扶持政策的陆续出台,我国软件产业己步入良性发展阶段。其表现在:
(1)软件产业产值稳定增长。2009年我国软件产业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累计完成软件业务收入9513亿元,同比增长25.6%;产业结构调整进展明显,软件技术服务成为新增长点。软件技术服务增长迅猛,完成收入 2126.3亿元,同比增长31.4%,增速比全行业高5.8个百分点,占软件产业总收入的22.4%;
(2)软件出口快速增长。2009年我国软件出口总额185亿美元,同比增长14%。软件出口群体逐渐形成,外包层次不断加大,自主知识产权软件产品出口不断增多,出口价值链逐渐从低端向中高端转移;
(3)软件人才从业人员增加。我国软件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截至2009年底,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从业人员达到300万,软件人才培养培训体系逐步建立;
(5)重点企业运行良好。以软件企业为主的技术创新不断取得突破,国产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重大项目的研发与产业化工作取得成效,国产软件产品及服务的市场竞争力有较明显提升。2009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软件企业已达1448家(其中超百亿元的3家,达5-10亿元的135家,达1-5亿元的158家,达亿元的1152家)。
1.3.3 我国发展软件技术与产业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6]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指导和扶植下,经过有关方面的努力,我国软件技术与产业规模有了长足的进步,但面对全球软件产业的迅速发展和日趋激烈的竞争态势,挑战依然严峻,其中最主要的是核心技术缺乏,科技创新与竞争力不强,不足以支撑软件产业的更迅速发展和应对挑战。
(1)我国软件产业核心技术缺乏,整体实力较弱,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核心软件绝大部分依靠进口,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所需的信息和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短时间内国内产品在与国外产品的竞争中仍处于劣势;
(2)软件产业和企业规模偏小,未形成以产品开发为中心,以专业化服务体系为支撑的发展模式;
(3)软件产业结构不合理,缺乏龙头企业,软件产业国际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4)软件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高层次的技术人才、复合型人才缺乏,软件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市场实际需求之间还存在偏差;
(5)支持产业公共技术开发、风险投融资、海外市场开拓等公共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制约了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技术、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影响了软件产业的国际化进程;
(6)软件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不够完善,产业管理体制有待理顺,软件潜在市场巨大和现实市场相对狭小的矛盾依然存在;
(7)软件服务未能形成规范化、规模化的产业体系,低估软件产品和服务价值的现象依然存在,严重制约了应用领域的进一步开拓,以及软件企业自身的良性发展[6]。
因此,大力加强软件技术研发,培育原始创新环境,积极跟踪、准确把握软件技术的发展趋势,对加速软件产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2 关于信息技术和软件技术发展趋势的分析与判断
根据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专家与机构的论述、分析或对发展趋势的判断,结合我们对软件技术在信息技术产业、软件产业和信息化应用方面的作用和地位的理解,并考虑到软件技术自身的特点,我们认为:未来一段时期软件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可以概括为:网络化、融合化、可信化、智能化、工程化、服务化,并且呈现出新特点和新内涵[1]。作者己在本刊第9期另有专文分别就网络化、融合化、可信化、智能化、工程化、服务化的新特点和新内涵逐一加以诠释,这里从略。
随着应用需求的日益增长、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计算机硬件环境的升级换代,信息化应用更为广泛深入,互联网(Internet)及其应用的快速发展,使软件所面临的运行环境,从封闭、静态逐步走向开放、动态。为此,系统软件和支撑平台朝着基于Internet网络、基于构件的分布计算、基于网络环境的需求工程和新型中间件平台的方向转型与发展。现在,信息化应用环境正经历着新的变化,如“云计算”、“无线网”、“传感网”、“物联网”、“泛在网”、“智慧地球”等的出现与发展,必然导致软件技术为适应这种新变化,而发生巨大的变革与发展[1]。
3 上海软件技术与产业发展现状[7][8][9][10][11][12]
近年来,上海软件产业取得了突破性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大大促进了上海信息化进程,软件产业正在成为上海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支柱性产业。目前,上海软件业己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工作机制和管理模式,促进了上海软件产业的大发展。据统计显示,随着实体经济逐步回暖,2009年上海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增速有所上升,全年营收已达2108.11亿元,同比增长20.2%。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已成为上海现代服务业中发展速度最快、技术创新最活跃、增值效益较大的高科技产业门类之一。
(1)软件产业总体规模迅速增长。自2000年以来,上海软件产业保持了持续增长的态势;2009年上海软件产业总体规模更是跨上一个新台阶,经营收入达到1206.19亿元,同比增长20%。
(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软件产品、系统集成所占的比重逐步下降,软件服务比重不断提升。2009年软件产业收入的构成情况:软件产品占比为31.1%;软件服务收入占比达25.5%,系统集成占比为18.2%,其他占比为25.2%。
(3)企业利润持续增长。近年来,上海软件产业利润一直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利润总额由2004年的29.34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169.2亿元;上海软件企业盈利能力呈现持续稳定增长态势。
(4)骨干企业逐年成长;2009年上海经营收入超亿元的软件企业达到135家,超10亿元软件企业13家。“2009年度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的名单中,上海共有27家企业。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2009年中国软件业收入百强企业名单”中,上海有8家软件企业榜上有名。
(5)企业素质全面提高。上海软件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积极通过各类资质认证来提升企业素质,截至2009年底上海有效认定软件企业数量达到2512家,2009年上海通过 CMM/CMMI 3级以上国际认证的企业累计达到 113家,获得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认证的企业172家。
(6)软件出口稳步增长。上海软件出口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涌现出了一批龙头出口软件企业,基本实现了从单纯低端开发向高端的、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和技术的转变。2009年上海的软件出口合同网上登记协议金额达到12.3亿美元。
(7)人才队伍建设初见成效。上海坚持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发展上海软件产业的重点之一,加快建立多层次软件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高水平、高素质软件人才。至2009年底上海软件从业人员已达到 21.8万人,信息服务业从业人员已达29.3万人;其中拥有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占65%以上,而硕士以上学历的人才,逐渐成为上海软件从业人员的中坚力量。
(8)技术创新成绩开始显现。技术创新是支撑上海软件产业快速发展的法宝之一,上海不断加大对软件开发技术的研究力度,积极鼓励企业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大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2009年上海软件产品登记数量达到2567个,累计(2001—2009年)达到10249个;2009年上海软件著作权登记数达5475个,占全国登记总数(67912个)的8.06%;
(9)产业集聚效应凸显。上海的软件园基地已集聚了全市60%的软件企业,至今上海已形成了1个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1个国家级软件出口基地和7个市级软件产业基地的产业布局;至2009年底上海已有经营收入超亿元软件企业135家,超10亿元的13家,规模以上信息服务企业3800家,海内外上市企业22家。这些企业的经营收入在全市软件产业经营收入中的占比和利润的比重都远远超过50%,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集聚效应凸显;
(10)自主创新支持力度加强。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极引导和帮助软件企业自主创新。
4 上海软件技术与产业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4.1 四大挑战
(1)国际金融危机对软件产业的影响正在深化。
当前,美、日、欧等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已经出现衰退,全球软件外包市场将出现负增长。我国软件产业下行势头并不明显,主要原因是软件产业依托国内市场,很多定单早在2008年已经确定,金融危机影响有一定的滞后性,但随着危机影响从制造业向相关领域蔓延,软件产业下行趋势将日趋突出。
(2)国内软件市场竞争形势更加严峻。
一是跨国公司在欧美市场受挫后,在收缩全球业务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中国市场布局,这些将使国内软件企业面临更加严峻的竞争压力;二是市场秩序亟待规范,山寨文化盛行,软件盗版和侵犯知识产权的问题依然突出;部分领域垄断问题明显,一些跨国公司利用技术优势对其他企业实施不正当竞争,严重影响产业的健康发展;三是国内优势企业面临被恶意收购威胁,随着行业整合力度加大,部分跨国公司利用资本市场对国内优势企业进行恶意收购的问题突出,产业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3)支撑软件产业的宏观环境亟待改善。
当前,我国软件服务外包有着很大潜在市场,由于国内信用体系不完善、对信息安全管理灵活性不够,导致很多跨国公司不敢将定单交给中国软件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门槛过高,中小软件企业很难享受到政策优惠,影响产业的竞争力。
(4)当代信息技术正处于新一轮重大技术突破的前夜。以物联网为标志的第三波IT产业化浪潮正在形成,它将引起各企业、产业、城市与国家之间竞争格局的重大变化,世界各国、国内各地都力图抢占科技制高点,对上海是严峻的挑战。
4.2 四大发展机遇
(1)“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方针将为软件产业提供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央决定将信息产业列为十大调整与振兴的产业之一,并指出软件是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产业之一。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这些将为软件产业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
(2)上海产业结构的现实和技术、人才的优势,要求上海牢牢把握信息服务业国际转移的机遇,加速向服务经济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转型,这将为发展软件技术与产业提供巨大的发展机遇。
(3)IT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正在不断改变软件产业的格局,带来软件产业发展的新机会。物联网己被列为我国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上海在物联网技术研发、标准制定、产业基础等方面在国内具有优势;还有云计算、虚拟化等重大技术都将带来软件产业格局的新变化和新机遇。
(4)产业政策环境不断改善,国内信息化市场将为软件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国家将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列为优先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各地也将软件作为推进区域经济升级的突破口,产业发展环境不断改善。2008年以来金融、先进制造、软件等多个领域的跨国公司纷纷加强中国市场布局,一些全球性的软件服务中心陆续设立,不仅增强我国软件产业力量,也增加国内软件企业市场发展的机会。
总之,当前我国软件产业面临的形势复杂,既有严峻的挑战,又有难得的机遇。
5 加速发展上海软件技术与产业的对策建议
5.1 上海软件技术与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1)自主创新能力弱,缺乏核心技术;
(2)软件产业链不完善;
(3)忽视知识产权保护。
(4)企业数量较多,但规模小,产能低;
(5)软件人才与培养机制不完善;
(6)软件企业缺乏快速成长的投融资环境;
(7)企业商务成本较高。
5.2 加速上海软件技术与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根据国家战略需求、软件技术发展趋势和上海软件技术与产业现状,提出未来一段时间上海发展软件技术与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和改善产业环境与人才资源方面对策建议。
5.2.1 关于上海软件技术与产业重点发展方向的建议
根据上海进一步发展软件与服务业的需求,结合我们对于软件技术趋势的研究成果,关于上海近期软件技术与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建议如下:
(1)重点关注物联网技术及其应用[13]
当代软件技术网络化已从互联网发展到物联网的新阶段,呈现出网络化发展趋势的新内涵。物联网/传感网已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志着发展物联网将是我国深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协同发展,实现“两化融合”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上海是我国物联网技术和应用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在技术研发、产业基础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在核心关键技术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面对全球物联网发展的历史机遇和国内外激烈的竞争态势,上海必须抓住机遇,抢占制高点,突破关键技术瓶颈,推广示范应用,促进产业发展,推动上海信息产业的结构转型,进一步提升综合竞争力。
(2)大力支持基础软件的研发与应用[14]
基础软件产业是 21世纪国际竞争的焦点和战略制高点,是国家优先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它集中地呈现出当代软件技术发展趋势——网络化、融合化、可信化与智能化。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基础软件产业整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自主研发的软件产品在国内市场得到应用,逐步形成和国外软件巨头在部分领域有一定竞争的格局,应继续大力支持基础软件的研发与应用。
(3)大力发展工业软件和嵌入式软件,促进“两化”融合[1]。
发展自主工业软件,以信息技术提升传统产业,是国家“两化融合”的战略需求,更是上海这样国际工业大城市促进产业升级,实现低成本信息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求。工业软件和嵌入式软件是当代软件技术融合化与智能化发展的重要趋势。目前我国大型工业软件基本上依赖进口,核心技术受制于国外,因此,发展我国自主工业软件是当务之急。
(4)积极推进“云计算”平台建设和服务[1]。
云计算是一种基于虚拟化互联网环境的新型的服务计算模式,是当代软件技术向互联化和服务化方向发展的重要趋势。在我国,云计算技术的兴起基本上与国际同步;在全球,云计算还处于起步阶段,2010年7月上海公布了《上海推进云计算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0-2012年)》,又称“云海计划”,这是促进上海云计算技术发展的新机遇。
(5)进一步发展现代信息服务产业,促进上海向服务经济转型。
在信息社会中,服务是知识经济的灵魂。从世界信息服务业发展的趋势看,信息服务业己成为统领信息技术产业的中枢神经,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越来越大。传统的IT硬件制造商向软件与服务转型、软件/服务外包、突出重点领域发展信息服务业等已形成国际潮流。
5.2.2 改善软件产业环境方面的对策建议
上海软件与服务业的发展还必须有市场、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措施相配套,在此,将我们认为关系较为密切的对策建议列举于下:
(1)加强统筹规划,整合产业发展合力,重中之重是突破核心技术,提升创新能力;
(2)聚焦重点领域,聚焦“两化融合”,加快工业软件与嵌入式软件的研发和应用;
(3)加强行业共性技术研究,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4)加快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5)实施国产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振兴计划;
(6)支持创新发展的风险投资机制,构建信息服务业多元化投融资体系;
(7)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支撑服务产业发展;
(8)加快标准体系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规范产业发展软环境;
(9)加强信息服务业招商引资和国际交流,拓展提升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新业态、新领域。
6 总结
软件技术与产业的竞争,最终取决于人才的竞争,竞争的焦点是高素质领军人才和高端技术人才。大力加强软件技术人才队伍建设,造就软件行业领军人才,是软件技术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核心和当务之急。培养一支具有足够数量的、高素质的、多层次的软件人才队伍,是实现社会信息化的人才保证和原动力。
[1]朱仲英等.软件技术发展趋势研究[J].微型电脑应用,2010,(9).
[2](CCID)(2009-2010年度)中国软件市场研究年度总报告[R].
[3]陈冲.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J],软件产业与工程,2008-10.
[4]汪成为.加速我国IT跨越式发展的六项关键技术[J],软件产业与工程,2008-10.
[5]何积丰.IT前沿技术[J].微型电脑应用,2009,(1).
[6]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产业“十一五”专项规划[EB/OL].http://www.miit.gov.cn/2008-10.
[7]邵志清.2009年上海软件产业发展研究报告[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7.
[8]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2009上海信息化年鉴[M],2009-8.
[9]邵志清.上海信息服务业发展情况介绍[R],2010-2.
[10]邵志清.上海市软件现状与发展趋势[R],2009-10.
[11]杨根兴等.2009年上海软件技术及产业发展报告[R],2009-8.
[12]李智平.上海信息服务行业发展报告[R],2008-8.
[13]朱仲英.传感网与物联网的进展与趋势[J].微型电脑应用,2010,(1).
[14]虞慧群等.基础软件技术发展趋势[J].微型电脑应用,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