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研究生临床流行病学教学改革探讨
2010-03-20杨新军施红英姜丽萍
杨新军,施红英,姜丽萍
(温州医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1.环境与公共卫生学院;2.护理学院)
医学研究生临床流行病学教学改革探讨
杨新军1,施红英1,姜丽萍2
(温州医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1.环境与公共卫生学院;2.护理学院)
临床流行病学;医学研究生;教学改革
临床流行病学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临床医学领域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是采用近代流行病学、生物统计学、临床经济学及医学社会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临床医学问题的一门方法学。其核心内容是通过严谨的设计、测量和评价,探讨疾病的病因、发生、发展、诊断、治疗和预后的规律,并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证据。因此,临床流行病学也是临床医学重要的基础课程和科学研究必需的方法学。医学研究生作为科研团队的主力军完成的科研工作越来越多,如何保证研究生临床流行病学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真正掌握临床科研的基本方法,是当前研究生教学改革需要探讨的问题之一。本研究通过对我校三个年级的医学研究生临床流行病学教学内容的逐步调整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探讨提高研究生临床科研能力的措施,旨在为更好地改进该课程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研究生良好的科研能力提供借鉴。
1 教学基本情况及改革内容
我校从2004年开始为临床研究生开设临床流行病学选修课,总学时为32学时。教学安排主要参考黄悦勤主编、李立明主审的《临床流行病学》(第一版)[1],主要讲解流行病学基本概念、常用方法(现况调查、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筛检、临床药物疗效分析、预后分析等内容。但从2007级研究生开始,学校将该课程设定为学位必修课,授课对象主要为临床型和部分科研型研究生,每年约180人。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科研方法学,结合临床研究生实际工作的特点,我们从2007级研究生开始对课程内容实行逐步改革,减少了队列研究、横断面研究的内容;增加了临床科研设计类型和方法、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资料收集与统计学方法应用、生命质量评价、医学文献阅读与评价等内容的讲授。从2009级开始对考试形式进行改革,由原来的一张卷考试改为卷面考试和文献评阅实践考试两部分。所用教材改为林果为和沈福民主编的《现代临床流行病学》(第二版)[2]。教学内容调整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学生学会从疾病病因、诊断、治疗、预后以及经济学等各方面开展临床科学研究。
2 教学效果情况调查
2.1 调查对象与方法 2007-2008级的全日制研究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2009级同学采用访谈法进行调查,收集学生对临床流行病学教学改革的反馈信息。问卷共包含16个问题,涉及教学内容安排、考试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及所学内容的应用情况等。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79份,回收率为93.0%。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2 调查结果
2.2.1 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本次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279份,其中男生173人(占62.0%),女生为106人(占38.0%)。主要专业分布为外科学71人(占25.4%),内科学56人(占20.1%),儿科学23人(占8.2%),麻醉学和影像学25人(占9.0%),其他为妇产科学、急诊医学、神经病学、眼科学、护理学等。
2.2.2 教学方法、考试形式等:关于教学方法79.3%的同学认为采用案例教学方式好于传统教学方式,但也有8.7%的同学认为案例教学不好,还有12%的研究生回答不知道。对于考试形式2007-2008级采用的是开卷形式,需要同学结合学过的内容根据不同研究目的进行科研设计、方法选择或指出某项研究存在的问题等。调查结果显示有96.0%的同学认为这种考试形式能够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只有4%的学生认为不能。
2.2.3 关于对所学内容的应用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在毕业论文选题、设计和临床科研中,认为最有帮助的临床流行病学内容排在前二位的是临床科研设计以及资料收集与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其次有循证医学、诊断试验评价、临床疗效分析和医学文献阅读与评价等。
2.2.4 对教学评价及改进建议:虽然从本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上看,90%的同学认为达到了教学目的,回答很满意或满意。但是由于同学普遍认识到这门课程对于他们将来的临床科研非常有用,因此要求增加课时,增加案例分析与课堂讨论,增加与同学交流时间等的建议最多。此外对于教学方法有建议开展一些小班实验课,以讨论分析问题为主;建议多联系医学研究生课题小论文,指导研究生更好地进行科研设计;建议课后以议题方式留作业,让学生回去思考;建议留几节课用于分析和讨论自己设计的病例对照或RCT等科研课题;考试形式最好是论文,或可以增加期中考试,其内容可以为设计一个研究方案,以增加应用知识的能力等等。
3 思考
我国研究生教育从1999年开始进行了连续6年的大规模扩招,到2004年我国在学研究生已达819804人,其中硕士生为654194人,博士生为165610人[3]。据教育部统计,近年来招生人数还在进一步扩大,2006年研究生招生人数达397925人,2009年计划招生人数为47.5万人。2008年研究生在校人数为1283046人,其中硕士生1046429人,博士生236617人[4]。而这些研究生又是各高校、研究机构和医疗单位科研的主要参与者或完成人,因此研究生的科研知识水平、科研态度和科研能力将直接影响着各单位的科研水平。邢晓辉等[5]调查了某高校医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中常见的方法学问题发现,仅有1.8%的学位论文没有统计学错误,多数论文存在2~7类统计学错误。由此可见,加强医学研究生科研设计、测量和评价的理论知识教学,提高学生医学科研资料收集的质量和恰当应用统计学方法的能力,对保障医学科研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三年来对临床流行病学教学内容的改革实践,我们发现医学研究生对临床科研设计、临床科研资料的收集与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循证医学以及诊断试验、临床疗效评价等教学内容要求最多,希望增加更多的课时,而这些内容也正是临床流行病学的核心内容,即设计、测量与评价。因此,我们将从2010级研究生开始,在总教学时数不能改变的情况下,进一步调整教学内容,增加科研设计与统计分析常见错误的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达到研究生课程教学的有效教学[6]。医学研究生在临床科研工作中,只有遵照所学的临床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进行科研选题、设计、资料收集和分析,才能保证科研设计合理、选用统计学方法恰当,也才能保证获得真实可靠的研究结果。因此,加强研究生临床流行病学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也是提高临床科研水平的重要方法。
4 对策
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效果,我们将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精选教学内容,重点讲解临床常见科研设计类型的设计要点,使学生掌握不同研究设计类型的特点及注意事项。通过学生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及将要开展的科研课题情况,进行课题设计。
第二,增加学生课后思考题。由于教学时数有限,课堂上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交流、讨论;另外由于都是大班上课,一个大班上课人数都在90人以上,很难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参与讨论,因此我们会增加课后思考题,增加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真正学会常用的科研设计方法、文献评价方法和资料分析方法。
第三,改革和完善考试形式。由于临床流行病学是一门方法学,是应用学科,只有通过案例分析或实际科研课题设计,将学到的理论应用于实际,才能真正掌握这门方法学。为此,我们将进一步完善考试形式,采用文献评阅、模拟毕业论文课题设计等形式作为考试成绩的一部分,以增加同学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1] 黄悦勤,李立明. 临床流行病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503.
[2] 林果为,沈福民. 现代临床流行病学[M].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1-266.
[3] 樊明成. 论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的结构问题[J].高教探索,2007,(1):48-50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8年教育统计数据报告[EB/OL].http://www.moe.edu.cn/edoas.
[5] 邢晓辉,耿景海,何美蓉. 医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统计学方法应用状况的调查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3):486-488.
[6] 刘小敏,李佳孝,高敏. 研究生课程有效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08,25(2):40-44.
G64
A
1000-2138(2010)05-0529-02
2010-05-10
温州医学院2007年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基金资助项目(Wyjg0727)。
杨新军(1964-),女,吉林省吉林市人,教授,医学博士。
吴健敏)
·高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