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刍议
2010-03-20赵燕莉
赵燕莉
(甘南州卫生学校,甘肃 合作 747000)
民族地区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刍议
赵燕莉
(甘南州卫生学校,甘肃 合作 747000)
民族地区;中职学校;学生管理
1 民族地区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
1.1 学习方面
近年来,随着普通高校的扩招,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逐渐减少。加之国家对民族教育给予了一定的扶持和照顾,在招生工作中对少数民族降低了分数线,还划定了一定的招生比例。这在保证少数民族学生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和机会的同时,也造成了少数民族学生基础知识较差的现实。不少少数民族学生在进入中职学校后,不知道如何才能科学、有效地进行学习。学习基础较差及学习方法不当使个别少数民族学生的自信心严重受挫,丧失了学习目标,对学习提不起丝毫兴趣,严重者甚至对学习产生恐惧心理,产生明显的厌学情绪,以至于最后发展到逃学。另外,由于个别少数民族学生来自偏远农区和牧区,他们刚离开自己的母语环境,来到陌生的汉语环境中,既要学会管理自己,又要达到学习要求,可谓“任务艰巨”。据调查,笔者就职的甘南州卫生学校2008年在校学生中有27.7%的学生使用汉语交流困难,3.1%的学生完全听不懂汉语。而学校的大部分医学课程要求用纯汉语讲授,语言的障碍不仅使学生没有学到应有的知识,反而增加了其学习负担。这一事实不仅对学生的个人发展不利,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教学质量。
1.2 生活方面
民族地区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偏远的农牧区,社会交际面窄。加之学生年龄较小,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个别学生情感冷漠,对他人怀有戒心或敌意,对集体活动也是冷眼旁观。有的学生由于以往不良的师生关系造成的心理阴影,对教师会有一种条件反射式的疏忽或压抑感,怀疑教师有意与自己过不去,一旦教师在处理与自己相关的事情不够恰当时,便会产生对立情绪、逆反行为。有的学生受社会和家庭的双重影响,情绪变化很快,常常稍遇刺激就会出现偏激情绪和极端行为。有的学生心理压力大,常常身心疲惫,尤其一些来自单亲家庭、特困家庭、关系不和睦家庭的学生不愿和别人交流自己的真实感受,也不善于合理地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更容易产生焦虑、悲观等消极情绪。有的学生由于好奇心强,加之性成熟的生理作用,分不清友谊和爱情的界限,不能理智对待自己朦胧的情愫,过早地追求所谓的爱情,如果爱情受挫,则容易引发道德问题和性行为过错等。有的学生不能很好地与父母沟通、交流,经常埋怨父母不理解、不尊重自己,与父母的矛盾、冲突不断。
1.3 心理方面
民族地区中职学校的学生是从较为封闭的环境进入大学,那种在民族传统熏陶下形成的豪放、散漫、无拘无束的性格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学校纪律、作息制度和其他规章制度的制约,还有来自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的压力,这些都很容易引发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笔者通过对甘南州卫生学校不同专业的344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SCL-90),结果表明,这些学生的人际关系紧张、抑郁、焦虑、敌对性和偏执因子等显著高于国内学生对照组;通过12项心理健康量表测定学生中有心理问题的比率达27.7%,有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倾向的学生分别占16.5%和5.4%,这些均可说明民族地区中职学生普遍具有心理问题。这大多与他们远离家庭和亲人、学习生活紧张、课余生活单调、就业困难和人际关系不协调等因素有关。就民族地区中职学生来说,个别学生因家庭贫困而长期处在被人瞧不起的地位,人格、尊严得不到认同,这直接导致了其自我贬低、自我否定心理的出现,伴随这种心理问题出现的是悲观失望、自暴自弃等消极行为。有的学生个性极强,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但他们受挫能力差,一旦现实情况与自己心中所想有差距就会产生严重的失落感。还有一些学生因缺乏合理、正当的表现机会,就试图通过逆反的或对立的角色和行为如恶作剧、夸张炫耀、标新立异、逆反言行等来展现自我,以此获得异常的自我满足感。在笔者看来,这些行为都是心理不成熟的表现。
2 民族地区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及方法
2.1 从总体上把握学生特点,培养其自信心
民族地区中职学校主要为民族地区培养各类专业人才,培养出的人才应热爱民族地区,了解少数民族且懂得民族政策。在人才培养要求上,应与一般中职学校有所不同,要具有民族性,满足民族地区发展的需要。因此,民族地区中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应突出民族特色,如通过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的教育,提高学生对民族问题的认识,增强其民族自信心和成才的决心,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和竞争能力。在实施管理过程中既要有理论说教,又要以情动人,利用少数民族学生身上具有的诚恳、朴实、豪放等特点进行正面教育,激发他们自发成才的积极性。针对少数民族学生认识水平低的现状,应从加强其文化基础入手,逐步提高其认识水平,缩小少数民族学生同汉族学生之间的认识差距,消除其对学习的恐惧和自卑心理,培养其自信心。
2.2 从细节上加强学生管理的各个环节,严格要求
管理人员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增加与学生的互动,加强对学生的整体把握,对个别学生进行较深地了解。在此基础上,针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思想教育,通过讲政策、摆道理及时地解决学生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自信、自强、自尊、自理、自律的优秀品德,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同时,及时对学生进行校纪校规及行为规范教育。这项工作可从以下2个方面进行:其一,抓好理论学习。方法是利用每周班会时间组织学生讨论和学习有关校纪校规的文件,如《违纪处分条例》、《班级奖惩制度》、《学生手册》、《日常行为规范》等,让学生了解校纪校规和行为规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其二,在贯彻实施校纪校规的同时,应加强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并以校纪校规为标准,对学生进行奖惩,积极调动学生遵守校纪校规的热情,使其认识到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为其以后步入社会作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打下基础。
另外,学生管理工作还应突出班主任及学生干部的作用。由于他们经常与学生接触,在学生的管理以及问题的处理方面无疑有着更多优势。因此,在学生管理方面,应形成以学校管理为主,班主任及学生干部管理为辅的模式。坚持不定期召开学生工作会议,检查落实情况,总结得失,并加以改进,尤其要发挥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其他学生,促进整个学校的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2.3 开展丰富多彩的有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学生团结
我国少数民族均有其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艺术,这是宝贵的财富。民族地区中职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者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通过举办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凸显这一特色,使各民族的文化和艺术相互交融、相互影响,从而形成民族大团结的文化氛围。如通过组织校园歌手大赛、民族舞蹈大赛、民族书画展等活动,让少数民族学生真正体会到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2.4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心理健康主要体现在智力正常,心理活动符合年龄特点,保持人格的完整,尊重他人和自己,人际关系和谐和适应环境等方面。在各种压力及竞争日趋增强的今天,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中专学生,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的变化使他们心理上的动荡进一步加剧,所面临的心理问题是前所未有的,而这些心理问题依靠传统的说教式、单一化和公式化的教育是不能解决的,因此,必须加强对民族地区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重点培养民族地区学生的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的人格和竞争精神,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适能力。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消除蒙昧落后的宗教意识和行为方式对他们的影响,以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学生管理工作者应经常通过谈话、倾听、鼓励、表扬等方式与学生沟通,增加其自信心,促使其心理健康发展;还可以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或心理卫生讲座等帮助学生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其自我调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人格发展、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通过各种渠道、方式如校刊、录像、广播、心理咨询中心等,帮助学生疏解心中的郁结;通过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随时了解、关注、指导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不仅要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找到真我,而且要帮助他们发展潜能、实现自我,让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1]李成龙.藏医护理专业解剖学基础教学之我见[J].新课程研究,2009,7:40.
[2]任国华.高校德育现状十大表现及对策[J].青年研究,1997,9:17.
[3]赵燕莉,李震.民族地区中专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8,11:109~110.
[4]董全斌.中专生心理卫生与情商教育[J].卫生职业教育,2003,2:147.
[5]孙立峰,高岩.班主任工作艺术[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0.
[6]张玲.心理健康研究与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7]张大钧.大学生心理的发展[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3.
G40-03
A
1671-1246(2010)24-0036-02